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卷 經營一家最賺錢的超市2(3 / 3)

暢銷商品的銷售速度一般都很快,若沒有商品配置表對暢銷商品排麵的保護管理,則常會有這種現象發生:當暢銷商品賣完了,又得不到及時補充時,就易導致較不暢銷商品,甚至滯銷品占據暢銷商品的排麵,從而形成了滯銷品驅逐暢銷品的狀況。這種狀況不僅會使超市對顧客的吸引力減弱,而且會使超市失去盈利的機會,從而降低競爭力。可以說,在沒有商品配置表管理的超市中,這種狀況時常會發生。有了商品配置表管理,暢銷商品的排麵就會得到保護,有效控製和避免滯銷品驅逐暢銷品的現象。同時,暢銷商品排麵的空缺和不足,也是超市檢查商品補貨與商品陳列質量的“重點”,並成為超市發現和分析暢銷品斷貨現象的依據。

5提高超市利潤

超市經營的商品中,既有利潤高的商品,也有利潤低的商品。任何超市都希望把利潤高的商品配置在好的陳列位置,多銷售一點,提高整體利潤;把利潤低的商品配置在差一點的位置,以控製銷售結構。而要達到這一目的,就需要通過商品配置表來對各種商品進行妥當的配置。

6提高整體營運效率

超市擴大到一定規模時,通常會發展一些連鎖分店。管理這些分店的商品,使陳列能達到一致性的要求,給總部人員帶來很大的難度。如果能有一套標準的商品配置表來參照運作,整個連鎖店的營運就會變得比較容易,從而提高整體營運效率。

(三)商品配置表的製作程序

商品配置表的製作程序一般可以分為以下幾個步驟:

步驟一:根據商圈調查及消費者的需求,來確定超市的最佳經營範圍,即對商品的構成予以確定。

步驟二:根據營業麵積分配大類商品的經營配置圖。

步驟三:將部門中的每一個中分類安排到中分類的配置表中。

步驟四:收集中分類中可能經營的單品品項,並將商圈調查及顧客需求作為商品選擇的依據。

步驟五:確定了商品品項後,根據市場調查得來的商品暢銷度和附近競爭店的商品結構做一個綜合比較,初步形成商品配置的設想。

步驟六:將初步設想落實到貨架上去,實地繪製商品配置表。

步驟七:將商品配置表落實到超市經營中去,按表執行商品的配置。

步驟八:按照實際的經營狀況,可對商品配置表進行變更或修正。

步驟九:對商品配置表進行定期修正、調整。已進入正常經營超市的商品配置也不能一成不變地執行下去,要根據經營狀況定期一個月或一個季度變動一次,一年大變動一次。這樣才能確保超市具有活力,增加超市的新鮮感。

總的來說,超市內有效、合理的商品陳列離不開全麵、標準的商品配置表的指導。

(四)商品配置表的製作

商品配置表的製作作為一項實踐性和操作性很強的工作,需要超市工作人員以認真、謹慎的態度予以對待。一般情況下,工作人員先要做貨架的實驗配置,達到滿意效果後再製作商品配置表。各個貨架是商品配置表製作的基礎,通常,一個貨架就應有一張商品配置表。設計商品配置表格式,要先確定貨架的標準,再把商品的品名、規格、編碼、排麵數、售價 表現在表格上即可。

60.好位置要留給給周轉快的商品

要將好的商品陳列位置留給周轉快的商品,這是一種極其有效地促進銷售額提高的手段。所謂好的陳列位置通常是指“上段”,其高度一般在130~145厘米之間,即與大多數顧客的視線高度相平的地方。其次是“中段”,高度一般在80~90厘米,即與腰的高度平齊的地方。最不利的位置是“下段”,即處於接近地麵的地方。

一項調查資料顯示,商品在陳列中進行上、中、下3個位置的調換,商品的銷售額會發生以下變化:從“中段”上升到“上段”增加63%,從“中段”下降到“下段”減少40%,從“下段”上升到“中段”增加34%,從“下段”上升到“上段”增加78%,從“上段”下降到“下段”減少32%,從“上段”下降到“中段”減少20%。

這份調查資料不是以同一種商品來進行試驗的,所以會有一定的出入,但“上段”陳列段位的優越性是顯而易見的。實際上,目前普遍使用的是高165厘米,長100厘米的陳列貨架,在這種貨架上最佳的陳列段位不是上段,而是處於上段和中段之間的段位。這種段位被稱為陳列的黃金線。下麵以高度為165厘米的貨架為例,將商品的陳列劃分為4個段位,並設定每一個段位上應陳列什麼樣的商品。

(1)上段:上段即貨架的最上層,主要用於一些推薦品,或有心培育的商品的陳列。

(2)黃金線:黃金線的高度通常定在85~120厘米,即一般人眼睛最容易看到、手最容易拿取的陳列位置,所以又稱最佳陳列位置。此位置一般常用來陳列高利潤商品、自有品牌或獨家進口商品。如果用來陳列無毛利或低毛利的商品,無疑會造成整個超市經營利潤的減少。

(3)中段:一般是指貨架棚板由下數起第二層或第三層的位置。一些低利潤商品或本身不想賣,但因顧及顧客需要而不得不賣的商品,可陳列在這一段位。

(4)下段:即貨架的最下層,這個陳列位置適合陳列一些周轉很快、易碎、體積大或毛利較低的商品。將特價商品放在下段銷售需要以顯著的標誌提示,以引起顧客的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