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忠告十一:做“人和”之人(2 / 3)

從人之所以為人這點出發,可以說一個人離開了真誠,就失去了作為人的資格,也就無異於禽獸。

有些青年人,為了取得一些小利小名,而把自己的人格和名譽,像在跑馬場中一樣地肆意揮霍,這種人是天底下最可悲的。

一個有著大宗的財產,然而他卻出賣人格,出賣尊榮,出賣名譽,出賣一切有人格的人認為有價值的東西——這樣的人,隻能落得千夫所指,萬人唾罵。

糟蹋自己的人格、名譽值得嗎?如果百合花的潔白了汙漬,玫瑰花失卻了芬芳與美麗,那麼還如何貴為百合、玫瑰呢?

一個人腐化了他內在的最高貴的東西,失卻了為人的資格,又怎麼能稱得上是一個真正的人呢?

以誠相待是人際關係中最重要的法則,以誠相待也是一個最高貴的品質。能夠做到以誠相待的人往往能夠贏得更廣泛的支持。

精誠所至,金石為開。當你把你真誠的心扉敞開給別人看之後,真心誠意的力量是巨大的,這是無法用科學方法去加以分析的, “真心誠意”是一個人真實內心的自然湧現,所以能直接感動對方,和對方內心的真實情感產生共鳴和交流,而且超越了現實利益的層次。“伸手不打笑臉人”、“見麵三分情”,這是人都有的一種感情。真心誠意不僅可以解除對方的武裝,還可以激起對方同情不忍之心,因而鬆懈了他自己的立場:“看他那麼真心誠意,就接受他的要求吧!”因為如果拒絕, 自己多少也會自責,認為自己太無情了,因而難過半天。這是人性中“善”的作用,是很奇妙也很微妙的現象。

青年人要抱定“真誠”這兩個字,是沒有什麼事情辦不到的。

不造作、不虛假,沒有欺騙,也沒有心術的情感便是“精誠”

即“真心誠意”的本質,隻有這種情感才能真正的感動對方,讓對方接受你,認同你。

第二,要胸襟開闊,豁達開朗。

胸襟開闊的人,雖然沒有雄厚的資產,但其在事業上的成功機會,較之那些雖有資產卻缺乏吸引力和缺乏“人和”的人要多,因為他們不僅到處受人歡迎,而且到處能得到別人的扶助。

1754年,當時正值弗吉尼亞州議會選舉議員,身為上校的華盛頓率領部下駐防亞曆山大市。有一個名叫威廉·佩恩的人反對華盛頓所支持的候選人。

一次在公開場合中,華盛頓與佩恩就選舉問題展開了激烈爭論,並說了一些冒犯佩恩的話。佩恩火冒三丈,並一拳將華盛頓打倒在地。當華盛頓的部下跑上來要教訓佩恩時,華盛頓急忙阻止了他們,並勸說他們離開那裏。

第二天早上,華盛頓就托人帶給佩恩一張便條,約他到一家小酒館見麵。

佩恩以為必有一場決鬥,於是做好準備後趕到酒館。令他驚訝的是,等候他的不是手槍而是美酒。

華盛頓站起身,伸出手迎接他。華盛頓說:

“佩恩先生,昨天確實是我不對,我不可以那樣說,不過你已經采取行動挽回了麵子。人非聖賢,孰能無過。如果你認為到此可以解決的話,請握住我的手,讓我們交個朋友。”

從此以後,佩恩成為了華盛頓的一個狂熱支持者。

華盛頓開闊的胸襟,不僅使他們化敵為友,而且為以後事業的成功,增添了一位有力的支持者。

豁達是一種博大的胸懷、超然灑脫的態度,也是人類個性最高的境界之一。一般說來,豁達開朗之人比較寬容,能夠對別人不同的看法、思想、言論、行為以至他們的宗教信仰、種族觀念等都加以理解和尊重。不輕易把自己認為“正確”或者“錯誤”的東西強加於別人。他們也有不同意別人的觀點或做法的時候,但他們會尊重別人的選擇,給予別人自由思考和生存的權利。有時候,往往是豁達產生寬容,寬容導致自由。記得胡適先生說過,如果大家希望享有自由的話,每個人均應采取兩種態度:在道德方麵,大家都應有謙虛的美德,每人都必須持有自己的看法,不一定是對的態度;在心理方麵,每人都應有開闊的胸襟與兼容並蓄的雅量來寬容與自己不同甚至相反的意見。換句話說,采取了這兩種態度以後,你會容忍我的意見,我也會容忍你的意見,這樣大家便都享有自由了。

當然,豁達並非等於無限度地容忍別人,開朗並不等於對己構成危害的犯罪行為加以接受或姑息。

但對於個人而言,豁達往往會有更好的人際關係,自己在心理上也會減少仇恨和不健康的情感;對於一個群體而言,寬容開朗,無疑是創造一種和諧氣氛的調節劑。因此,豁達寬容是建立良好人際關係的一大法寶,同時也是一個人完善個性的體現。

