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易在春季發生過敏的人,一定要注意皮膚保護,以減少過敏性皮炎的發生,特別是因花粉引起過敏者,應盡量減少外出,更不要到樹木花草多的公園或野外;遇幹熱或大風天氣,可關閉門窗,必須開窗時應換紗窗,以阻擋或減少花粉侵入;外出要盡量避免風吹、日曬,防止紫外線的過度照射,以防破壞皮膚的脂質保護層。發生過敏現象後,千萬不要依賴激素類藥物治療,以免形成激素依賴性皮炎,造成更大的痛苦。
對於春季發生的過敏症狀,除特別嚴重者應該在醫生指導下進行藥物治療外,我們也可自配一些簡單易行的抗過敏敷劑,如將剝了皮的香蕉與息斯敏搗爛後混合攪勻,在麵部做半小時的麵膜,就可達到抗過敏的效果。
花粉過敏症很多,最好提前預防,這比過敏症狀出現以後再治療要健康得多。
細節提醒:
如果你的眼睛發癢,眼瞼腫起來,有水樣或黏液樣膿性分泌物出現,你是患了“花粉性結膜炎”。
花粉性結膜炎又稱過敏性結膜炎,是青少年中常見的眼病。引起過敏的原因很多,各類植物花粉,如楊花柳絮,微生物的芽孢和其他抗原成分,塵蟎、恙蟲及其分泌物,以及動物的皮屑和毛發都可成為過敏原。因為春天正是植物開花吐豔、微生物繁殖、動物換毛的季節,所以散發到空氣中的異體蛋白較多,感染和接觸的機會比較多,所以過敏性結膜炎一般春季好發。另外,春天的幹熱空氣、陽光刺激和風沙也可使病情加重。故有過敏史的人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春季最好少外出“尋花問柳”,外出時最好戴好防風鏡,回來時及時洗臉,並滴眼藥水。
旅遊途中防治腹瀉
春天是出遊的“黃金時期”,同時也是旅遊疾病的高發期,例如腹瀉。在旅途當中的腹瀉不同於日常的腹瀉,其症狀除了拉肚子,患者還常伴有腹痛、惡心、嘔吐等,一般會持續4至7天,重症還會出現脫水、酸中毒等現象,對身體損害極大,專家稱它為“旅遊腹瀉”。
為了使廣大旅遊者玩得盡興,專家支招,預防旅遊腹瀉“三部曲”。
第一步,明確旅遊腹瀉的發病原因。旅遊腹瀉可能是由飲食不衛生引起的急性胃腸炎或者痢疾;也可能是由環境和氣候的變化引起的水土不服,再加上睡眠不足、精神緊張及過度勞累等因素,造成腸蠕動過快過強;或者旅遊者飲食不規律,遇到好吃的暴飲暴食,胃腸難以消化而導致腹瀉。患者如果不明病因就亂用藥,很容易造成治療的延誤,使病情雪上加霜。
第二步,在病因不明的情況下選擇全麵有效的“傻瓜型”止瀉藥。目前市場上的止瀉藥大致分為三類:抗生素類、微生態製劑類和蒙脫石散類。消費者熟悉的黃連素、氟呱酸等抗生素類藥物針對細菌感染性腹瀉起效;而某些微生態製劑針對菌群失調引起的腹瀉能起到補充有益菌的作用,不能根治腹瀉。同時,抗生素類和微生態製劑類都存在禁忌症。蒙脫石散類是目前國際上較為主流的止瀉用藥,如國內常用的“必奇”,它通過蒙脫石散獨特的成分有效地吸附並清除所有的細菌、病毒,從而達到止瀉的目的。因為是物理止瀉,它不被人體吸收,因此沒有禁忌症,適合包括孕婦、嬰幼兒在內的各種人群服用,是真正的“傻瓜型”止瀉用藥。
第三步,預防勝於治療。醫生提醒大家在旅遊期間要注意飲食衛生,不暴飲暴食,不一次飲用過多冷飲,盡量做到生活有規律,保證有充足的睡眠和休息時間,不能貪圖一時之快而損害身體健康。同時,一定要對旅遊腹瀉提高警惕,如若發生要及時就醫,及時治療,切莫亂用藥。
