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名醫華佗的延年長壽秘訣(1 / 3)

第三章 名醫華佗的延年長壽秘訣

第三章 名醫華佗的延年長壽秘訣

從“麻沸散”說起

《三國演義》裏有這樣一段:蜀國大將關羽在與魏國曹仁軍隊戰鬥的時候,右臂中了有毒的流箭,滿臂紅腫,非常危險。部下請了當地名醫為關羽治療,名醫看了傷口後,決定施以手術,並建議麻醉。關羽不肯用,醫生便把他的患臂縛在木架上的鐵環中,在局部塗抹了強烈的麻醉藥,拿出尖刀刮盡了腐肉和受損的骨膜,搽上了藥,又用絲線把傷口縫好,使關羽保存了性命和手臂。

小說中的這位名醫就是華佗,裏麵的麻醉藥就是華佗發明的“麻沸散”。

華佗是東漢末年和三國年間傑出的醫學家,他首創的“麻沸散”這一中藥全身麻醉劑,使祖國醫學一直位列世界前茅。此外,華佗精通醫術,在內、外、婦、兒、針灸各科都很有名,尤以外科著稱,被後世尊稱為“外科鼻祖”。

甘陵國相夫人,懷孕六個月時,有一天忽然覺得腹痛難忍,急忙求華佗醫治。華佗診脈後發現胎兒已死,是胎兒腹死症,便讓相夫人喝下一碗湯藥,不久死胎墮下,相夫人平安無事。

廣陵太守陳登得病,麵色赤紅,胸中煩懣,不思飲食。後來請來華佗,診脈後,華佗說:“太守胃中有蟲,欲成內疽,是腥物所為。”遂開出湯藥二升,陳登喝完藥後不一會兒就吐出很多紅頭的蟲子。自此,陳登的病情便慢慢好轉。

有一危急病人求華佗診治,華佗見患者麵色蒼白,鼻翼翕動,呼吸微弱,兩腿蜷曲,便以手捫其腹部,其大叫疼痛。華佗說:“此病是腸癰,針藥已不濟事,必須剖腹治療。”病者聽後甚為害怕。華佗安慰他說:“此種疾病我已治好多例,頗有把握,你不必恐懼。”華佗令弟子樊阿、李當之準備刀剪、藥物,又叫患者酒服麻沸散,即醉失去知覺,師徒三人進行剖腹手術。華佗將腐爛部分切除,即行縫合,敷上藥膏。術後不到一個月,病人即痊愈。

農村一婦女患病,忽冷忽熱,熱時出汗,冷時打顫,好像瘧疾,又不是瘧疾,治療多年不愈。後來遇到華佗,華佗診斷為寒熱內泣症,囑咐其家人說:“先用冷水為其洗身,讓其臥床蓋被,在室內生火加溫,使其出汗,當即病除。”其家人照辦,果然痊愈。

華佗身懷絕技,治療疑難雜症,診斷無誤,藥到病除,不勝枚舉,被人們稱為神醫。此外,華佗還是個養生專家,《後漢書?華佗傳》有華佗“年且百歲,而猶有壯容,時人以為仙”的記載。華佗之所以長壽,和他精通養生之道,並身體力行是分不開的。

華佗的健身秘術——五禽戲

華佗不僅精通醫術,還深諳養生之道,他所創立的五禽戲就是最好的證明。

關於“五禽戲”有這樣一個故事:

據說華佗年輕時去公宜山采藥,爬到半山腰時發現了一個洞穴,他很好奇,正想進去,忽然聽到裏麵有人在談論醫道,他就站在洞外聽。他聽得入了神,聽著聽著,聽見那兩個人談起了華佗,這可把他嚇壞了。他正要轉身離開,忽然聽見一個人叫道:“華生既已來了,何不入內一敘?”華佗隻好硬著頭皮走進去,看見兩位白發長須的仙人。他們向華佗傳授了一套健身功法,模仿虎、鹿、熊、猿、鶴的姿態去運動,這就是著名的“五禽戲”。 

當然這隻是傳說,“五禽戲”是華佗總結前人養生的經驗,模仿虎、鹿、熊、猿、鶴五種動物的形態發明的。

從中醫的角度看,虎、鹿、熊、猿、鶴五種動物分屬於金、木、水、火、土五行,又對應於心、肝、脾、肺、腎五髒。模仿它們的姿態進行運動,正是間接地起到了鍛煉髒腑的作用,還可以使全身的各個關節、肌肉都得到鍛煉。

現代醫學研究證明,五禽戲是一種行之有效的鍛煉方式。它能鍛煉和提高神經係統的功能,提高大腦的抑製功能和調節功能,有利於神經細胞的修複和再生。它能提高肺功能及心髒功能,改善心肌供氧量,提高心髒排血力,促進組織器官的正常發育。同時,它還能增強腸胃的活動及分泌功能,促進消化吸收,為機體活動提供養料。

就五禽戲本身來說,它並不是一套簡單的體操,而是一套高級的保健氣功。華佗把肢體的運動和呼吸吐納有機地結合到了一起,通過氣功導引使體內逆亂的氣血恢複正常狀態,促進健康。後代的太極、形意、八卦等健身術都與此有若幹淵源。無疑,它在運動養生方麵的曆史作用是巨大的。

通過上麵的論述,我們對五禽戲的功效有了一定的認識,但對於它的內容及具體操作方法我們是否了解呢?

