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秋之實——收獲健康好時節1-3(3 / 3)

已經知道自己患有某種過敏性疾病的少年朋友在染發時就更要慎重。

防止青少年白發,首先要珍惜毛皮質中的黑色素形成細胞,使其始終處於分泌活躍狀態,這就需要攝取足夠的碘,不妨多吃些海帶等含碘豐富的食品。另外要做到不偏食,使營養均衡。

有了白發不要拔,拔掉白發會損傷毛囊周圍的氣孔,破壞毛根神經,易引起毛囊炎,更使黑色素形成細胞受損。因此,與其拔掉,倒不如用手揉按毛囊部位,以增加毛囊周圍血液循環,使黑色素形成細胞活躍,黑色素生成增加,頭發就會慢慢變黑了。

細節提醒: 

從事腦力勞動的青年知識分子,往往工作很忙,無暇顧及體育鍛煉,經常“開夜車”,加之飲食過於精細,營養素的攝入不平衡,因而易於過早出現“少白頭”。正確的防治方法是:

1在現代社會環境中,青年人應該學會心理保健和調節方法,既要會工作會學習,也要會調節會娛樂,勞逸結合,力求保持心情舒暢,避免精神危機,心理上的相對平衡對於防止早生白發至關重要。

2堅持體育鍛煉,增強體質。

3講究飲食質量,多吃一些富含優質蛋白、微量元素和維生素的食物,可選擇鮮魚、牛奶、動物肝腎、黑芝麻、食用蕈類、海藻類、新鮮蔬菜和水果等。

4在醫生的指導下酌情使用維生素、葉酸,中藥何首烏、枸杞子、桑葚子等藥物,有助於防止或延緩白發的生成和發展。 

獻血能預防心髒病

在人們傳統的觀念中,獻血容易“傷元氣”。其實,適量獻血對人體健康不但無害,反而有益。

血液中的細胞有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三種。一般認為,紅細胞的壽命為120天,白細胞為13天,血小板僅為5天。也就是說,最多在120天,人體內的血液細胞要完全更換一次。適量獻血之後,損失的那些血細胞很快就會被補充上。因為獻血本身會刺激骨髓(造血器官)加速製造血細胞,使人體內血液的總數量恢複到原來水平,保持血液數量和各種成分的動態平衡。獻血可以降低急性心肌梗死的發病危險。在人對2682名42~60歲的男性進行的研究表明,在兩年內至少獻血一次者隨訪55年,發生心肌梗死的危險性比未獻血者低86%,其中獻血153毫升,相當於獻200~250毫克鐵,僅有一例發生心肌梗死(0.7%)。而未獻血者發生心肌梗死者達226人(9.8%)。

最近芬蘭醫學家研究發現,獻血可能會起到預防心髒病的作用。他們認為,這可能與人體內鐵元素的存儲有關。人們知道,如果體內已存儲了太多的鐵,無論是由於疾病,還是通過輸血治療所致,都會增加患心髒病的危險。由此看來,經常獻血會造成體內含鐵量較低,可減少心髒病的患病率。

獻血雖然能預防心髒病,但是並不是什麼人都能獻血。以下群體不適宜獻血:

1半月內拔牙或其他小手術者。

2婦女月經前後三天,妊娠期、流產後未滿六個月,分娩及哺乳期未滿一年者。

3感冒、急性胃腸炎病愈未滿一周者,急性泌尿道感染病愈未滿一月者,肺炎病愈未滿三個月者。

4某些傳染病如痢疾病愈未滿半年者,傷寒病愈未滿一年者,布氏杆菌病愈未滿二年者,瘧疾病愈未滿三年者。

5近五年內輸注全血及血液成分者。

6較大手術後未滿半年者,闌尾切除、疝修補術、扁桃體手術未滿三月者。

7皮膚局限性炎症愈合後未滿一周者,廣泛性炎症愈合後未滿兩周者。

如果你不適宜獻血,就不要去。獻血者獻完血以後要注意補充營養。

獻血後的營養補充一般以增加造血所必需的各種營養物質為宜。造血的原料主要包括:蛋白質、鐵、葉酸和維生素B12等。

含有優質蛋白質較多的食物有:奶類、瘦肉、蛋類、豆製品等。

含有鐵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髒、海蜇、蝦、芝麻、海帶、黑木耳、紫菜、香菇、豌豆、大棗、桂圓等。另外,炒菜時最好選用鐵鍋。

