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講 四季養生——順應自然,天人合一?(3 / 3)

1.居住環境,避免潮濕

《黃帝內經》提出:“傷於濕者,下先受之。”意思是濕邪傷人,最容易傷人下部。這是因為濕的形成往往與地的濕氣上蒸有關,故其傷人也多從下部開始,如常見的下肢潰瘍,濕性腳氣、婦女帶下、下肢關節疼痛等,往往都與濕邪有關。因此,在長夏季節,居室一定要避免潮濕,盡可能做到空氣流通,清爽、幹燥。

2.飲食清淡,易於消化

祖國醫學認為,濕為陰邪,易傷陽氣。因為人體後天之本—脾喜燥而惡濕,所以,長夏季節濕邪最易傷脾,一旦脾陽為濕邪所遏,則可導致脾氣不能正常運化而氣機不暢,可見脘腹脹滿、食欲不振、大便稀溏、四肢不溫、口甜苔膩脈濡等症。若影響到脾氣升降失司,還能出現水液滯留,常見水腫形成、目下呈臥蠶狀,也可見到下肢腫脹。因此,長夏季節最好少吃油膩食物,多吃清淡易於消化的食物,如元代著名養生家丘處機所說:“溫暖,不令大飽,時時進之……其於肥膩當戒。”這裏還指出,飲食也不應過涼,因為寒涼飲食最能傷脾的陽氣,造成脾陽不足。此外,由於消化功能減弱,一定要把好“病從口入”這一關,不吃腐爛變質食物,不喝生水,生吃瓜果蔬菜一定要洗淨,應多食清熱利濕的食物,使體內濕熱之邪從小便排出。常用清熱利濕食物以綠豆粥、荷葉粥、紅小豆粥最為理想。

3.避免外感濕邪

由於長夏陰雨連綿,人們極易感受外來濕邪的侵襲,出現倦怠、身重、嗜睡等症,嚴重者還能傷及脾陽,造成嘔吐腹瀉、脘腹冷痛、大便稀薄。因此,長夏一定要避免濕邪侵襲,做到外出帶傘、及時避雨。若涉水淋雨,回家後要立即服用薑糖水。有頭重、身熱不揚等症狀者,可服藿香正氣水等。此外,由於天氣悶熱,陰雨連綿,空氣潮濕,衣物極易發黴,人也會感到不適。穿著發黴的衣物,容易感冒或誘發關節疼痛,因此,衣服要經常曬一曬。

總之,根據祖國醫學“春夏養陽”的原則,長夏防濕的關鍵在於要保養人體陽氣。隻有陽氣充足,濕邪才不易侵犯。

健康小警示

炎夏不可遠途跋涉,應就近尋幽。早晨,空氣清新,可到草木繁茂的森林散步,吐故納新;傍晚,可漫步在江河湖畔,習習涼風會滌盡你心頭的煩悶,暑熱頓消。

王士雄: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藥方

“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潤皮膚,消浮腫,利小便,止瀉痢,醒酒弭疫……”——《隨息居飲食譜》

在酷熱難耐的夏天,人們都知道喝綠豆湯以清熱解毒。民間廣為流傳“夏天一碗綠豆湯,解毒去暑賽仙方”這一健康諺語。其實,早在古代,人們就懂得用綠豆湯清熱解毒。

唐朝孟洗有雲:“補益元氣,和調五味,安精神,行十二經脈,去浮風,益氣力,潤皮肉,可長食之。”清朝王士雄在《隨息居飲食譜》稱其“甘涼。煮食清膽養胃,解暑止渴,潤皮膚,消浮腫,利小便,止瀉痢,醒酒弭疫……”

中醫認為,綠豆性味甘寒,入心,胃經,具有清熱解毒、消暑利尿之功效。《本草綱目》中也有記載說:“用綠豆煮食,可消腫下氣、清熱解毒、消暑解渴、調和五髒、安精神、補元氣、滋潤皮膚……”

可見,綠豆湯不但能消暑解毒,還具有滋養皮膚的功效。所以現代的女性最好在酷夏多喝一點綠豆湯,以達到健身和美膚的雙重作用。

大家都知道武漢的熱是出了名的,號稱中國“四大火爐”之一。武漢的熱,是一種煎熬人的熱,無處藏身的熱。在烈日炎炎中行走於赤熱的街道,有一種蒸騰眩暈後的飄然感覺,如同置身於桑拿浴室中。在這種難耐的環境中,唯有綠豆湯可以讓人們找到一絲絲清爽,所以不管是大街小巷,還是飯館、大排檔都有綠豆湯,成了這個城市的時尚和健康飲品。

