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皇甫謐的經絡保健養生功(1 / 3)

第五章 皇甫謐的經絡保健養生功

第五章 皇甫謐的經絡保健養生功

浪子回頭,醫學起波瀾

皇甫謐,魏晉間醫學家,一生以著述為業,在醫學史和文學史上都負有盛名。

皇甫謐小時候,過繼給叔父。叔父、叔母,尤其是叔母,很疼愛他。皇甫謐自幼貪玩,無心向學,他的叔母任氏,看到眼裏,急在心頭。

一天,她把貪玩的皇甫謐趕出家門,想要教訓他。誰知皇甫謐到了外邊弄來了香瓜、甜果之類,洋洋自得地呈獻給叔母,以為如此“孝順”一番,便可平息叔母的盛怒。誰知叔母更加氣憤,接過瓜果,狠狠地摔在地上,流著淚說:“你今年已經二十歲了,眼裏沒有書籍,腦子裏不裝道理,對此我特別難過。古時候,孟母三次搬家,用好的環境影響孟子,讓他學好,後來孟軻成為一個很有學問的人;曾參把豬殺死,以言行一致的表率作用教育兒子,後來他的兒子也成為一個有作為的人。莫非因為我沒有像孟母那樣選擇鄰居,沒有像曾子那樣講究教育方法,才使你這樣愚笨不懂事理嗎?學好知識,掌握道理,是你生存自立的本錢,我和叔父並不希圖得到什麼。我講的這些話,不知對你起不起作用,你總得好生想想!”說完,叔母痛哭起來。

皇甫謐聽了叔母苦口婆心的勸告,很受感動。從此以後,他刻苦攻讀,虛心求教,一天也不懈怠,成為西晉時代很有學問的名人。

後來,皇甫謐得了中風病,手腳麻痹,於是他開始鑽研醫學,寫出著名的《針灸甲乙經》。《針灸甲乙經》,共十卷,一百二十八篇。內容包括髒腑、經絡、腧穴、病機、診斷、治療等。書中校正了當時的腧穴總數的穴位654個(包括單穴48個),記述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和禁忌,說明了各種操作方法。這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一部理論聯係實際,有重大價值的針灸學專著,被人們稱做“中醫針灸學之祖”。直至現在,我國的針灸療法雖然在穴名上略有變動,而在原則上均本於此書。

經絡看不見摸不著,但可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

針灸學是皇甫謐對於中醫學的重要貢獻之一,而針灸就是以這種方式刺激體表穴位,並通過全身經絡的傳導,來調整氣血和髒腑的功能,從而達到扶正祛邪、治病保健的目的。換句話說就是,經絡可以健身健體、治病防病。

經絡對於人體健康的作用,其實在《黃帝內經》中就有了係統的記載。經脈,就像是錯綜複雜的網絡,雖然我們看不見摸不著,但它可以決生死,處百病,調虛實。

1經絡決生死

“決生死”就是說經脈的功能正常與否,決定了人的生與死,《靈樞?海論》說:“夫十二經脈者,內屬於髒腑,外絡於肢節。”《靈樞?本髒》說:“經脈者,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濡筋骨,利關節者也。”這些都非常清楚地說明了經絡在人的生命活動中所起的重要作用。人之所以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是由於經脈縱橫交錯,出入表裏,貫通上下,內接五髒六腑,外至皮膚肌肉。若沒有經絡的這種溝通和聯係,人體的各組織、器官又靠什麼濡養呢?人體氣血,貴乎流通,才能使髒腑相通,陰陽交貫,內外相通,倘若氣血不流通,髒腑之間的各種聯係就會發生障礙,疾病發生,嚴重者可導致死亡。