細節提醒:
出遊徒手治病訣竅
指壓太陽穴止頭痛——一般頭痛,患者自己可以用雙手食指分別按壓頭部雙側太陽穴,壓至脹痛並按順時針方向旋轉約一分鍾,頭痛便可減輕。
按揉足三裏穴止胃痛——胃痛時,用雙手拇指揉患者雙腿足三裏穴,足三裏穴在膝蓋下3寸,脛骨外側一橫指處,待有酸麻脹感後3至5分鍾,胃痛可明顯減輕。
掐中指指根緩解心絞痛——當心絞痛發作時,一時無法找到硝酸甘油片時,旁人可用拇指指甲掐患者中指指根部,讓其有明顯的痛感,亦可一壓一放,堅持3~5分鍾,症狀可減輕。
捏壓虎口治暈厥——暈厥,即麵色蒼白、惡心嘔吐、出冷汗甚至不省人事。此時,他人可用拇指食指捏壓患者的虎口(即合穀穴),捏壓10餘下時,一般可以蘇醒。
點壓天樞穴治便秘——便秘者在大便時以左手中指點壓左側天樞穴(位於肚臍旁3厘米下方1厘米處),至有明顯酸脹感即按住不動,堅持1分鍾左右,就有便意。
旅途積極預防腳泡
外出旅遊,腳泡的發生比較常見,它會影響旅遊的順利進程,而且處理不當還會引起感染。因此我們要重視腳上的泡泡。
腳泡的產生是由於腳底汗濕,表皮軟化,足掌長時間著力和摩擦,促使局部組織液滲出而形成;常與鞋襪、行走的道路不平和速度不均,以及旅遊者缺乏鍛煉等因素有關。
預防腳泡的發生必須注意:一是鞋襪要合適,鞋子不宜過高或過小,最好穿半新的膠鞋或布鞋,女性朋友不要穿高跟硬底皮鞋,鞋墊要平整,襪子無破損、無皺褶,鞋內進砂應及時清除,要保持鞋襪幹燥;二是徒步遊覽應循序漸進,先近後遠,腳步要均勻,落地要穩,不可時快時慢;三是臨睡前要用熱水燙腳,以促進局部血液循環,對足掌部位應用手按摩或用煤油在足底突出部位塗搽。此外,也可用藥物預防,川芎、細辛、防風、白芷各4兩,加水5斤煎至3斤,徒步旅遊前塗腳底,每日一次。
若發生腳泡,目前還沒有治療的好方法,主要是將泡穿刺與引流。首先用熱水燙腳5~10分鍾,擦幹,然後用碘酒或酒精將腳泡局部進行消毒,再用消毒的針(針可用煮沸的水或酒精浸泡)刺破腳泡,使泡內液體沿道流出,排幹。也可用消毒的馬尾穿過腳泡引流。但處理腳泡時,不要剪去泡皮,以防感染。
細節提醒:
旅途中要積極預防腳泡的發生,如果不慎腳上起泡要科學治療,如果感染會影響旅途的心情和旅遊的質量。為了防止腳泡的出現,除了選擇舒服的鞋以外,還要注意休息,不要過度勞累。事先看好旅遊地圖,以少走彎路,保護我們的雙腳。
旅遊也要防止上火
很多人在旅遊途中,容易出現心跳加快,顏麵潮紅,全身燥熱,心緒不寧,食欲下降,小便發黃,大便秘結等症狀;還有些人的嘴唇、口角甚至臉部起瘡疹。這些症狀通俗說來,就是“上火”。“上火”雖非什麼重病,但它會給本來愉快的旅途生活帶來煩惱和不安,給旅遊的歡樂打了折扣。
引起“上火”是人體各器官不協調造成的,醫學上稱之為激性疾病。旅遊途中,由於頻繁地更換地點和改變生活環境,加上跋山涉水,需要消耗大量的精力和體力,全身各係統常常處在緊張和變化之中,即處於“應激狀態”。機體一旦進入應激狀態,就會破壞體內環境的協調、平衡和穩定,導致疾病的發生。
要避免“上火”現象,須注意以下幾點:
1做好充分準備
出發前對於旅行的路線、乘車的時間、攜帶的物品都要做好充分準備。這樣,無論遇到任何事情都能從容不迫、心境平和。
