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協同作戰,贏在團隊(1 / 3)

第十五章 協同作戰,贏在團隊

強強聯合,優勢互補1+1>2

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的前提下,單打獨鬥的時代已經過去,合作變得越來越重要。隻有每個人都在共同的目標下協調一致,各盡所能,將小我置於大我之中,才能發揮出團隊的整體威力,達到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效果。

“神舟”六號的宇航員搭配就是強強聯合。所謂強,就是選拔並非隻考慮兩個人的搭配問題,在個人素質上也是不打折扣的。

“神舟”六號宇航員費俊龍、聶海勝兩人完全是通過艱苦的訓練和層層的選拔才成為重任的肩負者。兩個人素質俱佳,配合十分默契的宇航員所組成的乘組最終產生了“1+1>2”的效果,他們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在全世界麵前,為中國長了誌氣。下麵讓我們看一下他們密切配合的精彩畫麵。

“神六”飛天,從這一刻拉開了序幕。從這一刻起,費俊龍和聶海勝奉獻給全國人民一個個親密無間、攜手配合的精彩畫麵。

——12日17時31分,飛船入軌後第6圈,費俊龍飄離返回艙座椅,聶海勝伸出左手托起費俊龍的腳,輕輕一推,費俊龍身體緩緩穿過艙門,進入軌道艙。

——13日6時10分,飛船飛行到第15圈,兩名航天員首次在太空進餐。聶海勝從食品盒裏舀出一塊食物,讓它飄在空中,費俊龍用手輕輕一碰,食物飛進口中。

——14日16時31分,費俊龍半蹲在艙壁上,用雙手撐住船艙的固定物,連續翻了3個筋鬥。這時,聶海勝在旁邊一直為他拍照,兩人不時相視而笑……

在遨遊太空的5天5夜中,費俊龍和聶海勝的配合堪稱完美。

——飛船上升,整流罩與船箭分離的關鍵時刻,他們冷靜監視、正確判斷,分秒不差地向地麵報告,同時做好了異常情況下補發手控指令的準備;

——飛船入軌後,他們在地麵的指揮下,準確發出一係列指令,進行了一係列科學試驗,無一失誤;

——太空中,他們成功地發出了太陽能帆板手動打開指令,在失重情況下進行了有效載荷試驗和艙內外攝像,把寶貴的圖像資料成功地傳回地麵;

——返回段,在返回艙安全著陸的一瞬間,他們準確判斷,果斷切斷傘繩,確保返回艙呈直立的理想狀態著陸……

如果說,“神五”的選拔是“單打獨鬥”,“神六”就是“強強聯合”。這需要乘員之間默契配合,渾然一體。正是費俊龍、聶海勝二人之間的默契配合,才順利完成了這次世界航天界公認的“完美飛行”。

古人雲:人心齊,泰山移。一個團隊如果沒有團隊精神,將成為一團散沙;一個民族如果沒有團隊精神,也將無所作為。一個團隊並不必然產生1+1>2的行為結果,因為團隊不是一群人的機械組合,它強調的是“協作”,要想產生整體大於部分之和的協作效應,必須發揮團隊精神的力量。同時,一個優秀的團隊,也能夠創造一種機製和組織氛圍,使團隊成員最大限度地發揮自己的潛力,產生以一當十的力量。

在向市場經濟轉軌和參與國際競爭的今天,弘揚團隊精神對於搞好航天事業這樣的科研工作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現代學科發展越來越顯現出交叉、融合、綜合性特征,不同學科的科學家之間的合作、協作,多人共同完成一項科研工作的方式,如今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多,特別在應用研究領域,科研成果是團隊合作的綜合產物,任何個人單獨的力量都是不能完成的。我國的航天技術之所以達到世界前列,憑的是什麼?憑的是航天人的團隊精神,他們同心協力,團結一致,才實現“神舟六號”多人多天的成功飛行。

但在現實生活中,科研人員中團隊精神欠缺的現象仍時有發生。科研團隊中,論資排輩,隻作“雞頭”、難為“鳳尾”的情況也屢見不鮮。相當一部分科研人員不僅相互之間不合作,而且相互封鎖、相互拆台,使科研團隊日漸分化為單個個體或很小的課題組,影響了科研力量的集成,也限製了資源共享,許多儀器設備的重複購置、科研課題的重複設置等均與這一因素有直接的關係。而在急劇變化的現代社會,不進行學科之間的交叉、滲透和聯合,是不可能出大的高水平的成果的。更有一些科研人員自己走出去“單兵作戰”,謀取一些小利益,急功近利。在知識經濟時代,靠這種“小打小鬧”的“單兵作戰”是不可能有真正意義上的科技成果出現的。

