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發明鍾表,是用來掌握時間、觀察時間的,更主要的是利用時間。青年人要想成大事,就要掌握運用時間的本領。
培養駕馭時間的能力。
首先要駕馭時間,就要避免浪費時間。青年人常有浪費時間的毛病。譬如說,你明明知道睡一覺時間會白白地逝去,可你偏偏要睡一覺。比如說在你工作時,你的同事與你白白閑聊了兩個小時,這兩個小時就是被浪費了。
世界上有很多事情是值得去幹的,也還有很多事情是不值得去做的。如果在不值得做的事情上過久地糾纏,不但會消耗自己的時間和精力,浪費自己的生命,還會引起錯誤的導向。青年人一定要認識到這—點,才會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做更多更有意義的事情。
做事情時要在大減少你浪費掉的時間,這樣做就好像是在同等的時間內延長了自己的生命。而要使你有限的生命期得到延長,需注意堅決不做毫無價值的事,從而浪費你有限的時間。
“做無價值的事是在作無用功,這是對時間的極大的一種浪費。我們身邊有許多人整天都在忙忙碌碌,整天都沒有閑暇時間。表麵看起來,好像他們在充分地利用著時間。可是,到頭來我們並沒有看到他們有什麼成就。其實,這些忙忙碌碌的事情中,有一大半是可做可不做的沒價值的事情。做這些事純粹是白白地消耗寶貴的時間,生命也就在這之間一分一秒地悄悄地流失了。
有種人花許多時間思考要做的事,擔心這個擔心那個,找借口推遲行動,又為沒有完成任務而悔恨。在這段時間裏,其實他們本來能完成任務而且應轉入下一個工作了,可就在這無價值的事情上麵,浪費了好些東西。”做任何事情都應有主次、有輕重,否則就會眉毛胡子一把抓。成大事者從不把精力花在不必要的事情上,以免空耗精力,浪費時間。
有些事情是必須做的,有些是不必做的,而有些是可做可不做的。青年人在生活中,有很多事情是你不願意去做的,但因辭卻不開情麵而浪費了寶貴的時間。所以有些時候,我們要學會拒絕。要養成保護有限時間的習慣和做法。
在你想充分利用享受自己的時間的時候,一定要給自己一個承諾:減少對別人的承諾了,不論是對朋友還是家人。如果別人的邀請對你來說是沒有吸引力甚至無聊乏味、浪費時間的,你應該學會斷然而禮貌地拒絕。
大部分人在整個工作日都很忙,白天工作,晚上總是有一些雜事需要處理,隻有周末是能完全由自己支配的。要是這時候,有人要求你去做一些不相幹的事,你應該果斷地拒絕。北大一學者在講他的經曆時說“你可以用一些言辭上的技巧,來減少你的承諾,讓你可以擁有自己的時間。”因此,你不妨在言詞上多下工夫試試看,或許會有效果。
學會拒絕,會讓你贏得時間讓自己快樂地生活。
不但學會拒絕,有些沒必要參加的團體也需退出。從大學開始,身邊就會不斷有人勸你加入各種各樣的團體,而最初的新鮮感很快就會被在定期沉悶聚會時的沮喪所代替。你以為能借此做一些有意義的事情,結交一些活潑有趣的朋友,到頭來卻發現,除了那裏乏味的閑聊之外,什麼也沒做。不但浪費了錢財和時間,還會有一大堆會員的義務和責任套在你頭上,讓你喘不上氣來。這時,你可以進行你的選擇。
按照以下三個標準,選擇一下:
(1)出於工作需要必須加入的團體。
(2)出於強烈的興趣愛好而很想加入的團體。
(3)你從不後悔加入的團體。
把不合標準的團體統統撤去,這樣,你再也犯不著為那些無聊的團體而浪費時間了。其次要學會利用閑暇和零碎時間。
“等我有空的時間再說吧。”我們經常這樣欺騙自己,也經常聽到別人這樣欺騙自己。這句托辭什麼意思呢?這句話進一步理解就是“我現在沒有什麼更重要的事情可做。”
事實上,有沒有所謂“空閑”的時間呢?不,沒有。你可能有“休閑”的時間,卻沒有“空閑”的時間。在休閑的時候,你也許會躺在遊泳池邊盡情歡娛,但這並不是空閑的時間。你的那每一分鍾都是“一寸光陰一寸金”。
凡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都有一個成功的訣竅:變“閑瑕”為“不閑”,也就是抓住生活中的分分秒秒,不圖清閑,不貪安逸。愛因斯坦曾組織過享有盛名的“奧林比亞科學協會”,在每晚的例會上,與會者總是手捧茶杯,邊飲茶邊談笑風生。據說,到今天,茶杯和茶壺已成為英國劍橋大學的一項“獨特設備”。大學的目的在於,鼓勵科家們充分利用所謂閑暇時間,在飲茶品茶之時溝通彼此的學術思想,交流科技成果。
閑不住的人們還在閑暇時間裏積極開創自己的“第二職業”。
“費馬大定理”的提出者法國人費馬,在概率論、解析幾何等方麵有卓越的貢獻。他的第一職業是大主教秘書和醫生,而創立太陽係學說卻成為他“第二職業”的研究課題——雖然人們把這一高尚榮譽戴在了哥白尼的頭上,但像無數偉大工程一樣,許多在其中“默默無聞”的人亦理應受到世人的尊敬。偉大的科家富蘭克林先生的許多電學成就,就是在他當印刷工人時從事“第二職業”時創造的成果。“閑不住”的人們還在閑暇時間裏虛心向社會上的能人賢者求教。托爾斯泰在基輔的公路上不恥下問,向當地有豐富生活經驗的農民虛心求教。達爾文也許在科學考察的漫漫長途中,拜工人、農民、漁人、教師為師。不甘悠閑,不求閑情,已被革命家和科學家視為生活的準則。
