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秋之實——收獲健康好時節3-1(3 / 3)

從憤怒情緒發展的規律來看,自我克製越早越好。但一旦動怒,最好的辦法就是迅速離開情緒現場,或做別的事情,或強迫自己冷靜下來想一想。當要發怒時,人們還可以握住他所“恨”的人的手,直到情緒平靜。

在發怒時要提醒自己,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不同見解,我們若想讓對方改變其觀點,隻不過會延長自己發怒的時間而已,為何不允許他人有自己的選擇呢?正如你有你的選擇一樣,有時光靠自己內在的努力很難奏效,這時就需要得到外界的提醒和幫助。清代的林則徐每到一地,都要在房間的牆壁上貼上“製怒”二字,目的就是要提醒自己不要亂發脾氣。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記住:不要苛求人人都讚同你的意見與行為。

細節提醒: 

如果怒氣確實膨脹起來,並且無法控製,那就應該讓它發泄出來,但要切記,不能傷及他人。我們可以找自己的知己,盡情地傾訴自己的苦衷;也可以找一個空曠的地方,用力喊出自己想要講的話;或一口氣跑上幾千米,跑得滿頭大汗,讓自己的怒氣隨汗水一起流失,然後用溫水痛痛快快地洗個澡。

浮躁無益身體健康

浮躁心理是指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恒心、見異思遷,喜歡投機取巧,講究急功近利,強調短、平、快,立竿見影,平時則無所事事,亂發脾氣,一刻也不能安穩地工作。浮躁心理是當前我國最嚴重的一種病態社會心理,危害極大。

浮躁心理從表現特點上看有軀體性亞健康的症狀特點,如心神不寧、焦躁不安、喜歡衝動、冒險、甚至鋌而走險等。實際上這種軀體的表現是在心理的作用下來完成的,症狀來得快去得快,受情緒、外界環境的影響很大。

浮躁是一種衝動性、情緒化與盲目性相互交織的複雜的病態社會現象,它使人們失去準確定位,讓人隨波逐流、盲目行動、不計後果,與腳踏實地、艱苦創業、勵精圖治、公平競爭的社會準則相抵觸,對整個國家、社會的整體運轉非常有害。

在這個躁動的時代有一顆平淡的心很重要。平淡,即平靜而淡泊。生活在物質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質利益競相角逐、精彩紛呈,麵對這粉墨登場的物質利益的頻頻秋波,能做到坐懷不亂、平靜而淡泊確非易事。然而,隻有清醒、理智地直麵物欲的挑戰,藐視引誘,把握住自己,控製住自己,才能做一個純粹的人,一個道德高尚的人;隻有從容、鎮定地迎接物欲進攻,怒視引誘,堅強自己,錘煉自己,才能做一個有益於社會、有益於人民的人。而這樣的人,對於淨化我們的社會風氣,對於純潔我們的事業是多多益善的。

如果你想有一顆寧靜的心,讓躁動的自己靜下來,可以進行自我心理調控。

1不和任何人進行盲目的攀比,在生活中擺正自己的位置。

2要腳踏實地地工作,要有開拓、進取、創新意識和競爭精神,但是,這些應該建立在持之以恒、堅持不懈、任勞任怨的工作精神基礎之上。

3凡事要三思而後行,切忌盲目、衝動、喪失理智。

4遇事善於思考,一切從實際出發,不能跟著感覺走。

5要有高瞻遠矚的氣魄。

細節提醒: 

為了使良性暗示達到預期的效果,做良性暗示的時候要注意兩點:一是克服浮躁心理;二是克服急功近利的心理。良性暗示是一種平心靜氣潛移默化的心理運動,想一蹴而就,或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做法都是不可取的,也是根本不可能成功的。在充滿變幻和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要想保持身心健康,使良性暗示取得實效,必須默默地、靜靜地、緩緩地、天長日久地進行,才能得到理想的效果。

嫉妒是心靈的毒藥

嫉妒是痛苦的製造者,在各種心理問題中是對人傷害最嚴重的,可以稱得上是心靈上的惡性腫瘤。如果一個人缺乏正確的競爭心理,隻關注別人的成績,嫉妒他人,同時內心產生嚴重的怨恨,時間一久心中的壓抑聚集就會形成問題心理,對健康也會造成極大傷害。

嫉妒者的幾種心態特征常常表現如下:

①爭強好勝。

②不能樹立正確的目標。

③對自己的現狀不滿,愛發牢騷。自我評價低,總感到不如別人。

④自恃自己的條件好,希望別人不如自己,以此來體現自己的優越感。

⑤感到別人的存在對自己構成了威脅。

如何讓自己遠離嫉妒心理,擁有健康心態呢?

