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忠告七:做“律己”之人(3 / 3)

約瑟夫是一位貧困工人,長期以來養成了抽煙的習慣,最終他也為此受到了懲罰。有段時期,約瑟夫抽煙抽得很凶。一次他在度假中開車經過法國,而那天正好下大雨,於是他隻得在一個小城裏的旅館過夜。當約瑟夫淩晨兩點鍾醒來時,想抽支煙,但他發現煙盒是空的,於是他開始到處搜尋,結果毫無所獲。這時,他很想抽煙。然而,如果出去購買香煙要到火車站那邊去,大約有6條街以外那麼遠。因為此時旅館的酒吧和餐廳早已關門了。他抽煙的欲望越來越大,不斷地侵蝕著他的意誌。最終他決定出去買煙。然而,當他經過路口時,一輛汽車疾駛而過,而此時他已被煙癮折磨得神誌不清,於是被汽車撞倒了,還好沒有受到很大的傷害。

事後,約瑟夫承認,這一切都是抽煙造成的,如果不是長期養成抽煙的壞習慣,也許他不會得到這樣的結果。

有時候一個壞的習慣一旦定型,它所產生的後果是難以想像的,尤其是習慣這種力量往往是巨大而無形的,當你感覺到它的壞處時,很可能想抵製已經來不及了。

但是,一個好的習慣也可以產生巨大的力量,如果你反複地重複著一件有益的事情,漸漸的,你就會喜歡去做,這樣一來,所有的困難都顯得微不足道了。因為,習慣的力量可以衝破困難的阻撓,幫助你走上成功的道路。

比爾·蓋茨認為,是四種良好的習慣——守時、精確、堅定和迅捷——造就了他成功的人生。沒有守時的習慣,你就會浪費時間、空耗生命;沒有精確的習慣,你就會損害自己的信譽;沒有堅定的習慣,你就無法把事情堅持到成功的那一天;而沒有迅捷的習慣,原本可以幫助你贏得成功的良機,就會與你擦肩而過,而且可能永不再來。

亞伯拉罕·林肯就是通過勤奮的訓練才練成了他講話簡潔、明了、有力的演講風格。溫德爾·菲裏普斯也是通過艱苦的練習才練就了他那出色的思考能力和傑出的交談能力。

常言道:“播種一種行為,就會收獲一種習慣;播種一種習慣,就會收獲一種性格。”

比爾·蓋茨認為,好的習慣主要是依賴於人的自我約束,或者說是依靠人對自我欲望的否定。然而,壞的習慣卻像蘆葦和雜草一樣,隨時隨地都能生長,同時它也阻礙了美德之花的成長,使一片美麗的園地變成了雜草叢生的蘆葦叢。那些惡劣的習慣一朝播種,往往10年都難以清除。

當人到了25歲或30歲的時候,我們就很難發現他們會再有什麼變化,除非他現在的生活與少年時相比有了巨大的改變。但令人欣慰的是,當一個人年輕的時候,盡管養成一種壞習慣很容易,但要養成一種好習慣幾乎同樣容易;而且,就像惡習會在邪惡的行為中變得嚴重一樣,良好的習慣也會在良好的行為中得到鞏固與發展。

習慣的力量是一種使所有生物和所有事物都臣服在環境影響之下的法則。這個法則可能會對你有利,也可能對你不利,結果如何全看你的選擇而定。

當你運用這一法則時,連同積極心態一起應用,所產生的力量是巨大的,而這就是你思考、致富或實現任何你所希望的事情的根本驅動。

也許你並沒有很好的天賦,但是,一旦你有了好的習慣,它一定會給你帶來巨大的收益,而且可能超出你的想像。

壞習慣是成功的絆腳石不知大家聽沒聽過這樣一個故事,亞裏山德拉大圖書館被燒之後,隻有一本書保存了下來,但並不是一本很有價值的書,於是一個識得幾個字的窮人用幾個銅板買下了這本書。這本書的內容並不怎麼有趣,但裏麵卻有一個非常有趣的東西,那是窄窄的一條羊皮紙,上麵寫著點金石的秘密。

