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紅生平

蕭紅(1911年6月2日-1942年1月22日),中國現代著名女作家。黑龍江省呼蘭縣人,原名張乃瑩,筆名悄吟、玲玲、田娣。

被譽為“30年代的文學洛神”,是一位傳奇性人物,她有著與女詞人李清照那樣的生活經曆,並一直處在極端苦難與坎坷之中,可謂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蕭紅的一生是不向命運低頭,在苦難中掙紮、抗爭的一生,應該說直接影響其命運並引發她開始文學創作的是蕭軍的出現,並走進了她的生活。

1911年6月1日,她生於黑龍江呼蘭縣內一個地主家庭,取名張乃瑩。

1920年,生母病故。繼母與她感情淡漠,父親思想保守,專製頑固,隻有年邁的祖父能給這缺少愛的孩子一點安慰。

1927年秋季,蕭紅考入哈爾濱市東省特別區區立第一女子中學。喜愛繪畫和文學。1929年祖父去世,蕭紅十分悲痛,因為祖父是她最親的人。

1930年,父親令她退學,準備與未婚夫王恩甲完婚。蕭紅初中畢業。她不顧父親反對,毅然背叛家庭,逃婚來到北平,並進入女師大附中讀書。又因勸伯父不要再增加佃戶的地租而遭到一頓打,便逃出家庭。父親宣布開除她的祖籍,後來與流浪街頭的她相遇時也是冷眼相對,她亦終生不曾再回過呼蘭縣的家。

1931年10月,蕭紅從阿城逃到哈爾濱。無家、無業、無處棲身的姑娘,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違心地與王恩甲一起住進東興旅館同居。半年後,蕭紅懷孕,臨產期近,王恩甲卻不知去向。孤身困於旅館。

1932年11月,在即將被旅館老板販賣以抵所欠旅食費時,得到了蕭軍的幫助。蕭紅、蕭軍從歐羅巴旅館搬到道裏商市街25號,有了自己的家。秋天,她與蕭軍結合,開始了共同的生活:

1933年3月,蕭紅參加了中共黨員金劍嘯組織的賑災畫展,展出她的兩幅粉筆畫。同時,在蕭軍的影響下,蕭紅開始從事文學創作。

1933年5月21日,她寫出第一部短篇小說《王阿嫂的死》。這篇小說發表以後,她便以悄吟作筆名陸續發表了《看風箏》、《腿上的繃帶》、《太太與西瓜》、《小黑狗》、《中秋節》等小說和散文,踏上滿滿文學征程。

1934年,日偽在“滿洲國”加緊推行法西斯文化專製主義,她和蕭軍因編輯進步刊物隨時都有被逮捕的危險,便於6月離開哈爾濱至青島。10月又因青島形勢險惡奔赴上海,兩人同魯迅接觸並接受其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