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確,我們有時候會單純地以為,電話隻是個工具,充當傳聲筒,然而,電話卻是能傳達我們的感情的。我們微笑著說話,和表情呆板地說話所發出的聲音是不一樣的。
打電話時,你的聲音、態度及言辭三個因素顯示了你的個性。尤其對於經常應用電話做推銷的推銷人員,更應該時刻監督自己在電話中的個性展現。上麵的故事為我們展示了一次成功而完美的電話推銷所應有的表現。常常有人認為,打電話又不是見麵,所以完全可以麵無表情。其實不然,麵帶微笑地講話時,語氣更為自然親切。所以,接打電話時要注意以下幾點:
首先,注意接電話的時機,這對你的形象至關重要。
在第一聲鈴響結束後用明快熱情的語調接電話,你已跨出了成功的第一步。打電話到某公司的時候,如果鈴聲響了很久無人接聽,往往會對這家公司留下不好的印象。電話鈴響一次約3秒鍾,十次就30秒了,雖然時間看似短暫,可是心理上的等待時間往往比實際時間更久,也因此更容易使人產生不悅,覺得不被尊重。
因此,為了給對方留下良好的印象必須在鈴響的第一聲後馬上接電話,即使離電話機很遠也要趕緊過去接電話。如果在鈴響五聲之後才拿起來就要先致歉,“抱歉!讓你久等了”。如此對方才會感受到你的誠意,覺得你是一位有責任感而又有禮貌的人。
其次,要注意接打電話時的聲音和語言,這是電話語言的基礎和根本。
聲音要恰到好處,才會給人悅耳的感覺。有些人一打起電話,分貝就會在無形中提高,殊不知對方早已把聽筒拿到耳朵十幾二十厘米遠,而有些人的聲音又如貓叫,總會令人不斷地反問:“什麼?再說一次!”所以接打電話時聲音太大和太小都不好,適中的聲音要比過高、過低的聲音更能令人接受,容易給對方留下好印象。因此,在進行電話交談時,聲音要比平常高一點,音量適中,吐字清楚,千萬不要讓對方聽起來勞心費神,這樣可以在短短的幾分鍾之內,緊抓對方的心。我們可以依據下麵幾條建議來檢查自己在接打電話時的語言表現:
1.聲音應和諧有序:在打電話時要充滿熱情,不要自始至終采用平淡的語調。
2.采用正確的談話態度:你可以想象正在與你通話的人就站在你的麵前,你要有充滿笑意的眼神和自然的、符合本人特點的手勢。
3.要講文明,講禮貌:說話要客氣。
4.接聽重要電話時,要以準確為第一準則:接聽時要邊聽邊記,不清楚的地方要主動發問。
最後,還要注意接打電話時自己的坐姿,這是不可忽視的重要環節。
慵懶的姿勢會讓人“聽出你的困意”和“不尊敬”,很可能會毀了一樁好生意。別以為對方看不到你,就可以倚在靠背上,蹺起二郎腿,夾著聽筒,一會兒卷卷電話線,一會兒轉轉筆。其實,這些懶散散的動作,對方早已聽出來,你的話中有不敬,聲調沒精神,就會對你的印象大打折扣。
在和別人交談時,樹立良好的形象,不僅僅表現出了我們的誠意,而且也會使事情更加好辦。正如哈佛禮儀課講師衛維恩說的:“在電話中,聲音就是你的名片,也就是說,聽電話的人會根據你言語的表現來判定你的為人和形象。”
你的價值與你是否會道歉成正比。
課前預習。
托爾斯泰和屠格涅夫都是俄國的大文豪,而且是好朋友。1861年,屠格涅夫的《父與子》完稿,他邀請托爾斯泰到自己家,請托爾斯泰先看手稿並提意見。午飯後,托爾斯泰因困倦,讀著書稿漸入夢鄉,屠格涅夫十分不悅。有一次,屠格涅夫對其女兒的家庭教師大加稱讚,因為她教導女兒為窮人縫補衣服,在慈善事業上捐款,為窮人做好事。
不料托爾斯泰很不以為然,並加以諷刺,頓時惹得屠格涅夫怒不可遏,大聲咆哮:“這麼說,是我把女兒教壞了?”托爾斯泰也不示弱,兩人大吵了一場,從此不再交往。應該說,這兩位大文豪的斷交,托爾斯泰是有過錯的,他比屠格涅夫年紀小10歲,卻對屠格涅夫不尊重。可惜,托爾斯泰一直沒有勇氣認錯,因此兩人的關係一直沒有修複。
過了17年,托爾斯泰終於主動寫信向屠格涅夫道歉:“伊凡·謝爾蓋耶維奇!近日想起了我同您的關係,我又驚又喜。我對於您沒有任何敵意,謝謝上帝,但願您也這樣,我知道您是善良的,我確信,您對我的敵對感情已經在我之前早就拋掉了。請您永遠原諒我的一切,在您麵前,我是有罪的。”屠格涅夫立即回信道:“收到您的信我深受感動,我對您沒有敵對情感,假如說過去有過,那麼也早已消除,隻剩下對於您的一片懷念。”
真誠的道歉,換來了真正的諒解,他們的矛盾很快消除,又恢複了往日的友誼。
課堂指導。
我們經常會在電視裏看到,某位公眾人物,因為做了某件錯事,而公開道歉。在生活中,我們自己也經常會遇到做錯事,需要向他人道歉的情況。哈佛禮儀課講師安娜貝爾說:“做錯了事情並不可怕,一個會道歉的人,會將自己的錯誤消滅得無影無蹤。”的確,人非聖人,孰能無過,犯了錯誤就該勇敢地道歉。
道歉,是一種集合了內心的誠摯和語言藝術的技巧。一個人如果能在恰當的時刻,準確而靈活地道歉,那麼這個人同樣會獲得人們的敬佩和喜愛。正如哈佛口才社團團長珍尼佛所說:“一個會做錯事,會道歉的人遠比一個不會做錯事又不會道歉的人更有價值。”那麼,怎樣道歉才能顯示我們的價值呢?
