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菠蘿:菠蘿含維生素C多,但也含酸多,含菠蘿蛋白酶多,不宜空腹吃。吃得過多,可致口舌發麻;有潰瘍病的人不宜多吃,以免加重潰瘍。平日飲食粗茶淡飯者宜少吃,肥甘厚味者可稍多吃,有助消化。
4香蕉:香蕉綿軟香甜,性味寒涼,有滑腸之效,因此,腸胃不好的人要少吃,以免消化不良、腹瀉。香蕉富含鉀鹽,高鉀對人體不利。因此,腎炎、水腫患者不宜多吃香蕉,否則易引發高血鉀症,威脅生命。
5蘋果:蘋果是一種大眾化水果,但也不能多吃。蘋果含有機酸,可發酵糖分,吃得過多,會腐蝕牙齒,引發齲齒(蟲牙),還可誘發、加重潰瘍病。蘋果含鉀較多,高鉀影響心髒,損害腎髒,因此,患心髒病、腎髒病的人宜少吃。
6柿子:柿子屬寒性水果,具有止瀉功能。由於含大量鞣酸成分,在胃中遇胃酸,易產生沉澱,引發胃石症,因此不宜多吃,更不宜空腹吃。消化不良、潰瘍病患者應多注意。
7芒果具有止血功能,但是來月經的人不要吃,否則會產生子宮肌瘤。
8梨、無花果、桑葚、鬆子、酸角是瀉下的,但慢性結腸炎患者不要吃。
人是需要維生素的,吃水果是補充維生素的安全途徑,但要根據具體情況合理食用不同種類的水果。此外,還要注意選擇進食水果的時間。
西方有“上午的水果是金,中午到下午3點是銀,下午3點到6點是銅,6點之後的則是鉛”之說。上午吃水果,可幫助消化吸收,有利通便,而且水果的酸甜滋味,可讓人感覺神清氣爽,有助一日的好心情。反之,入睡前吃水果,不利於消化,尤其是纖維含量高的水果,對腸胃功能差的人來說,更是有損健康,涼性的瓜類在入睡前應節製食用。
人們一般習慣在飯後食用一些水果,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人吃飽後,食物進入胃內需要經過1~2小時的消化過程,才能緩慢從胃中排出,飯後如果馬上吃很多水果,就會被食物陰滯在胃內,在胃內停留時間過長,就會引起腹脹、腹瀉或便秘等症狀,天長日久,將導致消化功能紊亂。
如果正餐吃的是一些富含鈣質的魚蝦,飯後吃水果,尤其是含鞣酸較多的柿子、石榴、山楂、葡萄、黑棗等水果,魚蝦中的鈣質就會與水果中的鞣酸結合生成一種堅硬的物質——鞣酸鈣。這不僅降低魚蝦的營養價值,還影響胃腸的消化能力,甚至會產生腹脹、腹瀉、腹痛、惡心、便秘等不適感覺。因此,魚蝦和水果最好分開食用,至少應在吃過魚蝦2小時後再吃水果。
飯前空腹吃水果,也是不科學的。這是因為蘋果、橘子、葡萄、桃子、梨等水果中含有大量的有機酸(如蘋果酸、檸檬酸、酒石酸等),會刺激胃壁的黏膜,對胃部健康非常不利。尤其是兒童,飯前空腹吃水果,會影響正餐的質量,長時間形成習慣,就會由於缺乏營養素而引起營養不良。
赤腳接地,有益健康
赤腳運動,是劉純提倡的體療的一種方式,劉純認為赤腳可以將人之陽氣與地之陰氣接通,使得陰陽調和,有益於養生。
劉純在以囚試醫的過程中遇到這樣一件事:
