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明清太醫的保護神——劉純的養生之術(1 / 3)

第十章 明清太醫的保護神——劉純的養生之術

第十章 明清太醫的保護神——劉純的養生之術

劉太醫養生十條

劉純,是元代著名醫學家劉完素的九世孫,被明清兩朝太醫院尊為太醫保護神。明朝永樂皇後徐儀華因乳腺癌死後,他便奉旨以囚試醫,帶領醫官經過66年的努力,總結出預防疾病的養生十條,使得後世受益無窮。

下麵就讓我們一起看看劉純的養生十條:

“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涼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

“午時喝保元湯勿食肉,進補而避肉毒,又進粗食小菜以裹腸毒,謂之七分飽,此為養生第二。”

“飯後小憩,以養精神,此為養生第三。”

“小憩之後喝果汁,以滋血脈,此為養生第四。”

“申時,動而汗出,喊叫為樂,此為養生第五。”

“過午不食,去肥氣而養胃氣,此為養生第六。”

“臨睡燙腳,溫經絡以升清氣,清氣升而不死,此為養生第七。”

“信佛而通達,通達而知足,知足而不惱,不惱而常樂,常樂而不病,故佛乃上工,此為養生第八。”

“獨睡而養精氣,精氣足而長壽,房事每月一次足矣,此為養生第九。”

“人欲長生,腸欲常清,逢月圓而清腸,瀉汙濁而去毒,此為養生第十。”

劉純在《短命條辨》裏說:“經曰,正氣存內,邪不可幹。夫正氣衰者有三:過飽、氣惱、不勞,故爾養生者以十條克之。”我們知道古時候的太醫是專門為皇親國戚服務的,太醫們都害怕這些貴族得病,因為隻要出現醫源性疾病,或者得了病看不好,太醫就要被革職,打板子、流放、殺頭等,因此太醫強調預防,想方設法使這些貴族不得病。而劉純身為太醫,在治死了永樂皇後後總結出來的養生十條更是注重預防,這對養生而言無疑是值得借鑒和學習的。為此,下麵我們一起學習學習劉太醫的養生十條。

第一,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涼開水,這就是劉純說的養生第一條。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隻能喝涼開水去刺激胃腸道,使得下丘腦產生饑餓感。需要注意的是,喝涼開水的時候不要喝得太多,四、五口即可。

第二,午飯不要吃得過飽,要喝肉湯,然後吃粗糧以及小菜,這是第二條。劉純所說的肉湯可以分別是牛筋湯、豬蹄湯、肉皮湯、鯉魚湯、雞湯。這裏劉純特別強調喝湯,不要吃肉塊,然而現代醫學告訴我們肉的營養價值超過湯,那麼我們究竟聽誰的呢?以雞肉為例,在西醫複雜而精確的實驗儀器裏,向雞肉滴加各種各樣的試驗藥劑,最後把雞肉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來分析,雞肉的營養價值確實高於雞湯。西醫並沒有說錯。然而對於人體消化係統來說,雞肉作為難嚼、難咽、難消化的固體物質進入人體,到最後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供人體利用的過程,是要消耗人體許多能量和胃氣的。雞肉被分解後所產生的能量減去把雞肉分解成蛋白質或氨基酸所消耗的能量,才是身體最終所得到的能量。相對雞肉來說,雞湯更容易消化吸收,因為喝雞湯消耗的人體能量較少。所以,從人體最終受益的角度說,食用湯比肉更有益。

第三,午飯之後要散步半小時,然後午睡,午睡之後要喝果汁,這就是第三條和第四條。

上午11點到下午1點這段時間,是心經當令之時,也是上下午更替、陽氣與陰氣的轉換點。所以說,中午吃完飯後要午睡一會,睡不著即使閉一會眼睛也是好的。因為我們的身體不可能擾亂天地陰陽的轉換,最好還是以靜製動、以不變應萬變,這樣對身體才有好處。中醫講究順時養生,不僅要順應四時,還要順應一天裏的十二個時辰。

