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1997年東南亞金融風暴(2 / 3)

眼前東南亞的鬆懈,讓剛剛從休頓中走出來的索羅斯頓時來了興趣,他似乎已經看到東南亞在向他招手了。他召集了自己的助手斯坦利,共同為東南亞布下了經濟陷阱。

經過分析,索羅斯發現亞洲各國發展的是外向型經濟,即對國際貿易和國際資本依賴性較大。這種經濟情況決定了亞洲經濟存在兩大問題。

問題之一是:為了能吸引更多的國際資本,亞洲各國都力求為外國投資者保持一個穩定的彙率環境。然而,達到這一目的,最簡單的方法就是讓亞洲各國的彙率都緊盯美元。事情也的確是這樣被解決的。殊不知,這樣做卻有極大的隱患。

一方麵,亞洲各國的彙率政策將受到盯緊製度的限製,難於對本國經濟進行宏觀調控,另一方麵,中央政府不能根據國內經濟發展的實際情況對彙率政策進行調整,從而失去了其對本國外彙政策的實質影響力。更重要的是,對於一個國家來說,倘若彙率的變動喪失了活力,則它就不能有效地對抗通貨膨脹或對經濟活動進行支持。如此,亞洲各國的弊病就明顯地呈現在桌麵上了。

另一個問題就是,亞洲各國在接受大量外國資本的時候,無形中也就增加了對外資的依賴。倘若外資源源不斷地注入亞洲地區,那麼,總有一天,足夠的外資及可以撬動亞洲國家的經濟。到時,亞洲大廈崩塌的景象可以想而知。

很不湊巧,索羅斯旗下的基金就具有這樣一筆數額不小的遊資,而這個狙擊老手也的確對亞洲經濟動了心思。由於亞洲各國已經將各自的貨幣無任何保護地暴露在國際遊資麵前,極易受到遊資的衝擊,索羅斯決定就從這裏下手。或許,索羅斯也正是看準了東南亞資本市場上的這一最薄弱的環節才決定大舉進攻的。何況,當各國政府想救市時,礙於彙率盯著美元的限製,也不可能及時對情況有所救援。

很快,東南亞因為經濟泡沫的存在,出現了通貨膨脹,雖然中央銀行想利用提高銀行利率來降低通貨膨脹率。但投機之風過盛,連有些國內的銀行本身也身在其列。所以,央行的政策幾乎沒對經濟產生任何作用。然而,被掩埋下的危機,在索羅斯等人所布下的戰場上已經一觸即發了。

泰國,戰役的起始點

不進行研究的投資,就像打撲克從不看牌一樣,必然失敗!

——彼得.林奇

一向發展平穩的泰國,會成為亞洲金融危機的導火線,是眾人始料不及的。因為亞洲鼎盛時期,發展最快的四小龍中並不包括它。在增長最快,出口擴張最迅速,經濟結構變動等數據上,均不見泰國的身影。

是什麼讓索羅斯選中了泰國開自己的第一槍?

20世紀90年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陷入短時間的經濟衰退,更加襯托出亞洲經濟的高速發展。前麵我們已經提到,人們都被樂觀的情緒所感染。這種情緒在泰國表現尤甚。他們甚至認為下一個亞洲金融中心將會是曼穀。

不切實際的幻想讓泰國的經濟受到了異常的刺激。在進入了短暫的繁榮期後,泰國政府試圖要繼續保持較高的經濟增長速度。於是,國家的金融大門很快就積極地向外國資本敞開了。這樣,大量的低息美元貸款,源源不斷地向泰國湧來,泰國金融業繼續蓬勃發展。

然而,這樣的發展也在提醒泰國人一件事情,即:推動泰國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外資,不是本國的生產率提高。多年來,泰國的經濟發展主要依靠的是旅遊和輕工業品出口,並以吸引外資來發展房地產業,金融市場的自由化程度高,對外依賴極強。基於這些特點,若泰國放寬金融管製,則必然會招惹到國際遊資的侵犯,再加上泰國實行“盯住美元”的彙率製度,讓它比其他國家更容易受到國際資本的影響,資金鏈也更為脆弱。

一個最不應被忽視的事實,被泰國政府過度追求經濟發展的願望所遮蔽了。政府和銀行仍舊不顧一切地引進外資,並將錢投資在熱門的行業上。

在這些產業裏,房地產業是泰國政府最為青睞的一部分。政府不吝錢財,在其上押下了銀行貸款近30%的大手筆。當錢全都投入房地產業,盲目的投資與開發出現了。市場上,房地產業供求嚴重失衡。結果,成品房賣不出去,許多貸款收不回,銀行內部的呆壞賬目越來越多。根據有關材料顯示,截至1997年6月底,泰國金融機構所有的風險債權數額為 4 860億銖,是貸款總額的31.5%。另有泰國金融界權威人士估計,泰國金融業壞賬高達8 000億到9 000億泰株(約合310~350億美元)。

