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宋美齡:權力之巔,愛之冠冕(2)(1 / 2)

曆數史上著名的第一夫人,似乎都是在某一個方麵有過人之處。埃莉諾·羅斯福參與起草了“世界人權宣言”,傑奎琳·肯尼迪被美國人奉為時尚教主,而阿根廷的貝隆夫人則憑借卑微的出身和善舉獲取了人民的悲憫和愛戴。

在宋美齡之前,已有二姐宋慶齡做表率,慈和親民,被人們尊為“國母”。如今這個皇冠加到了自己頭上,她卻另有一番打算和抱負。

上世紀 30年代,蔣介石開始推行新政,其中有一項,就是在全國推行新生活運動。所謂的新生活運動,用蔣介石的話來說,就是“精神方麵的重大戰爭”。

蔣介石和宋美齡親自擔當代言人,頻頻亮相媒體,企圖以此來推進新生活運動,讓人民告別“非人”生活。新生活運動倡導“藝術化”,以藝術為準繩來衡量人民的生活水平。

這顯然是無稽之談。對當時的中國人民來說,填飽肚子才是人生大業。因此,這場運動終究成了宋美齡一場不切實際的夢。生於買辦之家、在美國長大的宋美齡,不知百姓疾苦,似乎與人民總隔著層距離。也因為這個原因,她的私生活也常常遭到詬病,大街小巷裏流傳著她的奢靡與高傲,把她塑造成國民政府的慈禧。至於她在媒體麵前的種種善舉,到底是真心實意還是刻意作秀,眾說紛紜,難以揣測。

抗戰期間,一位美國女記者在重慶采訪宋美齡。飯後,宋美齡抽出煙,問她要不要抽。女記者看到牆上寫著“禁止抽煙”,因而謝絕。宋美齡卻從容地點起了香煙。兩個小時後,女記者說自己平時也是吸煙的,隻是因為看到了牆上的標語才沒有吸煙。宋美齡淡然一笑:“那是對民眾說的。”

但是據宋美齡身邊的侍從回憶,她的生活其實並不像外界傳聞的那樣驕奢無度,隻是比一般人要考究。宋美齡的一生,除了拍照演講,大概花在化妝穿衣上的時間最多。她的皮膚一直很敏感,因而常年需要靠精致的妝容來維持。蔣介石的副官有次給蔣更衣,伺候他入睡,無意間看到一個鬼魅般的人影走來,立即嚇壞了。原來,這就是夫人卸妝後的樣子,與白天的美麗簡直是天壤之別。此外,這個自詡為美國人的第一夫人,卻對中國的旗袍十分著迷。她有一個專門的裁縫,一輩子都在為她做旗袍,幾乎每隔幾天就要送來新的樣式。

宋美齡注定不能和她姐姐一般成為人人愛戴的國母,她的浮誇遲早會把她推向輿論的風口浪尖。幸好,她足夠鎮定,如某廣告詞中所說的一般:“能經得住多少詆毀,就能擔得起多少讚美。”

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是宋美齡一生中都能引以為傲的篇章。自從蔣介石接手國民黨之後,他就一直致力於剿共,卻對日本軍的侵略熟視無睹,宣傳“攘外必先安內”。而駐紮西北的張學良早已與中共接觸,主張聯共抗日。1936年冬天,蔣介石多次拒絕張學良的抗戰請纓。12月,蔣介石前往西安,張學良、楊虎城借機抓捕蔣介石,發動政變。

此事傳到南京之後,當局頓時亂了陣腳,有人主張轟炸西安。這種觀點顯然是要舍棄蔣介石以保全大局。就在這時候,宋美齡從爭論不休的人群中站出來,走向一條無法預知的道路。

那一天清晨,被軟禁的蔣介石照常做早課,誦讀《聖經》,恰好讀到“耶和華今將有新作為,將令女子護衛男子”的句子。這句話就像是一個預言。未過多久,宋美齡果然遠道而來,營救正在危難中的丈夫。

宋美齡此次孤身犯險,並無十足的把握,因而她將一把手槍塞給了隨行的端納,說道:“在西安若叛軍失控,你要毫不猶豫地用手槍將我打死。”

幸好,張學良等人也並不想要蔣介石的命。宋美齡的手槍終究沒有派上用場。

識時務者為俊傑,宋美齡乃至整個宋家皇朝最大的優點便是識時務。宋美齡接受了張學良的要求,用柔情蜜意軟化了正在氣頭上的蔣介石,讓他答應聯共抗日。

在權力的刀劍叢中,是男人的天下。然而,宋美齡之所以能夠在這片男人的土地上馳騁縱橫,其致命武器就是她非凡的人格魅力,因而次次以柔克剛,將刀鋒上血光消於無形。

這一年的聖誕節,蔣介石與宋美齡順利抵達南京,從此開始將注意力轉移到抗日。這一事件,無疑扭轉了當時中國的整個時局,為中國的前途打開一條出路。

對於宋美齡來說,這是一場漂亮仗。世人第一次看到蔣夫人的千裏救夫的決心,為她的形象又添了幾分鐵血紅顏的魄力。

但是,在這勝利的背後,她也有不得已的失落。終其一生,她都對一個人懷有深深的愧疚感。這個人就是少帥張學良。在談判之時,宋美齡保證過不讓他坐牢。蔣介石回到南京之時,張學良也一同跟隨護送。但是抵達南京之後,蔣介石便下令將他軟禁起來。從此,他開始了長達半個世紀的軟禁生涯。

原本風華正茂的少帥,一生的起承轉合就定格於 1936年的聖誕節,永遠不再翻頁。

在對於張學良的態度上,蔣介石和宋美齡的觀點一直相左。事變之後,蔣介石恨不得能立刻槍斃了他,而宋美齡則主張放了他。兩人爭執之下,張學良最終沒有被判處死刑,卻一直被關押,在戰爭中幾經轉移,一直到 1990年才獲得釋放。如張學良本人所說:“宋美齡活著一天,我也能活一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