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3-2(3 / 3)

書法可以克服急躁心態,保持一種平穩無波瀾的心胸和氣度,這正是所有長壽人士的共同秘訣。所以,書法養生是人們,尤其是老年人的上上之選擇。

2釣魚可陶冶性情

《紅樓夢》關於釣魚的描寫有多處,如第三十八回眾人飲酒吃蟹,“黛玉因不大吃酒,又不吃螃蟹,自命人掇了一個繡墩,倚欄坐著,拿著釣竿釣魚。”第八十一回中還專門有一段內容是描寫探春、湘雲、李綺和邢岫煙四人在池邊垂釣的。不論是黛玉釣魚,還是四美人釣魚,其功效都是在閑情逸趣中調養精神,這也正是我們所提倡的養生之道。

和書法一樣,釣魚也是一項有益於身心的休閑運動。釣魚時,需要凝神貫注,緊盯著浮標。魚將上鉤時,浮標會顫動,此時又要求眼疾手快,心、手協調。所以在釣魚這項活動中,動態與靜態皆存。靜態中,人存養元氣,積聚精力;動態時,人活動筋骨,培養協調感。一靜一動間,人的心智和身體都得到了鍛煉和養護。

釣魚更重要的是陶冶性情。耐心是釣魚的一大要求。一個急躁的人是不會喜歡釣魚的,他會總是心浮氣躁地提起浮標看有魚上鉤沒有,這其實也是一種急功近利的表現。急躁焦慮的心態正是健康生活的大忌。我們常聽說“心態決定命運”這句話,其實說“心態決定健康”也不為過。但凡長壽之人,即便在年輕時經曆過風雨磨礪,到晚年也都有了平和心態,不再追逐功利,耐心度日,這樣才能頤養天年。這正是釣魚所要求的狀態。

另外,釣魚的場所通常都會草木繁盛、空氣清新。在這種優雅環境中,垂釣者吸入新鮮空氣,將體內廢氣排出,淨化了身體,同時優美的風景也會讓人心曠神怡,而得到精神上的舒適。

3放風箏中的養生智慧

《紅樓夢》第七十回中寶玉和大觀園的女兒們重起了詩社,聽得窗外誰的風箏掛在樹上,又引發了眾人的玩性。李紈對黛玉說放風箏就是放晦氣,紫鵑則立刻放了一個風箏為黛玉免災祛病。說歸說,笑歸笑,這放風箏中確實蘊含著不少的養生智慧。

首先,放風箏起步時需要小跑,才能將風箏放上天,身體在跑動中得到較大的活動。過程中要控製風箏的飛翔,需要改變步伐,或緩慢移動,或迅疾跑動,張弛有變,周身關節都得到了活動,促進血液循環,能夠保持身體的氣血通暢。

其次,放風箏時要張口仰望空中的風箏,可以排出體內的廢氣,泄內熱,讓有毒物質都隨風飄散。

再次,放風箏時要昂首翹望,極目遠眺,這些動作能調節眼部肌肉和神經,消除眼睛的疲勞,防治近視眼,達到保護視力的目的。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中也說:“兒童放之空中,最能清目。”

最後,人們通常把放風箏當做遊戲,這是上至白發老人,下至幼齡兒童都喜愛的一項遊戲。人們在遊戲中最能放鬆身心,而放風箏將娛樂與體育運動融為一體,讓人在輕鬆心態之下鍛煉身體,因此效果更好。

不過放風箏雖然有益身體健康,但也有一些注意事項需要提醒大家。在場所的選擇上,要遠離擁擠地、電線杆,最好是寬敞而人稀的廣場、體育場等場所。如果風箏不慎掛在樹枝等處,不要隨意攀爬,以免意外發生。

4聽聽音樂,怡情又治病

在《紅樓夢》中,賈母是高壽之人,對養生之法也比眾人更為了解。如第七十六回中秋賞月時,賈母說:“如此好月,不可不聞笛。”隨即笛聲傳來,“嗚嗚咽咽,悠悠揚揚”,此情此景之下眾人都領略了其中的妙意。不得不佩服老太太——“須得老太太帶領著,我們也得開些心胸”。

音樂可以怡情,也可以治病。這並不是虛妄之談。音樂應用於醫學已經有數千年的曆史了。《內經》中將音階中的宮商角徵羽與人體的脾肺肝心腎對應起來,提出了五髒應五音之說。所以在我國古代就有以戲代藥的療法,即用音樂治療病痛。

