鬆下幸之助的確是這樣的一個人,他具有強烈的進取心,而這種心態又賦予了他超前的意識和把握未來的本領。“鬆下王國”的創立、發展和騰飛的每個曆史過程,都充分顯示了他的這一優異才能。
1917年,鬆下幸之助在確定自己事業的方向上,靠的就是這種強烈的超前意識。鬆下幸之助的祖上經營土地,父親開米行,而他進入社會首先是涉足商業,所有這些都與電器製造相距甚遠,並且有關電器的企業在當時隻是鳳毛麟角。然而年輕的鬆下卻能借助於電燈的一束微光,看出遙遠的未來前景。他深信電作為一種新式能源,給人類帶來方便的同時,也會帶來更大的欲望。燦爛的電氣時代如同電燈一樣將會照遍人類生活的每個角落,因此,投身電器製造,也一定會前途燦爛。盡管在創業伊始,他就受到了挫折和打擊,然而,這種超前意識使他具有了堅強的信念和必勝的信心。正是由於“稍微走在時代前麵”才使得“鬆下電器”得以從無到有,從小到大。
二次大戰結束後,世界又恢複了和平。遭受戰爭創傷的人民,在新的和平環境裏又重新燃起了生活和工作的熱情。鬆下幸之助憑借那從未停歇的進取心,又一次超前地看到“新文明”將帶來世界性的“家電熱”。對於“鬆下電器”,這既是一次發展壯大的難得機會,也是一次嚴峻的挑戰。鬆下幸之助大刀闊斧地進行機構調整和技術改革,從而使“鬆下電器”在新的挑戰和機遇中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發展。
20世紀50年代初,鬆下幸之助第一次訪問美國和西歐,他發現:歐美強大的生產力,主要基於民主的體製和現代的科技。盡管日本在這些方麵還相當落後,但這一趨勢將是曆史的必然。鬆下幸之助正是看到了這一超前趨勢,在日本產業界率先進行了民主體製改革:經濟上他改革了日本的低工資製,使職工工資超過歐洲,接近美國水平,並建立了必要的職工退休金製度,使職工的物質利益得到了充分滿足;政治上給予職工充分的自主權,建立了合理的勞資體製和勞資關係;勞動製度上實現每周五天工作日,這在當時的日本還是第一家。鬆下幸之助認為:好的工作成就產生愉快的假日;愉快的假日情緒會帶來更高的工作效率。這一改革並非單純增加一天休息,而是為了進一步促進產品的質和量。這個良性循環使生產突飛猛進,效益迅速提高。
20世紀60年代,新技術革命的浪潮在世界範圍內掀起,鬆下幸之助及時把握了這一趨勢,在“鬆下王國”裏大搞技術改革和引進。特別是同菲利浦公司進行的技術合作,使他清楚地認識到“技術同商品一樣也是可以買賣的東西”。這一觀念是劃時代的,它使鬆下公司從此開創了一個新領域——新技術的研究與開發。研究機構由原來的“中央研究所”很快擴展到20多個。實力雄厚的科研力量,不僅使鬆下電器從此有了自己的新技術,而且技術轉讓作為一項大宗生意也使鬆下電器躋身於世界一流企業的行列。
縱觀鬆下電器的發展曆史,可以看到隨著人類文明的不斷進步,鬆下電器總是閃耀著時代的光彩,它由小到大,長久不衰,每一步都準確地踏著時代的旋律,每一次發展都依賴於敏銳的超前意識和不屈不撓的進取心。
鬆下幸之助的成功經驗說明,確定了奮鬥目標之後,隻有積極進取,才能把握成功,否則隻能是被時代所淘汰。
進取心存在於每個人身上,就像自我保護的本能一樣明顯。在這種求勝的本能的驅使下,我們走進了人生的賽場。最後請你牢記:進取的力量在於,它能使你從弱者變成強者!
培養銳意進取的品質進取心是實現目標不可少的要素,它會使你進步,使你受到注意,而且會給你帶來機會。但是要培養積極的進取心,還需要培養和強化以下一些特殊品質:
(1)製定明確目標。
(2)不斷追求明確目標的動機。
(3)獨立。
(4)自律。
(5)以“贏的意誌”為基礎所建立起來的堅毅精神。
(6)有所節製和引導的豐富想像力。
(7)以事實為根據發表意見而非猜測。
(8)要求自己多付出一點的習慣。
(9)激發熱忱和控製熱忱的能力。
(10)要求細節的習慣。
(11)善於聽取批評和自我反省。
(12)一次致力於一項工作的能力。
(13)為自己和行為負更多責任的能力。
(14)勇於承擔責任。
(15)對屬下和朋友付出耐心。
(16)隨時保持積極的心態。
(17)運用信心的能力。
(18)貫徹到底的習慣。
(19)強調徹底而非強調速度的習慣。
這些特質都是息息相關的,要綜合運用,不可能隻發揮其中一項,而不去理會其他項。例如沒有製定明確的目標,進取心就失去了基礎和依托。
掃除進取的障礙,如果你擬定“8年以後成為一名電腦專家”的目標,經過你不懈的努力,你是必定可以達到這個目標的。
但是,請千萬不要在你擬定目標以後,又對實現這一目標的成功產生很大的疑慮,那麼,你擬定的目標就難以實現了。諸如“我真的有此能力嗎?”、“我是否能貫徹目標”、“我能全身心地投入嗎?”等等將成為你實現目標的障礙。
事實上,阻礙你成功的實際上是這類對自己的疑慮。太在意過去的事實和對自我缺乏信心,將使你一事無成。
再比如,你計劃3年內自己創業,可你又懷疑是否有能力承擔創業所需的龐大開支。於是,你想還是等等再說吧!把這個目標再推遠一點,這樣一來,你的目標可能就會漸漸地成為泡影,這樣的計劃就沒有意義。
類似的一些人由於滿足於現狀,不斷降低要求,而失去了追求更高境界的意誌,於是隻會等待,將難以成功。
所以,停滯不前、安於現狀的人,將會被現實拋棄。
還有一類人由於太低估自己的能力、潛力,而無法得到飛躍的成長。他們常常會想:唉,那些藝術家、作家、科學家、企業家什麼的,都是另外的一些“高智商”的人,我隻可能幹一點不起眼的小事,不必擬訂那麼宏偉的目標。他們可能錯失了上帝賦予他的聰明才智,直到老了才知道什麼叫抱憾終生!
