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李時珍與《本草綱目》(2 / 3)

而今,素食正風靡天下,想到素食,很多人就和蔬菜聯係起來,認為吃素食就是吃菠菜、油菜之類的綠葉蔬菜。這裏還是那句話,吃素食就要選大米、玉米、高粱、地瓜、胡蘿卜、土豆等這類種子。蔬菜要做得可口,需要大量的油,現在這不是什麼問題。但過去的時候,人們缺衣少食,能吃飽就已經是最大的幸福了,想吃點有油水的東西並不容易,所以蔬菜一般都是用水煮,加點鹽就算完了,根本談不上可口。而土豆、地瓜等種子類的食物,不需要加油,煮熟後就香飄飄的,引人食欲,還容易飽腹,所以幾千年來,我們的祖輩們都是用種子類的食物作為口糧,蔬菜隻是輔助。

然而就是這麼簡單的飲食,那時人們的體質也相當不錯,很少生病。看看現在那些以蔬菜攝入為主的素食者,動不動就生病去醫院,體質弱得似乎一陣風就能吹倒。由此看來,素食主義者還是應以種子類食物為主。 

粥養,壯脾胃補氣血

李時珍75歲去世,在當時這已經是高壽了,他的養生保健方法除了一生勤於工作、筆耕不輟外,與他的粥養也是分不開的。李時珍特別推崇以粥養生。他在《本草綱目》中說:“每日起食粥一大碗,空腹虛,穀氣便作,所補不細,又極柔膩,與腸胃相得,最為飲食之妙也。”

現在看來,李時珍的粥養是非常科學合理的。我們日常所吃的食物大都是複雜的大分子有機物,食入後必須先在消化道內分解成結構簡單的小分子物質,才能通過消化道內的黏膜進入血液,送到身體各處供組織細胞利用,使各個髒器發揮正常的功能,保證身體的生長。西醫的營養學裏有一種叫“要素飲食”的方法,就是將各種營養食物打成粉狀,進入消化道後,即使在人體沒有消化液的情況下,也能直接吸收。由此看來,消化、吸收的關鍵與食物的形態有很大關係。液體的、糊狀的食物因分子結構小,可以直接通過消化道的黏膜上皮細胞進入血液循環來滋養人體。所以,喂養嬰兒或者大病初愈、久病體弱的成年人或老年人需要補養腸胃時,都應該給予細碎的食物,這樣才能加快氣血的生成,促進身體的健康。粥恰好符合這些特點,它對老年人、兒童、脾胃功能虛弱者都是適宜的。不僅如此,健康的人經常喝粥,更可以滋養脾胃,從而保護元氣。所以,李時珍提出了“粥是第一補人之物”的論斷。

粥能健脾胃,補虛損,最宜養人益壽,為此,這裏給大家介紹幾款養生粥:

1山藥枸杞粥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說,山藥有“益腎氣,健脾胃,止瀉痢,化痰涎,潤皮毛”之效。與枸杞、百米一起熬製的粥營養豐富,非常適合體弱、容易疲勞的人食用。

原料:山藥300克,枸杞10克,白米100克。

製作方法:首先將白米和枸杞洗淨瀝幹,山藥去皮洗淨並切成小塊。置鍋於火上,將500克水倒入鍋內煮開,然後放入白米、山藥以及枸杞續煮至滾時稍攪拌,再改中小火熬煮30分鍾,一道“山藥枸杞粥”就做好了。

2蜜棗桂圓粥

《本草綱目》中說,棗味甘、性溫,能補中益氣、養血生津,可用於治療“脾虛弱、食少便溏、氣血虧虛”,而蜂蜜能清熱、補中、解毒、止痛。二者一起熬成的粥具有補氣健脾、養血安神的作用,能使臉色紅潤,可增強體力,並可預防貧血及失眠。

