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6月,兩國仍不能達成雙方滿意的停戰協議。尼米茲開始懷疑公民投票是否能夠舉行。他向聯合國秘書長建議,解散他的班子。由他單獨留下來等到局勢可以按這種或那種方式解決時。
8月,聯合國提出由尼米茲對克什米爾的停火做出仲裁並立即起草一份協議。印度總理賈瓦哈拉爾·尼赫魯聞悉此事,勃然大怒。結果,原計劃下周開始在新德裏舉行的一切聯合會議均被取消。尼米茲認為,此刻應由安理會出麵解決。
杜魯門總統寫信給兩國總理,希望再次考慮接受尼米茲上將的仲裁。尼赫魯認為這是"美國幹預"而拒不接受。
兩個月來,局勢毫無變化。尼赫魯將來美國進行訪問,人們希望此次能私下接觸,交換看法,取得某種一致。
不料,事與願違。尼赫魯並不是一位可以投其所好的人,他是個固執、難以對話、不屈不撓的人。人們為促使他在克什米爾問題上進行對話以及達成某種諒解所做的一切努力,均告失敗。尼米茲與他三次會見,但有關如何解決克什米爾局勢的問題,未獲得任何進展。尼赫魯認為,隻有美國傾向印度一方,他才考慮此問題。這位總理毫不容忍他人考慮巴基斯坦的立場。
尼米茲報告,此次訪問是失敗之舉,公民選舉無法進行。最後,安理會通過由一名聯合國全權代表取代聯合國印巴委員會。這次出任公職是他可以自做抉擇的最後一次了。在尼米茲停留期間,他的政治環境發生了急劇的變化。福雷斯特爾自殺,海軍部長、國防部長、國務卿均已換馬。朝鮮戰爭爆發時,杜魯門總統親自前往尼米茲在紐約的住處訪問,問他是否願意考慮複職,再次擔任海軍作戰部長的工作,尼米茲有禮貌地拒絕了。他說,如果這是下命令,他可以回來。他的理由是,應該由較為年輕的人擔負此項工作,他推薦他的朋友福雷斯特·謝爾曼將軍。
尼米茲返抵加利福尼亞時,獲悉總統接納了他的建議,謝爾曼已被任命此職。由於在領導解決克什米爾問題上毫無成果,他以一種若有所失的心情辭去了聯合國的正式職務。他認為,此一任務確實不能在聯合國大廈中獲得解決。他在以後向一名記者講過此事,他認為"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團結可以在亞洲產生強有力的影響,但是印度抵製了解決這一爭端的壓力。"
這位捍衛和平並為和平努力的人,看到戰爭又一次威脅人類,他帶著這種危險之感回到家園。他回來了,但是心還留在國際事務的圈子裏。聯合國秘書長特魯格夫·賴尹希望尼米茲在聯合國出任一位無任所的"友好大使",他同意了。在以後的兩年多中,他幾乎在美國各州的演講中,都談到了與聯合國有關的問題和工作情況。
切斯特·尼米茲在他的晚年,又以那種獻身於戰爭的精神,獻身於世界和平。他相信任何人隻有在迫不得已時才會拿起武器,他繼續不斷地為和平而奮鬥。但是,歲月蹉跎,他越來越清楚地看出,必須從各個方麵盡全力以保持和平。尼米茲說:"我不讚成先發製人的戰爭。我相信隻要存在任何成功的希望,就必須運用外交手段。和平可以獲得,但是我們必須具有勇氣、耐心和才智。"
他早年十分敬仰日本東鄉平八郎大將,在心中對日本人留下一種親切之感。日本最後投降書在"密蘇裏"號甲板上由盟軍代表簽署之前數日,尼米茲參觀了東鄉大將的旗艦,東鄉是1905年日俄戰爭中著名的日本海軍司令,他率艦在對馬島海戰中消滅了俄國艦隊,尼米茲參觀該艦時,當時由於日本人搜刮一切金屬製造武器,已將艦上的寶貴的銅鐵製品卸走。而日本人曾長期保留該艦,把它作為一個紀念聖地和國家紀念碑,尼米茲毫不遲疑地命令警衛部隊派人在該艦跳板處站崗,以保護這一古老船隻,以免再受破壞。以後,他又領導人們采取行動將該艦盡可能地恢複原樣,為進一步辦好這件事做出了貢獻。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尼米茲親自采取行動,盡一切可能向日本和日本人民做出願意和平的表示。在尼米茲任海軍作戰部長期間,他曾向新任太平洋艦隊司令斯普魯恩斯上將提出,要求他的西太平洋海軍司令在日本國的廢銅爛鐵中收集各種日本鍾。戰爭期間,日本國為缺乏鋼鐵,不得不從教堂、寺廟中收集鋼鐵等金屬。其中許多是價值連城的古董。經常有人運鍾來華盛頓的海軍部展覽,尼米茲總是抽出時間興致勃勃地觀賞。有一天,一口特別引人的鍾展出,上麵鐫滿日文,它至少重200磅,極為吸引人。尼米茲一看就知道這是一口特殊的鍾。他說他不能留下這口鍾,必須把它送回原地--日本福崗。這是尼米茲上將做出的第一個和平姿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