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經營一家最賺錢的服裝店4(3 / 3)

3.數據信息統計法

數據信息統計法是指店鋪根據建立的POS係統彙集曆史同期的銷售信息來選擇暢銷商品的方法。這些信息資料主要包括:銷售額排行榜;銷售比重排行榜;周轉率排行榜;配送頻率排行榜。這四個指標之間存在密切正相關性,核心指標是銷售額排行榜。根據銷售額((或銷售比重、周轉率、配送頻率))排行榜,挑選出排行靠前的20%的商品作為暢銷商品。

例如:某超市公司經營的商品品項總數為7000種,則銷售額排名第1至第1400的商品就構成20商品目錄。采用信息統計法,信息完整、準確、迅速,尤其是規模較大店鋪選擇暢銷商品的首要方法。

在運用統計分析辨識法來選擇暢銷商品時,還要注意暢銷商品的選擇方式要從暢銷的各因素考慮選擇暢銷商品,經營者可通過從競爭對手的營銷推廣中選擇暢銷商品;或者是從發達地區和流行起源地選擇暢銷商品。

選擇出暢銷商品以後,要做到真正提高暢銷商品的銷售額,還要從商品的陳列位置,價格製定策略、製定促銷方式等幾方麵來保證商品的真正暢銷。

1.商品的陳列位置

商品陳列的位置,對激發消費者的購買欲望起著極大的作用。通常,店鋪的入口處是消費者流動最頻繁的地區,也是價值最高的黃金地帶,因而也成了商店擺放獲利高的商品的最佳地點。

2.價格製定策略

價格策略是零售商促銷不可忽視的重要工具,對培養暢銷商品來說,更應該在價格方麵下一番工夫,如訂價時在商品價格中滲入6、8、9等所謂“神奇數字”,使消費者一方麵產生吉利的感覺,另一方麵對價格產生一種錯覺,如某種商品訂價為29元,使顧客認為隻是20多元而非30元,無形中刺激了消費者購買便宜貨的欲望。

3.促銷策略

一些商店將培養的暢銷商品用特價品、特惠包裝、散裝貨品、奉送贈品或抽獎等形式推出,盡管這些都是常用的陳年招式,但效果依然很好,為消費者所接受。但促銷活動組織的核心在於調動一切積極因素來提高銷售額。對暢銷商品的促銷可以結合價格促銷、POP廣告促銷及其他方式一起進行。

在廣告促銷上,可以在店鋪牆壁四周貼滿不同顏色的POP標誌,刺激顧客的購買欲。此外,還可以采用帶實物照片的免費派發海報、主題式活動促銷、演示促銷等,配合現場POP和背景氣氛的調控,從心理上和技術上營造暢銷商品印象。

119.製訂經營計劃的原則

所謂經營計劃就是實現實各種經營目標和方案的指導性文件。指根據企業經營戰略決策方案有關目標的要求,對方案實施所需的各種資源,從時間和空間上所作出的統籌安排。基本內容既包括市場調查、預測、生產、銷售,也包括技術、財務和後勤,是指導企業全部生產經營活動的綱領。

經營計劃是以商品生產者和經營者為前提,它直接關係到企業的生存與發展。它表現為實現企業與市場、客戶之間的密切聯係,以獲得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為最終目的。因此,廣大員工認為,經營計劃隻是老板們的事,自己“隻要埋頭拉車,不用抬頭看路”。

多數企業經營者也認為“員工層隻能是執行,沒有必要參與計劃的製訂”。這就造成了“肉食者謀”的局麵,決策層與員工層的斷層行事現象十分突出。員工對企業有無戰略和計劃一概不知,計劃的製訂也就成了“一言堂”式的“命令”。

