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日本索尼公司默默無聞,而且並不生產消費性電子產品。
但當索尼總經理盛田昭夫從報紙上看到有關晶體管的消息後,超人的洞察力和創新意識使他頓覺機遇來臨,即刻奔赴美國,經過考察和談判,以便宜得近乎荒謬的價格——25 000美元,從貝爾實驗室買下了晶體管生產的專利。
兩年後,索尼公司推出世界上第一台便攜式晶體管收音機,其重量不到市場上一般電子管收音機的1/5,不但性能優越,耗電少,而且價格還便宜了2/3,所以,首批生產的200萬台一下子就被搶購一空,其銷售額正好是購買專利所花費的100倍。3年後,索尼公司的產品便占領了美國市場。
《致富時代》雜誌上,曾刊登過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自稱“隻要能賺錢的生意都做”的年輕人哈特,在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人說市民缺乏便宜的塑料袋盛垃圾。想到“這個塑料袋的生意,說不定我就能做”。
於是他立即就進行了市場調查,通過認真預測,認為有利可圖,於是著手行動,很快把價廉物美的塑料袋推向市場。結果,靠那條別人看來一文不值的“垃圾袋裝”的信息,兩星期內,哈特賺了4萬美元。
富爾頓10歲時,和幾個小朋友一起去劃船釣魚。富爾頓坐在船舷上,他的兩隻腳不在意地在水裏來回踢著。不知什麼時候,船纜鬆了扣,小船漂走了。寓爾頓沒有忽視這種生活中的小事,他發現自己的兩隻腳起了船槳的作用。富爾頓長大以後,經過刻苦的學習和研究,終於製造出世界上第一艘真正的輪船。
隻有培養自己敏銳的洞察力,才能把握機遇,捕捉靈感,獲得成功。
在聖誕節前夕,美國曼爾登公司的一位經理從芝加哥去舊金山進行市場調查。在火車上,一位身穿聖誕節禮服的女郎格外惹人注目,同車的少女甚至中年婦女都目不轉睛地看著她那件禮服,有的婦女還特意走過去打聽這件禮服是從哪裏買到的。這位經理看在眼裏,靈機一動,覺得賺錢的機會來了。
當時已是12月18日,離聖誕節僅一周時間,聖誕節禮服在這段時間一定是熱門貨,在一個火車上就有那麼多婦女喜歡那位女郎的金裝聖誕節禮服,推而廣之,整個美國該是多麼龐大的市場!於是他非常禮貌地向那位女郎提出拍張照片作為留念的請求,那位女朗欣然應承。拍完照片後,那位經理便中途下車,向公司發出傳真電報,要求公司務必在12月23日前向市場推出1萬套這種服裝。
曼爾登公司接到經理的傳真電報後,立即召集公司的設計師,按傳真過來的服裝照片式樣設計,並於當晚23點25分,向所屬的服裝加工廠下達投料生產指令,以最快的速度,日夜加班,生產出1萬套“聖誕節金裝女郎禮服”。
12月22日下午2點,1萬套“聖誕節金裝女郎禮服”同時出現在曼爾登公司的幾個鋪麵,立即引起婦女們的興趣,她們爭先恐後地購買,到12月25日下午4點,1萬套誕誕節“金裝女郎禮服”除留下2套作為公司保留的樣品,1套贈給火車上那位女郎外,全部銷售一空,公司淨賺100萬美元。大家都看過關於泰森打擂咬耳醜聞的報道。許多人看過去就算了,最多把它作為茶餘飯後的談資而已,誰能意識到這就是個發財的良機呢?想不到美國的一個巧克力商人在咬耳醜聞發生之後,趕緊推出了一種形狀像耳朵的巧克力,上麵缺了一個小角,象征著被泰森狠咬的那隻著名的霍利菲爾德的耳朵,巧克力包裝上還是有霍利菲爾德的大照。此舉立刻使這個牌子的巧克力倍受世人關注,在諸多品牌的巧克力中脫穎而出。這個巧克力商人就這樣一舉發了大財!泰森咬耳醜聞,全世界十幾億甚至幾十億人都知道,但是發現這個發財良機的隻有這個眼光敏銳的美國商人。