阻礙進取的因素,總結起來,主要有以下三點:
第一是沉溺於過去。
第二是滿足於現狀。
第三是太低估未來。
三者中的任何一點,都會使你限製自己的形象,抹煞未來發展的可能性,從而斷送你一生的前程。
但是,這些因素並不是不可改變的。由於你無意識中也在進取,因此在這些因素形成之前,你必須有意識地加以克服,使其步入進取的軌道。
安利·明加萊說:
“無意識的活動,如果沒有經過意識性的努力,絕對無法得出結果。”
你是否也這樣想:如果多一點進取心,如果更好地利用時間,你將會變得更加卓有成效,也更有經驗?作為一名員工,你覺得已經能勝任目前的工作,可以引以為榮。但是,如果你自己是公司的老板,你一定可以把工作的質量提高到更高的檔次,你一定可以找到恰當的方法來做到這一點。
一個人的進取心越大,他所承擔的責任就越多。但是,隻要想到能充分發揮自己的全部才智所帶來的滿足感,隻要想到能把成功的喜訊傳出所帶來的成就感,隻要想到利用自己所有的機會和稟賦而完成了肩負的使命,那麼,付出多少努力與代價,承擔多少責任和風險都是值得的。
我們很有可能成為自己所期望的樣子。如果我們總是期望更高、更好、更神聖的東西,並為此付出艱苦的努力,我們就一定會達到自己的目標。如果我們克服滿足於現狀、沉溺於過去等壞毛病,那麼,夢想很容易變為現實。但是,如果我們的願望是肮髒低級的,那麼,我們自己本身也會沾染這些品質。因為理想怎麼樣,我們的生活就會怎麼樣。
在社會需要的壓力下,在人類渴望美好事物的進取心的指引下,人類文明獲得了長足的進步。隻要我們盡力做好本職工作,不斷付出努力,尚未實現的理想終究會變為現實。
推動生命向上的力量,也使別人對我們充滿了信心。人們不沉溺於過去,不滿足現實的所有,而是努力地走向更高、更舒適的位置,努力學習新的知識,努力把自己塑造得更加優雅和高尚,努力獲得更多財富和追求更高的社會地位。這種努力塑造了我們的性格,增強了我們的力量。
少年得誌所產生的驕傲自滿,對許多人來說就像鴉片,會麻醉和麻痹他們的心靈。而隻有不滿足和恒久的進取心才能消除這種不良的情緒。與獲得最初的成功相比,一直迫使自己去做好本分的工作,對自己的毅力和恒心是一種更大的考驗。
舒適的誘惑和對困難的恐懼征服了許多人。進取心如果不能持之以恒,並不總是能戰勝懈怠這個大敵,就不能把人們一如既往地引向更美好的事物。而懶惰則是安於平庸的先兆,所以,進取心的第一個敵人是懈怠。
一個隨波逐流、安於現狀的人,是不可能有什麼成就的。不安於現狀、追求完美、精益求精的人,才會成為勝利者。他會努力朝著理想的目標前進,從而取得成功。
當人們滿足於低標準,不再為更好的未來而努力時,他就會在體力、精神和道德上走下坡路。相反,如果他們真誠地希望通過不懈的努力來改善自己的處境,就會造就更加高尚的人格。因此,行動是成長的法則,而努力是進步的惟一途徑。
隻有小人物才會認為自己是最終的成功者,而真正偉大的人物從沒有達到過他們的目標。有人問一位美國薪水很高的職業經理,成功的秘訣是什麼?那人回答說:“我還沒有成功呢!沒有人會真正成功。前麵總是有更高的目標。”
因為隨著他們的進步,他們的標準會越定越高;隨著他們眼界的開闊,他們的進取心會逐漸增長。如果你在一個平庸的職位上得到了不錯的薪水,就會缺乏向更高位置努力的動力,那是非常危險的,因為你的進取心開始逐漸消磨。雖然你有能力做得更好,但是因為你滿足於現狀,所以你也許永遠都隻能原地踏步,從而使你的目標可望而不可即。
你要相信自己有能力滿足願望。要知道,每個人都蘊含著無窮的內在力量。當你無意中發現自己具備把所有的可能性變為現實的能力時,你發現自己其實是一個超人時,就沒有任何事物和人可以阻止你去實現自己的目標了。隻要注意這種內在力量,並有效地利用這種內在力量,就能實現最高的理想。
那些沉溺於過去、低估未來的人往往也會滿足於現狀。而進步者總是感到不滿足。因為進步,他的任何事情又都好像沒有了盡頭。這樣,不斷完善的人總是無法滿足於已有的成就,總是去追尋更偉大、更完善、更充實的東西。這就是偉大人物成功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