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2-1(3 / 3)

1胡桃粥:補腎斂肺,健脾益胃

《本草綱目》中記載:“胡桃性熱,能入腎、肺,惟虛寒者宜之。上通於肺而虛寒喘嗽者宜之。”凡肺虛久咳久喘者,宜常食之。另外,還記載胡桃有補氣養血、潤燥化痰、濕肺潤腸的功效,可治療虛寒、血痢、傷風和散腫毒。粳米則可益氣溫中,和胃氣,長肌肉,壯筋骨,益腸胃。所以,經常食用胡桃粥,對脾胃、肺腎都很好的補益作用。

原料:胡桃肉60克,粳米100克。

做法:胡桃肉連皮搗爛。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先煮成稀粥。然後放入胡桃肉,煮至粥稠表麵有油為度。空腹溫熱食用,每日2次。

2粟子粥:補腎氣,益腰足

《本草綱目》中說:“治腎虛,腰腳無力,以袋盛生栗懸幹。每日吃十餘顆,次吃豬腎粥助之,久必強健。”因而,腎虛者不妨多吃栗子。小米則可“治反胃熱痢,煮粥食,益丹田,補虛損,開腸胃”。所以,用栗子和小米熬粥,對腎、腰、腸胃都很有好處。

原料:栗子20個,小米60克,大米60克。

做法:將小米、大米淘洗幹淨,栗子去皮,與小米、大米一同放入鍋內,加入適量清水,共煮為粥。空腹溫熱食用。

3赤小豆粥:和中養血,利水導濁

《本草綱目》中記載:赤小豆具有“利小便、消脹、除腫、止吐”的功效,因為它富含澱粉,因此又被人們稱為“飯豆”,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高營養、多功能的雜糧。李時珍稱紅豆為“心之穀”,可見其食療功效。身體健康的人如果長期食用此粥,有助於防治肥胖症的發生。

紅豆雖好,卻不宜多食。因為紅豆含有較多的澱粉,吃得過多會導致腹脹,腸胃不適。所以一次50克左右為宜。另外《本草綱目》中說:“赤小豆,其性下行,久服則降令太過,津液滲泄,所以令肌瘦身重也。”所以尿多的人忌食。

原料:赤小豆100克,粳米150克,冰糖適量。

做法:將赤小豆淘洗幹淨,用溫水浸透;粳米淘淨,放鍋內,加入浸透的赤小豆,加水適量,先用武火煮沸,後用文火熬煮;待粥將成,加入化開的冰糖水,略滾數沸,即成。可作點心食用。

4生薑粥:解表散熱,溫胃止嘔

《本草綱目》中記載:薑“生用發散,熟用和中,解食野禽中毒或喉痹”。所以,用生薑熬粥,可以解表散熱,溫胃止嘔,適宜於外感風寒暑濕之邪而引起的頭痛、身痛、惡寒、無汗、嘔逆等症。

原料:粳米50克,生薑5片,連須蔥數根,米醋適量。

做法:用沙鍋煮米做粥,生薑搗爛與米同煮,粥將熟時放入蔥、醋即可。

5菠菜粥:養血滋陰,和中潤燥

《本草綱目》中記載:菠菜通血脈,開胸膈,下氣調中,止渴潤燥。所以,菠菜可養血滋陰,對春季裏常因肝陰不足引起的高血壓、頭痛目眩、糖尿病和貧血等都有較好的治療作用。要注意的是,菠菜含草酸較多,有礙機體對鈣的吸收。故吃菠菜時宜先用沸水燙軟,撈出再煮粥。由於嬰幼兒需補鈣,有的還患有肺結核、軟骨病、腎結石、腹瀉等,故應少吃或暫戒菠菜。

