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四白穴
四白穴位於人體麵部,眼眶下麵的凹陷處。有個簡單的取穴方法是:先將雙手食指和中指並攏,放在緊靠鼻子兩側處,中指尖位於鼻子中部即鼻長1/2處,拇指支撐在下頜骨的凹陷處,然後放下中指,食指尖所指的地方就是四白穴。
按摩四白穴有預防皺紋、改善皮膚的功效,而且還能很好地預防眼病,如近視、青光眼等。可治療目赤痛癢、目翳、眼瞼動、口歪眼斜、頭痛、眩暈等。指壓該穴位,能提高眼睛機能。
9.太溪穴
太溪穴位於足內側,內踝後方,內踝尖與跟腱之間的凹陷處。按摩此穴重在補腎,具有明顯提高腎功能的作用。
10.太衝穴
太衝穴位於足部的背側,大腳趾與第二個腳趾的中間。太衝穴是肝經的原穴,因此肝髒所表現的個性和功能都可以從太衝穴找到。按摩太衝穴可治療感冒,感冒初起,有流涕、咽痛、周身不適等感覺時,先用溫水浸泡雙腳10分鍾,而後用大拇指由湧泉穴向腳後跟內踝下方推按,連續推按5分鍾,然後再用大拇指按摩太衝穴,由下向上推按,雙腳都按摩,每側按摩5分鍾。按摩後,即刻會感到咽痛減輕,其他症狀也會隨之減輕,甚至痊愈。
11.中脘穴
中脘穴號稱胃的“靈魂腧穴”。位於上腹部,前正中線上,臍中上四寸處。此穴主治各種胃腑疾患,適宜絕大多數的胃及十二指腸疾病,如胃及十二指腸潰瘍、慢性胃炎、萎縮性胃炎、胃下垂等。
12.內關穴
內關穴位於手掌內側手腕處橫紋,往上約三指寬的中央。經常按摩內關穴可治療心痛、心慌、胸悶、氣短、嘔吐、眩暈、中風、偏癱、哮喘、偏頭痛、肘臂攣痛、手麻等疾病,並可預防各種心髒疾病,增強心肺功能。
13.命門穴
命門穴位於後背兩腎之間,第二腰椎棘突下。命門穴為人體的長壽大穴,經常按摩刺激它可以強腎固本、溫腎壯陽、強腰膝、固腎氣、延緩人體衰老,並對陽痿、脊強、遺精、腰痛、腎寒陽衰、四肢困乏、行走無力、腿部浮腫、耳部疾病等症有良好的治療作用。
14.會陰穴
會陰穴位於人體肛門和生殖器的中間凹陷處。顧名思義,會陰就是陰經脈氣交會之所。此穴與人體頭頂的百會穴為一直線,是人體精氣神的通道。百會為陽接天氣,會陰為陰收地氣,二者互相依存,相似相應,統攝著真氣在任督二脈上的正常運行,維持體內陰陽氣血的平衡,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要害部位。
經常按摩會陰穴,能疏通體內脈結,促進陰陽氣的交接與循環,對調節生理和生殖功能有獨特的作用。同時還可治療痔瘡、便血、便秘、婦科病、尿頻、溺水窒息等症。
15.勞宮穴
勞宮穴位於手心處,這個穴位很好找,把手自然握拳,中指所停留的那個地方就是勞宮穴。勞宮穴是人體氣機最敏感的穴位,通過勞宮穴補養心髒的速度非常快。另外,如果在一些場合覺得緊張,手心出汗、心跳加快、呼吸困難,這時你不妨按按左手的勞宮穴,它可以幫你找回從容自信的感覺。
常見病的經絡穴位療法
在《針灸甲乙經》中,皇甫謐記載了大量的經絡穴位,並指出了各部穴位的適應證,以及它的防病治病功效,這裏我們就現在一些常見病的經絡穴位療法做些簡單的介紹。
1.精神抑鬱
現代社會競爭日益激烈,生活節奏也逐漸加快,處於生活和事業重壓下的人們極容易受到情緒困擾,其中抑鬱症最具普遍性。而按壓太陽穴則可以加快恢複正常情緒的速度。
