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病症的主要危害在於損傷打鼾者的心肺功能,常可引起高血壓,心律失常,至突發心肌梗塞而猝死。長期患有“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者,由於睡眠質量不佳,多有白天嗜睡,記憶力難集中,晨起頭痛,甚至如張飛那樣“神思錯亂,動止恍惚”等症狀。所以,打呼嚕嚴重者也是一種病,如打呼嚕再加酗酒,那麼發生“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的可能性及危險性就會急劇增加,因此,奉勸打呼嚕嚴重者戒酒。另外,還要注意一些生活上的細節。
比如:如果白天真的特別忙碌,在睡前最好先舒緩一下身心,如洗個溫水澡、按摩、聽聽柔和的音樂等,再入睡,就會睡得比較安穩;睡前不要從事刺激的活動;仰睡或趴著睡會讓呼吸道不順暢,側睡時,鬆弛的肌肉會傾向一邊,不會堵住呼吸道;吸煙、飲酒和刺激性藥物會讓肌肉更加鬆弛,會堵住呼吸道;注意減重,肥胖者的鼻息肉通常較肥大,而且喉嚨和鼻子內的肉也較肥厚,容易堵塞呼吸道;也可用牙齒糾正器、舌托,或者做個小手術,如齶垂齶咽成形術、鼻部手術等,最終目的是讓氣道通暢,則鼾聲自然減輕或消失,呼吸暫停也就基本無蹤。
神醫華佗的養生精髓
華佗的名字,幾乎家喻戶曉,他是我國東漢末期著名的醫學家。年輕時他曾遊學徐州,兼通數經,通曉養性之術,據史書記載,他年近半百,相貌卻如壯年。他性情爽朗剛強,淡於功名利祿,曾先後拒絕太尉黃琬征召他出任做官和謝絕沛相陳珪舉他當孝廉的請求,隻願做一個平凡的民間醫生,以自己的醫術來解除病人的痛苦。他樂於接近群眾,足跡遍及江蘇、山東、安徽、河南等地,深得群眾的信仰和愛戴。他首創用全身麻醉施行外科手術,為後世推崇為“外科始祖”。華佗為我國醫學發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的精湛醫技和高尚醫德,至今仍廣泛流傳於民間。
在《三國演義》中,華佗一共出場三次,但每次出場必是經典段落,如為關羽刮骨療毒,這一故事既突出了關羽的英勇神武,也突出了華佗的醫術高明,但也就是這次事件,為日後埋下了禍根。後來,曹操頭痛病發作,無人可以醫治,於是華歆向曹操推薦了華佗。華佗診斷後說要根治這個病,就必須用利斧把曹操的頭顱劈開,把腦中的毒瘤取出,曹操聽完驚疑不定,華佗就講出給關羽刮骨療毒的事情,譏諷曹操膽小。曹操生性多疑,他怕華佗和關羽有交情,借治病來刺殺自己,於是就把華佗關入大牢,最後華佗死於獄中。華佗的醫術再高,也治不了曹操的疑心病。不過,曹操也得到了報應,後來他的頭痛病越來越嚴重,卻再也沒有人能治得了他的病。其實就算有人可以醫治,有了華佗的冤案擺在麵前,也不敢給他治了曹操一生奸詐,始終抱著“寧教我負天下人,休叫天下人負我”的宗旨,他製造了無數冤案,最後也害了自己。
華佗一生不求名利,不慕富貴,集中精力於治病救人和對醫藥的研究上。他精通各種藥材,治病時,配製湯藥不過用幾味藥,心裏掌握著藥物的分量、比例,用不著再稱量,把藥煮熱,就讓病人服飲,同時告訴服藥的禁忌或注意事項,等到華佗一離開,病人也就好了。如果需要灸療,也不過一兩個穴位,每個穴位不過燒炙七、八根艾條,病痛也就應手消除。
華佗還發明了麻沸散,用於手術時對患者進行麻醉,以減小患者的痛苦。而西方醫學家使用乙醚或笑氣進行全身麻醉是在19世紀40年代,比中國足足遲了一千六百多年。所以,華佗不僅是中國第一個,也是世界上第一個使用麻醉術進行手術的人。在當時的曆史條件下,華佗的麻沸散和高難度的外科手術技術,確實是祖國醫學和我國古代文化的驕傲。
在養生方麵,華佗認識到預防的重要性,繼承了古人“不治已病治未病”的醫學養生思想,要人們經常參加體力勞動和體育運動,以增強體質,減少疾病。他說:“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削。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意即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運動(或勞動),但應避免過於勞累。經常活動,便可加快食物消化,使血流循環暢通無阻,從而生不了病。這就像門樞軸,時常使用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
華佗還十分提倡導引養生。他創編了“五禽戲”,就是模仿五種動物的形態、動作和神態,來舒展筋骨,暢通經脈。五禽,分別為虎、鹿、熊、猿、鳥,常做五禽戲可以使手足靈活,血脈通暢,還能防病祛病。相傳華佗在許昌(縣名,在河南省)時,天天指導瘦弱的人在曠地上做,說:“大家可以經常運動,用以除疾,兼利蹄足,以當導引。體有不快,起作一禽之戲,怡而汗出,因以著粉,身體輕便而欲食。”華佗在年過花甲、須發皆白之時,仍然滿麵紅光,精神矍鑠,被人們稱為“仙人”,就是常年堅持做五禽戲的結果。
華佗一生有弟子多人,其中彭城的樊阿、廣陵的吳普和西安的李當之,皆聞名於世。為了將醫學經驗留傳於後世,華佗晚年精心於醫書的撰寫,計有《青囊經》、《枕中灸刺經》等多部著作,可惜失傳。華佗深入民間,足跡遍於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內、外、婦、兒各科的臨證診治中,創造了許多醫學奇跡。後世常以“華佗再世”、“元化重生”稱譽醫家,足見其影響之深遠。
最後為大家介紹一下華佗的五禽戲,閑暇時不妨多練練。
養生小貼士:五禽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右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麵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接上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複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二次。
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麵,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麵,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麵,當左肩一觸床麵立即複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麵,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複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麵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麵。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做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勾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鳥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麵,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