食物有五種味道:酸、苦、甘、辛、鹹,食物的味道不同,其作用也各有區別。中醫認為五髒各有所喜。例如肝宜甘,因為甘味可以緩解肝氣的勁急;心宜酸,因為酸味可以收斂心火;肺宜苦,因為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脾宜鹹,因為鹹味可以使脾不會運化過度;腎宜辛,因為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腎水之陽氣。所以《黃帝內經》認為:“五穀為養,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精益氣。”
後漢著名醫學家張仲景說:“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五髒各有所喜,而食物也是有偏性的,所以,飲食要與食物的四氣五味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
〖PSC45.eps,BP〗
用《黃帝內經》來解讀生活中的為什麼
前麵我們講了,《黃帝內經》是一本奇異的醫書,但它更是一本生活之書,它站在哲學和科學的高度為我們闡釋了許多生活中的常見問題,讓我們更深層次地去感悟生活,了解養生之道。
1老人為什麼愛早醒
很多老人經常早晨四、五點鍾就醒了,我們通常說人老了睡得少了,但是從沒有認真想過,為什麼人老了就睡得少了,就愛早醒呢?其實淩晨3點到5點是肺經當令的時刻,是陽氣的開端,是人體從靜變為動的一個開始,這時候人應該處於深度睡眠當中。從寅時開始,身體就進入了一輪新的循環,氣血也開始重新進行分配,而老人偏偏在這個時候醒來,其實就是因為他的氣血能量已經不足了,沒有可供分配的東西了。如果這個時候醒來小便的話,代表身體比較虛;如果這個時候醒來而且身上大汗淋漓的話,也就是“盜汗”,就更要注意了,因為這表明你身體收斂氣的能力已經嚴重不足,固攝不住了。
所以,如果是自己或者家裏人出現早醒或盜汗的情況,一定要找醫生看一下。特別是有心髒病的老人,最好不要早鍛煉。另外,起床的時候,一定要緩一下,不要急著起,因為老人的整個氣血水平很低,猛地調動它,就容易引發危險。如果一定要早鍛煉,也最好選擇氣功、太極拳等比較舒緩的項目。
2為什麼有些成年人還總流口水
我們知道,小孩子特別愛流口水,中醫認為,涎從脾來,脾液為“涎”,也就是口水。脾屬於後天,小孩脾胃發育尚弱,因此愛流口水。如果成年人還總是流口水,那就是脾虛的象了,需要對身體進行調養了。
下麵介紹兩個方子:
(1)淡菜20克,西瓜皮50克,放入鍋內加清水400毫升,煮至150毫升,去渣,加入冰糖24克溶化,涼後即可隨意服用。每日1至2劑,連服7至10日。
(2)青果10克,石斛15克,燈心草2克,生地15克,一起放入鍋內加清水400毫升煮,取100毫升,去渣,再與雪梨汁50毫升混合,每日服1次,連用7至10天。
3為什麼有些人喜歡吃味道濃的東西
現在社會上有越來越多的“吃辣一族”,很多人沒有辣椒就吃不下飯。這在中醫上怎麼解釋呢?一般有兩個原因:一是人的脾胃功能越來越弱了,對味道的感覺也越來越弱,所以要用濃的東西來調自己的腎精出來,用味道厚重的東西幫助自己調元氣上來,來幫助運化,說明元氣已經大傷,腎精已經不足。另外一個原因就是現在人壓力太大,心情太鬱悶了,因為味厚的東西有通竄力,而吃辣椒和大蒜能讓人心胸裏的淤滯散開一些。總而言之,愛吃味道濃的東西,就表示身體虛了,需要及時調養身體了。