五禽戲的內容主要包括虎戲、鹿戲、熊戲、猿戲、鶴戲。

虎戲:自然站式,俯身,兩手按地,用力使身軀前聳並配合吸氣。當前聳至極後稍停,然後身軀後縮並呼氣,如此三次。繼而兩手先左後有向前挪動,同時兩腳向後退移,以極力拉伸腰身,接著抬頭麵朝天,再低頭向前平視。最後,如虎行般以四肢前爬七步,後退七步。

鹿戲:四肢著地勢,吸氣,頭頸向左轉、雙目向右側後視,當左轉至極後稍停,呼氣、頭頸回轉,當轉至朝地時再吸氣,並繼續向右轉,一如前法。如此左轉三次,右轉兩次,最後回複如起勢。然後,抬左腿向後挺伸,稍停後放下左腿,抬右腿如法挺伸。如此左腿後伸三次,右腿後伸兩次。

熊戲:仰臥式,兩腿屈膝拱起,兩腳離床麵,兩手抱膝下,頭頸用力向上,使肩背離開床麵,略停,先以左肩側滾落床麵,當左肩觸床麵,頭頸用力向上,肩離床麵,略停後再以右肩側滾落,複起。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起身,兩腳著床麵成蹲式,兩手分按同側腳旁,接著如熊行走般,抬左腳和右手掌離床麵。當左腳、右手掌回落後即抬起右腳和左手掌。如此左右交替,身軀亦隨之左右擺動,片刻而止。

猿戲:擇一牢固橫竿,略高於自身,站立手指可觸及高度,如猿攀物般以雙手抓握橫竿,使兩腳懸空,作引體向上七次。接著先以左腳背鉤住橫竿,放下兩手,頭身隨之向下倒懸,略停後換右腳如法勾竿倒懸,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

鶴戲:自然站式。吸氣時蹺起左腿,兩臂側平舉,揚起眉毛,鼓足氣力,如鳥展翅欲飛狀。呼氣時,左腿回落地麵,兩臂回落腿側。接著蹺右腿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各七次,然後坐下。屈右腿,兩手抱膝下,拉腿膝近胸,稍停後兩手換抱左膝下如法操作,如此左右交替也七次。最後,兩臂如鳥理翅般伸縮各七次。

五禽戲對強身健體、延年益壽、治療疾病,特別是慢性病有著非常好的效果。所以,在閑來無事之際,可以練上一練。

運動養生在量、在質、在巧

華佗通曉養性之術,提倡體育運動與勞動鍛煉,他曾經這樣說道:“人體欲得勞動,但不當使極爾。動搖則穀氣得消,血脈流通,病不得生。譬猶戶樞不朽是也。”意思就是人們需要經常參加體育鍛煉或勞動,但應避免過於勞累。

華佗的這一運動養生思想,在現在看來也是非常科學的。運動可加速食物消化,使血液循環暢通無阻,從而避免生病。這就像門樞軸,時常轉動,就不會僵澀失靈,但一定要掌握度。這是因為大量運動要耗費人體的大量氣血,我們知道大量的精氣儲藏於人體深處,它持續緩慢地供應著人體的日常生活所需。大量運動在短時間內造成大量氣血的損耗,會逼迫人體把原本應該儲藏起來慢慢使用的精氣在短時間內大量釋放出來,以維持人體的需要。年輕時運動過度,可能當時並沒有什麼不適的感覺,但歲數大了,很多疾病就可能找上門來。這在那些專業運動員的身上體現得最為明顯,他們中的很多人,年齡稍大後身體出現的問題往往比常人多。

運動有益健康,關鍵在度,所以我們一定要謹記華佗的教導,把握好適量的原則。每日取平緩之法,活動活動身體,既促進經絡中氣血的流通,又不損耗氣血,這才是正確的運動之道。

此外,運動養生還需要注意以下兩點:

第一,冬天要減少運動。

古人有“冬不潛藏,春必病溫”之說。冬季是人體陽氣潛藏、溫養髒腑的好時期,此時應盡量減少活動,否則春天就會生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