培養你的敏銳品質敏銳從何而來?它不是與生俱來的,也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在實踐中經過自覺的鍛煉、知識積累而練就的。
對一些事情,尤其是比較複雜的事情就看不清、摸不透,或者隻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胸中無數,渾渾噩噩,缺乏判斷力,跟著感覺走,危機到來時就會不知所措乃至渾然不覺。因此,領導幹部不能滿足於已有的知識,而應下定決心,擺脫不必要的應酬,學習學習再學習,不但學習社會科學知識,也要學習自然科學知識,努力增加知識積累。隻有這樣,平時工作起來才能耳聰目明,得心應手;一旦遇到突發事件,也能敏銳反應,從容應對。
敏銳源於科學的思維方法。從認識論角度講,敏銳屬於一種很強的認識能力,就是能夠在眾多複雜的矛盾中,在紛紜混沌的現象中,透過表麵發現本質,理清大事小事,分出孰輕孰重,找出主要矛盾,抓住關鍵問題。達到這樣的境界,必須依靠科學的思維方法。同時,始終堅持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思想上不僵化,精神上不懈怠,作風上不漂浮,這樣才能始終保持敏銳。
1適應變化時代在不停地變化,而我們生活的環境與節奏每天也都發生著變化,變化成為這個時代的一大特征。
在變化的時代,應當緊跟時代節拍,以變應變,尋找出路,不然你會處於被動地位。要成大事者必須能順應時勢,善於變化,及時調整自己的行動方案,而不因襲守舊,這是成大事者適應現實的—種方法。
當今社會,各種事物都是飛速發展變化的,因此深處其中的人,也應審時度勢,順勢而變。隻有這樣才能成就大事。
有這樣一則笑話,說的是有一位士兵自己踩錯了步伐,卻反而說全隊的其他士兵踩錯了步伐。滑稽又可悲!在現實社會中,有很多刻苦努力、積極上進、抱負遠大的人竟然也容易犯這個錯誤。這些人過於固執成見,因襲守舊,而不懂得緊跟時代的步伐。不僅如此,還老是說些華而不實、隻會流行一時的話。他們這種愚蠢的觀念最後就把他們拖進了落後的墳墓裏。
一個雄心勃勃的年輕人最要緊的就是順應時代的潮流,不要讓別人說你是一個“落伍者”,獲得這樣一個不好聽的名聲。年輕人隻要迎得上潮流、就會在不知不覺中得到巨大的進步。
由於商業上的激烈競爭、文化上的普遍革新、科學上的不斷發明,今天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與10年前大不一樣了。如果一個年輕人所知所思仍然是10年前的東西,那麼他應該早些爬進墳墓裏去了,因為在現代世界裏,根本就沒有他的容身之地。
比如說,一個打算經商的年輕人,在10年前他隻要會寫、會算、會接待顧客就可以了,但現在他非得張大眼睛來看更多其他的形勢不可。比如,社會發展的態勢、流行的時尚、文化科學等等方麵的進展,都是他應該密切關心的。
在當今的時代,要想跟住時代的潮流,一定要對各個方麵都有一個全麵的了解、深刻的研究,還要隨時注意國內外的大小事件和變故、市場的各種情況等等。
無論你畢業以後做工、行醫、經商、當律師……你都應該永遠緊跟時代潮流。俗話說得好:“人生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一個人一旦停下來,駐足不前,一旦對於自己的才能學識感到滿意,那麼不久之後,他們就將被不斷前進的時代巨輪遠遠地拋到後麵去了。
惟有振奮你的精神,拿出你的全部力量,充分發揮你的才能,不斷地向前進步,不斷地追求知識,不斷地觀察研究,不斷地思考,才能使你一生一世都不致落後於時代,你才可能從從容容地應對這個時代的不斷變化。要知道,一個落後於時代的人在當今社會是沒有立足之地的!
