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像一個魔咒,如果按它所說的去做,注意生活中的每個細節,你得到的將不僅僅是健康,還有快樂、財富以及一切讓你幸福的東西。而當你違反它的意誌行事的時候,小心,它不但會剝奪你的健康,甚至會把你所擁有的一切美好的東西都奪過來!所以,關注生活細節,健康才能如影隨形。其實,擁有健康很簡單,隻要你多關心一點點,多注意一點點。
嵇康:重一功之益,慎一過之害
“養生要重一功之益,慎一過之害,注意細微處的保養,勿以益小而不為,勿以過小而為之,防微杜漸,提早預防,積極主動地去追求養生,才能獲得長壽。”
——《養生論》
三國時代養生家嵇康認為世間萬物皆稟天地而生,後天給予的養護不同,壽命也不盡相同。人之所以能長壽,在於平時注意細微之處的保養。他意識到養生之道的關鍵在於平日一點一滴的保養,不使自身為七情所傷、六欲所中,如此才能身體強健,得以長壽。
嵇康指出人們在養生上存在著一個很大的誤區,“常謂一怒不足以侵性,一哀不足以傷身,輕而肆之”,人們都不注意細節的保養,使身體在不知不覺中受到侵蝕,所以“世間多聞早夭之人,難見皓首之翁”。所以,嵇康認為要使身體健康,最重要的是細節的保養。
老子說“天下大事,必作於細”,養生亦是如此。一個人的生活細節是否合理,與他的健康狀況息息相關。例如,如果忽視了細嚼慢咽的細節,每次吃飯都風卷殘雲一般,結果沒多久就吃出了胃病,而吃湯圓、年糕噎死人的事件也時常見諸報端;因為忽略了下棋以娛樂為主、不能生氣的細節,與人發生激烈的爭執,結果倒在棋盤上;因為剛洗完頭就站在門口吹風,得了感冒,沒幾天被診斷為病毒性心肌炎……俗話說“小不在意惹大禍”,在健康的問題上,細節是絕對不能小看的。千裏之堤尚潰於蟻穴,更何況是血肉之軀呢?
2003年,美國當地時間10月23日23時17分,跨越了3個世紀的傳奇人物宋美齡在紐約曼哈頓的家中平靜地離開了人世,享年106歲。宋美齡生前的養生之道也因此再次引起人們的關注。綜觀宋美齡的養生美容之道,多數是從平日的生活習慣著手。她在台灣的一位私人醫生說,她70多歲時已出現老態,這時的宋美齡更加注重細節上的保養,始終保持著健康的生活習慣。她注重飲食質量,堅持少食多餐的飲食習慣;合理安排作息,保證充足的休息時間;保持平和的心態,一有焦慮和壓力就及時排解,如閑聊、兜風、散步等。對自己健康的高度重視和細心嗬護是她長壽的根本。
美國的一位科學家說:“細節是魔鬼。”從某種意義上說,細節決定健康,細節決定生命。重視生活起居中的細節,重一功之益,慎一過之害,是養生中的重要一環。
健康小警示
平時注意防寒保暖,飲食注意搭配,出行注意安全,感到身體不適時及時就醫,讓精神適時地放鬆,多一分細心,就多一層保護。
劉純:晨起一杯水,健康每一天
“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
——《短命條辨》
明代醫學家劉純說過:“晨起胃氣最弱,故爾飲水以激胃氣,此為養生第一。”他的意思是,人剛睡醒的時候胃氣最弱,還不能吃東西,隻能喝涼開水刺激胃腸道,使得下丘腦產生饑餓感。
現代醫學認為,晨起先飲水,對機體既是一次及時的補償,又是一種有效的淨化。清晨,胃內食物已經排空,隨著身體的運動,水在胃內如同清潔劑蕩滌著胃壁的殘渣,病原菌因此無處安身,難以形成致病的群體,失去了興風作浪的機會。即使有炎症的胃壁,經過每日清晨的洗滌,自然也會減輕症狀。水在胃內做短暫的停留,除少量被吸收外,80%以上在小腸內被吸收入血。新飲進的水約經過21秒鍾就能到達身體的每一個角落,促進全身的吐故納新。
但清晨這杯水喝起來也是需要講究的,那麼這杯水該怎麼喝才更健康呢?
1.要喝什麼樣的水
新鮮的白開水是清晨第一杯水的最佳選擇。白開水是天然狀態的水經過多層淨化處理後煮沸而來,它裏麵所含的鈣、鎂元素對身體健康非常有益,有預防心血管疾病的作用。
早晨起床後的第一杯水最好不要喝果汁、可樂、汽水等飲料,這些碳酸飲料中大都含有檸檬酸,長期飲用會導致缺鈣,故晨起不宜飲用。另外,也不要喝淡鹽水,因為鹽水會使人口幹,還會使血壓升高。
2.喝多少水為宜
一個健康的人每天至少要喝7~8杯水(約2.5升),運動量大或天氣炎熱時,飲水量應相應增加。清晨起床時是一天身體補充水分的關鍵時刻,此時喝300毫升的水最佳。
3.喝何種溫度的水為宜
有的人喜歡早上起床以後喝冰箱裏的冰水,覺得這樣最提神,其實這是錯誤的。早晨,人的胃腸都已排空,過冷或過燙的水都會刺激腸胃,引起腸胃不適。早晨起床喝水,喝與室溫相同的開水最佳,以盡量減少對胃腸的刺激。冬季以煮沸後冷卻至20℃~25℃的白開水為宜,因為這種溫度的水具有特異的生物活性,容易透過細胞膜,促進新陳代謝,增強人體免疫力。
健康小警示
清晨喝水必須空腹,也就是在吃早餐之前喝水,否則,就起不到促進血液循環、衝刷腸胃等效果。最好小口小口地喝,若飲水速度過快,可能會引起血壓降低和腦水腫。
朱丹溪:大便不通暢,疾病找上身
“五味入口,即入於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衝和,諸病生焉。”
——朱丹溪
有位羅老漢,年過九旬,鶴發童顏,思維敏捷,步履靈便,最喜笑談。人們向他請教長壽之道,他笑而答道:“益壽之功,貴在三通。”
何謂“三通”呢?就是心通、胃通、腸通。一是心情好,想得通;二是吃得好,胃氣通;三是腸道通,大便通。元朝名醫曾說:“五味入口,即入於胃,留毒不散,積聚既久,致傷衝和,諸病生焉。”我國古書《抱樸子》也強調指出:“若要長生,腸中常清;若要不死,腸中無屎。”這都說明如果大便不通暢,體內代謝產生的廢棄物無法正常排出體外,在人體內大量囤積,時間久了,人體就會出現慢性中毒、五髒功能紊亂、濁氣上升、氣血運行失調等異常。時間久了,易患冠心病、肛門病、牙痛、頭痛、高血壓等病症,不但會給人們帶來生理上的痛苦,還會加速人體的衰老。因此,人們應注意保持大便通暢。保持大便通暢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幾個:
1.保持肛門和便後衛生。大便之後,應該用幹淨、柔軟的紙擦拭肛門,不要使用廢棄的紙,也不要用石頭、木塊等其他替代品,以免造成感染,導致肛門處患病。每次睡覺之前清洗肛門。
2.最好早飯後排便。早飯之後的時間,是胃黏膜感受刺激最強烈的時刻,人容易產生便意,因此,此時是排便的最佳時機。另外,睡覺之前也可以排便。隻要是規律排便,早飯之後和睡覺之前都可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