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宋美齡:權力之巔,愛之冠冕(2)(2 / 2)

然而,出於對宋美齡的尊重,西安談判中的細節,張學良一生都沒有公布。晚年,他移居海外,常常與宋美齡書信往來,兩位長壽老人彼此寒暄,閑話家常,宛如知己。

西安事變時的南京,讓蔣宋夫婦心驚膽戰,比起遠在西北的共產黨,或許黨內那幫主張轟炸西安的同僚更讓他們提高警惕。而抗戰一旦展開,則需要水平過硬的空軍來保衛領空。中國空軍起步晚,連國民政府的軍事武裝亦是草草而就。如此大張旗鼓的軍事行為,必須由可靠的人來指導掌握。

對於蔣介石來說,最可靠的人莫過於妻子宋美齡。

美國女作家尤恩森認為蔣願意由宋美齡出麵主持“搖籃時期”的國民黨空軍,顯示“蔣介石的看法有一點是頗為明確的:即國民政府需要現代化中國的軍力,尤需戰鬥機。然而,購買飛機涉及大筆款項,蔣介石無法決定他那批貪汙成性的幕僚中,究竟誰能負起這一重任。他知道自己的妻子可以信賴。因此,這位隻受過音樂、文學和社會美德教育的宋美齡,便把許多時間花在有關航空理論、飛機設計和比較各種飛機零件優劣的技術刊物上。她和外商洽談,訂購了價值 2千萬美元的產品。

她從采購商搖身一變為中國空軍總司令,對婦女而言,這是史無前例的”。(師永剛《宋美齡畫傳》)宋美齡與美國各界人士保持親密聯係,她很快就找到了“老鷹”陳納德來擔當空軍的訓練工作。在他的帶領下,原本不堪一擊的中國空軍很快就變成了家喻戶曉的“飛虎隊”。

在第一次見到宋美齡的時候,陳納德便被她的美貌與優雅所震撼,他在日記中寫下:“她將永遠是我的公主。”

後來,陳納德與中國女記者陳香梅相戀,兩人談婚論嫁。陳納德卻說此事要向蔣夫人請示,才能做決定。而陳納德與陳香梅的孩子也都是由宋美齡取名,並認她為幹媽。

宋美齡慧眼如炬,她識才,更惜才。對於領袖來說,籠絡人心是一項技術活兒,那麼這技術活兒宋美齡做得可謂天衣無縫。相比人們對男性的刻板印象,女性本身就容易讓人感到親切。況且,好像有些人天性中就帶著光輝,讓人們不由自主地對她感到親切與信賴。是時代選擇了人物,亦是人物自己一步一步走上了時代的頂端。

第一夫人在美國

蔣介石身上軍人的剛烈,與宋美齡眉眼間的女子柔情,似乎是蔣宋皇朝最具特色的招牌姿態。

蔣宋的聯姻被世人稱為“中美合作”。蔣的出身很難為他博得西方的支持,況且他的作風在西方人眼中看來十分的古板、生硬,一點兒都不討喜。然而,一旦有了宋家的加入,一切都迎刃而解,因為從此之後,西方人看到的是與他們有著共同信仰,能夠用地道的英文與他們談論文化生活的宋美齡。

蔣介石最大的優勢在於他是一個善於把握機會的人,他明白這段婚姻的價值,更明白宋美齡擔當著他無法擔當的職責。因此在對外宣傳中,他自始至終都退居二線,而將外交重任交予宋美齡。抗戰期間,宋美齡成為國民政府的“國際播音員”。1937年,她的第一次發聲,讓世界震驚。她的《告美國民眾》慷慨陳詞:

中國一向是被認為怯懦無能的,軍事上也沒有充分的準備,然而如今已決定放棄以前的容忍政策,不再忍受暴敵的侵略殘殺和無理侮辱,全國奮起,為了國家的生存而從事抗戰。我們曆年來負著懦怯惡名,埋頭苦幹的中國人,將盡我們力之所至,抵抗到底。我們將奮鬥到最後的勝利,或最後的慘敗。縱使大好河山,悠遠曆史,都塗染了鮮紅的血液,或毀滅在猛烈的火焰之中,亦在所不惜。

諸位,你們在無線電中,或許可以聽到大炮的聲音,然而,這裏垂死者彌留的呻吟,受傷者苦痛的叫喊,以及房屋倒塌的聲響,我雖希望你們能想象得到,但聽不見的那些流離無定、驚慌失措、無家可歸的大批人民。他們的苦難,他們的饑餓,你們又哪裏看得見呢?

一口地道的喬治亞腔英文,沿著無線電廣播傳向世界,自負的西方人頓時安靜下來,他們仔細地聆聽,暗自驚歎:原來,在遙遠落後的東方,居然有這樣一個女人。她的聲音清亮悅耳,言辭不卑不亢,在她宛如鄉音的言語中,他們忽然想起來:在遙遠的東方,原來也有這樣一群受難者,與自己正處在同樣的險境……若說無線電波中的演講隻是讓世界聽到了第一夫人的聲音,那麼1943年的美國之行則讓宋美齡的優雅美麗真正地令世界傾倒。

珍珠港事件之後,原本舉棋不定的美國人對日本燃起仇恨的怒火。宋美齡抓住了這個時機,前往美國。她對美國國會進行演講,精彩絕倫,妙語連珠,令她迅速成為西方媒體的寵兒,榮升為“亞洲第一夫人”。第二日的記者會,她與羅斯福夫婦同座,回答記者咄咄逼人的提問。宋美齡一直不卑不亢,風頭之勁,令旁邊的羅斯福總統都有些忌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