原料:菠菜、粳米各250克,鹽適量。

做法:將菠菜洗淨,在沸水中焯一下,撈出,切段,備用;粳米洗淨置鍋內,加水適量,熬至粳米熟時,將菠菜放入粥中,繼續熬一會兒停火;再放入鹽調味即成。

6胡蘿卜粥:寬中下氣,美容養顏

《本草綱目》裏說胡蘿卜“性平,味甘,健脾,化滯”,具有健脾消食,補血助發育,養肝明目,下氣止咳之功效。胡蘿卜含有多種有美容效果的維生素,粥中以胡蘿卜為主,少佐豬油,可以增加有益美容物質的吸收。經常服食此粥,可防止皮膚幹燥和老化,使皮膚柔軟潤澤。另外,胡蘿卜還是有效的解毒食物,能夠清除體內毒素,尤其是在排出汞離子方麵具有特效。胡蘿卜能與體內的汞離子結合,有效降低血液中汞離子的濃度,加速體內汞離子的排出。

原料:新鮮胡蘿卜100克,粳米50克,豬油10克。

做法:把胡蘿卜洗淨,切成碎粒,與淘洗好的粳米一道入鍋加水煮粥,粥快熟的時候加入豬油,再煮5~10分鍾,即成。

7芹菜粥:去伏熱,利腸

《本草綱目》中記載:芹菜“止血養精,保血脈。利口齒,利大小腸。久食,除心下煩熱”。所以,這款芹菜粥具有清熱平肝、固腎利尿的功效,適用於高血壓、糖尿病。但此粥作用較慢,需要頻服久食,方可有效,應現煮現吃,不宜久放。

原料:新鮮芹菜60克,粳米50~100克。

做法:將芹菜洗淨切碎,與洗淨的粳米同入沙鍋內,加水600克左右,共煮為菜粥。每天早晚餐食,溫熱服。

調和五味,滋養五髒,順應四時,方為養生之妙法

在人們的印象中,《本草綱目》隻是一部醫藥全集,其實不然,李時珍在書中還闡述了他對養生方麵的很多觀點,尤其是飲食養生。他認為,調和五味,滋養五髒,順應四時,才是養生的最好方法。如春增甘味,以養脾氣(中醫認為脾胃為元氣之本);初夏增辛味,以養肺氣;盛夏增鹹味,以養腎氣;秋增酸味,以養肝氣;冬增苦味,以養心氣。那麼,我們應該如何順四時而進補呢?

1春季:省酸增甘,以養脾氣

春天是四時之首,萬象更新之始。在這個季節,每個人的身體感覺都慢慢恢複,正是養生的好時節。要切記春季進補應“省酸增甘,以養脾氣”,即少吃酸味、多吃甘味的食物以滋養肝脾,對防病保健大有裨益。

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燕麥等。蔬果如南瓜、扁豆、紅棗、桂圓、核桃、栗子、草莓等都是極好的補肝食品。牛肉和各種魚類也是不錯的選擇。其次,春天乍暖還寒,應多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香菜、生薑、蔥等可以疏散風寒,又能殺菌的食品。再次,春天氣候變比較大,易引發肝火鬱熱,可適當吃些清熱解濕的食物,如蕎麥、薏仁、薺菜、菠菜、茄子、黃瓜、蘑菇等。

首先,性溫味甘的食物首選穀類,如糯米、黑米、高粱、黍米、燕麥,人體從這些食物中吸取豐富營養素,可使養肝與健脾相得益彰。其次,要順應春升之氣,多吃些溫補陽氣的食物,可選吃韭菜、大蒜、洋蔥、魔芋、大頭菜、芥菜、香菜、生薑、蔥等,這類蔬菜均性溫味辛,可疏散風寒。至於新鮮水果,雖有清熱生津解渴作用,但大多味酸而不宜在春天多食。若需解裏熱,以吃甘涼的香蕉、生梨、甘蔗或幹果柿餅之類為佳。

2夏季:初夏省苦增辛,以養肺氣;盛夏省甜增鹹,以養腎氣

夏季是一年中氣溫最高的季節,人體的新陳代謝十分旺盛,人體在炎熱的夏天常出現全身乏力、食欲不振、頭暈、心煩、昏昏欲睡等症狀,甚至被中暑、嘔吐、腹痛、腹瀉等疾病所困擾。為了安度炎夏,必須注重飲食的調節。

