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引導幼兒愉快地唱歌
幼教天地
作者:劉學芹
摘 要: 教幼兒學唱歌時,要選擇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兒產生愉快情緒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好奇心;要通過老師的優美動作引導幼兒進行新歌教學活動;要在唱歌教學中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寓教於樂,讓孩子輕鬆地學唱歌曲;引導幼兒創造性地唱歌,培養孩子的創新意識,給孩子展示創造力的機會;要注意教與學的相互協調,重視孩子的學習過程。
關鍵詞: 幼兒唱歌 寓教於樂 展示機會 培養興趣
唱歌是人們表達情感的一種方式,尤其是孩子,當他們高興時就會情不自禁地唱起歌來,表達自己愉悅的心情。然而,結合多年的教學實踐,我發現孩子們在唱歌時表現得很被動,隻是在老師的帶領下一遍又一遍地唱;雖然在老師問“喜歡不喜歡唱這首歌”時,孩子們都條件反射似地回答:“喜歡。”但仍表情默然、東張西望,在老師的言語提醒下雖有所表示,但這些不是孩子發自內心的喜悅。這種“師教我學、師說我聽”的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教育發展的需要。
《幼兒園指導(綱要)》指出:“玩是幼兒的天性。”“要發現、保護和引導幼兒固有的天性。”“引導幼兒能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可見,倡導孩子主動學習,讓孩子成為學習的主人,采取生動活潑、富有兒童情趣的活動調動幼兒學唱歌曲的主動性,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重新審視歌唱教學活動,我認為應該摒棄傳統歌唱教學模式,注重教與學的協調統一。
一、選擇幼兒喜歡的歌曲,激發幼兒學唱的好奇心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一首歌曲是否適合幼兒唱,首先要看它能否激起幼兒學唱的興趣和欲望。在幼教雜誌及教材中有許多幼兒歌曲,但並不一定適合所有孩子學唱。如有的歌詞陳舊複雜,幼兒難於理解,還有的內容陌生,影響孩子學唱歌曲的興趣。因此歌曲的選擇與孩子的學唱有著很大的影響。所以,我們應有的放矢地選擇歌曲。隻要幼兒感興趣的、健康的、能使幼兒產生愉快情緒的歌曲就都適合幼兒歌唱,如《小兔乖乖》(歡快的)、《小魚遊》(優美的)、《粗心的小畫家》(詼諧的)等。
二、由動作引導進行新歌教學活動
由動作引導的新歌教學活動,就是組織幼兒以做動作開始活動。這種教學方法主要適用於詞曲簡單、多重複的歌曲,歌詞內容有直接描述動作的,賦予動作性。如在進行歌曲《蝴蝶找花》活動時,先讓孩子做“蝴蝶找花”的遊戲,讓孩子分別扮演“蝴蝶”和“花”,針對歌詞內容進行遊戲,並利用遊戲活動朗誦歌詞,再進行學習唱歌和相關遊戲活動。這樣不僅使幼兒學唱興趣濃,而且使平淡的新歌教學活動變得生動活潑,富有情趣。
三、在唱歌教學活動中營造良好的活動氛圍
在教唱活動中教師應為孩子們營造良好的環境氛圍,寓教於樂,建立融洽的師生關係,以充分調動孩子參與唱歌活動的積極性,讓孩子感受自然美,自發地模仿和學習,甚至以遊戲貫穿整個教學活動,讓孩子輕鬆地學唱歌曲。如《幸福拍手歌》是一首活潑、歡快、節奏性很強的歌曲。在學唱歌曲前,我便有意識地在孩子們自由活動時播放這首歌曲,歡快、跳躍性的旋律,以及拍拍手、跺跺腳等歌詞,很快激發出孩子們的興趣,他們一邊哼唱一邊做相應的動作。我故作驚訝地對孩子們說:“你們真了不起,老師沒教就會唱了。”孩子們在表揚和鼓勵下,感受到成功的喜悅,自信心大增。在進行歌曲教學活動時,我嚐試不用琴伴奏,而讓孩子們自由地拍手、拍腿,邊拍邊清唱歌曲,有節奏的拍打提高了孩子們的學唱興趣。在教學中教師的教學態度、眼神、動作語調等都是營造教學氛圍的重要因素,所以教學過程中安排的一切活動都要富於感染力,營造輕鬆、相對自由的教學氛圍,以及平等、友好的師生關係,讓每個孩子都產生積極學唱歌曲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