20多名錦衣衛押解200名犯人去遼東,不料路上發生了怪事:一個雷電交加的雨夜,19名錦衣衛均被劈死,犯人悉數逃跑。劉純通過調查發現,死亡的19個錦衣衛全部穿著牛皮靴,幸免於難的那個錦衣衛和逃跑的犯人則均光著腳,這給劉純留下深刻印象。為此他進行了一項試驗:讓40個犯人分兩組,一組光腳一組穿牛皮靴在雷雨天奔跑。突然一個閃電落在人群裏,17個犯人倒下了,經檢查,17人全部死亡,而且都穿著牛皮靴,其他犯人卻毫發無損。
劉純的試驗證實了他的推論:如果人體不連接地麵,而且劇烈活動,那麼就容易被雷擊。所以他提倡每人每天應該光腳走一段時間,而且劉純還發現,每天光腳走路的人,不容易生病。即劉純在《短命條辨》裏說的:“人之陽氣必與地之陰氣接通。不然易遭雷劈,亦發怪病。”
劉純所說人的陽氣必與地的陰氣接通,其實是人體與地麵接通釋放身上電荷的過程。體是個大電容,隻有與地麵接通,把身體上的多餘電荷釋放掉,身體機能才不會受到靜電的幹擾。幾千年前,我們的祖先幾乎天天赤腳走路,讓人體直接與大地接觸便於靜電的釋放。我們有時躺在地上感到說不出的輕鬆和舒適,可能與此有關。後來人們穿上了鞋,脫離了大地,漸漸破壞了人體的電能平衡。
電能平衡被破壞後,人體積聚了大量電荷,這些電荷形成了一個電場,幹擾人身體內的新陳代謝,造成生理紊亂,久之必生疾病,而患者病情在電場的影響下會周期性地發生變化。這就是劉純在《短命條辨》中所說:“病家不接地氣,故陰陽不通,是之陽氣自行消長。而症候隨之消長。”解決的辦法很簡單,那就是“病家每日赤足走路,半時辰即可”。每天赤腳走路一個小時就行了。
如今,赤腳走路的防病健身、抗衰老功用逐步被人們所認識,越來越多的公園、私人住宅、房屋走廊中,可見到鋪設鵝卵石或碎石的小道,供人們赤腳走路健身。
赤腳走在地麵上,特別是光滑的鵝卵石、沙礫上,這種天然的按摩,可點點滴滴地按摩足部的穴位,協調髒腑運行,促進血液循環,對於祛病療疾、強身健體、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有著不可低估的作用。
劉太醫建議,如果準備赤腳鍛煉,時間以一周1~2次為宜,並且路程不要太長。同時注意,在鍛煉之前應該仔細檢查選擇的路段上有沒有玻璃等容易造成傷害的雜物。
赤腳接地電,體健壽歲延。赤腳鍛煉的好處多多,還可以防感冒、哮喘、失眠、健忘、神經衰弱、腸胃病、更年期綜合征、風濕性關節炎等病,對中老年人擔心的動脈硬化、高血壓、心血管疾病都有較好的輔助療效。所以,我們有必要在茶餘飯後,脫掉鞋子,在林間小道、或者自家的土路上、鵝卵石小道上走一走。
多食粗少食細,才能遠離“富貴病”
“食不厭精,膾不厭細”是孔子《論語?鄉黨》中的話,但從營養學的角度分析,這句話是站不住腳的。我們不僅不能“食不厭精”,還要多食粗糧,這是預防疾病的有效手段。
劉純的老祖宗劉完素說:“人乃純陽之體。而油脂細糧乃生熱之物,故健者食之病也。病者食之甚也。”劉純在《短命條辯》裏給予肯定:“太祖之言極是,違者必死無疑。”
隨著生活條件的改善,很多人吃著大魚大肉、精米白麵,豈不知,在你吃精白米、精白麵等精細食物的同時,糖尿病、高血脂、高血壓等富貴病會追隨而來。所以,我們不如多換換口味,吃適量的粗糧。哪些食物稱得上粗糧,你知道嗎?
