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力士是唐玄宗最寵信的太監,權勢很大,王公大臣都叫他“阿爹”。朝廷中許多大官,都是靠著巴結他才取得高位的。然而李白卻根本瞧不起他。有一天,唐玄宗要李白起草一篇詔書,正碰上李白又喝醉了酒,侍從們好不容易才弄醒了他,把他扶到宮裏。他剛剛坐定,就當著唐玄宗的麵,把腳伸到高力士麵前,說:“脫靴!”高力士一時氣昏了,但當著唐玄宗的麵,又不好發作,隻好順從地給他脫了。

高力士受了這樣的羞辱,時刻想著報複李白。一天,他看見楊貴妃正在吟唱李白作的《清平調》,當她唱到“可憐飛燕倚新裝”這一句的時候,高力士便乘機對楊貴妃說:“李白把您比作漢成帝的皇後趙飛燕,真是太放肆了。趙飛燕雖然才貌雙全,可是後來因為作風不正派,被漢成帝打入了冷宮。李白把你比作趙飛燕,不是咒你嗎?”楊貴妃聽了,氣得臉色發白。從此,她就和高力士一起,經常在唐玄宗麵前說李白的壞話。唐玄宗對李白開始疏遠了。早就把李白看成眼中釘的大臣們乘機落井下石。

李白在長安期間,親眼看到朝廷政治的腐敗,加深了對這個黑暗社會的認識。在長詩《夢遊天姥吟留別》的結尾,他高亢有力地唱出了蔑視權貴的歌聲: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

李白在這樣的環境裏再也呆不下去了,隻得離開長安,再次到外地遊曆。

後來,安史之亂爆發了。唐王朝由盛轉衰,在愛國熱情的激勵下,已邁暮年的李白,毅然加入了永王李磷的幕府,想輔佐永王,平定叛亂,收複失地,他在這時寫了《西上蓮花山》、《扶風豪士歌》、《北上行》等詩,憤怒的譴責叛軍燒殺搶掠的暴行,也表達了自己建功立業的壯誌。但是他沒想到永王和唐肅宗有矛盾,後來,兄弟倆鬧翻了臉,唐肅宗以謀反的罪名把李磷殺害了。李白也因為“附逆”被逮捕入獄。幸而得到大將郭子儀的營救,他才免了死罪,被流放到夜郎(今貴州省桐梓縣一帶)。李白此時已是年邁60的老人了,他帶著不平和憤怒,開始了流放的艱途。為了慶祝重新獲得自由,李白寫道: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裏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不久,他又開始了漫遊。經過這些年的顛沛流離,李白窮困到了極點。這使他有機會接近下層人民。他從這些普通百姓的身上,得到了真誠、純潔的友情。在安徽涇縣,他和桃花潭的名士汪倫建立了深厚的友情。一次,李白遠行,汪倫趕去送他。李白寫了一首十分動人的詩篇:

李白乘舟將欲行,

忽聞岸上踏歌聲。

桃花潭水深千尺,

不及汪倫送我情。

代宗寶應元年(762年),李白病倒在安徽當塗。11月,詩人那顆怦怦跳動的愛國之心停止了跳動,在貧困漂泊中結束了他悲劇的一生。

李白雖然一生不得意,但是他那些優美的詩篇,千百年來一直被人們傳誦。他的詩有異常豐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藝術技巧。比如,用“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軒轅台”來形容北方的大雪紛飛;用“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來形容瀑布的壯觀。

他的詩還善於用擬人的手法,比如寫春風,“春風知別苦,不遣柳條青”;寫月亮,“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醒時同交歡,醉後各分散”。這些生動、形象的比喻,藝術感染力很強,充滿了浪漫主義色彩。

他的歌頌祖國山河的詩篇,充滿著愛國的熱情。那出神入化的誇張手法加上自然流暢的語言,氣勢恢宏,如天馬行空,如行雲流水。“君不見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複回。”“地崩山摧壯士死,天梯石棧方勾連”。這些神奇的詩句,已經達到了出神入化、爐火純青的地步。

李白一生追求個性解放,蔑視權貴,反對任何禮法束縛,是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奇才,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被後世尊稱為“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