不良資產的膨脹和一心要經濟快速發展的願望發生了衝突,為能解決這一問題,泰國逐漸開始舉借外資,以滿足高速增長所需要的貨幣條件。虛擬的經濟繁榮在外資的支持下終於得以維持。這時候,泰國政府也意識到了一條可怕的信息,政府日後恐怕無力償還債款,

經濟危機隨時可能出現。

泰國資產出現了如此巨大的一個金融漏洞,正是索羅斯所想看到的,他要將這一機會牢牢抓住,並作為打破亞洲繁榮的突破口,從而在金融危機中撈一大筆。

想到做到,索羅斯立即為泰國布下自己精心設計的局。起初,泰銖因受到美國政府的打壓而貶值,此時,索羅斯趁機暗地大量囤積泰銖。誰想到,沒過多久,泰國的房市泡沫就因過度膨脹而破沒,很多國際投資者為了避免涉險紛紛撤出泰國,拋售泰銖。

真是天助索羅斯!他立即籌集了更加龐大的資本,以低價購入泰銖。隨著其他投資者的拋售,泰銖貶值的壓力增大。政府為求自保,將泰銖盯住美元的彙率製度改變為浮動彙率製度,以方便宏觀調控。沒想到,這一舉動竟是索羅斯等待的衝擊號,他先發製人,集中全部資產,拋售泰銖。

一夕間,泰國外彙市場波濤洶湧、動蕩不堪,泰銖一路下滑……

金融市場上的險象環生,讓泰國全國大亂。趁著政府忙著安撫民眾和投資者,索羅斯等投機者再次攜著數額巨大的國際遊資向泰銖發起衝擊。他們試圖要通過大量拋空泰銖,迫使泰銖貶值,然後再讓泰國眼睜睜看著他們搶走國家的財富。

盡管,在這一過程中,泰國中央銀行曾傾全國之力,同索羅斯等人展開智勇搏鬥,但仍未能控製泰銖的貶值走勢。事實上,讓沒有絲毫金融風險防禦和管製概念的泰國政府去迎戰老謀深算的索羅斯,孰勝孰負,早就不言而喻。

5月14日和15日,泰銖兌美元彙率大跌,泰國股票指數也近泄到了原來的一半。泰國的金融市場上狼藉一片。

看著自己突襲的結果,索羅斯十分滿意。因為他能夠敏銳地感覺到泰國中央銀行已經無力反擊,,即使它使出全部招數,甚至請來新加坡的支援,都未能傷到自己,可見,這一局,索羅斯贏定了。

回過頭來,再看手忙腳亂的泰國政府已不知該從何下手拯救市場,結果泰銖一瀉千裏,陷入無人救助、無人敢救的悲慘境地。這一次,泰銖徹底刷新了曆史上最低點的黑色紀錄,成為金融危機的犧牲品。

震動的泰國外彙市場,將金融危機傳染到了周邊的諸多國家。菲律賓、馬來西亞、印尼、新加坡等國金融市場也開始劇烈波蕩起來。隨後,菲律賓比索、馬來西亞林吉特、印尼盾、等多國貨幣都開始直線下滑。

亞洲的人民不禁感到揪心,亞洲會不會成為下一個被索羅斯掀翻的對象?這一認知,是否標誌著東南亞乃至整個亞洲的金融市場即將大難臨頭?

危機火山全麵噴發

這名美國人(指索羅斯)暗中操縱了東南亞的金融危機,從而使當地的貨幣貶值, 其目的是要對東南亞國家進行懲罰。因為這些國家已將由軍政府領導的緬甸接納為東盟成員 國。

——馬來西亞總理馬哈蒂爾

在亞洲危機爆發之前,近百年裏的世界金融危機,幾乎都是發生在西方。也許,這應當歸功於近現代西方金融行業的繁榮和飛速發展的結果。在此方麵相對落後的亞洲,一直都維持著難得的寧靜。

不過,這一記錄卻被泰銖的貶值打破了。受到泰國境內金融危機的影響,一場席卷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日本和韓國等地的金融危機如火如荼般在亞洲傳播開來。人們還沒從完全從短暫的“輝煌”中清醒,就已經被卷入了金融火山的中心。一場亞洲經濟飛速發展的美夢就這樣倉促地結束了。

從泰銖“跳水”,到東南亞各國貨幣受到牽連,再到東南亞股市也強度受挫,危機蔓延的速度遠遠超過了人們的想象。1997年2月,泰國貶值始起,7月,蔓延至東南亞其他國家和地區,在不到一個月後波及香港,10月底,連累韓元大幅度下跌,隨後,日本的經濟也受到嚴重威脅。

昔日風光的亞洲四小龍,也都處於了火山熔漿包圍之下。其中,首當其衝的就是同泰國經濟較為緊密的新加坡。據悉,8月底時,新加坡的股市便下跌了7.18%。貨幣貶值,出口下降、內外投資持續減少、通貨膨脹,一波波的困擾讓金融危機給新加坡經濟造成的巨大殺傷力不斷顯現。深陷其中的新加坡,因缺乏應對經驗,屢屢受創,幾近跌入經濟發展的穀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