現代醫學也證明:人處在優美悅耳的音樂環境之中,可以分泌一種有利於身體健康的活性物質,調節體內血管的流量和神經傳導,改善神經係統、心血管係統、內分泌係統和消化係統的功能。而音樂聲波的頻率和聲壓會引起心理上的反應,能提高大腦皮層的興奮性,改善情緒,振奮精神;同時也有助於消除心理、社會因素所造成的緊張、焦慮、憂鬱、恐怖等不良心理狀態,提高應激能力。

對孤僻的兒童,音樂可以改善注意力、增強記憶力、活躍思想。消除他與周圍環境間的障礙。對成年人,音樂能緩解現實生活的壓力,讓人從中找到繼續前進的勇氣和力量。對老年人,音樂,尤其是他青年時代熟悉的抒情樂,可以喚起對青年時代美好的回憶,從而調節情緒,增強生活信心和樂趣。 

5吟詩作對也養生

吟詩作對在《紅樓夢》中太常見了,別說黛玉、寶釵、湘雲等這些小姐們,就是像香菱這樣的丫頭都能作出不少好詩來。《紅樓夢》中關於女子們起詩社,吟詩作對的內容在全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這些詩賦奠定了《紅樓夢》的文化基調,對於闡明作品主題,刻畫人物形象、性格也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吟詩作對是一件極其風雅的事,而在這份風雅之中也蘊含養生的道理。

首先,作詩需要冥思苦想,反複推敲。其間需要大腦積極運轉,從而讓大腦有了充分運動的機會,可以延緩腦細胞的老化速度。

其次,借作詩抒發情感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心理療法。心理治療中講究讓病人抒發出心中所想,而寫詩則是另一種表達方式。我們可以通過詩歌表達憤懣、憂傷、喜悅等感情,將內心的情感宣泄出來,才不會積壓於內形成心理隱患。

最後,在吟詩的過程中,能通過讀者(或病人)對詩歌內容的聯想產生一係列的心理效應,從而達到蕩滌肺腑,激勵誌操,悅性恬情,寧神忘痛的目的,即有助於消除危害健康的諸多不良誘因,減輕病痛。

當人們全神貫注於那美妙詩歌的海洋之中,那五彩繽紛、趣味盎然的意境,那精美絕倫的語言,簡直令人陶醉,即便有什麼愁緒煩惱,也會被拋到九霄雲外去,這對健康的好處不言而喻。

6大觀園的環境養生效果好

《紅樓夢》第十七回中,曹雪芹以大篇幅描繪了大觀園的景象。白玉為堂金作馬的奢華生活在此可見一斑。我們在此不去理會這其中對封建貴族奢靡生活的批判,單單就養生來講,大觀園的環境無疑是最佳的修身養性的場所了。

大觀園如同人間仙境,亭台樓閣,曲水流觴,人居住於此就如同常年徜徉於風景如畫的旅遊區,自然心曠神怡,煩惱凋亡。我們現在的療養院也是遵循這個道理,都建在氣候適宜,風景怡人的地方。

另外,大觀園裏花草繁盛,綠樹成蔭。我們都知道綠色植物能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為人們提供新鮮空氣。一些植物還有殺菌、吸收有害氣體的功效,如鬆柏類植物,圓柏和側柏可以分泌出殺菌素,殺死有害病菌;月季花能有效地清除二氧化硫、氯、乙醚、乙烯、一氧化碳、過氧化氮等有毒氣體。植物的淨化作用使得我們能享受清潔的空氣,從而也減少了呼吸道疾病的發生。

人總是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環境的影響,我們的健康狀況也就和環境有了千絲萬縷的聯係。我國古代主張在高爽、幽靜、向陽、背風、水清、林秀、草芳之處結廬修養。參破紅塵的名士多選擇名山大川、幽雅清靜之處隱居也是此理。

《紅樓夢》中的中醫傳統療法

在《紅樓夢》中,曹雪芹除了講述了很多養生知識外,還把多種中醫的傳統療法巧妙地融入故事情節中,如中醫貼敷療法、中醫納鼻療法、捶背療法、針灸療法等,這些療法對現代人治病養生都有很大的啟迪和幫助,下麵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

1中醫貼敷療法:內病外治,安全簡便

貼敷療法又稱外敷療法,是將藥物研為細末,與各種不同的液體調製成糊狀製劑,敷貼於所需的穴位或患部,以治療疾病的方法,是中醫常用的外治療法之一,主要包括敷足療法、敷臍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等。在《紅樓夢》中多次涉及此種療法,如第三十一回襲人吐血後敷藥、第三十四回寶玉挨打後把藥用酒研開敷上、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貼膏藥等,這幾種治療方法都是著名的中醫貼敷療法。

貼敷療法除能使藥力直達病灶所發揮作用外,還可使藥性通過皮毛腠理而由表及裏,循經絡傳至髒腑,以調節髒腑氣血陰陽,扶正祛邪,從而治愈疾病。一般可分為散劑、膏劑、餅劑、丸劑和糊劑等類型。

