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聽到這個喜訊後滿臉喜色,他的幾個學生對他說:“人們常說君子在大禍臨頭時麵無懼色,福運降臨時也不會麵露喜色,您為什麼一聽到被任命為代理宰相就這樣喜形於色呢?”孔子說:“不是還有‘自得其樂’這句話嗎?”

上任以後,孔子大刀闊斧地進行改革,推行禮製教化,他把擾亂國家統治秩序的貴族給處決了,在百姓之中樹立了自己的威信。為了加強王權,他開始削弱三桓的勢力,使魯國漸漸的強盛起來。

齊國君臣看到這種形勢,感到處境很危險,因為齊、魯兩國是鄰邦,魯國強大興盛起來,肯定會威脅齊國的安全,於是他們想出了一條計策:從國內挑選了80名能歌善舞的美女,讓她們身穿華麗優雅的衣服;又挑了120匹駿馬,配上耀眼的錦繡綢緞,一起送給魯國國君,目的是使他們迷戀聲色,怠於政事,進而疏遠孔子。

魯定公和貴族大臣果然十分高興地接受了這些禮物,天天歌舞升平,吃喝玩樂,國事朝政都拋到了九霄雲外。孔子想勸諫國君,但國君躲在宮裏不肯見他。孔子心知振興魯國是沒什麼希望了,便帶著弟子失望地離開了魯國,開始周遊列國,走上了求知問道的征途。

孔子周遊列國

孔子先到了衛國,衛靈公接見了孔子,並給他在魯國一樣的待遇,借此炫耀其“尊賢”。孔子十分高興,躊躇滿誌地想在衛國實現他“仁政德治”的主張和理想。但平庸的衛靈公對孔子的政治主張絲毫不感興趣,他給孔子優厚的待遇隻是想借孔子這塊招牌,炫耀他“招賢納才”的好名聲罷了,其實孔子並未受到重用。孔子在衛國住了幾個月,從沒參與過衛國的政事。這時有人在衛靈公麵前說孔子的壞話,誣陷孔子是魯國的奸細。於是衛靈公派人監視孔子的行動,孔子擔心早晚要遇到麻煩,便急急忙忙地離開了衛國。

此後孔子又去了宋國、鄭國、陳國、蔡國等諸侯國,希望得到國君的任用,以便推行他的政治主張,結果卻是四處碰壁,還差點丟了性命,但孔子非常樂觀。

孔子到了蔡國的第三年,吳國攻打陳國,楚國派兵援救陳國。楚昭王聽說孔子住在衛國和蔡國之間,就派人去請孔子。孔子十分樂意,打算去楚國大幹一番。

陳、蔡兩國的貴族得知消息,怕孔子到了楚國,對他們不利,就派兵去抓孔子師徒,孔子一行為了避禍走進一片曠野,無安身之地。孔子他們被困住了,無法逃脫,隨身帶的糧食也吃光了。弟子們全都餓得無精打采,但孔子卻照樣不停地給他們講學。

子路滿臉怒氣地對孔子說:“難道君子也會有困窘的時候嗎?”孔子和顏悅色地開導他:“君子和小人都會遭遇困窘,但君子在窮困時仍堅持自己的信念,而小人麵對窮困就會無所作為了。”

孔子看到子貢也是一肚子不滿意,便問他說:“子貢啊,你認為我是個博學強識的人嗎?”子貢說:“當然是了,這還有什麼可懷疑的嗎?”孔子笑笑說:“你這就說錯了。我隻不過能始終如一地堅持學習,並且找出其中的錯誤,然後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