午睡過後是補充維生素的時候,所以這個時候要喝果汁,如果沒有條件,吃水果也是可以的。

第四,申時要鍛煉,申時就是下午3~5點這段時間,這時是人體新陳代謝率最高的時候,此時鍛煉身體不容易受傷。劉純說鍛煉就要全身出汗,同時大聲喊叫,因為隻有這樣才能讓清氣上升,濁氣下降,在現在看來,這也是排除身體毒素的一個途徑,這與劉純的養生第十條“清腸排毒”有異曲同工之妙。

第五,劉純養生第六條說的“過午不食”,就是說過了下午1點就不要吃飯了。我們不提倡這種做法,但是晚飯一定要少吃,這是因為上午太陽剛剛升起的時候,陽氣可以化萬物。所以,在上午的時候,吃多少東西都沒有關係,因為人體內部的陽氣可以把食物都消化掉。而到了晚上的時候,就會呈現一派陰霾之氣,也就是陰氣。在子時這個時候,任何東西都是不容易化開的,所以夜晚要少吃東西,否則不容易消化,而且會對人體造成仿害。

第六,睡覺之前要燙腳。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在睡夢中猝死,其原因有血黏度增高、心律紋亂、呼吸暫停等各種推測,但是往往防不勝防。但是中醫認為睡前燙腳,刺激足部的穴位,利用經絡的作用是可以預防的。燙腳的水應當是滾開的,先用開水熏腳,然後用熱水泡腳,水變溫之後再把腳擦幹。

第七,人要節製情緒,學會調整心態。如何調整呢?劉太醫建議我們讀一些宗教書籍。他認為宗教書籍中蘊涵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其實,不隻是宗教書籍,諸子百家、前輩先賢的著作也都蘊涵著許多人生哲理。現代也有許多書籍值得我們一讀,畢竟“開卷有益”,縱使書中沒有人生哲理,讀書也可以調整心態,讓我們受益匪淺。

第八,節製房事。中醫講究保精色忌,認為房事不能過度,但是在身體健康的情況下,和諧的性愛會令人身心歡愉、激發生機,隻有益處沒有害處。不過人的身體在非常健康的狀態下,神清氣爽、全身通泰,性事反而沒有太大的吸引力了,反而是經常有性欲的人,身體比較虛弱。這與我們現代流行的觀點不同。現在我們經常看到宣傳補腎的藥品都明示或暗示,使用了該藥品會讓你重振雄風之類的,這是一種誤導,隻是把人們的注意力轉移到性愛的歡愉上了,豈不知這樣對身體傷害很大。大家要注意,千萬不要為了一時的快樂,無節製地透支身體,否則你隻能離疾病越來越近。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習慣,我們不能強求一致。但是,無論怎樣,都必須采取科學健康的生活方式,否則,你就會惹病上身。

病是自家生

劉純在永樂皇後死後,開始以囚試醫,研究疾病。作為一名太醫,劉純發現一個規律,那就是生活方式樸素的人不容易生病,而生活方式複雜,天天胡吃海喝,夜夜歌舞享樂的人容易生病。於是劉純發出“夫病家乃自誤之人。其誤者,不知習性存乎藥性。故爾惡習釀生疾患”的感慨。

病是自家生,為什麼這麼說呢?看看下麵這些現象你就會明白了。

1經常熬夜

需要一提的是那些因為熬夜而猝死的人。對這種情況,很多人都認為是心髒出了問題。從猝死的表麵現象來看,是心髒原因不錯。但你想過沒有,心髒為什麼會突然失去動力?心髒的動力來源於人體精氣,長期熬夜,人體精氣不僅得不到補償,反而會更多地耗損,精氣虧到極致之時,就是人的死亡之日。