綠豆不僅能清熱解毒、美容健身,另外還有很多其他用途。

綠豆衣適量和鮮荷葉煮水,冷卻後可作解暑涼茶,並可去痱子。綠豆配甘草煮汁飲服,可解療腫瘡毒和藥物中毒及酒食中毒。還有,用仙人掌搗爛與綠豆粉調成糊狀外敷,對治療乳腺炎、腮腺炎有一定作用。用綠豆粉加冰片調勻外敷,可治濕疹皮炎瘙癢。有高血壓和高血脂的患者常吃綠豆,有輔助降血壓和防止血脂升高的作用。用綠豆、赤小豆、黑豆各少許,加入適量的水溫火熬煮,加紅糖少許,常飲可消熱解毒。

民間還用綠豆衣,幹菊花做枕心,可清火、明目、降血壓;用綠豆與茶葉一起煎水治療流感;綠豆與冰糖煎水治療惡心;將綠豆放入豬苦膽中,風幹後每次服10粒能治療高血壓。

健康小警示

值得注意的是:綠豆不宜煮得過爛,否則有機酸和維生素會遭到破壞,降低清熱解毒的效果。綠豆性涼,綠豆湯能清熱解毒,但脾胃虛弱的人不宜多喝,正在吃中藥的人也不宜多喝。

黃帝:一夏無病三分虛,秋季養生五原則

“秋三月,此為容平,天氣以急,地氣以明。”

——《素問·四氣調神大論》

秋季是收獲的季節,說秋季是由熱轉寒,即“陽消陰長”的過渡階段。人體的生理活動要適應自然環境變化,從“夏長”到“秋收”是自然陰陽的變化,而體內陰陽雙方也隨之由“長”到“收”改變。因此,秋季必須注意保養內守之陰氣,凡精神情誌、飲食起居、運動導引等方麵調攝皆不能離開“養收”這一原則。

1.精神調養

秋季雖秋高氣爽,季節宜人,但氣候漸轉幹燥,日照減少,氣溫漸降,對人體仍帶來一定影響。一般來說,秋季人的情緒不太穩定,心情煩躁,也易於悲愁傷感。秋季養生要保持神誌安寧,減緩秋季肅殺之氣對人體的影響,收斂神氣,可以參加一些登山賞紅葉等有意義的活動。我國古代民間就有重陽節登高賞景的習俗,登高遠眺,飽覽奇景,有心曠神怡之感,可使一切憂鬱、惆悵頓然消失,又調劑生活,實為人間樂事。

2.起居調養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疏泄趨向收斂、閉藏,在起居方麵要合理安排睡眠時間,早臥早起。秋季氣候幹燥,空氣中的濕度小,風力大,汗液蒸發得很快,常使人皮膚幹裂,皺縮增多,口幹咽燥,毛發脫落增多,大便易秘結等。這時須注意保持室內一定濕度,適當補充水分,並避免過度劇烈運動造成大汗淋漓,致使津氣耗散。秋燥可以使皮膚瘙癢,所以老年人在秋季應少洗澡。秋季人的精氣內斂,尤其要防勞傷,以免陰氣外泄。秋季天氣多變,故衣服的增減要適時,要保持體溫恒定,就應多預備幾件秋裝,如夾衣、春秋衫、絨衣、薄毛衣等。此外,衣服不可頓增頓減,也不可增加過多,這不利於身體對氣候轉冷的適應力,也不利於活動。

3.飲食調養

秋天秋高氣爽,氣候幹燥,應防“秋燥”,秋季的膳食應貫徹“少辛增酸”原則,盡可能少食蔥、薑、蒜、韭菜等辛味之品,多食酸味果蔬。如雪梨、鴨梨,生食可清火,煮熟可滋陰、潤肺而防燥。

秋季易傷津液,故飲食還要以防燥護陰、滋陰潤肺為基本準則。多食芝麻、核桃、糯米、蜂蜜、乳品等可以起到滋陰潤肺、養血的作用。對年老胃弱的人,可采用晨起食粥法以益胃生津,如百合蓮子粥、銀耳冰糖粥、紅棗糯米粥等都是益陰養胃佳品。初秋,又屬長夏季節,此時濕熱交蒸,人體脾胃內虛,抵抗力下降,而氣候漸冷,這時飲食還要適當多食些溫食,少食塞痛之物。

