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病三分治,七分養
劉純在《誤治餘論》中說:“人染疾病,先用開胃湯服之,喝肉湯以補之,或曰七分養也。待其髒腑調和,形體漸安,再以猛藥治之。則病根漸去,或曰三分治也。如此應手愈之,若不待髒腑調和,醫者投以猛藥攻補,病家欲求全生乎?然則九死一生矣。”意思是說一個人染上疾病時,要先喝開胃湯、喝肉湯進行調養,等到身體好轉後再用藥治療,那麼人很快就能康複。如果不先調養,就開始治病,結果是九死一生。更通俗一點說就是一個人在生病時要先注意保養,然後再考慮醫治。這就是劉純非常有名的治療疾病的生饑、食療、慎用藥的三分治七分養方法。
三分治就是治療,七分養就是提升胃氣與食療。但三分治七分養,不是隨便治療,也不是隨便提升胃氣與食療。治療必須在提升胃氣和食療的基礎上,這樣才能把疾病根除。每一種疾病,都有相應的藥物。由於治療依賴於提升胃氣和食療,因此治療隻占了三分。提升胃氣與食療必須有針對性,這種有針對性地提升胃氣和食療,必須保住病人的性命,必須控製疾病的發展,必須為治療打基礎。這是最關鍵的問題,因此,提升胃氣與食療占七分。
七分養是三分治的基礎。如果一個人已經病得奄奄一息,這時給他開刀、下藥,就是雪上加霜,傷口撒鹽。這就好比蓋樓,如果不先把地基打好,那麼上麵蓋得再漂亮,蓋得再高,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它會倒塌。事實上,劉純以後的太醫,采用三分之七分養的方法治療疾病,不僅沒有把皇宮變成大病房,而且確保了太醫自己的身家性命,當然也能升官發財。所以明朝、清朝的太醫才會供奉劉純,把他當成太醫的保護神。
《三國演義》第四十三回,諸葛亮赴東吳商討聯吳抗曹一事,尚未見吳主孫權,先遭其手下謀士詰問,於是諸葛亮舌戰群儒。其中有這麼一段:
孔明聽罷,啞然而笑曰:“鵬飛萬裏,其誌豈群鳥能識哉?譬如人染沉屙,當先用糜粥以飲之,和藥以服之;待其腑髒調和,形體漸安,然後用肉食以補之,猛藥以治之。則病根盡去,人得全生也。若不待氣脈和緩,便投以猛藥厚味,欲求安保,誠為難矣。吾主劉豫州,向日軍敗於汝南,寄跡劉表,兵不滿千,將止關、張、趙雲而已。此正如病勢尫羸已極之時也,新野山僻小縣,人民稀少,糧食鮮薄,豫州不過暫借以容身,豈真將坐守於此耶?”
諸葛亮不僅是位軍事家、政治家,還是一位高明的醫生。他為困頓潦倒的劉備開出了一劑良藥:先以滋補為主,增加實力,壯大勢力,然後再求主動出擊,從而扭轉困境。這是治軍治國之良策,也頗合醫理。這與劉純的三分治七分養極為相似。
劉太醫強調生病要三分治,七分養,我們可能會有疑問:生病了,如果不及時治療,而是先調養,不會延誤病情嗎?在這裏我們要說兩點:
1七分養適合慢性病,如果是急性、突發性疾病,那麼就應該先治療,在控製了病情的基礎上進行調養。比如一個人得了急性心肌梗塞,這時如果不先搶救、治療,而是讓他喝肉湯,喝保元湯保養去,那麼他的命就沒了。
2七分養不會延誤慢性病的病情。因為七分養實際上就是治療,是促使病情穩定的基礎食療、心療和運動療法,隻有先把病情控製住,再進行針對性的治療才是安全有效的。《劉太醫談養生》裏說過這樣一段話:“在癌症的治療上,隻有使用七分養把癌塊緊緊地包裹住,再使用控岩散才能發揮‘關門打狗’的療效。”值得一提的是,很多病情不嚴重的人使用七分養就能夠治愈疾病,而不必用藥。
有位姓王的中年男性得了痔瘡,每次大便都會出血且疼痛難忍。去醫院後醫生告訴他隻有開刀切除才能根治。王先生一聽到動刀,有些猶豫了,他告訴醫生自己要考慮一下。回家後悶悶不樂,妻子問明了緣由,一番安慰之後說:“今天,我有個中醫朋友出差路過,來咱們家看看,一會可以問一下她。”王先生聽了妻子的話,眼睛裏露出了一絲光亮。妻子的朋友告訴他,平時多喝水,注意一下生活習慣,經常做提肛動作,痔瘡會自然而愈,不用開刀。接下來兩個月內,王先生按照朋友的話堅持了下去,也真神了,痔瘡沒了,大便也順暢了。
三分之、七分養是一種科學有效的方法,所以我們以後不管是有病還是健康,都要先把自己的身體養好,這才是中醫所謂的養生之道。
提升胃氣的開胃湯和肉湯
劉純認為七分養就是要注重食療,提升胃氣。那麼,什麼是胃氣呢?
胃氣是人賴以生存的根氣,是人體的元氣。曾有人將胃氣比喻為國家之餉道,餉道一絕,則萬眾立散,胃氣一敗,便百藥難施。劉純在《藥治通法補遺》中說:“毒藥傷人,首犯胃氣。故傷胃氣者謂之毒。”《黃帝內經》也強調:“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也就是說,胃氣決定人的生死。
劉純把“胃氣”具體化為一種極其常見的感覺:饑餓感。“胃氣者,知饑也”,在《短命條辨》一書中,劉純指出人體最大的弱點,就是消化吸收能力很差,這也是人體最易被傷害的功能,因此保持旺盛的饑餓感是求生的先決條件。
那麼我們該如何調養胃氣呢?
