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張仲景與《傷寒雜病論》(2 / 3)

鼻子在預報脾胃疾病方麵尤其準確。病人出現惡心、嘔吐或者腹瀉之前,鼻子上會冒汗或者鼻尖顏色有所改變。一些容易暈車的人感覺會比較明顯。

如果鼻梁高處外側長有痣或者痦子的話,說明膽先天不足,這是因為鼻梁是膽的發射區,如果這些部位出現了紅血絲,或者年輕人長了青春痘,再加上早上起來嘴裏發苦的話,多半就是膽囊有輕微的炎症了。

如果鼻子的色澤十分鮮明,這說明脾胃陽虛、失於運化、津液凝滯。就是說,患者的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汽滯留在胸膈,導致四肢關節疼痛。

如果鼻頭發青,而且通常伴有腹痛,這就是因為:肝屬木,脾屬土,肝氣疏泄太過,橫逆衝犯脾胃,影響了脾胃的消化功能。應服用一些瀉肝膽和補脾胃的藥。

如果鼻尖微微發黑,這說明身體裏有水汽,是“腎水反侮脾土”的表現。本來應該是土克水,結果(腎)水反過來壓製住了(脾)土,水汽肆虐,以致腎的髒色出現在臉上。

如果鼻子發黃,這說明胸內有寒氣,脾的髒色出現在了臉上。這樣的人體內中陽不足,脾胃失於運化,吃下去的冷食或者涼性食物積聚在脾胃,這些寒氣上升又影響到了胸陽,所以寒氣就滯留在髒腑中。如果鼻子發黃,但光澤明潤,那就不用擔心了,這是即將康複的好兆頭。

5.從耳朵可以看出心髒是否有問題

人體有病時,耳朵就會有反應。耳朵的形態、色澤和紋路的變化都能反映人體的健康狀況。我們在這裏隻說一點,就是“冠脈溝”。冠脈溝是耳垂上的一條紋路,是判斷冠心病的有效指標。如果誰的耳垂上出現了這條紋路,就說明有患冠心病的可能,紋路越清晰說明問題越嚴重。

6.口中有異味也是疾病的先兆

在中醫看來,口內的津液與心、肝、脾、肺、腎等髒器是相通的,口中異味往往是內部髒腑出了問題。

口中發苦多為熱症,是火熱之邪內侵的表現,尤其是肝膽火旺、膽氣上逆。熱症患者除口苦外,還會有口幹舌燥、苔黃、喜冷飲、尿少色深、大便幹燥等症狀。此時,可選用黃連上清丸或牛黃上清丸等清火藥物,但身體虛弱者慎用。

口中發酸,西醫認為是胃酸分泌過多導致的,常見於胃炎、十二指腸潰瘍等症。中醫則認為口中發酸的病根在於肝胃不和、肝胃鬱熱,致使肝液上溢、胃酸過多。如果隻是偶爾感到口酸,多是吃了不容易消化的食物或飲食過量,不用擔心。如果經常口酸,並且伴有舌苔厚膩、打嗝時有腐臭味等症狀,多是脾胃虛弱,可以服用一些保濟丸或山楂丸。如果病人的口酸與胃酸上泛有關,同時還有舌頭發紅、脅肋疼痛等症狀,多半是肝胃不和,這時就要以瀉火、和胃為主。

口中經常發甜的人則是脾胃有問題,多為脾胃濕熱、熱蒸上溢的外兆;少數為脾虛,虛火迫脾津上溢,久了會發展為糖尿病。現代醫學也證明了口甜是糖尿病患者和消化係統功能紊亂的信號。糖尿病患者口中發甜是因為血液中含糖量增高,唾液中的糖分隨之增高。消化係統功能紊亂可引起各種消化酶分泌異常,當唾液中澱粉酶含量增高時就會出現口甜。

口臭是由胃火引起。胃腑積熱,胃腸功能紊亂,消化不良,胃腸出血,便秘等引起口氣上攻及風火或濕熱,口臭也就發生了。我們知道火分虛實,口臭多為實火,由胃熱引起。胃熱引起的口臭,舌質一般是紅的、舌苔發黃,這時隻要喝用蘿卜煮的水,消食化淤,口臭很快就會消除了。胃熱引起的口臭多是偶爾發生,如果是經常胃熱、消化不良的人,治療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敲胃經,一直敲到小便的顏色恢複淡黃清澈為止。但是,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由胃熱引起的口臭已經很少,最常見的口臭還是胃寒的原因,這類人多是舌苔普遍發白,口臭時有時無,反複發作。那麼對於這類由胃寒引起的口臭,平時就要多喝生薑水,如果怕麻煩,也可以將薑切成薄片,取一片含在嘴裏。

還有的人經常會覺得口中淡而無味,食欲不振,這多是脾胃的問題。如果伴有胃部脹滿、大便稀薄、脈細等症狀,則多半是脾胃虛弱,治療上應以健脾、和胃為主。如果伴有疲乏無力、大便稀軟、舌苔厚膩等症狀,並且不喜歡喝水,則多半是脾胃有濕,治療上應以燥濕、和胃為主。

