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4—5歲幼兒鋼琴遊戲教學理論初探(1 / 2)

4—5歲幼兒鋼琴遊戲教學理論初探

幼教天地

作者:周媛

摘 要: 遊戲教學是指運用遊戲性語言和遊戲活動進行的教學。本文從幼兒鋼琴教育現狀入手,重點探討4~5歲幼兒的心理特點和鋼琴教學的基本規律,從而引出幼兒鋼琴遊戲教學的理論依據,為遊戲教學奠定理論基礎。

關鍵詞: 遊戲教學 鋼琴教育 幼兒教育

法國大文豪雨果曾說:開啟人類智慧寶庫有三把鑰匙,一把是數學,一把是文字,一把是音符。隨著幼兒早期教育事業的發展,音樂教育越來越受到家長的重視,作為“樂器之王”的鋼琴自然成為有一定經濟基礎家庭的首選學習對象。一般說來,4~5歲是孩子開始學琴的最佳年齡(部分孩子因生理、心理發育不同,可依據情況或早或晚)。這一時期孩子的小肌肉群已發展好,練琴不會影響手的發育,並且年幼時手的關節和腱膜很柔軟,從演奏技術來看,手指間的伸張力、手指關節的彈性都能得到有效訓練;除生理條件適宜外,這一時期孩子的心理發展也進步不少,比如,能夠接受一些任務,完成每節課的鋼琴作業;在聽覺方麵,這一時期孩子的聽覺器官比其他器官更活躍,他們的好奇心、模仿力、記憶力都較好,加之沒有作業負擔和升學壓力,時間比較寬裕,易養成良好的練琴習慣。探討適合4~5歲幼兒鋼琴教學的方法具有一定的現實意義。

1.研究緣起

1.1鋼琴教育的普及

鋼琴傳入我國大約一百來年。隨著人們物質生活和文化水平的提高,不少家長開始讓孩子學彈鋼琴,尤其近十多年來,全國琴童數每天都在飛速增長,鋼琴在我國得以普及。琴童數量增加,對鋼琴教師的需求量也大大增加,質量卻有所下降。理想的鋼琴教師應既有較好的專業演奏技能,又有紮實的教育理論知識。

1.2普及後鋼琴教育出現的問題

現今幼兒鋼琴教育出現了很多問題,總的說來是教師隊伍魚龍混雜,好的教師稀少,這樣的隊伍很難保證教學質量。麵對4~5歲幼兒這樣一個特殊群體,鋼琴教育出現了教育成人化、與幼兒認知脫節、填鴨式教學、不注重基本功與音樂性、隻為考級、家長教師功利化等問題,造成孩子對鋼琴產生抵觸情緒或硬著頭皮彈出毫無音樂性的曲子。這都亟待老師提高職業素質和專業素質,尤其在幼兒初學鋼琴時下工夫。

1.3個人實踐經驗及興趣

筆者從五歲開始學習鋼琴,最初也是抵觸鋼琴的孩子之一,深知孩子心中渴望什麼樣的鋼琴課、渴望擁有什麼樣的音樂回憶。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現遊戲教學的魔力——能讓孩子,尤其是開始比較抵觸鋼琴的孩子在麵對枯燥的技術、抽象的音符及每天固定的練琴時體會到快樂並獲得一定的音樂成果。

2.4~5歲幼兒鋼琴遊戲教學的理論初探

2.1遊戲用於幼兒鋼琴教學的心理學依據

鋼琴是一門需要嚴謹、自覺、刻苦學習態度的技藝,怎樣才能讓兒童對這門技藝產生興趣呢?首先要了解兒童的心理特征。心理學家通過研究和試驗認為4~5歲幼兒的心理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的特征:

2.1.1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

兒童思維的真正形成期是在2歲左右,幼兒期(3~6、7歲)是思維開始發展的時期,主要特點是具體形象性(4~5歲最典型),這一時期幼兒主要通過感知、依靠表象認識世界。他們能夠掌握代表實際東西的概念,不易掌握抽象概念。比如:樂理教學比較抽象,若用成人化的教法,則孩子不僅無法掌握,還會因艱澀難懂失去興趣。運用遊戲教學法,能使抽象變得具體,更易讓幼兒學習鋼琴。

2.1.2注意的不穩定性

這一時期的幼兒有意注意處於發展的初級階段——水平低,穩定性差,無意注意占優勢地位,與幼兒的興趣與需要有密切關係的刺激物,成為引起無意注意的原因。在幼兒注意的這種特點下,遊戲顯得格外重要,因為遊戲可以引起幼兒的興趣,將有意注意轉為無意注意,延長其注意時間,達到較好的學習效果。

2.1.3幼兒期是形成最初個性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