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壓迫脊椎神經,引發下背痛
對於長期久坐的上班女性來說,下背痛可能是最常見的一種疾病,其直接原因大多是脊椎變形所致。人體正常的脊椎從側麵看應呈“S”形,而腰椎前凸或後彎都會使脊椎神經受到壓迫而疼痛,患下背痛的女性多因腰椎過於前凸或後彎,原因就是經常蹺二郎腿。因為坐著的時候蹺二郎腿很容易彎腰駝背,使腰椎與胸椎的壓力分布不均。長此以往,勢必壓迫脊椎神經,引起下背痛。
2阻礙血液循環,形成靜脈曲張
據美國紐約市靜脈治療中心的負責人表示,蹺二郎腿會妨礙腿部的血液循環,造成腿部的靜脈曲張。靜脈曲張是一種因靜脈長期處於擴張狀態而導致的慢性病,在腿部最為多見,嚴重者還可能出現腿部靜脈回流不暢、青筋暴突、潰瘍、靜脈炎、出血和其他疾病。
鑒於蹺二郎腿易造成腰腿病,專家告誡上班族們,平時工作應坐有坐相,盡量不蹺二郎腿,減少對身體的傷害。
細節提醒:
坐著工作的人不計其數,但隻有少數人姿勢正確。
正確坐姿:
1一張可以調整高度、安有滑輪的電腦椅,最好選用有5個滾輪的轉椅,以確保安全。椅子靠背高度和傾斜度可調節,座位上有軟墊。
2坐下時,大腿和小腿、上臂和前臂相交成直角。
3盡量向後坐,以便脊椎可倚靠,從而減輕其負荷。
4坐姿不要呆板不變,最好時常變換:身體前傾,挺身坐直或向後倚靠。
5雙足腳掌全部踩在地上。
6眼睛和顯示屏之間的距離,以50~70厘米為宜。
7鍵盤的最佳位置:打字時雙手的魚際(大拇指根部,手掌上突出的肌肉)放在桌麵上。
少用耳機保護耳朵
長時間戴耳機,不但會造成聽力減退還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和記憶力減退,弄不好還會發生意外。
有很多青少年愛戴耳機聽音樂,有的還邊走邊聽,其實常戴耳機聽音樂對健康不利:
第一,易造成聽覺疲勞:微型錄放機耳機的音量輸出通常有85分貝左右,甚至高達120分貝。這樣的音量對聽神經有極大的刺激,長時間收聽會導致聽力減退,嚴重的會出現神經衰弱症。特別是耳機塞住外耳道,高音量的音頻聲壓直接進入耳內傳到鼓膜上,毫無緩衝,把聽神經刺激得異常興奮,極易造成聽覺疲勞。
第二,容易造成心理障礙:噪音使人感到頭昏腦漲,久而久之,就會造成注意力不集中,思維和反應的敏感度下降和記憶力減退,有的還會出現煩躁不安、缺乏耐心等異常心理。
第三,易發生意外:戴耳機聽音樂,由於注意力集中在音樂上,再加之堵住耳道,對外界的聽力幾乎沒有了,很容易發生類似車禍的人身傷害。
當戴耳機聽音樂時,最好注意下麵幾個問題:
1每聽半個小時後,取下耳機休息一會兒。
2盡量把聲音開關調小,以免過分刺激耳朵,影響聽力。
3騎車、乘車、走路時最好不要戴耳機聽音樂,以免造成交通事故。
4上課、寫作業時不要聽音樂,以免影響學習。
保護聽力是大事,音量適中才相宜,耳機不要長久戴,身體健康又愜意。
其次,許多人沒有意識到劣質耳機對身體的傷害有多大,認為花那麼多錢買一個耳機不值,花幾塊錢照樣能聽音樂,這種想法正好讓製造和銷售劣質耳機的人鑽了空子。
劣質耳機的高音區是聽力健康的殺手鐧,過於尖銳的高音很容易在瞬間使你的聽力過度疲勞,這比劣質低音的摧殘速度要快很多。許多人的聽力在年輕的時候就開始衰退,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受過多刺耳高頻的襲擊。如果長此以往,最嚴重的後果可能是失去聽覺。
一個比較驚人的情況是:有許多高價耳機,它們的聲音仍然會對你的聽力和身心健康造成傷害,最普遍的情況便是過於強烈的低音。怎樣才能買到優質的耳機呢?
