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饑餓
餓時不宜做劇烈運動,因為這時體內能量已不夠使用,需要補充,如勉強運動將有損於肌體。
葉天士:動以養形,以形勞不倦為度
“一曰寡欲,二曰節勞,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
——葉天士
在葉天士的醫案中,“勞倦內傷”的病例占有相當比重。他親眼看到“老年積勞內傷”而成噎膈症(食道癌)的;也看到勞累過度而吐血盈盆的。因而他主張“節勞”,運動也是如此,必須把握度,應循序漸進,突然運動或加大運動量不僅對健康無益,還會加速生命器官的磨損,導致壽命縮短,甚至猝死。
年過半百歲的劉大爺跑著步突然昏倒在馬路邊,一位男青年剛好路過,立即叫救護車將他送到了醫院搶救,當時劉大爺呼吸微弱,深度昏迷,經醫生診治並做急診頭顱CT檢查,證實為突發大量腦溢血麵導致腦疝昏迷。等家屬聞訊趕到醫院,劉大爺已不幸身亡。
毫無思想準備的家屬悲慟欲絕,並向醫護人員講述了老人的情況。原來這位劉大爺平時有頭暈、頭痛等高血壓症狀,但他並不服老,他堅信“生命在於運動,運動可以解決一切病痛”的道理。所以他每天都要進行大量的運動。這天劉大爺有點不舒服,家人勸他在家稍微活動活動就行了,但劉大爺仍堅持以前的運動量,帶病外出跑步,誰知把自己的命也搭了進去。
如果說上述隻是個別現象,那麼以下情況不能不說具有普遍意義。不久前,國外一家保險公司曾對500名已故運動員的生前健康狀況做過調查,結果發現,其中有些運動員在40~50歲時就患上了心髒病,許多人的壽命甚至不及普通人。
可見,進行適度而不是劇烈的體育運動有益健康,可以延年益壽。尤其對於那些不能長期堅持體育運動的中老年人來說,進行較劇烈的運動,將會加速組織功能的衰退,從而影響壽命。因此,運動一定要適度,根據每個人的體質和過去的運動情況,以每星期消耗8368千焦熱量的體育鍛煉為宜,相當於打兩三個小時的乒乓球。每天應累積半小時的活動量,如下公共汽車後快走15分鍾回家,再做20分鍾的其他輕度的體力活動。
健康小警示
長跑會使身體內部發生一係列變化,如代謝旺盛、心跳加快、呼吸加快等。此時,無論怎麼加強呼吸也滿足不了身體對氧的需要,肌肉往往在缺氧狀態下工作,內髒器官也需要在跑步停止後一段時間才能調整到正常情況。所以,長跑後需要做整理活動,以加速氧的補充,還清長跑時所欠下的“氧債”。
孔令謙:運動計劃,年齡說了算
“女人的身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具體采取什麼樣的運動計劃,應考慮到年齡的因素。”
——孔令謙
孔令謙認為,女人的身體在不同的年齡階段會有很大的差別,所以具體采取什麼樣的運動計劃,你還應該考慮到你的年齡因素。具體的運動計劃請看下文:
1.20歲左右的窈窕淑女
處於這個階段的女性,身體功能正處於鼎盛時期,心律、肺活量、骨骼的靈敏度、穩定性及彈性等各方麵均達到最佳點。從運動醫學的角度上講,這個時期運動量不足比運動量偏高更對身體不利,所以,這個年齡段的人可進行任何運動強度的鍛煉。
鍛煉可每天進行,也可隔天進行一次,每次大約做30分鍾增強體力的鍛煉,方法是舉重,負荷量為極限肌力的60%,一直練到肌肉覺得疲勞為止(大約每次需做10~12次),如多次練習並不覺得累,可以加大器械重量的10%,注意必須使主要肌群都得到鍛煉。然後做20分鍾的心血管係統鍛煉,方法是慢跑、遊泳和騎自行車等。
2.30歲左右的風韻女人
這個階段的女性,身體功能已超越了頂峰,此時如忽視身體鍛煉,對耐力非常重要的攝氧量就會逐漸下降。30歲後,女性身體的關節常會發出一些響聲,這可能是關節病的先兆。所以,為了使關節保持較高的柔韌性,應多做伸展運功,還要注意心血管係統的鍛煉。
鍛煉最好隔天一次,每次進行5~30分鍾的心血管係統鍛煉,如慢跑或遊泳,強度不要像20歲時那樣大。然後做20分鍾增強體力的鍛煉,與20歲時相比,試舉的重量要輕一些,但做的次數可多一些。
最後別忘了做5~10分鍾的伸展運動,重點是背部和腿部肌肉,久坐辦公室的人更要注意伸展運動,方法是仰臥,盡量將兩膝提拉到胸部,還可以試著將兩腿分別上舉,盡量舉高,保持30秒鍾,反複數次。
3.已過不惑之年的女人
超過40歲的人應選擇不僅有利於保持良好的體形,而且能預防常見的老年性疾病,如高血壓、心血管病等的運動項目。
此年齡階段的女性由於體能比較弱,所以鍛煉的強度不要過大,每星期進行兩次即可,內容包括:25~30分鍾的心血管鍛煉,如慢跑、遊泳、騎自行車等,保持中等強度;10~15分鍾的器械練習,器械重量要比30歲時的輕一些,因為重量太大會損害健康,但次數不妨多些,為防止意外,最好不使用啞鈴,用健身器械;5~10分鍾的伸展運動,尤其要注意活動各關節和那些易於萎縮的肌肉。
推薦運動項目:太極拳、打網球、遊泳、慢跑、跳舞、散步、打高爾夫球等。
健康小警示
“最好的運動是步行”,這話說得非常有道理。這是因為走路有三大好處:消耗能量、降低血糖、對身體施加“力”的刺激。所以如果你的單位離家裏不遠,請選擇走著去上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