2三餐上重晚輕早

人們對早餐的安排十分簡單,有相當一部分人不吃早餐且對中飯采取湊合的態度,卻對晚餐安排得十分講究。早上陽氣升發,人體需要補充一些陰,吃早飯就可以補陰,讓身體達到陰陽平衡。中午是小腸經當令的時候,人體主吸收,這時一定要吃好,吃得有營養,否則在體內不能吸收就會變成垃圾。一旦形成垃圾後,人體就得調出元氣來化掉它,這樣會耗損陰精讓身體虛弱。晚上陰精內斂,體內呈現一派陰狸之氣,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消化食物,所以這時如果吃得多、吃得好,身體就很難消化和吸收,而且對人體會造成傷害。

3.吃菜多,吃飯少

“少吃飯,多吃菜”,現在已經成為一種飲食時尚,也深得人心,尤其是減肥一族。他們認為菜比飯的營養更高,多吃菜、少吃飯能防止發胖。從表麵上看這似乎很有道理,但從科學營養的角度看,如果長期這樣下去,對身體健康極為不利。

米飯以及麵食的主要成分是碳水化合物,而碳水化合物是我們身體所需的主要“基礎原料”。在合理的飲食中,每天人所需要的總熱能的50%~60%來自碳水化合物。如果我們每頓都少吃飯、多吃菜,那麼就不能攝取足夠的碳水化合物以滿足身體的需求,長期下去,人就會營養不良,疾病也會不請自來。

另外,為了減肥,盡量少吃飯多吃菜,甚至光吃菜不吃飯,都是不可取的。肥胖的根本原因在於攝取熱量過多而消耗過少,造成熱量在體內過度蓄積,產生熱量最多的營養成分是脂肪,所以胖人往往在食量過大、吃肉過多而運動過少的人群中產生。單從飲食上看,米、麵等主食中含有的脂肪成分並不算多。多吃蔬菜不是壞事,但大部分蔬菜要用油烹調才可口,這樣不僅容易造成熱量蓄積,而且吃下去還容易得病。

4幹洗頭時做按摩

由於工作壓力大,業務繁忙,很多人,尤其是男性朋友,喜歡在工作之餘去理發店做個幹洗按摩。中醫認為“頭為諸陽之會”,進行頭部按摩,可使任督脈氣血經絡通暢,起到清腦提神、健身強體的效果。但是洗頭時做按摩是不利於健康的。幹洗頭發時,理發師把洗發水直接倒在頭發上,然後就開始搓揉頭發,再按摩頭部、頸部。按摩使頭部的皮膚鬆弛、毛孔開放,並加速血液循環,而此時頭上全是冰涼的洗發水,按摩的直接後果就是吸收洗發水中的化學物質的時間大大延長,張開的毛孔也使頭皮的吸收能力大大增強,同時寒氣、濕氣也通過大開的毛孔和快速的血液循環進入頭部。

5有病就吃藥

在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這種情況,家庭中的成員偶染小疾,家裏人全都心急火燎地四處求醫問藥,而患者也很配合地吃藥、打針,希望自己早日康複。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在病邪初犯人體之時,體內正氣必然要與病邪進行激烈抗爭,如果正氣強盛於病邪之氣,那麼過不了幾天,機體就會產生抗病能力,病勢也就逐漸好轉了,這是人體的自愈能力。如果我們總是在疾病初起時就立刻服用某種藥物,久而久之,身體對該藥的感應性就會降低,耐受性增加,導致一般用量根本起不到治療作用。這是因為人體有著一種惰性,當有人代替它工作時,它就不會工作了。

另外,吃反季節蔬菜、胡吃海喝、迷戀網絡、夏天吹空調、冬天穿裙子等,這些錯誤的生活方式誘發了許多疾病。正如劉純所說,生活方式是有藥性的,健康的生活方式猶如一劑養生良藥,使人身輕體健、延年益壽,而不健康的生活方式,會削弱人體的免疫力,使身體難以應付內外環境的刺激,從而產生一係列疾病。

許多慢性病是吃出來的、氣出來的、閑出來的,所以一個人有病之後,不要抱怨疾病無情、醫生無能,而要首先檢討一下自己犯的錯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