玉米、小米、紅米、紫米、高粱、大麥、燕麥、蕎麥等都屬於粗糧。除了這些穀物,還有很多豆類,比如黃豆、綠豆、紅豆、黑豆、芸豆、蠶豆等;另外,像紅薯、土豆、山藥,也屬於粗糧。有些蔬菜比如芹菜、韭菜,也都富含豐富的膳食纖維。
“粗糧”吃起來粗,可營養上一點都不比細糧差。比如,蕎麥含有的賴氨酸是小麥的3倍。最可貴的是蕎麥粉還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無論熱量還是營養豐富程度,蕎麥都高於小麥。再比如,小米中的胡蘿卜素、維生素B含量非常高;紅薯裏有大量的鐵和鈣;豌豆、綠豆、紅小豆裏則有大量的氨基酸以及磷等微量元素。
適當吃粗糧有利於排便和減肥,然而,什麼東西都過猶不及,吃多了也不是件好事。吃過多的粗糧,不僅僅對消化係統不利,還有一些其他的負麵影響。
因此,吃粗糧要適量、合理。粗糧和細糧搭配能最好地發揮它們的作用。有部分人不宜吃粗糧,也應該注意。不宜吃粗糧的人有:
1胃腸功能差的人。老人和小孩的胃腸功能較弱,太多的食物纖維會對他們的胃腸產生很大的負擔。
2缺鈣、鐵等元素的人。粗糧裏含有植酸和食物纖維,它們結合形成沉澱,阻礙人體對礦物質的吸收,影響腸道內礦物質的代謝平衡。
3患消化係統疾病的人。如果患有肝硬化合並食道靜脈曲張或胃潰瘍,進食大量的粗糧易引起靜脈破裂出血和潰瘍出血。
4免疫力低下的人。如果每天攝入的纖維素超過50克,會使人的蛋白質補充受阻、脂肪利用率降低,造成骨骼、心髒、血液等髒器功能的損害,降低人體的免疫能力。
過飽傷人,餓治百病
“撐死人,不占盆”是東北話,即使把人撐死,也別浪費飯菜,反映了勤儉節約、不浪費的優良傳統。然而“不占盆”,占肚子,“撐死人”是更大的浪費,而且得不償失。
劉純說:“過飽傷人,餓治百病。”過飽,暴飲暴食可使胃擴張,急性傷命。長期偏飽,百病叢生。
看過電影《活著》的朋友大概會記得這段鏡頭:從“牛棚”中請過來的接生醫生,狼吞虎咽地啃著饅頭,不時喝口水,結果吃得太飽,不僅沒救得了福貴的女兒,自己還差點被撐死。
其實早在兩三千年前,《黃帝內經》就主張:“飲食有節,飲食自倍,腸胃乃傷。”這是因為長期飽食,會帶來下列問題:
1經常飲食過飽,不僅會使消化係統長期負荷過度,導致內髒器官過早衰老和免疫功能下降,而且過剩的熱量會引起體內脂肪沉積,引發“富貴病”和“文明病”。
2長期飽食會導致大腦早衰。因為飽食後,胃腸道循環血容量增加,造成大腦血液供應相對不足,使腦細胞正常生理代謝受到影響,甚至還會使冠心病人發作心絞痛,誘發膽石症、膽囊炎、糖尿病等。
3飽食能使人腦內產生一種叫做“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的物質,飽腹後,它在大腦中的含量要比吃飯前增加數萬倍,而且其數量的增長與食量成正比。這種纖維芽細胞生長因子被證實是促使腦動脈硬化的“元凶”,腦動脈硬化與老年癡呆密切相關。學者還發現一個驚人的事實:約20%的老年性癡呆患者在他們青壯年時期皆是飽食的“美食家”。
劉太醫認為,經常飽食使人早衰,對人體有害,而餓一點,有防病的作用。
據國外有關科學家報告,限製哺乳動物的食品攝入量,可以降低脂肪在體內的堆積,能夠有效延長生命周期。美國、英國等國的科學家研究發現,長期少吃食品的實驗鼠,其壽命可平均延長30%以上。還有人做過實驗,少進食物的試驗鼠,爬杆和遊泳能力比飽食的實驗鼠的能力要強出許多。研究者們認為,適當少食,不僅可防止脂肪堆積,還可加速體內垃圾的清除。
所以,要想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必須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飯飽七分,通過減少進食量來延續大腦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