4為什麼老年人小便時頭部打激靈
小孩和老人小便時有一個現象,就是有時頭部會打一下激靈。但是老人的打激靈和小孩的打激靈是不一樣的。小孩子是腎氣不足以用,腎氣、腎精還沒有完全調出來,所以小便時氣一往下走,下邊一用力上邊就有點空,就會激靈一下;而老人是腎氣不足了,氣血虛,所以下邊一使勁上邊也就空了。所以,小便時一定要咬住後槽牙,以收斂住自己的腎氣,不讓它外泄。
5為什麼小孩愛發高燒
健康的嬰兒在出生三五天內就會發高燒,而且發燒溫度通常都在43℃以上;長牙齒會發高燒,長高也會發高燒;每當感冒、咳嗽、出麻疹也都會發高燒,而且體質愈好發燒溫度愈高。發高燒表明腎氣足,因此隻有小孩才發高燒,動不動就40℃以上,而成年人到39°C就已經很嚴重了,因為成年人大多都腎氣不足,根本發不起高燒來。
古代認為,小孩發高燒一次就聰明一次。發高燒其實是人體自身的一種調節。嬰兒出生後、人體欲發動咳嗽或種種自我改善之前,或是感冒病毒、腸病毒侵入人體時,人體就會借發高燒來進一步增強人體的自然本能,以求完成最佳的改善或自衛等工作。還有人體欲排除骨骼內的酸毒時,也會發高燒,有如高溫焚化爐的作用來消除種種的酸毒。小孩子長牙齒時,人體仍將借發高燒來釋放骨髓以幫助牙齒成長。小孩子長高時,人體則利用高燒來增加骨骼的長度。
所以說,發高燒是人體自我改善的一種表現。當人體處於發高燒的階段時,就猶如全國軍民一致處於備戰之中,人體將調集體內精氣來加強戰備能力,所以人體的白血球數量將因而劇增,發燒的溫度愈高,白血球的數量也愈多,這是人體的智慧之處。這時不必慌張失措,隻要大量喝水,幫助人體完成發高燒的改善工作即可,不要著急就醫,抑製發燒,否則就會打亂人體的自我調節過程。
6為什麼有的人坐著時總是不自覺地抖腿
有些人坐著的時候總是不自覺地抖腿,你也許會認為這是個很不好的毛病,是沒有修養的表現,其實這說明這個人的腎精不足了。中國古代相書上說“男抖窮”,意思是男人如果坐在那兒沒事就抖腿,就說明他腎精不足。腎精不足就會影響到他的思維;思維有問題,做事肯定就有問題;做事有問題,就不會成功;做事總是不成功,就會導致他的窮困。所以,中國文化強調考察一個人不僅要聽其言,還要觀其行。
7為什麼說“借酒澆愁愁更愁”
曹操在《短歌行》中寫道“何以解憂,唯有杜康”,這裏的“杜康”就是酒的代稱,由此可見借酒澆愁自古有之。但是,借酒澆愁的辦法可行嗎?酒精會使人麻醉,暫時地忘掉一些不快,但是也有“酒入愁腸愁更愁”的說法,究竟哪種說法是正確的呢?
在中醫看來,憂愁是脾胃氣機的鬱結,所謂愁容滿麵,就是麵部肌肉扭曲不舒展,腹內胃腸痙攣扭結,不思飲食。心火獨亢,銷爍肺金,反侮腎水,人就會皮夭毛脆,精幹黑瘦,雙目灼灼,臥寐不寧,須發皆白。喝酒能鼓舞肝氣,通暢血脈氣機,克消脾胃鬱滯,甚至能夠散結除患。但是酒力彪悍,不能持久,而憂患長存,此消彼長,這就使人沉溺於杯中物,傷害自身以及子孫。另外,酒生肝火,肝木生心火,反而會加重人急切較勁的心理。所以,借酒澆愁不僅於事無補,反而有害。酒喝得太多,甚至會急火攻心,使人中風、猝死。
8為什麼春天手腳冰涼
有很多人到春天手腳冰涼,這主要是由於人體在冬天精氣養得不足造成的。我們知道,春季是萬物生發的季節,連樹枝都長出來了,人的身體也處於生發的階段,但是人體腎經循行的路線是很長的,人的手腳又處於身體的末端,如果冬天腎精藏得不夠的話,那麼供給身體生發的力量就少了,精氣到不了四肢,所以就出現四肢冰冷的症狀了。這時候,我們就需要補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