2生活要有規律
旅遊的日程安排最好按事前準備好的作息製度進行,不要隨便打亂行程計劃。按時起床、睡眠,定時定量進餐,不為趕時間放棄一頓,也不為一席佳肴而暴飲暴食。
3多吃清火食物
新鮮綠葉蔬菜、水果與綠茶都具有良好的作用,要盡可能爭取多吃多飲。
4注意勞逸結合
安排各種活動需適當而有節製,保證充足的睡眠,以免過度疲勞、抵抗力下降。
細節提醒:
旅遊上火要對症下藥。旅遊途中由於緊張勞累,機體的調節、免疫機能都有所下降,對外界不良因素的耐受能力減弱,一旦“上火”應及時治療,切不可任其發展。口服清涼衝劑,如夏桑菊衝劑、金菊衝劑等都有清熱解毒的功效。
開車旅遊安全第一
開車旅行是最令人向往的,它有自訂行程時間、隨時更換行程的靈活性。
開車旅行,能到一些乘坐火車或其他交通工具難以到達的地方。開車旅遊本來就是一種樂趣,結伴同遊又可分擔租車費用,的確比使用其他交通工具來得便宜。加上開車旅行,住與食的自由度比較靈活,可以到偏遠一點、消費指數較低的邊鎮等尋找食宿,無須老是在市中心或是火車站附近地帶兜轉尋覓。
開車旅行的好處一籮筐,但好處不會從天上掉下來。出發前妥善規劃行程,做好充分準備和注意安全措施,才能確保旅途安全愉快,保證身體健康。
1相關部分的調整
(1)細心調整坐椅。
上路前最重要的工作之一就是調整坐椅。前後調整坐椅要注意腿部與油門、離合器、製動踏板之間的關係。當腳向下踩住製動踏板至最深處時,腿部仍要有一定彎曲,這時的坐椅前後位置比較合適。上下調整坐椅則要讓頭部離車頂部至少還有一個拳頭的距離,坐椅調得太高,車輛顛簸時頭部易觸到車頂,影響行車安全。坐椅調整好了對保護腰和頸椎都起重要作用。
(2)方向盤上下調整。
在背部緊靠坐椅的坐姿下,當胳膊伸直時手腕恰好落在方向盤上,這就是方向盤的最佳距離了。通過方向盤輪輻恰好可以看到儀表台的公裏、時速、油耗等的顯示,方向盤邊緣不阻礙視線,這就是最佳位置。這能保護胳膊和手腕不受傷害。
後視鏡調整對反光鏡來說,可以看到三分之二的地麵,三分之一的天空,這是上下調節的最好位置。而左右調節應該讓車身也出現一點在外後視鏡的視線範圍內,大約占1/4的比例,這樣能夠充分掌握車身附近的狀況。
2腰部支撐調整
目的是要讓坐椅支撐住腰,人身體向後靠時不要讓腰部懸空,這樣就可以減少駕駛過程中的疲勞。當然如果坐椅沒有腰部支撐的功能,可以自己買個小墊子支在腰後。對長時間駕車的人來說,這能起到很好的保護作用。
3頭枕調整
頭枕的最佳位置是頭枕的中心線恰好與眼眉在一條線上,開車時司機應該可以將頭靠在頭枕上,這樣既舒服又安全。
細節提醒:
1為了緩解疲勞,可能的話找個同伴換著開車;休息時不停地嗑瓜子;播放節奏強烈的音樂。
2應根據所去地點的基本路麵情況選擇車輛。如果道路狀況良好,開房車沒問題;如果道路狀況很差,最好換一輛越野車,例如吉普車、切諾基等。如果很想開切諾基去越野,而又確知道路狀況極為惡劣,可換4個粗紋路輪胎,以加強抓地功能。
3準備修車工具。千斤頂、快速補胎劑、鉗子、鈑子、冰雪天還需備防凍液、防滑鏈;
開車旅行安全第一,隻有保證安全、保證身體健康,才能玩得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