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在瑞士(2)(1 / 3)

在他這幾年研究科學的歲月裏,他依舊維持著他在宗教方麵虔誠的正統、以及嚴格的道德標準。伏爾泰前來定居瑞士時,哈勒認為撒旦似乎已在日內瓦和洛桑兩地建立其標準。審美觀點和哈勒相匹敵的卡薩洛瓦於1760年分別拜訪過哈勒和伏爾泰。現在我們來重溫卡薩洛瓦這次雙重曆險的記載:哈勒個子高大,有六英尺高,而且體型寬大--在身體和智力方麵都是個巨人。他很親切地接待我,而且毫無保留地、既精簡又謙虛地答複我所有的問題。……當我告訴他.說我還想去見見伏爾泰先生時,他說我這麼做很對,然後又一點也沒醋意地說:"伏爾泰先生是一個值得認識的朋友,雖然,跟物理學的原理剛好相反,有許多人都曉得他這個人遠看時更偉大。"數日之後卡薩洛瓦在"喜廬"見了伏爾泰。"伏爾泰先生,"我說,"這是我一生中最值得自負的一天。我當你門下前後達20年,能得拜見師父真是歡喜。"

然後他問我從何處來。

"從羅什城來。沒有見過哈勒之前真不想離開瑞士。……我把你留在最後造訪,當做是"最佳的回憶"。"

"你對哈勒滿意嗎?"

"我一生中最高興的3天就是和他在一起。"

"恭喜你。"

"我很高興你能公平對待他。我又為他未能公平待你而感到遺憾。"

"哈!也許我們兩個都搞錯了。"1775年哈勒留給世人的一部書是他所印行的《有關最近幾次抵製"啟示錄"……的自由思想之嚐試的信》。該書是他為抵消伏爾泰的那本《百科全書質疑》的努力之作。他寫了一封感人的信給這位恐怖的異教徒,邀請他(年已八十有一)重新去捕捉"天才一接近,馬上飛走的寧靜",卻達到誠服的信仰,"然後,全歐最有名的人才會兼而身為最快樂的人。"哈勒自己從未寧靜過。他生病時焦躁不安,因為他對疼痛極為敏感。"他老年抽上鴉片,鴉片雖然可暫時止痛,卻隻增加了他天性的煩。"他很怕地獄,時常責難自己施予"騙局和其他滑稽太多"。他總算在1777年12月12日獲得安息。

三、在日內瓦

日內瓦在18世紀並非邦聯的一州,而是一個分離的共和國--市區和鄰近僻遠之處--說法語,信加爾文教派。阿朗貝爾在其所著《百科全書》中,在"日內瓦"這一條裏很羨慕地把他在1756年所見的日內瓦描寫如次:說來真難得,一個居民不到2.4萬人、領土區域不滿30個村莊的城市居然能夠獨立,而且成為歐洲最繁榮的社區之一。因自由與商業帶來財富,四周各地烽火四起,該市卻不受波及。震蕩歐洲的幾次危機對它來說隻是一個奇觀,該城隻是隔岸觀火,卻不參與其事。在自由和貿易方麵與法國相連,在商業和宗教方麵和英國相關,日內瓦很公正地評論這些強國彼此間的戰爭,而該城極為聰明。誰也不偏袒。它評估全歐各政權時,既不奉承阿諛哪一個,也不傷害或懼怕哪一國。法國胡格諾派教徒的遷居對日內瓦真可說是帶來繁榮。他們把自己的積蓄和技藝帶過來,使該市成為全世界鍾表業的首都,埃皮奈夫人估計從事珠寶業者約有6000家。瑞士銀行家的機智和創意極為著名,因此雅克·內克和阿爾貝特·加拉丁這兩位日內瓦人後來分別成為路易十六世的財政大臣和傑斐遜總統任內的美國財政部長。

正如同其他地區一般.日內瓦政府也為特權階級所把持。隻有父母和祖父母兩代都是日內瓦市民、而且本身也出生於日內瓦的人才有資格獲遴選。在這個貴族階級之下的,是中等階級--有從事製造業者、商人、零售商、公會頭目以及這些行業的從業員。這些為數不及1500人的貴族和中等階級人士,每年都在聖皮埃爾大教堂集會。來推選一個由200人組成的"大議會"和25人組成的"小議會"。這些議會選舉4位地方行政長官,每人任期一年,來擔任該州行政首長的職務。第三個階級的"居民"--也就是父母是外國人的居民--無選舉權,而第四個階級--納替夫--則是非土生的日內瓦人在該市生下來的小孩。占人口3/4的除了納稅之外,並無任何公民權。他們不準經商或就業,亦不許在軍中任職或擔任公會理事。這個小共和國的政治史就隨著中等階級想參政、下層階級爭取投票權的爭鬥運轉。1737年中等階級舉兵反抗貴族階級,並迫其接受新憲章:投票者均有被選入"大議會"的候選資格;"大議會"並對戰和、締盟、課稅有最後決定權:雖然立法權仍屬"小議會"所有,而納替夫雖然仍無選舉權,卻已獲許就某些職業。政府雖依舊是寡頭政治,但是辦事效率業已提高,比較沒有貪汙之陋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