點金石是一塊小小的石子,它能將任何一種普通金屬變成純金。羊皮紙上的文字解釋說,點金石就在黑海的海灘上,和成千上萬與它看起來一模一樣的小石子混在一起,但真正的點金石摸上去很溫暖,而普通的石子摸上去是冰涼的。然後這個人變賣了他為數不多的財產,買了一些簡單的裝備,在黑海邊紮起帳篷,開始翻檢那些石子。

他知道,如果他撿起一塊摸上去冰涼的普通石子就將其扔在地上,他就有可能幾百次撿拾起同一塊石子,所以當他摸著冰涼的石子的時候,就將它扔進大海裏。他這樣幹了一整天,卻沒有撿到一塊點金石。然後他又這樣幹了一個星期、一個月、一年、三年,但是他還是沒有找到點金石。但他仍繼續這樣幹下去:撿起一塊石子,是涼的,將它扔進海裏;又撿起另一塊,若還是涼的,再把它扔進海裏……很多人都說自己理智,做任何事情都是經過詳細分析才采取行動的。但行為學家卻告訴我們,大概90%的行為反應,隻是一種習慣的反應罷了。每一天,我們都會碰到相同的或者不同的挑戰,挑戰降臨的時候,我們便發揮固定的行為去應付。習以為常的時候,我們的腦袋便形成了習慣。有些習慣變成了腦袋的機動反應,如手中拿著一塊麵團,麵粉便會自然地從手縫中鑽出來。我們的行為反應也一樣,跟隨以前的習慣而反應,隨著阻礙力小的方向走。

我們稱自己為理性的動物,倒不如稱自己為習慣的動物更為恰當。我們生活中的每一個動作,早已變成了習慣的奴隸,比方說早上刮胡須的時候,從右邊還是從左邊開始的呢?穿鞋的時候,是先左腳還是先右腳呢?穿褲子呢?西裝上衣呢?由此可見,我們完全是被習慣所支配的,是嗎?

人類之所以成為萬物之靈,或者是我們養成了一種習慣。習慣是省時的方法,習慣又可以令生活暢順愉快。當您到了一個新的地方居住,其中的適應過程,極為辛苦。或者開車,如果要是一條新路,單是留心路牌指示,已經令人分神乏術,將本來是享受的駕駛工作變成煩惱。如果沒有習慣,我們會變得整日思考、猶豫不決。習慣了的工作,一天內可以完成,如果是不習慣的話,則往往要花三兩天才能完成,是不是很麻煩。

因為習慣化而將行動變成自動化,反應速度便快了許多。

既然習慣可以加快我們的反應速度,在建立事業的時候,為什麼不順便建立一套方便快捷而且容易收效的工作習慣呢?一個好的工作習慣,不但使工作進行順利,而且又省卻了很多精力和腦力。習慣是工作上的一個好主人。不過我們有時會變成習慣的奴隸。如果是好的習慣,做了奴隸也無妨,不過,如果做了壞習慣的奴隸,一生事業便不容易成功了。

根據心理學家說,如果我們不可以培養好的習慣,我們便會自然地養成壞習慣。為什麼呢?因為我們的天性是好逸惡勞的。另一方麵,又如俗語所說:“學壞三天,學好三年。”如果要養成好的習慣,我們首先是要約束自己,直到將工作的程序變成—種習慣。

事實上,成功與失敗的最大分別,來自不同的習慣。好習慣是開啟成功的鑰匙,壞習慣則是一扇向失敗敞開的門。因此,我們首先要做的便是養成良好的習慣,戒掉不好的習慣。

習慣有好有壞。好的習慣是你的朋友,他會幫助你成功。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說:“好習慣是一個人在社交場合中所能穿著的最佳服飾。”而壞習慣則是你的敵人,它隻會讓你難堪、丟醜、添麻煩、損壞健康或者事業失敗。莎士比亞說得好:“習慣若不是最好的仆人,它便是最壞的主人。”讓壞習慣主宰了自己的生活,它可不就是你“最壞的主人”嗎?