一個人隻有豁達、開朗、寬容才能接受別人,善於與他人相處,能承認他人存在的意義和作用,他也就能被他人所理解和接受,為集體所接納,就能與別人互相溝通和交往,人際關係才會協調,才能與集體成員融為一體。

胸襟開闊,不要斤斤計較。在日常生活中,當自己的利益和別人利益發生衝突,友誼和利益不可兼得時,首先要考慮舍利取義,寧願自己吃一點虧。鄭板橋曾說過: “吃虧是福。”決不是阿Q式的精神自慰,而是一生閱曆的高度概括和總結。清朝時有兩家鄰居因一道牆的歸屬問題發生爭執,欲打官司。其中一家想求助於在京為大官的親屬張廷玉幫忙。張廷玉沒有出麵幹涉這件事,隻是給家裏寫了一封信,力勸家人放棄爭執,信中有這樣幾句話:“千裏求書為道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誰見當年秦始皇。”家人聽從了他的話,使鄰居也覺得不好意思,兩家終於握手言歡,反而由你死我活的爭執變成了真心實意的謙讓。《菜根譚》中講:“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的減三分,讓人嗜。此是涉世一極樂法。”可謂深得處世的奧妙。

林則徐有一句名言: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

與人相處,有一分退讓,就受一分益;吃一分虧,就積一分福。相反,存一分驕,就多一分挫辱,占一分便宜,就招一次災禍。

天玄子說:“利人就是利己,虧人就是虧己,讓人就是讓己,害人就是害己。所以說:君子以讓人為上策。”呂子也曾經說:“退己而讓人,約束自己而豐厚他人;所以群眾樂於被用,而所得是平時的幾倍。”

一個人,對於事業上的失敗,能自任這方麵的錯誤,就能讓人感德;在有成就時;能讓功於他人,就能讓人感恩。老子說:“事業成功了而不能居功。”

不僅讓功要這樣,對待善也要讓善,對待得也要讓得。凡是壞處就歸於自己,好處都歸於他人。他人得到名,我得他這個人;他人得到利,我得到他這個心。士者之間,輕重怎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分寸了。”

第三,關愛他人,多為他人著想。

如果你要別人喜歡你,或是培養真正的友情,還是既要幫助別人又是幫助自己,請對別人表現誠摯的關切。

這也是西奧多·羅斯福異常受歡迎的秘密之一,甚至他的仆人都喜愛他。他的那位黑人男仆詹姆斯·亞默斯,寫了一本關於他的書,取名為《西奧多·羅斯福,他仆人的英雄》。在那本書中,亞默斯說了一個個富有啟發性的事件。

“有一次,我太太問總統關於一隻鶉鳥的事。她從沒有見過鶉鳥,於是他詳細地描述一番。沒多久之後,我們小屋的電話鈴響了。我太太拿起電話,原來是總統他本人。他說,他打電話給她,是要告訴她,她窗口外麵正好有一隻鶉鳥,又說如果她往外看的話,可能看得到。他時常做出像這類的小事。每次他經過我們的小屋,即使他看不到我們,我們也會聽到他輕聲叫出:‘嗚,嗚,嗚,安妮!’或‘嗚,嗚,嗚,詹姆斯!’這是他經過時一種友善的招呼。”

仆人怎能不喜歡一個像他這樣的人?任何人怎能不喜歡他?有一天,羅斯福到白宮去拜訪,碰巧塔虎脫總統和他太太不在。他真誠喜歡卑微身分者的情形全表現出來了,因為他向所有白宮舊仆人打招呼,都叫出名字來,甚至廚房的小妹也不例外。“當他見到廚房的歐巴桑亞麗絲時,”亞奇巴特寫道,“就問她是否還烘製玉米麵包,亞麗絲回答他,她有時會為仆人烘製一些,但是樓上的人都不吃。‘他們的口味太差了,’羅斯福有些不平地說:‘等我見到總統的時候,我會這樣告訴他。’亞麗絲端出一塊玉米麵包給他,他一麵走到辦公室去,一麵吃,同時在經過園丁和工人的身旁時,還跟他們打招呼……,他對待每一個人,就同他以前一樣。他們仍然彼此低語討論這件事,而艾克胡福眼中含著淚說:‘這是將近兩年來我們惟一有過的快樂日子,我們中的任何人,都不願意把這個日子跟一張百元大鈔交換。’”

就是由於對別人誠摯的關懷使得查爾斯·伊裏特博士變成有史以來最成功的一位大學校長。他當哈佛大學的校長,從南北戰爭結束後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前5年。

下麵是伊裏特博士做事方式的一個例子:

