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4-2(1 / 3)

第四篇 其他國學經典中的養生智慧4-2

曹軍“望梅止渴”背後的養生啟示

望梅止渴,這個成語出自南朝?宋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假譎》,其中記載了曹操用“望梅止渴”來解決將士口渴的問題。《三國演義》第二十一回中對這個成語進行了引述,是這樣說的:一日,關、張不在,劉備正在後園澆菜,曹操派許褚、張遼把他請到丞相府。二人攜手來到相府後園,曹操說:“適見枝頭梅子青青,忽感去年征張繡時,道上缺水,將士皆渴;吾心生一計,以鞭虛指曰:‘前麵有梅林。’軍士聞之,口皆生唾,由是不渴。今見此梅,不可不賞。又值煮酒正熟,故邀使君小亭一會。”劉備這才放下心來喝酒。於是,又有了後來的“青梅煮酒論英雄”的故事。

梅子,是一種很酸的水果,梅果營養豐富,含有多種有機酸、維生素、黃酮和堿性礦物質等人體所必需的營養物質。為什麼曹軍一聽說前麵有梅林就會流出很多口水來呢?這其實是條件反射的作用,當時將士們都口幹舌燥,一想到梅子的酸甜可口,自然會流出口水,也就暫時解決了口渴的問題。

其實,我們這裏要說的是,吞咽口水不僅能解渴,還有很好的養生保健作用。

口水,是我們對唾液的俗稱。其實中醫認為唾和液是兩種不同的東西。《黃帝內經》中說:“脾為涎,腎為唾。”脾液為涎,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口水,腎液為唾。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後天之本,而唾液就來源於人的這兩個根本,所以經常咽咽口水,不僅可以治病,還可以延年益壽。

曆代養生學家稱唾液為“玉泉”、“甘露”、“金津玉液”、“華池之水”等,故有“白玉齒邊有玉泉,涓涓育我渡長年”的養生讚語。明代的李時珍說:“人舌下有四竅,兩竅通心,兩竅通腎氣。心氣流於舌下為靈液。道家語之金漿玉醴,溢為醴泉,聚為華池,散為津液,降為甘露,所以灌溉髒腑,潤澤肢體。故修養家咽津納氣,謂之清水灌靈根。”意思就是,唾液是由人體精氣上升而形成的,它處在不斷運動變化之中——溢、聚、散、降。這就像自然界的風雲際會一樣,水由下而上,溢成氣,聚成霧,散為雲,降為雨露,滋潤大地萬物。唾液也像自然界的雨露一樣,升降循環,滋潤著人的五髒六腑。

現代科學發現,唾液具有幫助消化、中和胃酸、修補胃黏膜、殺菌等作用。唾液中含有大量的遊離鈣質的酵素,具有抗衰老的作用。所以,千萬別小看了這一簡單養生法,隻要你堅持下去,就會受益匪淺。

吞津養生的方法主要有三種:

一是不拘行住坐臥,用舌頭從口中繞圈攪動上下齶,左右兩頰,等到唾液多時,像漱口一樣,然後分三次,徐徐將唾液咽下。

二是在練氣功時,配合咽唾養生。要領:站坐皆可,排除雜念,舌頂上齶,牙關緊閉,麵部肌肉放鬆,調息入靜後,唾液即源源而來,待到唾液滿口時,低頭緩緩咽下,並意念送至臍下丹田。上述兩種方法,在時間上,清晨、午休、睡前、夜間都可以做,在形式上,行住坐臥,不必拘謹,次數多少不限。

三是腹部呼吸咽唾法,即在晚臥或早起前,仰臥於床,調息入靜,舌頂上齶,進行腹部深呼吸運動,先用鼻吸氣納新,隨著吐故納新的腹部呼吸運動,唾液即從舌根涓涓流出,然後慢慢咽下腹中,時間可長可短,不拘一格,自主掌握。

醫說關公的美髯與臥蠶眉

關公,即關羽,字雲長。東漢末年劉備麾下著名將領,前將軍,漢壽亭侯。蜀國的五虎上將之首,與劉備、張飛桃園結義。死後受民間推崇,又經曆代朝廷褒封,被人奉為關聖帝君,佛教稱為伽藍菩薩,尊稱為“關公”。被後來的統治者崇為“武聖”,與號為“文聖”的孔子齊名。有“千裏走單騎”、“單刀赴會”、“溫酒斬華雄”、“過五關斬六將”等的傳世佳話,是“忠義”的化身。