原料:桂圓、米各180克,紅棗10顆,薑20克,蜂蜜1大匙。

製作方法:首先將紅棗、桂圓洗淨;薑去皮,磨成薑汁備用。然後將米洗淨,放入鍋中,加入4杯水煮開,加入所有材料和薑汁煮至軟爛,再加入蜂蜜煮勻即可。

3蓮子梗米粥

《本草綱目》中有:“蓮子性平,味甘、澀;益心補腎、健脾止瀉、固精安神。”中醫認為,蓮子性平,味甘、澀,具有養心安神、健脾補腎、固精止遺、澀腸止瀉之功效,可以治療脾虛泄瀉,腎虧遺精、婦女崩漏與白帶過多、心腎不交之心悸失眠、虛煩消渴及尿血等症。現代研究證明,蓮子除含有多種維生素、微量元素外,還含有荷葉堿、金絲草苷等物質,對治療神經衰弱、慢性胃炎、消化不良、高血壓等病症有效。而蓮子梗米粥能健脾補腎,適用於脾虛食少,便溏、乏力,腎虛帶下、頻尿、遺精、心虛失眠、健忘、心悸等症。

原料:嫩蓮子100克、粳米200克。

製作方法:首先將嫩蓮子泡水,待其發脹後,在水中用刷子擦去表層,抽去蓮心,衝洗幹淨後放入鍋中,加清水煮得爛熟,備用。然後將粳米淘洗幹淨,放入鍋中加清水煮成薄粥,粥熱後摻入蓮子,攪勻,趁熱食用。

4百合粥

《本草綱目》中說,百合具有“潤肺止咳,補中益氣、清心安神”的功效。百合粥非常適用虛煩不眠、口幹、幹咳者食用。

原料:百合40克,粳米100克,冰糖適量。

製作方法:將粳米洗淨,加水大火熬製,水開後用文火熬一小時,加入百合,快熟之時再放少許冰糖,稍煮片刻即可。

5燕窩蓮子粥

將燕窩洗淨,放入碗內,加適量水和蓮子。待熬至黏稠狀時,美味的燕窩蓮子粥就做成了。燕窩蓮子粥能治高血壓、失眠等。如果覺得燕窩太貴的話,也可以用銀耳代替。《本草綱目》中說銀耳可以益氣強腎、輕身強誌。銀耳為涼補,有潤燥的作用,被稱為“窮人的燕窩”,具有補脾開胃、益氣清腸、安眠健胃、補腦、養陰清熱、潤燥之功,對陰虛火旺者而言是一種良好的補品。

毛發,氣血盈虧的信號

氣血足則萬病滅,氣血掌握著人體的生殺大權。李時珍對此深有感受,所以他在《本草綱目》中記載了很多補養氣血的藥物和食物。此外,李時珍還指出毛發可以直接反應人體氣血充盈與否。

在李時珍看來,人體的毛發質地好與壞是隨著氣血盛衰而變化的,如果氣血旺盛,則毛發長得又快又好,否則會幹枯無光澤,長得也會很慢。傳統中醫也肯定,李時珍的這種觀點,認為肝主生發、主藏血,頭發的生長速度跟肝氣相關。如果你的頭發長得比較快,說明你的肝氣充足,氣血旺盛,這類人一般顯得很聰明,反應很敏捷,而且還是能夠運籌帷幄的人。反之,頭發長得非常慢,則說明肝氣不足,氣血不能上行,常見的症狀還有手腳冰涼、臉色蒼白等。

頭發在中醫裏是一味藥,叫血餘。血餘就是血剩餘的東西,血足了以後長出來的東西叫頭發。民間有個止血的妙方用的就是頭發:頭被碰破時,把傷口周邊的頭發剪下來,用火點著,燒成炭糊塗在傷口上,就可以達到止血的目的。

自古至今,頭發一直與中醫密切相關,與民俗息息相聯,止血療傷、留發避邪言誌,所有的一切都體現了人們對頭發的重視和關注。作為現代人,我們更要好好關愛自己的頭發,因為它還是觀察疾病的窗口。

1.頭發變白

人老了以後,身體的各項機能都不如以前了,體內也沒有多少元精可以消耗了,氣血不足,頭發也逐漸變白,這屬於正常的生理現象。但現在很多人,不到四十頭發已經白了不少,這預示著身體出現了狀況,應引起重視。