有一天,一名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克蘭頓到校長室去借50美元的貸款,這筆貸款獲準了。“接著我感激萬分地致謝一番,正要離去的時候”——引用克蘭頓自己的敘述——“伊裏特校長說:‘請再坐會兒。’然後他令我驚奇地說:‘聽說你在自己的房間裏親手做飯吃。我並不認為這壞到哪裏去,如果你所吃的食物是適當的,而且分量足夠的話。我在念大學的時候,也這樣做過。你做過牛肉獅子頭沒有?如果牛肉煮得夠爛的話,就是一道很好的菜,因為一點也不會浪費。當年我就是這麼煮的。’接著,他告訴我如何選擇牛肉,如何用溫火去煮,然後如何切碎,用鍋子壓成一團,放冷再吃。”

李嘉誠擁有的第一幢工業大廈、地產大業的基石,他贏得“塑膠花大王”盛譽的老根據地是北角的長江大廈。

70年代後期,一個著名記者為了他的廣告公司租借場地,跑到長江大廈看樓,發現在當時早已過時的塑膠花,李嘉誠還在生產。

當時長江地產已創出自己的名號,盈利豐厚,可李嘉誠卻仍然在維持已過時的塑膠花的生產,就算已過時的塑膠花還是小有薄利,但相對於長江地產的利潤實在是九牛一毛,為什麼還要維持生產,李嘉誠說是為了給以前的員工留一些生計,為了讓他們衣食富足。

有人看到李嘉誠如此善待老員工,感歎道:“終於明白了老員工對你感恩戴德的原因。”

李嘉誠說老員工是企業的功臣,他們為企業做出了重大的貢獻。如果說企業是一個家庭,那麼老員工就是家庭中的長輩,我們作為晚輩,看到他們老了,理應承擔照顧他們的義務。

懂得感謝員工,多為員工著想,是李嘉誠對人生的領悟,也是他成功的一條訣竅。

材科長一向知人善任,並且每當推行一件計劃時,總是不遺餘力地率先作榜樣,將最困難的工作承攬在自己的身上,等到一切都上了軌道之後,他才將工作交給下屬,而自己退身幕後。雖然,他這種處理事情的方法是很好的,但他喜歡為他人表率,所以常常讓人覺得他似乎太驕了。

最近不知怎麼搞的一向精神奕奕的材科長卻顯得無精打采。原來最近的經濟極不景氣,資金方麵周轉不靈,再加上預算又被削減,使得科裏的機能差點停頓。材看這種情形若繼續下去,後果一定不可收拾。於是他實施了一套新方案,並且鼓勵職工:“好好幹吧!成功之後一定不會虧待你們的。”但沒想到眼看就要達成目標,結果還是功虧一簀,也難怪他會意誌消沉了。平日對材就極為照顧的經理看了這些情形後,便對材說:“你最近看起來總是無精打采的,失敗的挫折感到我當然能夠了解,但是我覺得你之所以會失敗,乃是因為你隻是一味地注意該如何實現目標,卻忽略了人際關係這種軟體的工程,如果你能多方考慮,並多為他人著想,這種問題一定能夠迎刃而解。”經理停頓了一下,又接著說: “大丈夫要能屈能伸,才是一個好的管理人員。我覺得你就是進取心太切了,又總喜歡為職工的表率,而完全不考慮他們的立場,認為他們一定能如你所願的完成工作,結果倒給了職工極大的心理壓力。

大概也就是因為這個緣故,所以大家都說你雖能幹,但你的部屬卻難為。每個人當然都知道工作的重要性,所以你實在大可不必再給他們施加壓力。你好好休休息四、五天,讓精神恢複過來,至於工作方麵我會好好幫助你的。”

看了材科長的這一段親身經曆後,你一定會和我有相同的感觸,那就是:要想在這個社會上生存,並不光隻靠熱情與誠意便可取得成功的。或許你原本對自己的能幹極有信心,但往往會因過分能幹或熱心,反而給部下帶來跟不上的感覺,而自己也會有挫折感,這一切都是因為你不曾站在他人的立場,為他人著想之故。隻要你能奉“設身處地為他人想”為佳臬,便可減少許多原可避免的困擾。

第四,“和而不同”。

我們經常說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樹葉。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每個人的特殊的遺傳基因的組合,決定了他們有不同的生理條件;出身背景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人生經曆的不同,等等,決定了每個人都會擁有自己不同的思想情感、性格氣質、思維方式。在一個文明的社會裏,隻要個人的行為不妨礙社會的健康發展,不妨礙他人的生活,它就有存在的權利,任何人都沒有權利也不能消除這種差異。因此我們不能指望得到每個人的首肯,不能與每一個人都成為知心的朋友,你也不可能喜歡所有的人,你可以不欣賞、不喜歡他,但是你不能輕視他,他隻是和你不同而已,你要尊重這種不同;也不要在與別人交往中,一味地遷就別人,從而丟掉自己的個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