含有葉酸較多的食物有:豬肝、腎、牛肉等。

含有維生素B12較多的食物有:動物肝髒、豬或羊腎、腐乳等。

總之,獻血後不必特別地去吃些什麼,隻要吃得科學合理、有營養價值、可口、舒服、適量,就能在短時間裏,恢複失去的那部分血液。

細節提醒: 

為確保血液質量和減少獻血者在獻血過程中的不必要的反應,獻血者在獻血前一天和獻血的當天,需注意以下一些問題:

1獻血前一天晚上不要飲食過飽,獻血的前兩餐不要吃肉、魚、蛋、牛奶、豆製品及油膩食物,要吃一些清淡飲食,以防止血液渾濁,影響血液質量。

2要保持獻血前一晚的良好睡眠,獻血前也不要空腹,以免在獻血的過程中出現頭暈、心慌、出汗等一些反應。

3獻血前兩天如有感冒、發燒、咳嗽等應暫緩獻血。

4準備獻血前還可以閱讀一些獻血宣傳資料,以解除和減輕思想負擔,減少獻血中不必要的反應。 

伏案工作注意活動

長期伏案工作的人倘若不注意自我保健,有五種疾病會找上門來,這是不容忽視的:

1骨骼肌肉疾病

長期伏案低頭可致使頸部血液回流不暢,部分肌群使用過多,以及久坐下肢運動少,這些均可造成頸椎病、骨質增生等疾病的發生。

2心血管疾病

長期室內伏案工作,活動量不足,全身肌肉收縮所產生的靜脈回流力量減弱,會誘發動脈硬化、高血壓、冠心病和腦血栓等。

3消化道疾病

常坐的人胃腸道的蠕動能力降低,因而容易發生消化不良、便秘、慢性胃炎和痔瘡等疾病。

4呼吸道疾病

長期室內工作,見陽光少,呼吸新鮮空氣少,不但會導致肺活量減少,而且呼吸器官的功能也會相對減弱。容易患感冒、氣管炎等呼吸係統疾病。

5神經精神疾病

伏案工作是腦力勞動,大腦需要充足的血液以及氧氣供應,坐得太久,工作時間過長,可引起大腦的血供不足,從而會導致頭昏腦漲,視力減退,甚至可引起神經衰弱。

以上所說種種,都是由於缺少運動所致,所以對付這五種疾患的原則就是一個字:動。比如伏案工作15~2小時之後最好到室外做一些體育活動,如果沒有這樣的條件也可以在室內來回走動或在座位上伸伸懶腰,活動一下四肢,特別要注意抬頭、向後仰,並向左右轉動,同時工作時要注意勤變換姿勢。

細節提醒: 