《三國演義》中是這樣描寫他的:“身長九尺,髯長二尺,麵如重棗,唇若塗脂,丹鳳眼,臥蠶眉,相貌堂堂,威風凜凜。”有此可以看出,關羽天生就是一副英雄像,而最具代表性的就是胡須和眉毛,二尺長的胡子,加上濃重的臥蠶眉,是標準男子漢的特征。其實,在古代,“須眉”二字就是男子的別稱。這是為什麼呢?胡子為男子獨有,眉毛雖然男女都有,但古時候婦女為了美觀,去掉眉毛,用青黑色畫眉代替,而畫的眉畢竟不是“真”的,看起來有實際上無。這樣,眉也可視為男子“獨有”之物。

1醫說關公的美髯

關公蓄有一副二尺長的漂亮胡須,有“美髯公”的稱號,這也為他贏得了很多讚譽。從美學角度看,胡須是男性陽剛美中得天獨厚的“專利”。留蓄與男子臉型相匹配、修飾頗佳的胡須,似乎能平添幾分帥氣和瀟灑。中國人多屬黃色人種,一般男子胡須的生長態勢,遠不及歐美白色人種。畢竟中國男人中留長須、蓄長髯者寥寥,極少數老者有幸留之,也許稱得上是一種追求個性之美。

從醫學保健角度來說,胡須屬於毛發的一種。毛發可分三種,第一種是長毛,如頭發、胡須;第二種是短毛,如鼻毛、眼睫毛;第三種是毳毛,又稱寒毛、汗毛、毫毛,軟而短,廣泛分布於軀幹、四肢。胡須是個統稱,其實,長在不同部位的胡須,又有不同的名稱:長在上唇的為髭;長在下巴的為須;長在雙頰上的為髯。關公被稱為“美髯公”,說明他兩頰上也長滿了胡子。

胡須的生長與睾丸分泌的雄性激素密切相關,是男子漢的特征,體現了陽剛之美。遭受閹割的太監,由於失去了分泌雄性激素的睾丸,成為“中性人”,所以不長胡須。

中醫認為,胡須的多少、色澤的好壞與人的氣血盛衰有關。《內經》中這樣記載:“血氣盛則髯美長,血少氣多則髯短,血氣皆少則無髯。”現代醫學用胡須來幫助診斷疾病。例如,男子胡須特別稀少或全部脫落,可能是性功能減退;女子長出了小胡子,提示可能患有腦垂體腫瘤、腎上腺皮質腫瘤、柯興氏病等。法醫還能根據作案現場留下的胡須來辨別作案人的血型、年齡,以協助破案。

現在仍有不少人留著小胡子,這從衛生角度看是不可取的。因為胡須生長在口、鼻周圍,長胡須易沾染上細菌、塵埃等,這些有害物和病原微生物可隨人的呼吸進入呼吸道。口、鼻周圍的區域我們叫“危險三角區”,如果毛囊發炎、感染,那將是很危險的。如果蓄須者與妻子、兒女親吻,還會將有害物傳播給她們。所以,為了自己和他人的健康,男士還是經常刮胡子為好。刮胡子需用的剃刀種類繁多,任君選擇。有人曾說:男人最柔軟的肌膚在胡子下麵,這就是說要保護好這塊寶貴的肌膚。刮胡子的正確方法應從胡子生長方向,由兩頰、頸部、嘴唇及下巴循序刮起,逆向或向內刮生長的胡子會造成剃刀對肌膚的傷害。潔淨的臉龐會使人感到清爽、年輕、有朝氣。相反,滿臉的胡子給人第一感覺就是不修邊幅、生活散漫。

2關公“臥蠶眉”的醫學講究

關公的臥蠶眉和他的美髯一樣為人們所熟悉。臥蠶眉,顧名思義,就是眉毛像一對春蠶臥在那裏一樣。蠶,粗而不細,直而不彎,體現出一種陽剛、威武之氣,一種令人尊敬的正氣和英氣。與關公“忠義”的人物形象非常吻合。

人們常說,眼睛是心靈的窗戶,那麼我們可以把眉毛看成是窗簾;眼睛是人生的一幅畫,那眉毛就是畫框。長在眼睛上方的眉毛,在麵部占有重要的位置,具有美容和表情作用,能豐富人的麵部表情,雙眉的舒展、收攏、揚起、下垂可反映出人的喜、怒、哀、樂等複雜的內心活動。在中國文學裏,有很多形容眉毛的,如揚眉劍出鞘、眉飛色舞、蛾眉談掃、眉頭緊鎖、喜上眉梢、柳葉彎眉、眉目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