團隊精神的培育不是一句口號,一個形式,而是一項大工程。要把這一重大工程建設下去,就必須堅定不移地繼續下去,而不是半途而廢,無果而終。曆史的車輪隻有眾人齊心合力才能滾滾向前。團隊精神是個支點,也是時代的需要,它將推動著人類社會不斷前進。

統一領導,集中力量協同作戰

在萬眾矚目中,神州係列飛船成功發射。如此規模龐大、結構複雜的偉大工程,是不可能僅僅靠著幾個人、幾家企業的簡單協作就能夠完成的。神州係列飛船升空的成功,是在全國一百多個行業、三千多家單位、十餘萬名科研人員的共同努力下完成的。從飛船的研製、建造、試驗直到最後的發射成功,每一個環節都離不開這些工作人員所貢獻出的力量。

能夠保證與維持整個載人航天計劃有條不紊地順利進行,協調並解決整個載人航天計劃中出現的各種各樣的問題,離不開統一領導整個載人航天計劃的黨中央和各級機關——是他們的集中領導和關注,是他們從整體上規劃以及在飛船升空過程中的決策指揮。

2004年1月,北方的冰雪正覆蓋著蒼茫的大地,而神舟五號飛天後引發的華夏熱潮還未散去,此時,剛過不惑之年的尚誌靜靜地從前任總指揮、院長袁家軍的手中接過了神舟飛船總指揮的帥印。

與神舟五號的第一次載人飛行相比,神舟六號有很多新的特點:航天員由一人增為兩人,飛行時間由一天增為多天,由載人航天驗證性飛行試驗完全過渡到真正有人參與的空間飛行試驗。航天員首次進入軌道艙進行工作與生活。因此,神舟六號不是神舟五號的簡單重複,它的係統更複雜、難度更大、質量要求更高。作為有著輝煌紀錄的英雄“船隊”的新主帥,麵對的壓力可想而知。

打造一艘質量過硬的飛船不易。除了硬碰硬的難關,也有心與心的碰撞。2008年春節前夕,已經苦幹了一年多的研製人員都在盼著這個一年中唯一可以放假的節日能好好休息幾天。為了能與家人多團聚幾日,有些家在外地的人與同事倒班替換,準備提前走幾天。尚誌得知這個情況後,卻做出了一項出乎大家意料的決定:所有已經買了火車票的人,不管什麼情況一律退票!此令一出,有的年輕人哭著找來,說家裏實在已經安排好一些事情。麵對此情此景,尚誌下狠心堅持決定。他心裏十分清楚,這個口子不能開,一旦有人在放假前離開,必然導致更多的人“人心渙散”,心一浮躁,都去想怎樣過節了,產品質量肯定會受到影響。

經過層層做工作,大家對看似不近人情的決定表示了理解。2008年2月6日,按研製計劃節點,工作任務終於完成了,大家可以安心回家過節了。

在載人航天的事業中,統一規劃、調配、領導是團隊意識與協作精神這一項工程的核心環節。如果沒有從宏觀上的控製和調整,載人航天這樣一項結構複雜、規模龐大的工程是不可能最終完成的。

統一領導,能將各個相關分部集中起來,從而起到集中力量辦大事的效果。“發揮社會主義製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是小平同誌在南方講話中提出的。航天事業開展多年來,中國航天取得的一係列重大成就,與發揮“集中力量辦大事”這一社會主義製度的優勢有很大關係。

統一領導,要求領導活動在一定時期內必須有統一的意誌、統一的目標、統一的行為規範。統一領導分為兩個方麵:一是組織體製應該堅持統一領導的原則;二是人員序列應該堅持統一領導的原則。實現統一領導要正確處理好兩種關係:一是集權與分權的關係,二是原則性與靈活性的關係。一個統一、穩定的領導班子,應在一個項目的整套體係中處於一個絕對的核心地位。領導班子有了絕對的權威性,才能夠更好地帶領下麵的各級機構向著既定的目標大踏步地前進。工作人員必須聽從領導、服從指揮,才能在領導班子的正確指引下,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