事實上,計劃是企業所有人的事,需要全體人員參與來製定。在製訂經營計劃的過程中,隻有廣泛征求員工的意見,經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幾番討論和修改,最後擬訂出的詳細執行方案和行動計劃。這樣的經營計劃,有戰略作指引,也有行動方案,有進度安排,也有資源保障,同時是公司所有人員的集體智慧,在實際執行過程中具有更強的操作性和執行力度。

一份好的經營計劃具有激勵性。它能把社會利益、企業利益和員工工個人利益有機結合起來,形成一股強大的動力,能激勵企業全體員工為之而奮鬥。因此,在製訂經營計劃過程中,必須遵循以下原則。

1.重視協調性

經營計劃既要注意內部各環節、各部門之間的相互協調,又要注意企業與外部環境條件之間的充分協調。協調計劃的根本目的是使企業的目標得以實現。每種計劃的指標都存在一個可以接受的範圍。協調計劃的最終結果應能使企業獲得最大限度的效益。

2.加強靈活性

任何事物都不是一成不變的,經營計劃必須保持其靈活性。

首先,計劃指標要留有餘地,經過努力可以辦到的事,要盡量安排,努力爭取辦到。計劃指標還要以資源條件做保證,通過努力能夠實現。盡力而為和量力而行相結合,使計劃既具有先進性又具有科學性。

其次,要有應變措施。在製訂經營計劃的過程中,必須全麵考慮到實施過程可能遇到的問題或者即將發生的狀況,並設計好應變措施,便於處理突發事件。

另外,為了確保經營計劃的順利開展,還要有備選方案。

如美國的米德公司有3套(A、B、C)短期計劃。A計劃是“激進的”,B計劃是“基本的”,C計劃是“保守的”。

3.公開性

經營計劃的公開性可以有效避免發生“計劃空隙”現象。“計劃空隙”是指在企業內部由於缺乏充分的信息溝通而造成某些管理層次對總目標,計劃的前提、策略、政策,上下級的計劃等方麵的不了解。這就要求經營計劃信息應當盡可能具體和詳盡;上級主管人員必須向下級闡明並解釋計劃的具體內容。如果經營者能給下級參與計劃的機會,讓計劃工作人員和主要下級人員一起製訂計劃,效果就會更好。

4.指導性

經營計劃是指引企業經營的“火車頭”,在計劃的內容方麵必須具有指導性。尤其是要在以下方麵有所規定:

(1)經營分析:從當年的經營情況和對客戶價值的實現程度兩方麵進行企業的經營好壞分析,找出企業的優勢與不足。

(2)SWOT分析:通過經營分析對企業當年的經營管理情況進行綜合性的分析,並結合外部環境對企業的影響、客戶需求上的變化來明確企業在下一年要采取的經營策略。

(3)目標預設:根據經營分析與SWOT分析的分析結果,將“企業一定時期的奮鬥目標”放在下一年的時間區間上,使企業的目標具體化。

(4)實施方案:根據目標預設,從企業的資源與管理匹配的角度,進行實施方案設計。

5.行動計劃:根據實施方案,進一步明確企業各部門的行動計劃,使企業的目標具有可執行性。

6.人員配備:要完成所設計的行動計劃,在人力資源上要如何保障。特地把人力資源提出來,是因為人是企業最重要的因素,必須最先確保人員到位。

7.組織設置:有以上人員,要通過什麼樣的組織,才能最大限度地發揮每一個人的效能。

8.考評項目與指標:用什麼標準來衡量組織目標的實現,目標實現了如何激勵員工,目標實現不了,如何改進。

9.預算:從財務角度來衡量計劃的可行性。

通過明確以上九個方麵的內容,製定出的經營計劃才具有指導性。

由此可見,企業經營者要想企業在經營的過程中更具有前瞻性,就必須重視企業的計劃管理。通過領導與員工們上上下下的溝通,形成企業詳細的可具執行的發展計劃,然後用公司中每一個員工都能理解的“本企業語言”,宣貫到每位員工,這樣,計劃才能從紙麵上落到企業經營過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