2經絡處百病

“處百病”是說經脈之氣運行正常對於疾病的治療與康複所起的重要作用。醫學家喻嘉言說,“凡治病不明髒腑經絡,開口動手便錯”;《靈樞?九針十二原》裏說,“通其經脈,調其血氣”。上述原文都高度概括地說明了疾病的治療、病體的康複,都必須從經絡入手。眾所周知,疼痛是人們患病後最常見的症狀之一。究其原因,中醫認為是“痛則不通,不通則痛”。隻有經脈暢通,才能運行氣血;隻有氣血周流,病人才能得到治療,以至康複。

3經絡調虛實

“調虛實”,調是調整,虛實是指症候,不是虛證,就是實證,人們患病後常常用虛實來概括說明症候的性質。中醫學認為,“邪氣盛則實,精氣奪則虛”。實證,就是病邪盛而正氣未虛,正邪鬥爭激烈所表現的症候;虛證,就是正氣虛衰,機能減退,抵抗力低下所表現的症候。《靈樞?刺節真邪篇》裏說“瀉其有餘,補其不足”,有餘是指實證,不足是指虛證。對實證要用瀉法,如胃痙攣,針刺病人足三裏穴,可使胃弛緩;對虛證要用補法,如胃弛緩的,針刺病人足三裏穴,可使其收縮加強。當然,由於虛實證不同,盡管都針刺足三裏穴,但采用的手法不一樣,一個用瀉法,而另一個用補法。這個例子說明,經絡有調整虛實的功能。

經絡的作用不僅是治已經發生的疾病,更重要的是可以治“未病”,也就是養生保健。在你身體將要發病或者剛剛發病,還沒有引起你注意時,往往可以從穴位和經脈上反映出來一些初期症狀。這時刺激經絡,身體的各種自我調整係統就能夠被激發,激活後就能自我恢複平衡。總之,保持經絡的暢通是非常必要的,這是一條重要的養生原則,要時時刻刻使自己的經絡之氣暢通。

經絡養生常用辦法

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中記述了很多穴位,並說明了各部穴位的操作方法。這裏歸納總結起來,供大家參考。

1針灸療法。這是通過經絡治病最直接的辦法,通過刺激體表穴位,疏通經氣,調節人體髒腑的氣血功能。針灸比較專業,普通人做不了,需要專業醫生的幫助才能施行。

2按摩法。針灸療法比較難,但利用一些簡單容易操作的按摩手法來保健養生和治療常見病,我們每個普通人都能做,而且效果非常好。最簡單有效的按摩手法有三種:

(1)點揉穴位。用手指指肚按壓穴位。不管何時何地,隻要能空出一隻手來就可以。

(2)推捋經絡。推法又包括直推法、旋推法和分推法,所謂直推法就是用拇指指腹或食、中指指腹在皮膚上作直線推動;旋推法是用拇指指腹在皮膚上作螺旋形推動;而分推法是用雙手拇指指腹在穴位中點向兩側方向推動。比如走路多了,雙腿發沉,這是身體取坐位,把手自然分開,放在腿上,由上往下推,拇指和中指的位置推的就是脾經和胃經。脾主肌肉,推脾胃經可以疏通這兩條經的經氣,從而達到放鬆肌肉的效果。

(3)敲揉經絡。敲法即是借助保健錘等工具刺激經絡的方法;用指端或大魚際或掌根,吸定於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作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揉動,即為揉法。這種方法相對推捋來說刺激量要大些。

3灸法。就是利用艾草給皮膚熱刺激的一種經絡刺激法。此法是一種補法,主要應用於慢性病的治療上。

在家中灸時,首先在手掌中放置艾草,並將它撚成細長狀,然後在其尖端部分,2~3厘米處摘下,製成大約米粒一半大小的金字塔形灸。

在實施灸法的時候,先用一點水把皮膚弄濕,在穴位上放上上麵所說的灸,如此艾草才容易立起來。然後點燃線香,引燃艾草,在感到熱時更換新的艾草。若沒有特殊狀況,一個穴道用上述的灸進行三“狀”到五“狀”的治療(燒完一次艾草,稱一“狀”)。