1.道歉要真誠。
道歉並非恥辱,而是真摯和誠懇的表現。因為每個人都會犯錯,連偉人們有時也要道歉。丘吉爾起初對杜魯門的印象很壞,但後來他告訴杜魯門說以前低估了他——這是以讚譽的方式道歉。道歉的時候也不要總是為自己的過失尋找借口,以保住自己的麵子。這樣做,隻能讓人覺得你沒有誠意,而沒有誠意的道歉是不會獲得他人的諒解的。正如托爾斯泰真誠的道歉得到了屠格涅夫的原諒,挽救了兩人的友誼。
道歉態度要誠懇,真心實意地認錯、道歉,不要歸咎於客觀原因,不要做過多的辯解。即使確有非解釋不可的客觀原因,也必須在誠懇的道歉之後再略為解釋,而不宜一開口就辯解不休。
2.麵對道歉要忌回避。
道歉並非示弱,而是顯示了你的真誠和勇氣。當你犯了錯並給別人造成困擾時,最重要的是不要回避,而是勇於承認自己的錯誤,開口說聲“抱歉”,用真誠的歉意化解矛盾,解決問題。首先,要意識到自己錯在哪裏;其次,道歉貴在一個“誠”字,不要說遮遮掩掩的話。
3.借他人之口較達歉意。
當過錯嚴重、對方對你成見很深時,直接當麵道歉肯定會被對方劈頭蓋臉地訓斥一通,這時候對方隻會發泄情緒,而難以接受道歉,所以最好通過第三者先轉達自己的歉意,讓對方先消消氣,然後等對方心情稍微平靜之後,再親自道歉。
這種技巧使用起來有兩個關鍵之處:一是選擇合適的第三者,最好是對方的好朋友;二是你與第三者的交談一定要恰到好處地表達歉意,並且讓第三者明白你的良苦用心,這樣,第三者才會替你轉達歉意。
道歉,不隻是“對不起”簡簡單單三個字,還是一種心靈美的外在表現。勇於道歉的人,也是善於體諒別人,善於設身處地為他人著想的人。所以,就像哈佛溝通學教授愛莉絲說的那樣,一旦發現自己做錯了,一定要及時地、真誠地,更要講究方法地表達歉意,這樣更容易得到別人的原諒。
拒絕不是嘴唇閉合,發出“NO”的聲音。
課前預習。
意大利音樂家羅西尼生於1792年2月29日,因為每4年才有一個閏年,所以等他過第18個生日時,他已72歲了,他說這樣可以省去許多麻煩。在過生日的前一天,一些朋友告訴他,他們集了兩萬法郎,要為他立一座紀念碑。他聽了以後說:“浪費錢財!給我這筆錢,我自己站在那裏好了!”
還有一則關於雨果拒絕別人的小故事:雨果成名後,一張張請帖雪片似的飛來,怎麼辦?直接拒絕顯得沒有禮貌,於是他想出了個好辦法:拿起剪刀,哢嚓哢嚓,把自己的半邊頭發和胡子剪掉。當有人敲門進來說“請您參加……”時,雨果笑嘻嘻地指著自己的頭發和胡子說:“喲,我的頭發真不雅觀,真遺憾!”邀請者見狀,哭笑不得,隻好悻悻而去,卻又因此情此境而大大消除了被謝絕引起的不悅。當雨果的頭發長齊後,又一部巨著問世了。
課堂指導。
在之前的章節中,我們講到了拒絕的本質是一種喪失,因為它本身是對他人意見的反駁,所以不如其他讚同的語言令人心情愉悅。對於在日常生活中,如何拒絕別人的相邀,我們也列舉了哈佛講師結合眾多案例給出的建議。
但是,在一些公開的社交場合中,或者主動拒絕他人,也就是下逐客令的時候,如何說“不”似乎更加困難。尤其對於那些遊走於各種社交圈子的名人政客、商界英才,應該怎樣說“不”,才能既表達自己的心願,又不至於使自己被其他人指指點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