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愛企如己,與你的企業合二為一(2 / 3)

一位企業家說,企業市場經營的成功在於與眾不同的“公司人”。的確,培育獨有的“公司人”,對於企業提高國際競爭力至關重要。

美國《財富》雜誌曾載文,分析海爾成功的經驗,得出“公司人”對一個公司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去年,美國電器行業銷售額明顯下降,出現負增長的情況,美國多家家電製造商紛紛宣布關閉工廠或裁減員工,而海爾在美國製造產品的銷售額仍保持良好的業績,正是因為海爾建立的一批美國本土化製造與經營的“公司人”,保證了公司高速運轉和高效率。一位美國經營者說:“其他公司可能也會想辦法拷貝海爾的管理經驗,然而事實上真正使海爾與眾不同的是海爾人,這是沒有辦法照搬的。”

讓自己成為一個“公司人”是經濟製度和文化形式發展下的內在需求,正是這樣的一群人帶動著企業的發展,形成一種特有的公司文化。這就是“公司人”的文化,而這樣的“公司人”,無疑是一個敬業的人,一個忠誠、有責任感的優秀員工。

閱讀思考:

你認同公司的價值觀嗎?你從心裏以“公司人”自居嗎?

適應企業發展,拓展個人“價值生命周期”

如果不繼續成長,就會開始走向死亡。

——美國迪士尼公司創始人 華特·迪士尼

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生存和發展的一部分,拓展個人“價值生命周期”不僅是一種職業需要,也是具有敬業精神的表現。

大眼睛,齊耳短發,率真又略帶孩子氣,這就馬豔紅。這樣一位看似平凡的女子,卻是航勘院一名能文能武的幹將,是一連串優秀稱號和極高榮譽的獲得者,在男子漢成堆的勘察行業中幹出了名堂。她於2004年被評為“全國三八紅旗手”,2005年被授予“全國勞動模範”榮譽稱號。

勘察是基礎設施建設的第一道工序,“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工作地點不固定、施工環境艱苦讓不少女性望而卻步。就是這份苦、髒、累、險的工作,馬豔紅一幹就是數十年。參加工作伊始,馬豔紅從野外勘察做起,奮戰在生產第一線。

1994年,新婚燕爾的馬豔紅以大局為重,毫無怨言地服從組織安排,從北京調往上海分院擔任工程負責人。在野外勘探,與鑽機為伴,風餐露宿,日曬雨淋,這些對於一個剛參加工作、愛美的女孩子來說,是一個大挑戰。但當時的馬豔紅卻覺得這些是“無所謂的小事”。先後主持了“上海東方太陽城物流超送中心勘察”等數十項工程,項項都是優質工程。

1997年,由於工作需要,馬豔紅被調回北京從事生產經營工作。從做技術到搞經營,從跟土地打交道到跟人打交道,馬豔紅覺得遇到了平生最大的困難。她努力學習經營之道,憑著一股不服輸的勁頭兒,26歲的馬豔紅努力地接觸客戶,全心全意為客戶著想,終於拿到了自己的第一個訂單,也是當時全院單筆金額最大的訂單。

談起經營,她說:“第一次簽合同,前前後後跑了半年,直到拿下訂單也沒想起來要請對方吃一頓飯,那時候見人說話都會臉紅。直到現在,我還是不會喝酒不會唱歌。別人都很奇怪我怎麼和客戶打交道,我想我就是靠自己的專業知識,靠實話實說的真誠。客戶和我們簽約一是看中我們航勘院的技術實力,再就是看我這個人實在。”

領導這樣評價她:“馬豔紅同誌身在基層,能夠適應基層的工作環境與模式,起到了模範帶頭作用,精神難能可貴。”她自己卻說:“我自己苦一點、累一點沒什麼,隻要對企業有好處,就苦有所值、累有所報。”純真直率、從容淡定,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這就是馬豔紅。

適應企業發展是一種使命,也是一種職業素養,這是觀念的升華,是具有敬業精神的表現。

想要適應企業的發展,就必須拓展個人的“價值生命周期”,新華信管理顧問公司研究認為,員工在某一崗位的價值是有生命周期的,若走到了“生命周期”的盡頭,要麼換崗,要麼換人。

於總最近一想到職員王力就很頭疼。王力是該公司的老員工了,平時勤懇敬業,工作業績也沒的說——客戶滿意、同事稱讚,可是近兩年每到年終加薪,王力總會氣急敗壞地說“我鬱悶”。也難怪,該公司高速成長,每個人都有大幅度的薪水增長,隻有他的加薪幅度小得可憐,與他同時進入公司甚至他一手帶起來的新人都已經成為某業務分支上的負責人,“薪情”早漲到他前頭去了。他幾次帶著質問的口氣說:“難道公司對我的工作有什麼不滿意嗎?客戶對我的評價不夠好嗎?”於總對他說:“你的薪水在咱們公司從事同樣工作的員工中是最高的了。”其實於總心裏很矛盾:本公司一直快速成長著,對員工的期望是能快速在其負責的領域擴大業務,作為負責人再拉起一小班人來,以使公司呈幾何型增長。王力是非常出色的業務人員,但幾年來工作職位和性質都沒有什麼升遷和變動,業務雖精,卻不可能給他太高的薪水;也不是沒想過讓他做經理式的負責人,但發覺他隻是一個出色的兵,他負責的領域雖穩固,卻沒法開疆擴土。這造成了他現在的處境。

就案例中的公司而言,王力的價值在該公司該崗位上已經走到盡頭,即便他是一位稱職的好兵,但由於無法勝任更高職位,他可能擋住後來者的路和限製公司業務擴張,即他的“價值生命周期”走到了盡頭。

適應企業的發展,成為企業永遠需要的人,這樣,你就會擁有無限期的“價值生命周期”。

閱讀思考:

你能夠適應企業的發展嗎?你的“價值生命周期”還有擴展的空間嗎?

企業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

我們有幾千名可愛的員工,用文化連接起來的血肉之情,它的源泉是無窮的。我們今天是利益共同體,明天是命運共同體,當我們建成內耗小、活力大的群體的時候,當我們形成團結如一人的數萬人的群體的時候,我們抗禦風雨的能力就增強了,可以在國際市場的大風暴中去搏擊。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總裁 任正非

每個人都是企業發展中不可缺少的一環,隻要你還是企業中的一員,就應當拋開任何借口,敬業工作,為企業的發展盡心竭力,企業成功了,自己也就成功了。

從1995年來到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到2006年為止,馮選民已經在樂務的崗位上兢兢業業幹了11年。“他工作起來耐心、細心、熱心,更讓人放心。”在中央歌劇院交響樂團,提起樂務馮選民,演奏員們無不交口稱讚。

“1995年6月,我參加了首都體育館有眾多知名交響樂團參與的《黃河大合唱》的演奏任務,那是我剛剛步入專業團體最難忘的時刻。”馮選民說。也就是從那個時候起,從小就酷愛音樂的他全身心地投入到這份工作中。

樂務每日要根據樂團的要求落實好每一件具體的演奏事務,工作瑣碎繁雜,從接到演出節目單開始,樂務要提供對演奏員工作的全部服務:通知每位演出人員,準備指揮及演奏員演出用的樂譜,具體安排落實排練日程、排練廳準備,負責到劇場走台、演出的聯絡及準備工作;到外地演出,還要看管好樂團近百人價值幾百萬元的樂器,負責分發車票、飛機票,安排房間,通知相關日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