當然,頭發變白與心情和生活狀態也有一定的關係。一個人如果把每根頭發都梳得一絲不苟,那心情一定是愉快、悠閑的;倘使頭發如亂草,像鳥窩一樣,則很可能是生活窘迫、困頓,或心思迷茫、愁鬱。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愁生白發,人所共知。伍子胥過昭關,一夜盡白發,這與愁、憂傷、悲憤等不良心緒有關。所以,希望自己擁有烏黑秀發的年輕人,一定要克製情緒。

2.脫發

很多人都有掉頭發的經曆,尤其是早上起來梳頭時,常發現頭發脫落。頭發生長有一個生長與衰老的周期,自然生理性的落發其實每天都在發生,但是有一些掉發是病態性因素所導致。以年輕人來說,比較常見的是禿頂。中醫認為這主要有三種原因:一是血熱傷陰,陰血不能上至巔頂濡養毛根,就會出現發虛脫落;二是脾胃濕熱,脾虛運化無力,致使濕熱上蒸巔頂,侵蝕發根,發根漸被腐蝕,頭發則會脫落;三是食用了過多的甜食,甘類的東西是渙散的,經常吃甜食會影響腎的收斂功能,收斂氣機減弱,就會造成頭發脫落。

此外,禿頂與壓力、情緒也密切有關。一個人如果思慮過多,心中苦悶,就會出現這種大把大把掉頭發的現象。

3.頭皮屑

中醫認為頭皮屑是陰盛陽虛導致的,當腎精斂不住虛火,虛火上炎,總在上麵飄著,時間一長,頭皮上的精血就會慢慢變少,頭皮得不到滋潤,頭皮屑也就產生了。我們知道用食醋洗頭可以有效祛除頭皮屑,這其實是利用了醋的收斂作用。酸是主收斂的,可以使虛火下降,斂陰護陽,所以,如果你正被頭皮屑的問題困擾,不妨試試用醋洗頭。另外,還要注意的是,在洗頭發時,要把洗發水倒在手中搓起泡再搽在頭發上,而不要將洗發水直接倒在頭上,因為未起泡沫的洗發水會對頭皮造成刺激,形成頭屑或加劇頭屑出現。

4.頭發的濃密、顏色

發為腎之華,是腎的外在表現,而腎又主黑色,所以頭發黑不黑與腎的好壞密切相關。另外,頭發的滋潤和濃密也與腎有關。腎主收斂,一個人腎氣的收斂能力比較好,頭發就又黑又濃;反之,腎虛的話,氣機不能很好地收斂,就容易掉發。

水也是藥——李時珍的水療法

很多人都知道李時珍的《本草綱目》是關於藥物的記載,其實,水也是藥,《本草綱目》的首篇就是水的內容,水部為16部之首。書中對“露水”、“節氣水”、“井泉水”、“醴泉(甘泉)”等的釋名、氣味和主治都有記述。

李時珍說:“水為萬化之源,水去則營竭。”水對人體是十分重要的,如果飲水不足,就會招致很多疾病:

1.水能保持人體一定量的血容量。如果大量失水,飲水量小,就會使血液減少、濃度變稠。長此以往,就容易導致了心腦血管疾病。

2.人體廢物的排泄需要水,如果飲水不足,人體沒有足夠的水能源來排泄廢物,就會引起便秘。

3.經絡是能量通道,人體裏的能量離不開類似電的物質。而水是良好的導電體,如果身體缺水時,經絡就會產生導電不良的現象,而使氣血滯塞,無法將身體所需的能量送達各器官組織,從而使代謝物無法正常排出,導致氣血不暢,生理紊亂,以致體弱、生病。

4.水能調節體溫,幫助器官吸收人體攝入的營養,排解毒素和多餘的鹽分,衝掉人體內積蓄的負麵能量。人體一旦缺水,人就容易疲倦,無法集中注意力,一些人還會表現出頭疼、便秘、血壓高、過敏、腎功能異常、泌尿係統感染、幹咳、後背和關節痛等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