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大詩人陸遊,每日晨起堅持梳頭,在白發上梳了再梳,終於梳出胎發茸茸的黑發,便吟道:“覺來忽見天窗白,短發瀟瀟起自梳。”
明朝養生學家冷謙(活了150歲),一生注重養生,所著《修齡要旨》一類書,提出“十六宜”,第一就是“發宜常梳”。明代學者焦竑“焦氏類林”中寫道:冬至子夜時,梳頭千二百次,以讚陽氣,經歲五髒流通,為“神仙梳頭法”。
清朝慈禧太後,每日叫太監梳頭,年過七旬,仍青絲滿頭。
以上一個個解明的史實不得不讓女性驚歎,原來梳頭對一個人的健康和美麗有如此重要的影響。
現代研究表明,頭是五官和中樞神經所在,經常梳頭能加強對頭麵的磨擦,疏通血脈,改善頭部血液循環,使頭發得到滋養,烏黑光潤,牢固發根,防止脫發;能聰耳明目,緩解頭痛,預防感冒;可促進大腦和腦神經的血液供應,有助於降低血壓,預防腦溢血等疾病的發生;能健腦提神,解除疲勞,防止大腦老化,延緩腦衰老。
正確的梳頭方法是:由前向後,再由後向前;由左向右,再由右向左。如此循環往複,梳頭數十次或數百次後,再把頭發整理、梳至平滑光整為止。所用頭梳宜取木質如桃木或用牛角等天然材料製成,梳齒易圓滑。梳頭時間一般取早晚各5分鍾,其餘閑暇時間亦可,切忌在飽食後梳理,以免影響脾胃的消化功能。
梳頭時還可結合手指按摩,即雙手十指自然分開,用指腹或指端從額前發際向後發際做環狀揉動,然後再由兩側向頭頂按摩,用力要均勻一致,如此反複數十次,以頭皮有微熱感為度。
健康小警示
梳頭和按摩,雖說是舉手之勞,人人皆可為之,但貴在堅持。隻要堅持天天實踐,就可以獲得防病健身、延年益壽之效。
金世元:是藥三分毒,有病不可亂吃藥
“藥補不如食補。而如今有很多人都自己準備一些藥,一碰到頭疼就吃止疼片,遇到感冒就吃白加黑、感冒通,殊不知亂吃藥不僅不能起到期待的作用,反而可能危害到健康,甚至是生命。”
——金世元
我國著名的中藥專家金世元認為生病不能亂吃藥。據國家衛生部門的統計,中國每年平均因用藥失誤而致死的人數多達19萬。
小李夫婦年過三十才生下一個大胖兒子,這讓早就想抱孫子的李奶奶看在眼裏,喜上心頭,每天都寶貝似的把孫子抱在懷裏。孩子快到一歲的時候,李奶奶不知從哪裏聽說魚肝油可以預防佝僂病,便買了兩瓶回家,每天喂給孫子吃。李奶奶對小李夫婦說:“每天都要多喂幾滴,這樣孩子將來才不會患佝僂病。”小兩口連連點頭稱是。
不久後的一天夜裏,孩子突然發起燒來,這可急壞了李奶奶,連忙和小李夫婦一起把孩子送到了醫院。醫生仔細地給孩子做了檢查,又詢問了孩子最近的飲食情況,最後下結論說:這是魚肝油中毒。
由此,我們應該警醒:是藥三分毒,藥不可亂吃。如果非到不得不吃時那沒辦法,但一定要在醫生指導下用藥,自己不可憑著“經驗”隨意用藥。
有位姓張的老先生,為了能盡快治好自己的老年性關節炎,就將芬必得等幾種藥物與常服的阿司匹林一起服用。不到半月,關節果然不痛了。可沒過幾天,他就感到全身疲乏,食欲不振,上腹部脹滿,肝區疼痛,小便發黃。驚恐萬分的張先生急忙前往醫院求診。經抽血化驗,肝功能及病原學檢測報告顯示:
膽紅素、血清穀丙轉氨酶升高,病原學檢測為陰性,醫生診斷他得了藥源性肝炎。王大爺糊塗了:“吃藥怎麼吃出了肝炎呢?”
據專家介紹:“肝髒是藥物進入人體後最重要的代謝場所。當藥物的用量過大或用藥時間過長,即會對肝髒造成傷害。特別是不恰當地合用兩種或兩種以上藥物時,損害更嚴重,會造成部分肝細胞壞死,出現黃疸、血清穀丙轉氨酶升高等肝功能異常情況。這在臨床上被稱為藥源性肝炎。例中張先生就屬於這種情況。”
健康小警示
如果長期服用酵母片、胰島素會例人肥胖;常期使用雄激素,會導致乳房發育不良、鬆弛,所以以上三種藥女性應慎用。
李時珍:打坐可以使女人精力充沛
“餘兒時聞先生逸事,孝友,饒隱德,晚從餘曾大父遊,讀書以日出入為期,夜即端坐,其以神仙自命,豈偶然與?”
——《李時珍傳》
提起打坐,人們往往想起放鬆或內心的平靜。據某雜誌介紹,打坐除了這些好處之外,還能發掘出我們固有的源源不斷的潛能,促進身體健康並改善大腦結構。
有打坐習慣的人說自己因為打坐而精力充沛,所需睡眠減少。美國肯塔基大學的科學家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有一種方法用來檢測人是否清醒,及對事件的反應靈敏程度。10名自願者參與了測試。他們分別在睡覺前後、打坐前後、閱讀前後、或與人交談前後進行了測試。
人們已經知道有40分鍾或一個小時的睡眠能使人精力充沛,然而即使如此也需要一段時間從剛睡醒時“迷迷糊糊”的狀態中清醒過來。
令科學家們吃驚的是,在這些眾多方法中,打坐是唯一能夠立刻看到好效果的,而且這些測試對象以前從沒有嚐試過打坐。
31歲的曼哈頓網絡服務公司的商業發展副主席得威·加庫保斯基在麵對每季度銷售額要達到800萬美元的巨大工作壓力時,新近開始了練習打坐,他說:“太神奇了!在這種安靜的狀態下我能夠比以前更快地解決工作中遇到的挑戰,並且出錯少多了。”
藥王李時珍每晚也打坐煉功,以神仙自命,他認為打坐能增加大腦的活動,增強直覺力,更集中精力,減少最煩惱人體的各種痛苦,等等。
打坐有這麼多好處,那麼該怎樣打坐呢?
首先,是調身。就是先調好坐姿,可以散盤、單盤、雙盤;左右腳上下不拘。兩掌也上下相疊,兩大拇指輕輕相抵,哪個手在上都可以,以自然為宜。然後肩膀放鬆,頸部打直放鬆。用頭頂的正上方,也就是兩耳頂端聯機的正中間,來做調整姿勢的基準點,可以想象那一點有一條線往上拉,用那一條線來調整身體的正中線,然後用頭的正上方那一點,也就是兩耳上方聯機的中點,吊一根線往上拉。
健康小警示
調身時要注意兩個問題:
用頭來支撐頸部與肩膀,不是用頸部、脊柱來支撐頭,我們打坐是頭頂青天,簡稱為:頂天立地。
用骨架平衡身體的姿勢,盡量不要用到肌肉,骨架是用來平衡,不是用來支撐的。感覺上,肌肉完全沒用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