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皇甫謐的經絡保健養生功(2 / 3)

〖TP足厥陰肝經.TIF;%80%80,BP〗

肝經在淩晨1點到3點的時候值班,也就是肝經的氣血最旺的時候,這個時候人體的陰氣下降,陽氣上升,所以應該安靜地休息,以順應自然。另外一個養肝氣的方法就是按摩肝經,但是我們又不可能在淩晨1點到3點的時候起來按摩肝經,怎麼辦呢?我們可以在晚上19點到21點的時候按摩心包經,因為心包經和肝經屬於同名經,所以在19點到21點時按摩心包經也能起到刺激肝經的作用。

3.肺經——寅時當令

手太陰肺經是人體非常重要的一條經脈,它起始於胃部,向下絡於大腸,然後沿著胃上口,穿過膈肌,屬於肺髒。再從肺係橫出腋下,沿著上臂內側下行,走在手少陰、手厥陰經之前,下向肘中,沿前臂內側橈骨邊緣進入寸口,上向大魚際部,沿邊際,出大指末端。它的支脈交手陽明大腸經。

我們知道,肺為嬌髒,很容易出現問題,當肺的正常功能失去平衡時,就會出現咳嗽、氣喘、胸悶等呼吸方麵的疾病,以及各種皮膚病。所以,我們要格外愛護肺經。

按摩肺經的最佳時間應該是早上3~5點,這個時辰是肺經經氣最旺的時候,但這時候也正是睡覺的時間,所以可以改在上午9~11點脾經旺時來按摩,也能取得同樣的效果。

4.大腸經——卯時當令

手陽明大腸經起於食指末端的商陽穴,沿食指橈側,通過合穀、曲池等穴,向上會於督脈的大椎穴,然後進入缺盆,聯絡肺髒,通過橫隔,入屬於大腸。

大腸經當令的時間是早上5~7點,這時候大腸經運行最旺盛,按摩效果也最好。大腸經很好找,你隻要把左手自然下垂,右手過來敲左臂,一敲就是大腸經。敲時有酸脹的感覺。

5.胃經——辰時當令

胃經有兩條主線和四條分支,主要分布在頭麵、胸部、腹部和腿外側靠前的部分。胃經在辰時當令,就是早晨的7點到9點之間,一般這段時間大家都非常忙碌,趕著送孩子去上學,自己去上班,但是不管怎麼忙,一定要吃早飯,也一定要給孩子吃早飯。因為這個時候,太陽一般都升起來了,天地之間的陽氣占了主導地位,人的體內也是一樣,處於陽盛陰衰之時,所以,這個時候人就應該適當地補陰,而食物就屬陰。

6.脾經——巳時當令

脾經的循行路線是從大腳趾末端開始,沿大腳趾內側腳背與腳掌的分界線,經核骨,向上沿內踝前邊,上至小腿內側,然後沿小腿內側的骨頭,與肝經相交,在肝經之前循行,上膝股內側前邊,進入腹部,再通過腹部與胸部的間隔,夾食管旁,連舌根,散布舌下。

〖TP足太陰脾經.TIF;%78%78;X*2,BP〗

當脾經不通時,人體還會一些常見的慢性病:身體的大腳趾內側、腳內緣、小腿、膝蓋或者大腿內側、腹股溝等經絡線路會出現冷、酸、脹、麻、疼痛等不適感;或者全身乏力,疼痛,胃痛,腹脹,大便稀,心胸煩悶,心窩下急痛;另外還有五官方麵的舌根發強、飯後即吐、流口水等。

以上症狀都可以從脾經去治,最好在脾經當令的時候按摩脾經上的幾個重點穴位:太白、三陰交、陰陵泉、血海等,上午9點到11點正處於人體陽氣的上升期,這時疏通脾經可以很好地平衡陰陽。

7.心經——午時當令

按摩心經的最佳時間應該是午時,即中午11~13點,這個時候人的陽氣達到最盛,然後開始向陰轉化,陰氣開始上升。這時人們最好處於休息的狀態,不要幹擾陰陽的變化。中午吃完飯小睡一會兒,就是睡不著閉著眼睛休息一下也是很好的。