4.運動調養

金秋季節,天高氣爽,是開展各種運動鍛煉的好時期。除日常生活調攝外,還要針對季節特點進行自我鍛煉。在秋季,可多做“靜功”鍛煉,如內氣功、意守功等,亦須配合運動鍛煉,如五禽戲、太極拳、保健功、八段錦、按摩等。經常鍛煉可達到養神強身之功效。在氣候多變的秋天,要預防疾病,最積極的辦法是進行耐寒鍛煉,增強機體適應多變氣候的能力。不同年齡的人,可選擇不同的鍛煉項目,青年人可打球、爬山、冷水浴、遊泳等,年老體弱者,可打拳、慢跑、散步、做早操等。隨天氣漸冷,運動量可適當增加,到嚴冬來臨,體質會有明顯提高,若在冬季繼續鍛煉,收益更大。

在積極參加秋季鍛煉的同時,要注意氣候多變、忽冷忽熱、空氣幹燥的特點,采取相應的措施,勤增減衣服,不要怕麻(煩。早鍛煉時,以微微汗出為度。全身出汗後,不要急於把衣服脫掉,讓身體裸露在冷風中極易感冒。運動時,衣服盡量穿單薄些,可避免出大汗,而且使身體適應耐寒鍛煉,其次,及時補充水分和水溶性維生素。運動前喝些溫開水,平時飲用菜湯、牛奶、果汁,可以保持黏膜正常分泌、呼吸道濕潤,皮膚潤澤。

5.防病保健

在秋季,除適當多服一些維生素類製劑外,還應服用宣肺化痰、滋陰益氣的中藥進行保健,如人參、沙參、川貝、胖大海等。秋季又是腸炎、痢疾、瘧疾、乙腦等病的多發季節。預防的基本方法是注意飲食衛生,不喝生水,不吃腐敗和被汙染的食物,搞好環境衛生,徹底消滅蚊蟲,防止蚊蟲叮咬,消除疾病傳染源和傳染疾病的主要媒介。預防乙腦還要按時接種乙腦疫苗。在傳染病流行期,實行群體大劑量投放中藥,可起到一定的防治效果。

健康小警示

秋季多吃蓮藕、蓮子、小麥、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有養心安神的作用,對焦慮、抑鬱很有幫助。核桃、魚類等含有較多磷質,也會幫人們消除抑鬱。

孫思邈:冬飲補酒益處多

“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終身常樂,百病不生。”

——《千金要方》

冬飲補酒是曆代民間最常用的一種進補方法。《千金要方》曰:“冬服藥酒兩三劑,立春則止,終身常樂,百病不生。”因此,藥酒自古以來就有“百藥之長”的說法。這裏,向你介紹幾種,泡製方法簡單,冬令服用有益於滋補強身的藥酒,供你根據自己的實際泡製服用。

1.鹿茸酒

鹿茸3g,白酒500g;將鹿茸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內,密封,浸泡7天即可。補腎壯陽,適用於肝腎不足諸症。鹿茸味甘、鹹,性溫,歸肝、腎經。為補陽之名貴之品。

2.靈芝人參酒

靈芝50g,人參25g,冰糖500g,白酒2000g。將靈芝洗淨,切成薄片,人參切成薄片,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內,加入冰糖,浸泡15~30天即成。冬季常飲靈芝人參酒,對於防病保健、延年益壽大有益處。人參不宜與蘿卜同食,飲此酒的同時,不宜飲茶。

3.仙茅酒

仙茅50g,白酒500g。將仙茅洗淨,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盛有白酒的瓶或罐中,浸泡7天即可。溫腎壯陽,適用於肝腎不足之遺精、陽痿、早泄、小便不禁等,還可用於寒濕痹痛。

4.膃肭臍酒

膃肭臍30~50g,白酒500g。將膃肭臍洗淨,切成小塊,裝入紗布袋內,紮緊口,放入盛酒的瓶中,浸泡一星期即可。溫腎壯陽,適用於腎陽虛之陽痿、遺精、精冷、腰痛、畏寒喜暖及男子不育、女子不孕等症。

5.黑芝麻核桃酒

黑芝麻25g,核桃仁25g,白酒500g。將黑芝麻、核桃仁洗淨,同放入瓶中,倒入白酒,密封浸泡半月左右即可。此酒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強壯身體、延緩衰老。黑芝麻滋補肝腎、烏須發;核桃仁潤肺止咳、補腎固精、潤腸通便。兩者均為滋補肺腎之佳品。

健康小警示

補酒雖有益,但不可濫飲。一般每日早晚各服1次,最好在飯前服用,這樣有利於藥物乘酒力為人體吸收。飲用補酒類藥酒,忌與蘿卜、蔥、大蒜等同服。感冒、發熱、孕娠、經期應當停服。此外,高血壓、心髒病、肝髒病、嚴重潰瘍病患者也應慎服藥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