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如何建立與學生融洽的師生關係
班級管理
作者:王懷銀
摘 要: 班主任要轉變意識,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巧妙地讚美學生,寬容、尊重學生,民主、平等地對待學生,從而贏得學生的信任,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
關鍵詞: 班主任 學生 師生關係
班主任與學生的關係直接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和克服困難的意誌,影響學生認識活動的效率。如果班主任與學生的關係融洽,班主任在學生中就會有威信,學生就會聽班主任的指揮,少違反紀律和規定,一心撲到學習上。因此,班主任要轉變意識,多與學生交流溝通,多稱讚學生,要寬容、尊重學生,民主、平等地對待每個學生,與學生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
一、轉變意識
幾千年的傳統教育思想根深蒂固,許多班主任過於注重師道尊嚴,總以管理者自居,學生必須唯命是從,然而,《新課程標準》倡導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認識的主體、發展的主體。班主任與學生之間的關係是服務與被服務的關係。隻有增強班主任的服務意識,才能真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因此,班主任必須轉變班主任就是權威、學生必須服從的傳統思想。班主任應放下架子,與學生交朋友,將慈父慈母、長兄長姐般的關愛融入學生心田。在教學管理中,班主任應由單純的“組織者”和“管理者”轉變為“認知指導者”、“行為幫助者”、“學生人際交往的指導者”、“學生心理健康發展的谘詢者”等。而在生活中,班主任要與學生做朋友,為學生消除心理障礙,排除情感憂慮,成為學生的良師益友,使學生“親其師,信其道”,與學生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係。
二、交流溝通
一位學者曾說:“沒有了對話,也就沒有了交流;沒有了交流,也就沒有了真正的教育。”交流既是語言交流,又是心與心的溝通。首先,班主任必須加強語言交流,通過與學生的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狀況和學習態度;多聽學生的訴說,了解學生的內心世界;廣泛聽取學生的意見和建議,了解學生的需求,及時采納學生的正確意見和建議。這樣,班主任既能了解學生的思想,又能與學生增進感情。其次,班主任要多與學生進行情感方麵的交流,做學生的知心朋友,甚至與學生建立起母女般、父子般或姐妹兄弟般的融洽師生關係,讓學生覺得老師是最值得信任的人,跟老師無話不說、無事不談,進行心與心的溝通,成為學生的知心朋友。古人雲:“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語言溝通是心靈溝通的前提,而師生心靈的溝通則是建立融洽師生關係的關鍵。
三、巧用讚美
讚美是贏得良好人際關係的通行證,是打開人際關係大門的鑰匙。日本推銷之神——原一平說:“對讚美的渴望是每個人最持久、最深層的需要。”的確,人人都喜歡被稱讚,人類本性中最殷切的需要就是被表揚、被認可。每個學生都有閃光的一麵,都希望自己的努力受到別人的讚賞。所以,班主任要善於發現學生身上的閃光點,要做學生長處、亮點、優點、美點的“發現者”,不能因為學生成績差或不遵守紀律而一味忽視學生的優點;班主任要蹲下身來,坐近學生身邊,與學生溝通、交流,走進學生宿舍,融進學生生活,發現學生的閃光點;班主任要不斷創造機會,抓住時機,激勵學生發揮出自己的長處。一旦發現學生的閃光點,哪怕一星半點也要及時鼓勵、表揚,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勢。這樣,學生就會覺得班主任可親可敬,與班主任的關係會更加貼近、更加融洽。
四、寬容尊重
莎士比亞名劇《威尼斯商人》中有一段台詞:“寬容就像天上的細雨滋潤著大地。它賜福於寬容的人,也賜福於被寬容的人。我們應該學會寬容對別人。”寬容不是無能的表現,而是班主任人格魅力的體現,是班主任充滿愛心的體現。中國自古有言:“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人非聖賢,孰能無過。”這表明人有缺點是不可避免的,班主任要寬容地對待學生的缺點,保護學生的自尊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