不以堅強的意誌來強迫自己改正,壞習慣是很難去掉的。張學良將軍年輕時染上吸鴉片的習慣。他決意戒除,便把自己關在一間屋子裏,吩咐家人和手下人無論聽到屋裏有什麼動靜,都不許進來。他的煙癮犯了,十分痛苦,頭直撞床,大聲叫喚。屋外的人聽見了,怕他出意外,但誰也不敢進去。這樣折騰了一天,屋裏沒動靜了。家人進去看時,張學良靜靜地在床上睡著了。經過這樣的幾次折騰,張學良終於戒除了鴉片癮。

你可能會說,我也知道有些習慣不好,甚至很壞,我也試著改掉它,但我發現改不掉。

真的改不掉嗎?美國有一個已故的鄧勒普博士花了很多年來研究習慣問題,並協助很多人改掉了咬指甲及吮大拇指的壞習慣。北京有一個年輕的出租司機,經過努力,戒掉了毒癮,他還把自己的體會寫成了書。

馬爾登說:“你可以改變你的習慣,當然不像滾動木頭那樣簡單,但是你可以辦得到,隻要你真心希望這樣做。”

根據對幾百位成功人士的調查顯示,當問及失敗的可能原因時,幾乎每個人都會說“壞習慣是失敗的重要原因之一”。

人很容易陷入無所事事的境地,而隨波逐流則更容易,但隨波逐流的後果往往就是你不小心就會結交上幾個壞人,不小心進了酒吧,不小心喝了一杯啤酒,不小心賭了一把錢。就是因為結交了幾個壞人,因為浪費了一點時間,你的一生就全毀了。

破除惡習的要訣是代之以良好習慣。這樣的改變往往在一個月內就可完成。辦法如下:

(1)選擇適當時間。事不宜遲,想改變習慣而又一再地拖延,會更加害怕失敗。在較為輕鬆的日子,所下的決心即使麵臨考驗也較易應付,因此選擇的月份應沒有親朋好友來你家小住,也沒有太多限期完成的工作待辦。不要選擇年底之前,年底既要準備過節,又要趕辦年終的工作,不免忙碌緊張,那種壓力隻會使惡習加深,令人故態複萌。

(2)運用意願力而非意誌力。習慣所以形成,是因為潛意識把這種行為跟愉快、慰藉或滿足聯係起來。潛意識不屬於理性思考的範疇,而是情緒活動的中心。“這種習慣會毀掉你的一生”,理智這樣說,潛意識卻不理會,它“害怕”放棄一種一向令它得到安慰的習慣。

運用理智對抗潛意識,簡直難以致勝。因此,要戒掉惡習,意誌力不及意願力有效。

(3)找個替代品。另外培養一種新的好習慣,那麼破除壞習慣就會容易得多。

有兩種好習慣特別有助於戒除大部分的壞習慣。第一種是采用一個有營養和調節得宜的食譜。情緒不穩定使人更依賴壞習慣所帶來的慰藉,防止因不良飲食習慣而造成的血糖時升時降,有助於穩定情緒。

第二種是經常做適度運動。這不僅能促進身體健康,也會刺激腦啡——腦內一種天然類嗎啡化學物質的產生。近年科學研究指出,緩步跑的人所以感受到自然產生的“奔跑快感”,全是腦啡的作用。

(4)按部就班。一旦決定改變習慣,就擬訂當月的目標。要切合實際,善於利用目標的“吸引力”。如果目標太大,就把它化整為零。

達成一項小目標時不妨自我獎勵一下,借以加強目標的吸引力。

(5)切勿氣餒。成功值得獎勵,但失敗也不必懲罰。

在改變習慣的時間內如果偶有失誤,不要引咎自責或放棄。

一次失誤不見得是故態複萌。

比爾·蓋茨指出,人們往往認為,重拾壞習慣的強烈願望如果不能達到,終會成為破壞力量。然而隻要轉移注意力,即使是幾分鍾,那種願望也會消散,而自製力則會因此加強。

避免重染舊習比最初戒掉時更困難。但是如果你能夠把新形象維持得越久,就越有把握不重蹈覆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