近年來,在科技日新月異發展的今天,許多邊緣學科及交叉學科的出現,為貼敷療法等中藥外治方法注入新的活力。現在常用的貼敷療法主要有敷足療法、貼臍療法、穴位貼敷療法等。

2中醫納鼻療法:通過鼻子治全身的病

所謂的中醫納鼻療法,就是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理,選擇適當的中藥作用於鼻腔,通過鼻黏膜的吸收作用、藥物的治療作用和肺朝百脈對全身經絡的刺激作用,用來預防和治療疾病的一種治療方法。如《紅樓夢》第五十二回晴雯生病,寶玉讓晴雯嗅鼻煙,從而使晴雯通氣打噴嚏的療法,就是中醫納鼻療法的一種,也是一種著名的中醫外治療法。

醫學研究發現,鼻腔黏膜分布有豐富的毛細血管網,鼻腔的靜脈與顱內靜脈直接相通,鼻後部及下部的靜脈彙入頸內和頸外靜脈,上部靜脈可經眼靜脈彙入海綿竇,亦可經篩靜脈通入顱內的靜脈和硬腦膜竇;且鼻腔血管豐富,有黎氏叢和克氏叢,而管壁缺乏內彈力膜層,為多孔性,所以藥物經鼻黏膜吸收更完全。現在常用的納鼻療法主要包括鼻嗅療法、鼻吸療法、吹鼻療法、塞鼻療法、水煎後聞吸療法等。

3捶背療法:行氣活血,舒經通絡

捶背是一種早已流傳在民間的健身法。在農村和一些居民區,常可看到有些老年人叫兒孫給自己捶背,捶得直打嗝,頓時輕鬆愉快,與兒孫談笑逗樂。在《紅樓夢》也有很多關於捶背的描寫,如第五十三回寶玉見晴雯將雀裘補完,已力盡神危,忙命小丫頭來替她捶著,書中雖沒說捶的什麼部位,常識可知,捶的是背部。第五十七回黛玉咳嗽、吐藥後,紫鵑忙上來給黛玉捶背。另外,在賈府中,丫鬟們還經常為賈母、王夫人等人捶背,使她們感覺輕鬆愉快,筋骨舒坦,並由此緩解疲勞,使疼痛減輕。由此可見,曹雪芹先生不僅是一位傑出的文學家,而且還精通養生學和中醫藥學。

中醫認為,人體頭部和背部正中線是督脈行經路線,脊柱屬督脈循環的一部分。督脈者,“總督”之義。人體經絡以督脈為統帥,它是整個經絡的綱領,主人體一身的陽氣,刺激督脈穴位可以影響內髒和整個機體。脊柱由骶骨向上至第七頸椎,幾乎每個脊柱節段都分布一個穴位。脊柱正中線旁開5分為華佗夾脊穴,旁開15寸是足太陽膀胱經腧穴。而捶背時刺激大椎、肺俞、脾俞、胃俞、腎俞等這些重要穴位,則可以疏通經氣、振奮陽氣、活血通絡、養心安神、調整胃腸功能,從而達到陰陽平衡、健康長壽的目的。

4針灸療法:從外治內,安全可靠

中醫針灸是臨床有效的治療方法之一,在《紅樓夢》也多次提到,如第七十五回中賈赦說的“針肋條治偏心”的笑話中就提到了針灸療法,第九十八回也有薛寶釵“窺察寶玉心病,暗下針砭”之說。

針灸是針法和灸法的合稱。針法是把毫針按一定穴位刺入患者體內,用撚、提等手法來治療疾病。灸法是把燃燒著的艾絨按一定穴位熏灼皮膚,利用熱的刺激來治療疾病。它是一種“從外治內”的治療方法,而且是一種中國特有的治療疾病的手段。

在臨床上,按中醫的診療方法診斷出病因,找出疾病的關鍵,辨別疾病的性質,確定病變屬於哪一經脈,哪一髒腑,辨明它是屬於表裏、寒熱、虛實中那一類型,做出診斷。然後進行相應的配穴處方,進行治療。以通經脈,調氣血,使陰陽歸於相對平衡,使髒腑功能趨於調和,從而達到防治疾病的目的。

現代醫學研究表明,灸法也有鎮痛作用,對於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性關節炎、腰腿痛等,鎮痛效果顯著。灸法無不良副作用,施於人體,不會使患者感覺疼痛,又不受暈針、折針或因針具消毒不嚴引致其他感染的威脅。

另外,病在皮膚肌肉應當淺刺,病在筋骨應當深刺並留針,以便隨症情變化,給予不同的治療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