7.從舌頭辨疾病

中醫診病特別重視舌頭,認為舌頭為心之苗,人體五髒六腑的變化都會在舌頭上呈現出來。

舌尖為心、肺的反映區。當一個人上火或咽喉疼痛時,舌尖往往會發紅,如果病情比較嚴重,舌尖就會潰瘍。

舌頭的兩邊是肝膽的區域,如果兩邊發紅,甚至發紫、潰瘍,說明此人肝火旺盛,近來脾氣比較大。

舌的中間反映脾胃,如果舌頭中間有裂紋,說明脾胃虛。

舌根為腎,如果一個人的腎陽氣不足,舌根就會發白,這樣的人容易出現手腳冰涼,而如果一個人的手腳愛出汗‘尿黃、腰酸,舌根就會發紅。

8.口水的多少可以預示疾病

“脾為涎,腎為唾。”如果一個人的唾沫和口水過多,就說明脾腎出現了問題。

唾多而且黏稠,口中還伴著苦味,往往說明是脾熱,這時候一定不要吃辛辣的食物,牛羊肉也盡量少吃,但可以吃一些清脾熱的藥物,如梔子和連翹等。口水多,且伴有鹹味的話,這可能是腎虛的征兆。

很多小孩子就特別愛流口水,大一點不流了還是沒有什麼問題的,但是七八歲了還在流口水,這就說明孩子脾虛。因為脾是主肉的,因為脾虛,所以嘴角不緊,不能抑製口水外流。

口水多了不行,但少了也不行,如果嘴裏總是幹幹的,這就說明你的津液不足,是內燥的表現。這個時候就要注意多喝水,多吃酸味的食物,以及多吃水果,蘋果、梨子、葡萄等都是不錯的選擇,隻要含水分很多就可以了。

絕大多數疾病不會突然發生,在來之前都有征兆,為此,我們每一個人都要以積極的心態來關注有關健康的信息,及時掌握相關的知識,使之成為幫助自身和他人的武器。切不能麻痹大意,像王仲宣一樣身體早就出了問題,還渾然不覺,等到疾病爆發時才追悔莫及。

人是天地的產物,養生要順應自然

張仲景認為,天地是個大宇宙,人身是個小宇宙,天人是相通的,人無時無刻不受天地的影響,就像魚在水中,水就是魚的全部,水的變化一定會影響到魚,同樣的,天地的所有變化都會影響到人。所以張仲景強調養生就要隨著四時的氣候變化,寒熱溫涼,做適當的調整。

過去,人們都喜歡住四合院,住在平房裏,這是因為冬天外麵再冷,進到平房以後都有股暖氣,夏天外麵再熱,平房裏也都有一股涼氣,在中醫學裏這叫人得天地之氣而生,住平房可以接地氣。然而,現在人們的生活,夏天的時候唯恐空調開得不大,唯恐屋子不涼快;冬天的時候,唯恐那暖氣燒得不熱。這些其實都是違背了自然規律的。過去老百姓有一句話叫做“冬天不冷,夏天不熱,遲早要坐病”。冬天的時候,由於人的氣血是閉藏的,如果這時候通過外界的人為條件,通過用暖氣把屋子和身體捂得太熱了,本來應該閉藏的氣血就會向外耗散,氣血都耗散出去了。中醫有句話說:“冬不藏精,春必病瘟。”如果冬天你不能夠把你的精血很好地儲存起來,那麼春天的時候就該得瘟病了。

在冬天你要是一直在暖氣開得很大的屋裏待著,你全身的毛孔是開著的,如果突然間一出來,進入到外麵較低的氣溫中,能不感冒嗎?所以,冬天屋子裏的溫度一定要控製在20度左右,千萬不能太高。

現在人們的生活條件好了,於是夏天的時候很多人在辦公室開空調,家裏開空調,汽車裏還是空調,甚至睡覺的時候也開著空調。然後不少人在夏天的時候大多有渾身都不舒服的感覺。該出汗的時候你不出,都在裏麵憋著,它能舒服嗎?所以,夏天開空調的時候一定別怕費電,多少開點窗子。空調的風和自然的風是絕對不一樣的,那是一種透骨的涼。不隻是空調,即使你用電扇也不要對著你自己吹,讓它衝著牆吹,這樣可以有一個回旋的餘地。有些人有這樣的經曆:夏天睡在空調房或者用電扇吹著,早上起來的時候,胳膊腿就疼了,甚至有的都動彈不得。這是因為夏天的毛孔是開放的,你用空調、電扇衝著自己一個勁兒地吹,這不就是“虛邪賊風”嗎?所以,夏天喜歡涼爽的人也得躲開空調和電扇,避免把室內溫度調得太低或者直接在空調、電扇底下吹。另外建議大家在夏天的時候一定要備把扇子。咱們中國人的扇子,小大由之,熱了就緊扇兩下;不熱了,就少扇兩下。扇子扇的風都是自然的風,對自己的身體無害。

在生活中,一定要讓自己的生活習慣符合天地四時的運行規律:夏天的時候該熱就得熱,冬天的時候該冷就得冷。因為我們是天地的產物,所以作為一個人來講,整個生命過程裏,不能夠違背天地自然運行的基本規律。

五髒各有所喜,飲食要與五味相匹配

食物有寒、熱、溫、涼四性,辛、甘、酸、苦、鹹五味。食物的味道不同,其作用也各有區別。中醫認為五髒各有所喜,例如肝宜甘,因為甘味可以緩解肝氣的勁急;心宜酸,因為酸味可以收斂心火;肺宜苦,因為苦味可以助肺氣肅降;脾宜鹹,因為鹹味可以使脾不會運化過度;腎宜辛,因為辛味可以宣散和提升腎水之陽氣。

張仲景認為:“所食之味,有與病相宜,有與身為害。若得宜則益體,害則成疾。”五髒各有所喜,而食物也是有偏性的,所以,飲食要與食物的四氣五味相一致,這樣才能達到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