劉純經過試驗找到了最佳辦法——喝開胃湯和肉湯。
開胃湯可以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製作方法是:生北山楂100克,廣木香50克,桂枝10克,白芍20克,水煎頻飲。
劉純說,為了補充身體必須的營養,防病養身,還要喝肉湯。劉純列舉了四種肉湯。它們分別是牛蹄筋湯、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肉皮(豬、牛皮)湯、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
牛蹄筋湯可以補充人體自身無法合成的膠原纖維,有利於防癌治癌;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能提高抗病能力;肉皮(豬、牛皮)湯可以降低血液黏度;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可以補充鐵蛋白。
四種肉湯的熬法:
1牛蹄筋湯的熬法
(1)牛蹄筋去掉帶毛孔的肉皮。
(2)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留火堿。
(3)把牛蹄筋切成細條。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牛蹄筋每天用量,控製在025~1千克。05千克以下加2升水,05~1千克加4升水。必須把牛蹄筋熬成棉花一樣才算熬好。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7)曬晾了應該結凍。
2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的熬法
(1)河魚去掉魚鱗、魚鰓。
(2)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髒東西。
(3)把牛肉絞成餡。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河魚每天用量,控製在1千克,加水2升,也可以把魚與牛肉放在一起熬。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3肉皮(豬、牛皮)湯的熬法
(1)用自來水泡半天,去除可能存在的殘留火堿。
(2)把肉皮煮一下,然後刮去肥膘和印章痕跡。
(3)把肉皮切成細條。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肉皮每天用量,控製在025~05千克,加2升水。必須把肉皮熬成棉花一樣才算熬好。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7)曬晾了應該結凍。如果放水太多而不能結凍,也可以喝肉皮湯。
4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的熬法
(1)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放在冰箱裏凍10分鍾。
(2)拿出來切成1毫米左右的薄片。
(3)把薄片放在自來水裏泡1小時。然後撈出來控去水分。
(4)放入小功率(300瓦,可進行改裝)電飯鍋內熬12小時。
(5)每天用量,控製在05千克,加2升水。必須把湯熬成棉花一樣才算熬好。
(6)熬好之後再加食鹽。
此外,劉純還告訴大家,熬湯時應注意以下幾點:
1熬好之後一定要去掉湯上的浮油。
2熬湯的殘渣扔掉,不要吃。
3每天分2~3次吃掉。
4可在湯中加點西紅柿、蘿卜以去除湯中的怪味。
5初喝肉湯,可能會拉稀。
6喝肉湯,必須喝鮮榨果蔬汁補充維生素。
7注意肉湯的保質期。牛蹄筋湯、肉皮湯最多保質4天,有鱗的河魚和牛肉湯、豬肝(或牛肝)和血豆腐湯最多保質2天。
胃為倉廩之官、水穀之海,人以水穀為本,胃氣壯則五髒六腑皆壯,胃氣衰則五髒六腑皆衰。所以,在養生上我們要注意提升胃氣。
瓜果桃李皆有藥性,不可亂食
劉純在《短命條辯》裏說:“果品有藥性,切不可妄食。”劉純的這番話有他的道理。
明朝正統皇帝朱祁鎮的戶部尚書李友直死了,享年53歲。李友直身體一直很健康,為什麼會突然死亡呢?劉純經過調查終於查明其死因,原來是進食大白杏過多所致。甘肅的河西走廊盛產一種又大又甜的白杏,甘肅提督每年都向皇帝進貢。這一年秋天,皇帝朱祁鎮又收到了幾筐甘肅大白杏,於是就賞賜給李友直一筐。李友直在家裏一邊看書,一邊吃大白杏。吃啊,吃啊,他不知不覺吃了大半筐,於是就突然死了。
水果含有人體必需的多種維生素、礦物質、碳水化合物、粗纖維、蛋白質等多種營養素,吃水果能促進身體健康,進而達到防治疾病、養顏美容的效果,是最受現代人歡迎的天然健康食品。凡事有一利必有一弊,一方麵短時間內過量食用,會使人體缺銅,從而導致血液中膽固醇增多,引發冠心病。另一方麵,水果具有藥性,若食用不慎,亦會傷身損體。
所以,劉純提醒世人不可以亂吃水果,尤其是李子、杏等有毒的水果。除此之外,下列水果都有藥性,病人在選擇進食時必須謹慎。
1荔枝:荔枝溫裏,它是果中之王,味美可口,難怪楊貴妃“愛不釋口”,蘇東坡“不辭長做嶺南人”,白居易要寫《荔枝圖序》加以推廣。然而荔枝含糖高、含維生素C高,吃多了會引發口舌生瘡、唇裂咽幹、聲音嘶啞、腹瀉等症,嚴重者出現乏力、昏睡、血壓下降、心律不齊等症。另外,一次吃多了,會出現以低血糖表現為主的“荔枝病”。
2葡萄:葡萄營養豐富,香甜多汁,能開胃利濕,除煩止渴,是人人都喜愛的果品。但是葡萄吃多了,會引起內熱上升,頭暈目眩,甚至引發腹瀉等症。因此,胃酸過多、內熱太重的人不宜多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