8.小腸經——未時當令

下午13點到15點(未時)是小腸經當令的時間,這段時間小腸經最旺,它的工作是先吸收被脾胃腐熟後的食物的精華,然後再進行分配,將水液歸於膀胱,糟粕送入大腸,精華輸入到脾髒。因此中醫裏說小腸是“受盛之官,化物出焉”。小腸有熱的人,這時則會咳而排氣。

小腸經當令時,人體主要是吸收養分然後重新分配,以供下午的消耗,因此,我們應在午時1點前用餐,而且午飯的營養要豐富,這樣才能在小腸功能最旺盛的時候把營養物資充分吸收和分配。

9.膀胱經——申時當令

在中醫裏,膀胱經號稱太陽,是很重要的經脈,它從足後跟沿著後小腿、後脊柱正中間的兩旁,一直上到腦部,是一條大的經脈。下午15點到17點為申時,這是膀胱經當令的時段。在申時,膀胱經很活躍,它又經過腦部,所以這個時候氣血也很容易上輸到腦部,所以這個時候應該學習。

10.腎經——酉時當令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發現小孩子的誌氣特別高,他們會憧憬著長大了當科學家、發明家,孩子之所以會有這麼大的誌向是因為其腎精充足。如果孩子年紀輕輕就委靡不振,甘於平凡,那可能是腎經不通,父母要及時幫孩子按摩腎經。

腎經的具體循行路線是:由小腳趾開始,經足心、內踝、下肢內側後麵、腹部,止於胸部。孩子的腎經如果有問題,生理上通常會表現出口幹、舌熱、咽喉腫痛、心煩、易受驚嚇;另外還有心胸痛、腰、脊、下肢無力或雞肉萎縮麻木,腳底熱、痛等症狀。

每天的17點到19點,也就是酉時,是腎經當令的時間,有上述症狀的人,可以考慮在腎經當令之時按摩腎經。

11.心包經——戌時當令

心包經是從心髒的外圍開始的,到達腋下三寸處,然後沿著手臂陰麵中間的一條線,止於中指。在心包經上有一個很重要的穴位——勞宮穴。這個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地方就是勞宮穴。

晚上的19點到21點,即戌時,是心包經當令的時刻。如果在一些場合覺得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這時不妨按按左手的勞宮穴,它可以幫助你找回從容自信的感覺。

12.三焦經——亥時當令

三焦經圍著耳朵轉了一圈,耳朵的疾病通常找它,此外現在大多數胖人三焦經是阻塞的,而且這種阻塞的情況通常都在他沒有肥胖的時候就出現了,由於三焦經的阻塞,使得經絡中的組織液流動出現了障礙,導致垃圾的堆積,長時間的垃圾堆積最終形成了肥胖。

晚上21點到23點(亥時),這段時間是三焦經當令。有耳部疾病的人,不妨在此時敲打三焦經。

養生保健需了解的十五大名穴

人體有十二正經、十五脈絡,每條經絡上分布著諸多穴位,皇甫謐在《針灸甲乙經》記載了全身穴位649個、穴名349個,那麼這麼多的穴位都需要我們一一記住嗎?

其實,我們隻需記住幾個主要的穴位,並學會使用它,對養生而言就已經足夠了。

1湧泉穴

湧泉,顧名思義就是水如泉湧。水是生物體進行生命活動的重要物質,水有澆灌、滋潤之能。

湧泉穴與人體生命息息相關,其位於足底,在足掌的前1/3處,屈趾時凹陷處便是,為全身俞穴的最下部,乃是腎經的首穴。經常按摩此穴,有增精益髓、補腎壯陽、強筋壯骨之功,並能治療多種疾病,如頭痛、休克、中暑、偏癱、耳鳴、腎炎、陽痿、遺精、各類婦科病和生殖類病等。