不光是煩惱,對於頭痛、頭暈、用腦過度造成的神經性疲勞、三叉神經痛,按壓太陽穴都能使症狀有所緩解。
2.口臭、內分泌失調
口臭多是由胃熱引起,治療時最好的辦法就是敲胃經。因為敲胃經可以驅胃火,一直敲到小便的顏色恢複淡黃清澈為止。
3.感冒
人體經絡穴位是複雜的,它的功能也是多種多樣的,所以這節裏,我們主要講述上麵沒有提及的穴位的其他治病功效。
在前麵我們提到,感冒了可以按揉太衝穴,此外,還可以用左手中指在右手掌心,即勞宮穴用勁摩擦,直到自己覺得發燙,就把中指按在左邊鼻翼的下方,反複3~4次。然後再用右手中指在左手勞宮穴摩擦發燙後,按在右邊鼻翼的下方,反複3~4次,可有效防治感冒。
4.失眠
按照身體十二經的氣血循行來看,肝經的經氣在醜時最旺,就是淩晨1~3點,這個時候人應在熟睡之中,但有人卻失眠。中醫裏講心主神、肝主魂,本來到晚上的時候這個神和魂都該回去的,但是神回去了魂沒有回去,這就叫“魂不守神”,解決辦法就是讓魂回去。每晚臨睡前刺激肝經上的太衝幾分鍾,人就感到心平氣和了,自然也就能安然入睡了。
5.慢性疲勞綜合征
人們在工作、學習、運動、旅行中經常會出現筋疲力盡、勞累不適或肌肉酸痛等現象,這主要是由於肌肉疲勞導致了經絡阻塞,而經絡阻塞反過來又加重疲勞。所以最好的解除疲勞的方法就是敲胃經及按揉足三裏穴位。
6.便秘
除了調節日常飲食和生活習慣外,便秘患者還可以借助經絡穴位按摩,首先就是每天按摩足三裏3分鍾,然後進行順時針摩腹。摩腹要在飯後1小時左右開始操作,時間要在10分鍾以上。這個方法很簡單,不管是走路還是坐著看電視都不影響。
7.高血壓
高血壓患者可以按揉合穀穴和足三裏,很多人知道按揉合穀和足三裏隻是增強體質的方法,但它可以間接調理高血壓。而治、防高血壓的更直接的方法就是敲肝經和腎經。高血壓發病的原因是經絡失控引起肝陽上亢和腎氣陰虛。既然如此,隻要通過敲肝經和腎經,使血氣暢通,使失控的經絡恢複其調控作用,達到高亢的肝經陽氣下降,心情平和,同時腎陰逐漸充實,陰升陽降,實現陰陽平衡,血壓自然下降。
把經絡保養好,人體才能更健康
經絡防病治病的功效是不容忽視的,所以我們要注意保養經絡,讓它暢通無阻。有人把對經絡的保養問題作了一個比喻:經絡就像道路,生活習慣就如道路上的紅綠燈,各種不良生活習慣就是這些紅燈,紅燈的停止是為了綠燈的暢通。這是多麼形象且生動的描述啊,在我們的一生中,處處都設有紅燈,如大量吸煙、長期貪杯、縱欲風流、長期熬夜、飽一頓饑一頓、暴飲暴食、情緒總處在極度緊張和疲憊的狀態中,以及各種違背自然規律的生活習慣,這些紅燈會堵塞你的經絡。處處闖紅燈,你的健康之路還能走多遠?你的身體將會比交通堵塞的道路還要糟糕。
對經絡的保養確實非常重要,早在2500年前的《黃帝內經》中對經絡保養問題就有所提及,而皇甫謐更是注重經絡的保養。他告訴人們要起居有常,做任何事情都要有節製,對現在的人們來說,保養經絡使之暢通,除了做到以上幾點外,還要注意:
1.手足天天溫暖,經絡才能暢通無阻