2運用機智不管一個人是多麼的才華橫溢、天資過人,如果他缺乏足夠的機智來對才華和天資進行有效的引導,如果他不能夠在適當的時間說適當的話做適當的事,那麼他還是無法有效地施展和運用自身的才華。
沒人能夠精確地估算出由於缺乏機智而導致的損失。那些人生旅途上的跌跌撞撞、磕磕碰碰,那些生活中的彎路和陷阱,那些跌倒後的辛酸、苦澀與困惑,那些由於人們不知道怎樣在合適的時間做合適的事情而導致的致命錯誤,統統都可以包括在損失之內。我們經常可以看到蓬勃洋溢的才華被無謂地浪費,或者得不到有效的利用,因為這些才華的擁有者缺乏“機智”的品質。
就因為缺乏“機智”,商人失掉了主顧,律師失掉了委托人,醫生留不住病人,牧師失掉了教徒對他的信賴,政治家則失掉了人民對他的擁護。這一切的一切,全都因為缺乏機智、投沒手腕。
很多人因為缺乏機智,不能隨機應變,由此造成了許多錯誤與失敗。因為缺少“機智”或“手腕”這種重要的品質,一些有用的人才被糟蹋了,即便沒有到這一步,至少也使他們不能發揮其所長。
不管一個人的才能怎樣高強,要是他沒有機智或沒有盡量運用它,不能隨機應變地去做事,那麼,他的才能再高,也毫無用處。
李嘉誠先生就是一個機智過人的人,要不然他也不會有今天的成就。
有一天,李嘉誠正在與幾名技術工人將設計出來的塑膠花進行調色,尋找新的配方時,一個工友神色不安走過來,嚷道:
“不好啦,不好啦,有人在外麵拍照,在搞反麵宣傳,揚言要整垮長江塑膠廠”。
李嘉誠一聽,忙對身邊幾名工人說:
“你們繼續幹,我出去看看。”
李嘉誠走出車間,看見有人用長鏡頭正對著他的廠房拍照。那些人見他走出來,連忙抓緊時機將他也攝入鏡頭。工人們十分氣憤,紛紛要求拿下對方的照相機,李嘉誠壓抑著自己年輕氣盛的情緒,平靜地對工人說:
“大家幹活去吧!現在拿下他的照相機,他們明天還會來拍照,不達到目的他們是不會罷休的。”
幾天之後,這張照片果然在報紙上發表了。破舊的“長江塑膠廠”和似乎無所作為的廠長。
李嘉誠自然知道這種反麵宣傳將使他再次“兵臨絕境”,他當即心生一計,決定充分利用這種免費宣傳。於是李嘉誠拿著這份報紙,背著自己的產品,走訪了全香港上百家的代理商。李嘉誠很坦誠地對他們說:
“你們看,‘長江塑膠廠’在創業階段的廠房是夠破的,我這個廠長也是夠憔悴且衣冠不整。但請看看我們的塑膠花,還有幾款我們自己設計且連歐美市場都沒有的品種,我相信質量可以證明一切,歡迎你們到我們廠裏來參觀訂購。”
代銷商們驚奇地看著這個誠實勇敢的年輕人,以及他生產的優質塑膠花,在當時這個除了自己不敢再相信別人的社會裏,他們為有這樣靈敏的商業頭腦的創業者感到自豪,真的到“長江塑膠廠”來參觀訂貨。
機智的李嘉誠,恰到好處地借助了這場風波帶來的反作用力,為“長江塑膠廠”作了一次相當實惠的廣告宣傳。很快的,訂單愈來愈多,而且,他們的價格合理,有些經銷商甚至主動提出願意先付百分之五十的訂金。
終於開出一條道路的李嘉誠,在度過危機之後,便漸漸穩定地發展起來。
3準備頭腦愛因斯坦曾說過:“機遇隻偏愛有準備的頭腦。”有準備的頭腦指的就是個人的主觀條件。這裏的“準備”主要有兩方麵的內容:
一是知識的積累。沒有廣博而精深的知識,要發現和捕捉機遇是不可能的。二是思維方法的準備。隻具備知識,而沒有現代思維方式,就看不到機遇,隻好任憑它默默地從你身邊溜走。魯班被茅草劃破手指,從中得到啟示,發明了鋸;牛頓見蘋果落地,觸發了靈感,發現了萬有引力;倫琴在實驗時,從手骨圖像中,發現了X射線;耐克鞋受人喜愛,一部分歸功於采用了“華夫糕式”鞋底,使鞋子變得輕巧美觀。這項設計上的革新是來自於鮑夫曼,他說:
“那天我看見妻子的蛋奶烘餅烤模,想到鞋底也可以做成華夫糕模樣。”……這些人平時都既有知識的積累,又具備靈活的思維方式,否則,也會像李比希錯過發現新元素溴一樣,抱憾終生。
一個敏銳的人必須有足夠的知識累積和科學的思維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