初夏時,氣溫還不是很高,這時可以適當吃一些苦味的食物,如苦瓜等,能清泄暑熱,以燥其濕,可以健脾而增進食欲。但切不可吃太多苦味的食物。因為夏季是人體肺部較弱的季節,而苦味入心,心屬火,肺屬金,火克金,心火不亢,肺氣平和,苦多則助心火。所以,為避免心氣偏亢,應省苦味,多食辛味,以助養肺氣。蔥、薑、蒜、韭、椒等,都是補益肺氣的良佳蔬菜。

盛夏時,氣候炎熱,出汗多,尤其是從事體力活動大量出汗後,很容易耗氣傷陰。所以應適當增加一些鹹味食物,以補充體內的流失的鹽分,滋養腎氣。但夏季的飲食一般比較清淡,所以,吃飯時佐以少量鹹菜,就可以達到補充鹽分的目的。而甜味攝入過多會生濕生痰並且影響食欲,夏季氣候潮濕悶熱,人體本來就容易生濕,過食甜味更助濕熱,導致胃脹不想吃東西,所以夏季不宜過食甜味。

另外,夏季氣候炎熱,容易失津液,多吃點酸味食物可以生津止渴,如番茄、檸檬、草莓、烏梅、葡萄等。若在菜肴中加點醋還可以殺菌消毒,防止夏季胃腸道疾病發生。

3秋季:少辛增酸,以養肝氣

秋天天氣涼爽、氣候幹燥,人們在食欲大增的同時,便秘、咽喉疼痛等疾病也不斷地找上門來。所以,在飲食上,一定要注意“少辛增酸”。所謂少辛,就是要少吃一些辛味的食物,這是因為肺與秋相應,肺氣盛於秋。辛味入肺,少吃辛味,是防止肺氣太盛。中醫認為,金克木,肺氣太盛可損傷肝的功能,故在秋天要“增酸”,酸入肝,以增加肝髒的功能,抵禦過盛肺氣的侵入。因此,在秋天一定要少吃一些辛味的蔥、薑、蒜、韭、椒等辛味之品,而要多吃一些酸味的水果和蔬菜,如山楂、蘋果、石榴、葡萄、芒果、陽桃、柚子、檸檬等。這些水果中所含的鞣酸、有機酸、纖維素等物質,能起到刺激消化液分泌、加速胃腸道蠕動的作用。

此外,秋季飲食還要防止“秋瓜壞肚”。在夏天,西瓜是消暑佳品,人們把它稱為天生的“白虎湯”,但是在立秋之後不論是西瓜還是香瓜、菜瓜都不能恣意多吃了,否則會損傷脾胃的陽氣。

4冬季:省鹹增苦,以養心氣

冬季氣候寒冷,萬物收藏。中醫認為,這時人體的活動應該有所收斂,將一定的能量儲存於體內,為來年的“春生夏長”作準備。冬季在飲食調養方麵,以溫腎陽、健脾胃為主。這是因為,腎是人生之本,是人體生長發育之本,腎主鹹味屬水,心主苦味主火,水克火。冬季是腎經旺盛之時,在這個季節如果鹹味吃得過多會增加腎的負擔,因此冬季要適當減少鹹味,多吃苦味的食物,以助養心陽。

人的體質由於年齡、性別、體質不同,其陰陽盛衰、寒熱虛實偏差大,因此冬季飲食養生,要因人而異。例如,陰虛的人要多食用芝麻、糯米、蜂蜜、果蔬、魚類等。陽虛的要常食用韭菜、狗肉。氣虛的要常食用人參、山藥、大棗、鹿肉。血虛的要常食木耳、甲魚、羊肝等。此外,冬季宜多食黑色食物,如黑米、黑芝麻、黑棗、黑木耳、海帶、海參、甲魚、烏魚等。腦力工作者要食用核桃、麻仁、蜂蜜、豆製品、鬆仁、栗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