2足三裏穴

足三裏穴位於膝蓋邊際下三寸,當然這裏的三寸指的是人四個手指並在一起的寬度,因人而異,在脛骨和腓骨之間。

足三裏穴是胃經的要穴。我們知道,胃是人體的一個給養倉庫,胃部的食物隻有及時地消化、分解、吸收,人體的其他髒器才可以得到充足的養分,人才能身體健康,精力充沛。所以,胃部消化情況的好壞,對我們來說極為重要。而足三裏穴則能擔此重任,在該穴處按摩,不但能補脾健胃,促使飲食盡快消化吸收,增強人體免疫功能,扶正祛邪,還能消除疲勞,恢複體力,使人精神煥發,青春常駐,因此也是人體長壽的重要穴位。

3.人中穴

人中穴位於鼻子和嘴巴之間,是臉部一個很重要的穴位。

人中關涉到兩個重要的經脈,人體從前陰和後陰的中間叫會陰穴,從會陰穴的裏麵延伸出一條經脈,叫督脈。這是人體的一條大陽經,而且是最重要的陽經。從前胸正中線一直上來,到頭部,這裏也有人體的一條重要的陰經的脈,叫任脈。人中就在這兩條最重要的任督二脈的交會處,在古代這個穴位叫“壽宮”,就是說長壽與否看人中;還有叫“子停”的,就是將來後代的發育的情況如何也要看人中,也就是說人中是陰經和陽經的溝渠,從它可以看出陰陽的交合能力如何。

人突然暈倒時,有個急救措施就是掐人中,很多時候,暈倒的人會蘇醒,這是因為人突然暈倒時掐人中就是通過刺激這個穴位,使其陰陽交合,從而蘇醒。

4百會穴

百會穴位於頭部,在兩耳郭尖端連線與頭部前後正中線的交叉點。它與腦聯係密切,是調節大腦功能的要穴。百脈之會,貫達全身。頭為諸陽之會,百脈之宗,而百會穴則為各經脈氣會聚之處。穴性屬陽,又於陽中寓陰,故能通達陰陽脈絡,連貫周身經穴,對於調節機體的陰陽平衡起著重要的作用。

百會穴既是長壽穴又是保健穴,此穴經過鍛煉,可開發人潛能體增加體內的真氣,調節心、腦血管係統功能,益智開慧,澄心明性,輕身延年,青春不老,是治療多種疾病的首選穴,醫學研究價值很高,並能治療頭痛、眩暈、脫肛、昏厥、低血壓、失眠、耳鳴、鼻塞、神經衰弱、中風失語等症。

5合穀穴

合穀穴位於大拇指和食指的虎口間,是人體手陽明大腸經上的重要穴位之一。由於大腸經從手走頭,所以凡是顏麵上的病,比如牙痛、頭痛、發熱、口幹、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他五官方麵的疾病等都可以通過按揉刺激合穀穴使疾病減輕或消除。但要注意的是體質較差的病人,不宜給予較強的刺激,孕婦一般都不要按摩合穀穴。

這裏順便提及一下該穴指壓的小竅門:指壓時應朝小指方向用力,而並非垂直手背的直上直下按壓,這樣才能更好地發揮此穴位的療效。

6三陰交穴

三陰交穴位於足內踝上三寸,是脾、肝、腎三條陰經的交點,具有健脾和胃、補調肝腎、行氣活血、滋陰生津、疏經通絡的作用。按摩三陰交穴可治腹脹、腸鳴、脘腹疼痛、飲食不化、泄瀉、月經不調、崩漏、赤白帶下、子宮脫垂、經閉、不孕、難產、胞衣不下、產後血暈、惡露不行、遺精、陽痿、早泄、陰莖痛、疝氣、水腫、小便不利、縮陽、遺尿、神經性皮炎、濕疹、蕁麻疹、失眠等疾病。

7.神闕穴

神闕穴位於腹中部,臍中央。經常按摩神闕穴,可使人體真氣充盈、精神飽滿、體力充沛、腰肌強壯、麵色紅潤、耳聰目明、輕身延年,並對腹痛腸鳴、泄痢脫肛、中風脫症等有獨特的療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