伏案工作者健身操

1活動頸部 先低頭後抬頭,5~10次,然後轉頸,由左至右,再由右至左轉動頭部,使頸、頭充分活動。轉動時不宜太快,要均勻而緩慢。

2挺胸彎腰 站立時先深深吸氣一口,然後挺起胸脯,接著呼氣並向前屈身彎腰,重複做10~15次。

3搓拍腰部 兩手握拳狀,反手在背脊兩旁上下來回搓擦10~15次,然後用掌拍擊背部10~15下。

4十指梳頭 兩手十指微彎,用十指代梳,梳時從前額往後梳,再從頭頂部向前梳,邊梳邊做搓揉動作。每次做2~3分鍾。但不要太重,以免損傷頭皮。

給K歌一族的忠告

夜晚的時候,練歌房裏會傳出陣陣歌聲,那是很多青年人所熱衷的卡拉OK。卡拉OK這種娛樂形式的興起,讓普通人找到了展現自己歌喉的機會,這是卡拉OK的魅力所在。其實現代娛樂業的歌手有不少是包裝的結果,在普通人裏,比那些歌星們音色和氣質更優秀的大有人在。親戚朋友三五成群地來到練歌房,既可以一展歌喉滿足自己的表現欲,又可以對酒當歌舒展平日被生活工作所壓抑的情緒。但是,這樣的卡拉OK,就真的一切都OK了嗎?

1聲嘶力竭喉嚨沙啞

唱卡拉OK時最常見的毛病便是聲音變得沙啞。在正常情況下,人的聲帶每秒鍾震顫約為50~100次,唱歌時則高達80~1200次。持續不斷地唱歌,會令聲帶黏膜充血、水腫,以致血管破裂、出血,引致急性聲帶炎,說話時便會聲音沙啞、喉嚨痛,甚至有輕微的呼吸困難。一般來說,連唱五六首歌就可能出現這種情況。

2聲浪震耳聽覺受損

唱卡拉OK時背景音樂聲音太大,對聽覺也有損害。研究指出,一般人若持續在音量達90分貝的環境中,或在音量達120分貝的環境中呆半小時,就能使聽力受損。現在卡拉OK環境的音量分貝數都達100以上,加上房間裏的回音,對耳朵的傷害會更深。而長時間處在嘈吵的環境中,說話及唱歌的聲音也要無形中擴大,在這種惡性循環之下,便會有耳鳴、突發性耳聾的情況出現。

3密封環境空氣汙濁

除了喉嚨及聽覺容易受傷外,唱卡拉OK還可能得上其他毛病。

現在唱歌的環境大都幹燥密閉、空氣汙濁,再加上有人吸煙,會對呼吸係統造成嚴重影響。再加上房間依靠中央空調係統,一般通風係統欠佳,過濾網充滿塵埃和黴菌,這些更是傳染疾病的溫床。

卡拉OK房間環境幽暗,人長時間盯著電視熒幕的閃光會刺激視網膜,造成視覺疲勞,引起頭暈的現象。

很多人喜歡在午夜場唱歌,雖然房間租金便宜,但此時,人體易於疲勞。而長時間的黑白顛倒會擾亂人體內的生物鍾,激素水平就會出現異常,白天激素水平上不去,夜晚下不來,反而更容易疲憊,抵抗力下降。

所以,我們到卡拉OK廳放鬆時,一定要注意:

1應當學會節製自己,每次時間以1~2個小時為宜,最好不要通宵達旦地卡拉OK。

2青少年既是卡拉OK廳的熱衷人群,又處在身體發育尚不完備、器官容易受到損害的時期,所以在唱卡拉OK的時候,要特別注意包廂的通風、光線、音量以及時間長度,要在娛樂的同時注意保護自身的健康。

3在卡拉OK廳中,往往聚集著社會各色人等,青少年如果遇到麻煩,要學會保護自己和及時報警。

細節提醒: 

唱卡拉OK本來是消除壓力的一個好方法,但若賠上了健康,那就不值得了。所以每次唱卡拉OK不妨注意以下方麵:

1勿唱得過火,唱罷兩三首之後,不妨休息5分鍾讓其他人唱。

2喝水保持喉嚨濕潤。若發現聲音沙啞,就要休息不唱了。

3選曲時要量力而行,選擇適合自己的歌曲,勉強拉高嗓子、用假音或聲嘶力竭地唱歌都會對聲帶造成傷害。

4避免長時間逗留在卡拉OK房間中,每次以2小時內為佳,並要保持室內空氣清新。

5患有哮喘、慢性氣管炎等呼吸毛病的人,不適宜去這些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