在生活中,有各種各樣度過閑暇時間的方式。有人利用閑暇時間博覽群書,汲取知識的甘泉;有人利用閑暇時間遊曆名山大川,廣覽天地萬物;有人利用閑暇時間廣交朋友,播下友誼的種子;有人利用閑暇時間進行美術創作。探索美的蹤跡;有人摸索篆刻藝術,構思長篇的文字,讓思想張開想像的翅膀,四方遨翔……當然,也有一些人的思想是靜止、空白的。他們把自己的閑暇時間浪費掉了,讓它白白地流逝;他們或墮入“三角”、甚至“多角”的情網,或沉溺於一圈又一圈的紙牌“漩渦”中,或陶醉於“摩登”、“時髦”的家具擺設,或無聊地徘徊於昏暗的街燈之下……除了認真用好閑暇時間之外,我們還應該學會善用零碎時間。
其實,生活中有很多零散的時間是大可利用的,如果你能化零為整,那你的工作和生活將會更加輕鬆。
所謂零碎時間,是指不構成連續的時間或一個事務與另一事務銜接時的空餘時間。這樣的時間往往被人們毫不在乎地忽略過去。零碎時間雖短,但倘若一日、一月、一年地不斷積累起來,其總和將是相當可觀的。凡事在事業上有所成就的人,幾乎都是能有效地利用零碎時間的人。
“我把整段時間稱為‘整匹布’,把點滴時間稱為‘零星布’,做衣服有整料固然好,整料不夠就盡量把零星的用起來,天天二三十分鍾,加起來,就能由短變長,派上大用場。”這是成功者的秘訣,也是我們學習借鑒的好方法。
偉大的生物學家達爾文也曾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一段時間。”諾貝爾獎金獲得者雷曼的體會更加具體,他說:“每天不浪費或不虛度或不空拋剩餘的那一點時間。即使隻有五六分鍾,如果利用起來,也一樣可以有很大的成就。”把時間積零為整,精心使用,這正是古今中外很多科學家取得輝煌成就的奧妙之一,也是我們應該從他們身上學到的優點之一。
比如在車上時,在等待時,可用於學習,用於思考,用於簡短地計劃下一個行動等等。把零碎時間用來從事零碎的工作,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充分用零碎時間,短期內也許沒有什麼明顯的感覺,但積年累月,將會有驚人的成效。
為後世留下諸多錦繡文章的宋代文學家歐陽修認定:“餘平生所做文章,多在三上:馬上、枕上、廁上。”
魯迅先生是:“把別人用來喝咖啡的時間都用在了寫作上。”
達爾文說:“我從來不認為半小時是微不足道的很小的一段時間。完成工作的方法,是愛惜每一分鍾。”
看來,零碎的時間實在可以成就大事業。
沒有利用不了的時間,隻有自己不利用的時間。
有一個實驗,很好地說明了這個道理。
老師向一個瓶子裏裝小石子,裝滿後問學生:“滿了嗎?”
“滿了!”同學們異口同聲地回答。
然後老師向瓶裏裝沙,仍可以裝進去。眾學生愕然。
沙裝滿後,老師又問:“滿了嗎?”
“滿了!”同學們回答道。
接著,老師又向已裝滿石子和沙子的瓶裏灌水,一直也灌不滿。
莫泊桑告訴我們:“世界上真不知有多少可以建功立業的人,隻因為把難得的時間輕輕放過而默默無聞。”
我們常常這樣說:“噢,隻有5到10分鍾就要開飯了,什麼事都幹不了。”但實際上,有多少身處逆境、命運多舛的人,充分利用了這些被我們許多人輕易浪費的時間,從而為自已建立於人生和事業的豐碑。那些被你虛度的時光,如果能夠得到有效利用的話,完全有可能使你出類拔萃,成為傑出人物。馬莉思·哈倫德舶成功主要源於她能夠精打細算地利用好每一分每一秒。作為一個勤勞的母親,她既需要照顧孩子,又需要操持家務。終其一生她都受到各種各樣的消極幹擾,這種於抗擊全可能使得其他絕大多數婦女瑣碎的家庭職責之外不可能有任何別的作為,然而哈倫德,由於她超常的毅力和對待時間態度上的分秒必爭,她最終做到了化平凡為輝煌。
第三要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
時間的特點是,既不能逆轉,也不能貯存,是一種不能再生的、特殊的資源,因此拿破侖·希爾認為:“一切節約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節約。”
時間對任何人、任何事都是毫不留情的,是專製的。時間可以毫無顧忌地被浪費,也可以被有效地利用。有效地利用時間,便是一個效率問題,也可以說,效率就是單位時間的利用價值。人的生命是有限時間的積累。以人的一生來計劃,假如以80高齡來算,大約是70萬個小時,其中能有比較充沛的精力進行工作的時間隻有40年,大約15 000個工作日,35萬個小時,除去睡眠休息,大概還剩2萬個小時。生命的有效價值就靠在這些有限的時間裏發揮作用。提高這段時間裏的工作效率就等於延長壽命。顯然“效率就是生命”也是無可非議的。
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對3 000名經理作了調查研究,發現凡是優秀的經理都能做到精於安排時間,使時間的浪費減少到最低限度。《有效的管理者》一書的作者杜拉克說:“認識你的時間是每個人隻要肯做就能做到的,這是一個人走向成功的有效的自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