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同時期那些或是驕縱或是孤傲的才女名媛不同,林徽因骨子裏其實是一個傳統的女子,她謹小慎微地維護著自己的聲譽,又不顧生死地去護衛文明。她似乎從出生起做好了打算的,要在青史上留個十全十美的名聲。因此,每一次落筆都極其慎重,好讓她筆墨酣濃地來抒寫這堪稱完美的一生。
關聯人物:梁思成、徐誌摩、金嶽霖、費慰梅等人。
天才的女兒
做一個天才的女兒的父親,不是容易享的福。你得先放低你天倫的輩分,先做到友誼的了解。
——林長民林長民這個名字,現在少有人知。但是若提起林覺民,不少人都能回想起那篇感人肺腑的《與妻書》。
其實這二人便是堂兄弟,福建閩縣人,林覺民是林長民的堂弟,因投身革命而壯烈犧牲。然而,林長民的政治生涯卻與這位烈士堂弟截然不同。他早年是秀才出身,之後卻毅然放棄科舉,轉而學習外語。他在早稻田大學留學之時,就在留學生圈子中頗有名氣,因為能言善辯、德行兼備而受人敬重。林長民雖是憲政的倡導者,卻選擇了更為溫和的革命道路,他交遊甚廣,與當時的諸多名士都有來往,試圖通過從政來挽救時局。
即便是一個接受過前衛思想的新式青年,林長民跟當時的大多數年輕人一樣,也未能逃脫家庭的包辦婚姻。他的第一個妻子是早在杭州讀書的時候娶的,沒有生育。第二個妻子何雪媛是商家女子,雖然家庭豐裕,卻因舊式教育下長大,目不識丁,因此得不到林長民的喜歡。然而她在嫁入林家八年之後,卻產下一個聰明可人的女兒,深得林長民的喜歡,這個女孩就是林徽因。然而,林長民對妻女的愛卻十分的極端,雖然徽因一直是他最鍾愛的孩子,他卻並沒有愛屋及烏地喜歡她的母親。
不久,林長民娶了第三個夫人程桂林。三娘接連生了四個兒子和一個女兒,這樣的反差令林徽因的母親更受冷落。家裏分地盤兒,三娘分到了寬敞明亮的前院,而母親隻能住在陰暗的後院,父親也很少來這裏。母親的生活如同被打入冷宮一般,隻能整天絮絮叨叨地向小小的徽因訴苦,而這些,都給這個女孩的心靈留下了深重的陰影。
林徽因的性格養成大概就是從此時開始的。她聰明早慧,很早地就看清了人情世故。她深切地體會到,母親的悲劇來源於自身的匱乏。在新的時代潮流之下,女子隻有首先成為獨立的人,才能夠有資格有能力去爭取別人的愛。另一方麵,在深宅大院裏,原本勾心鬥角的生活反而又讓小徽因深諳生存的法則。她有個失寵的母親,因而隻好竭力獲得父親的寵愛。她性格溫順可人,善待異母的弟弟妹妹,因此在整個家庭都很受歡迎,與她母親的命運完全不同。林徽因就像《紅樓夢》中的探春,生錯了房沒什麼大不了,懂得努力經營自身的人格魅力來抵抗出身,這才是完美小姐的修煉法則。
林徽因從十多歲開始便幫著料理家事,樣樣處理得得心應手,是個能幹的小主婦。她十四歲的時候,為父親書房中的字畫分門別類,製作出一個詳盡的字畫目錄,為了方便父親回家的時候查閱。雖然教育家林長民對這些事跡稱讚有加,但是他對自己女兒的培養可遠遠不止於家庭主婦這麼簡單。
他因為工作的關係,常常要往各地考察,每次出去,必定給林徽因寫信,談論所見所聞。他希望能夠帶愛女一同遊訪他國,卻一直未能如願。1920年,國際聯盟成立,林長民被派往倫敦。此次,他特地攜十六歲的林徽因一同前往歐洲,周遊列國。他說:“我此次遠遊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察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煩瑣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與能力。”
從這段話中,不難看出,“重男輕女”的林長民其實並未輕視這個女兒,他對林徽因的教育起點就是改良社會,比如今的很多父親眼界都要高得多。而這個想法也幾乎改變了林徽因的一生,使她的人生追求不同於同時代的很多女人。
在倫敦的家中,有家庭教師教林徽因鋼琴和英文。林長民在歐洲的那段時間,家中門庭若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端莊大方的林徽因成了家中的小主人,幫父親接待前來拜訪的朋友們。她跟著父親見識到了當時歐洲最一流的學者文人,也遊曆了歐洲各國,看到各地迥異的文化風俗。更重要的是,徜徉在歐洲文明之時,林徽因不由自主地被那些美妙的建築引去注意力。每當她看到那些泥土和沙石築起的建築,她都從中體會到了無以倫比的美感:優雅的線條,宏偉的輪廓,以及工匠們精心鑿刻出的每一個細節,都令她著迷。漸漸地,一個夢想從她心中萌生……1921年,林徽因隨父親回國,梁思成前往林家拜訪。其實,早在林徽因出國之前,二人就已經在雙方父親的介紹下見過麵,算得上青梅竹馬。然而,一別經年,林徽因出落得愈發婷婷,還從國外的遊曆生涯中增長了不少見識,而梁思成也長成了男子漢,就讀於清華學堂的他多才多藝,十分活躍,在政治上也是個熱血青年。而梁思成此次拜會林徽因其實是以求婚者的身份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