鑒別耳機最簡單的方法便是:聽10到15分鍾左右,如果耳朵有脹痛感,頭暈暈的,並且伴有輕微惡心感,那麼這款耳機很可能是劣質產品。
原裝耳機在聽的時候效果會非常好,沒有雜音,高中低音表現特別不錯;而假貨耳機一般聽上去聲音比較單薄,像是立體聲廣播一樣,沒有低音。甚至有的時候會出現“吱吱”的雜聲,或是一個音量大一個音量小的情況。所以如果你購買的產品出現上麵這些問題,那麼該耳機多半就是有問題的。
細節提醒:
時常挖耳的人,將耵聹、皮脂移除過多,使外耳道皮膚失去天然酸性保護層,容易引起真菌性外耳道炎,或細菌繼發感染成為彌漫性外耳道炎,即痛癢流水,不易治愈,又會影響聽力。經常挖耳的慢性刺激,可能是產生外耳道乳頭狀瘤的原因,它除了阻塞耳道,影響聽力外,還有可能惡化變癌,以致威脅生命。挖耳不慎,可能戳破鼓膜,一旦感染,就會演變為中耳炎,成為耳聾和耳漏的根源。
由此可見,挖耳朵是一個有百弊而無一利的壞習慣。俗話說:“耳不挖不聾”,這句話確實是有道理的。
健康地使用衛生巾
衛生巾是很多女性朋友生活中的必需品,能否衛生的使用衛生巾,直接關係到女性朋友的健康。可是,許多女性朋友都沒有注意到下麵這些健康細節:
1使用衛生巾之前不洗手
用手將衛生巾拆封、打開、撫平、粘貼的過程,會將病菌帶到衛生巾上。衛生巾直接接觸女性的外陰皮膚,而經期又是女性抵抗力較低的時期,稍不注意,極易產生感染或導致婦科疾病。
2衛生巾長期放在衛生間裏
其實這是非常不衛生的,一般衛生巾為非織造布製作,多為纖維材料,受潮後材料變質,細菌易侵入繁殖,而我國多數衛生間終日不見陽光,又多潮濕,很容易繁衍黴菌,汙染衛生巾。拆包後的衛生巾應放在幹燥、潔淨的環境裏,受潮後不應再使用。
3不注意衛生巾的有效期
實際上衛生巾的衛生要求非常嚴格,離生產日期越近質量越有保證。衛生巾是使用高溫消毒的方法達到無菌的,一次性消毒滅菌的有效期畢竟有限,超過期限也就沒有無菌的保障了,如果衛生巾貯藏過久,即使不拆封也會變質、汙染。因此,在使用衛生巾時,一定要注意有效期,一次性不要購買太多,更不宜久藏。
4經常購買促銷品、新產品及贈品
一般說來,促銷品、贈品有可能是商家處理的滯銷產品,產品質量很難保證。在選擇新產品時,要盡量選擇信譽好的知名廠家的產品,不要一味追新。
5經常使用帶有藥物或香味的衛生巾
這種做法醫生不讚成,因為香味成分並不代表清潔度。藥物衛生巾更應謹慎使用,藥物衛生巾也許在一定範圍和程度上對女性陰部保潔、防治各種婦科疾病發揮了作用,但並非人人皆宜,因為人的體質差異很大,有的人接觸某些物質就會過敏,反而出現外陰瘙癢。因此,無論使用哪種藥物衛生巾都要注意自身反應及感受。平時屬過敏體質的女性要慎用或不用藥物衛生巾。
6一味追求大吸收量的衛生巾
很多女性為了自己方便,經常使用大吸收量的衛生巾,這種做法也是不提倡的。因為長時間不更換衛生巾會使局部通風差,導致細菌繁衍,從而誘發各種婦科疾病。
細節提醒:
選購和使用衛生巾時的注意事項
目前市場上銷售的衛生巾分兩種網麵,一種是幹爽網麵,一種是棉質網麵。幹爽網麵是一種無毒塑料;棉質網麵是一種無紡布結構做成的,但它不是真正的棉布纖維,同幹爽網麵一樣也是化學物質。幹爽網麵的最大特點是幹爽,棉質網麵最大的特點是柔軟。
衛生巾的吸水能力決定於它的吸水層。一般來說,吸水層是用脫脂棉做成的,這種棉花的致密度決定了它能否很好地將液體橫向擴散。
衛生巾有普通型和護翼型兩種,護翼的作用不是吸收,而是起固定作用,使衛生巾更好地固定在內褲上。速滲凹道的作用是引導液體縱向擴散,這樣能充分運用衛生巾,還能防止液體橫向滲透時汙染內褲。
有些女性在使用某些衛生巾時,會有過敏反應,這是由於皮膚在潮濕的網麵上摩擦、擠壓造成的。但由於各種網麵都是無毒無害的物質,因此這是物理性過敏,女性大可不必害怕。容易過敏的女性最好選用棉質網麵,減少摩擦。比較先進的是絲薄型衛生巾,內層用超強高分子吸水代替脫脂棉,這種用高科技合成的五色化學物質,吸水後能發生膨脹,與水結合呈凝膠狀,無論擠壓、摩擦,水都不會再流出來,但價格較貴。
購買衛生巾應盡量選用獨立包裝的,否則打開包裝後未使用的會受二次汙染。需要注意的是棉質網麵和絲薄型更換時間要求短,晚上不宜使用。
女性經期飲食宜忌
女性月經,每月一次失血。在月經期注重飲食的保健,與“月經周期”變化相吻合,調理氣血,補充適當的營養,非常必要。
1經期前:宜清淡低鹽
女性月經來潮前,常伴有乳房脹痛、腹脹、疲勞、煩躁易怒、失眠等症,主要與體內雌激素分泌過多等因素相關。科學合理的飲食,可消除這些不適。
月經來潮前一周,可選吃清淡、易於消化、富有營養的食品,如豆類、魚類等高蛋白食物,並多吃綠葉蔬菜及水果。平時多飲開水,保持大便通暢,減少盆腔充血。不宜吃辛辣等刺激性食物,少吃肥肉、動物油和甜食,避免影響脾胃功能,保證經期正常。
月經來潮前10天,可開始低鹽飲食。食鹽太多,體內水分需要增強,對腎髒和血管不利,更可能導致頭痛、激動易怒、下肢浮腫等。
2經期中:營養與“溫”、“和”
經期間飲食,以“通經水、加強營養”為主要目的,同時避免便秘。最好遵循以下四大飲食原則:
(1)忌生冷,稍宜溫熱。
月經期如食生冷食物,一則傷脾胃礙消化,二則損傷人體陽氣,易生內寒。寒氣凝滯,使血液運行不暢,造成經血過少,甚至痛經。所以,即使在酷暑盛夏季節,月經期間也不宜吃生冷食物。飲食應以溫熱為宜,有利於氣血運行暢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