一到冬天,很多人都會有手腳冰涼的毛病,需要戴很厚的手套、穿很厚的棉鞋才稍稍緩解寒冷,這其實就是經絡運行不暢造成的。我們知道,經絡的根在髒腑,而末梢在指趾,這樣天地的寒氣就會從我們的手足進入我們的身體。但是,經絡氣血在體內的正常流通是需要恒定的溫度的,中醫認為寒則凝,就是說,寒氣會讓經絡氣血流通不暢。如經絡輕度堵塞就會讓人患感冒、頭痛等病;如果手足長期接觸寒氣,經絡嚴重堵塞的話,就會得腱鞘炎、關節炎等疼痛難忍又很難痊愈的病。在醫院骨科,很多得了腱鞘炎、手足關節腫痛的中老年婦女來看病,原因就是她們不注意手的保暖,經常大冬天接觸冷水,寒氣長時間鬱閉經絡造成的。寒氣一般都是從手、足、口進入人體的,比如經常吃生冷的東西,大冬天經常用冷水洗東西,平時愛打赤腳。這些生活上不注意的小細節都會讓寒氣有機可乘,侵犯人體經絡使人致病。
所以,你要注意手足的保暖,炎熱的夏天不要長時間待在空調屋裏,冬天要注意戴手套,杜絕寒涼的食物,平時要用熱水泡腳。“嚴防死守”住這些寒氣入侵的門戶,我們的經絡就會始終暢通無阻,永遠生機勃勃。
2.胃腸清潔了,經絡才會正常工作
隨著生活越來越安逸,很多人因此生活無規律、飲食無度,加之運動量太少,於是存在不同程度的胃腸不潔的問題,尤其是那些長時間坐在寫字樓裏的上班族們患上胃腸疾病的幾率會更大,究其根源,就是胃腸不潔造成了經絡的淤阻,經絡不通,必然會生病。
要想保持胃腸清潔,首先要保證飲食的衛生,即吃進肚子裏的東西要幹淨。很多人都知道嚴重的食物中毒會使人致死,卻不知道飲食不衛生就等於慢性的食物中毒。經絡暢通的人,吃完不幹淨的食物馬上就會有反應,如腹痛、嘔吐、拉肚子等。但如果經常吃不幹淨的食物,體內的經絡對那些細菌已經習以為常了,就會把它們誤認為是身體的一部分,不再對抗它們,於是,這些人即使吃了不幹淨的東西身體也沒反應。如此惡性循環下去,體內經絡裏的毒素就會越積越多,最終導致經絡淤阻,體質下降,疾病也就產生了。因此,那些經常在外麵吃飯,但又很久沒拉肚子的人要注意了,有可能你體內已經蓄積了不少毒素。不過你也不用過於擔心,隻要堅持每天敲胃經,就可以增強胃腸抵抗力,同時注意飲食衛生,就可以保證經絡的暢通。
其次,要清理宿便,保持腸道清潔。有數據顯示,當代都市人與20年前相比,排便量減少了20%左右,腸道承受著越來越重的壓力。身體裏的毒素越來越多,淤積於經絡,導致經絡不通,於是身體也就變成了醞釀疾病的沃土。
因此,如果有宿便,那就必須清理。清腸排毒方法有很多種,有飲食排毒、運動排毒、斷食排毒和精神排毒等。
飲食排毒:多喝水,多吃膳食纖維、蔬菜和水果。
運動排毒:隻要堅持運動,可以達到良好的排毒效果。
斷食排毒:斷食並不是什麼都不吃,而是禁食固態食物,另以清水代之。
精神排毒:趕走抑鬱、焦慮和壓力,保持樂觀、開朗、心情舒暢。
胃腸清潔了,經絡才會正常暢通,才會正常工作,疾病自然也就遠離我們的身體了。
全方位的經絡保養除了要注重日常健康的生活起居、合理的飲食結構、正確的經絡鍛煉與保健外,還要保持一個良好的心態。但不管是身體保養,還是精神保養,目的隻有一個,就是改善人們的健康狀況,以達到長壽的目的,實際上它是一種自我保護措施。
另外,對經絡的保養還要遵循十二經絡的運行規律,在對應的時辰敲對應的經絡,這樣才能達到最佳的保養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