除了直接燃燒艾草,最簡單的灸療法是線香灸。準備一根線香,點上火,將線香頭靠近穴道,一感到熱,便撤離。一個穴道反複5~10次。 

經穴療法注意事項

皇甫謐對於中醫學的突出貢獻集中於腧穴學中,腧穴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穴位、穴道。皇甫謐重視穴位療法,他在《針灸甲乙經》記載了眾多穴位和穴名,並對各穴位明確定位,對經絡穴位的操作方法也都做了詳細描述。

在這裏,介紹一些簡單實用的穴道療法的訣竅。

第一,找準穴位。

穴位在經絡圖上密密麻麻,就像是夜晚的星星,似乎很難找準。其實,我們隻要找到一些技巧,這些就會變得很容易。

1找反應。身體有異常,穴位上便會出現各種反應,這些反應包括:

在找穴位之前,先壓壓、捏捏皮膚看看,如果有以上反應,那就說明找對地方了。

2記分寸。大拇指的指間寬度是一寸,把四指並攏,第二關節的寬度就是三寸。比如,“足三裏”這個穴位,找的時候隻要從外膝眼處往下四橫指,然後再往外一橫拇指就找到了。

第二,學會利用身邊的器物。

找準了穴位之後,我們要按摩刺激它。

把五六支牙簽用橡皮條綁好,以尖端部分連續紮刺等方式刺激穴道。刺激過強時,則用圓頭部分。此法可出現和針灸療法相同的效果。

不喜歡針灸的朋友,可以用吹風機的暖風對準穴道吹,借以刺激穴道。這算是溫灸的一種。

體質虛脫的孩子,肌膚較容易過敏,再小的刺激往往也受不了,此時可利用舊牙刷以按摩的方式來刺激穴道。

以手指作按壓的時候,想省勁一些的話,可以用圓珠筆替代,方法是用圓珠筆頭壓住穴道。此法壓住穴道部分的麵積廣,刺激較緩和。

脊椎骨的兩側有許多重要的穴道,可惜的是,一個人自己無法好好地刺激它們。如果有軟式棒球,就可輕易地達成目的。仰臥,將球放在背部穴道的位置,借助身體的重量和軟式棒球適度的彈性,使穴道獲得充分的刺激。

第三,使用穴位時要注意。

1刺激穴位要在呼氣時。呼氣時刺激經絡和穴位,傳導更快更佳,效果更好。

2最好不要吸煙。香煙中所含的致癌物質存40~200種,毒物不少。如果在穴位治療前抽煙,尼古丁一旦進入體內,就會造成交感神經緊張,血管收縮,血液循環不暢通,會影響療效。

不同經絡有不同的功能和當令時間

皇甫謐說人體很多條經絡,每條經絡又有各自的名稱和功能,而每條經絡都有它當令的時間,也就是值班時間,如果我們能很好地掌握這一點,對保健與治病的是很有幫助的。

1.膽經——子時當令

膽經是體內循行線路最長的一條經脈,它從人的外眼角開始,沿著頭部兩側,順著人體的側麵向下,到達小腳趾和小腳趾旁倒第二個腳趾(次趾),幾乎貫穿全身。

敲膽經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在子時,也就是夜裏的11點到淩晨1點這段時間,早睡的人可以提前一些。因為這個時辰是膽經當令。經常熬夜的人會有體會,到夜裏11點鍾的時候,覺得很有精神,還經常會覺得餓,這就是膽經當令,膽主生發,陽氣在這時候開始生發了。但是大家一定注意,不要覺得這個時候精神好就繼續工作或者娛樂,而是最好在11點前就入睡,這樣才能把陽氣養起來。每天敲膽經300下,膽經順暢了,人所有的憂慮、恐懼、猶豫不決等都隨著膽經的通暢排解出去了,該謀慮時謀慮,該決斷時決斷。

2.肝經——醜時當令

肝經起於大腳趾內側的指甲緣,向上到腳踝,然後沿著腿的內側向上,在腎經和脾經中間,繞過生殖器,最後到達肋骨邊緣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