1自我宣泄

有時麵對生活和事業上的巨大落差,或社會的種種不公正現象,人們都難免一時的心理失衡和嫉妒。這時,要是實在無法化解的話,也可以適當的宣泄一下。可以找一個較知心的親友,痛痛快快地說個夠,出氣解恨,暫求心理的平衡,然後由親友適時地進行一番開導。

2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要胸懷大度,寬厚待人。和我們自己一樣,每個人都有成功的渴望。

我們在自己獲得成功時一定也要尊重別人的成績和才華。

3正確評價競爭

如今社會上競爭無處不在。當看到別人在某些方麵超過自己的時候,不要盯著別人的成績怨恨,而要積極尋找別人成功的原因,以此為動力讓自己更快的進步。

4正確評價成功

有了關於成功的正確價值觀就能在別人有成績時,會肯定別人的成績,並且虛心向對方學習,迎頭趕上,以靠自己努力得來的成功為榮。發現不足,迎頭趕上。

5正確評價他人的成績

嫉妒心往往是由於誤解所引起的,即人家取得了成就,便誤以為是對自己的否定。其實,一個人的成功是付出了許多的艱辛和巨大的代價的,人們給予他讚美、榮譽,並沒有損害你,也沒有妨礙你去獲取成功。

6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能客觀評價自己,並且去尋找真正的快樂,這些都是遠離嫉妒心理的方法。

總之,我們不能光看到別人的成績,更重要的是找到別人成功的原因,並以此為動力督促自己不斷進步。

細節提醒: 

有時候,別人的成功是基於自己的特色或長處的,而我們在這方麵是不擅長的,這時,我們要學會欣賞別人的長處,而不是非要跟她一樣。比如,我們看聯歡會時,看到光彩耀眼的歌星,聽別人說他們一晚上的收入有幾十萬。這時如果我們因此寢食難安,老是想他們的收入,因此感到萬分不平衡,影響了正常的生活就不值得了。

過度的焦慮要不得

在你麵臨一次重要的考試以前,在你第一次和某位姑娘約會之前,在你的老板大發脾氣的時候,在你知道孩子得了某種疾病的時候,你都會感到焦慮。此時“焦慮”指的是一種沒有明確原因的、令人不愉快的緊張狀態。焦慮並不是壞事,焦慮往往能夠促使你鼓起力量,去應付即將發生的危機。凡事都有兩麵性,焦慮對人的影響也不僅僅隻有消極的一麵,它也有積極的一麵。

適度的焦慮可以提高人的警覺水平,充分調動身心潛能,使自己的知識經驗、技能技巧和智力體力達到激活狀態。這時,人的注意力會更加集中,思維更加敏捷,心理反應加快,從而能更好地解決麵臨的問題。試想,如果一個人在麵臨一場重大考試時,一絲緊張感也沒有,那他如何能夠進入考試狀態,又如何能夠考得好呢?

雖然也有學者認為,焦慮不同於緊張,適度的緊張對考試是必要的,而焦慮的影響則與此不同,它使人煩躁不安、心神不定,焦慮導致的是壓抑而不是刺激。但是,無論從焦慮與緊張的心理表現還是生理狀況上看,要將兩者區分清楚是很困難的,焦慮與緊張總是緊密地聯係在一起。所以,目前還難以將它們嚴格區分開。考生在臨場考試時出現緊張和焦慮,是一種很正常的現象。它的產生不僅是必然的,而且是必需的,但關鍵在於焦慮的強度。高度的焦慮會使人處於一種極度的緊張狀態,產生恐懼,因而可能對工作、學習或者生活產生破壞作用,過低的焦慮則會使人對生活抱無所謂的態度,不能引起足夠的重視,同樣也不利於工作和生活。

在一般情況下(即麵臨一般難度的任務),中等程度的焦慮有利於任務的完成;但對於高難度的任務而言,以較低程度的焦慮效果為好。因此,若要提高工作和學習效率,改善生活狀態,就應保持一定程度的、中度以下的焦慮,無所謂態度或憂心忡忡的狀況都是一種極端。

但是,如果焦慮過多,以至於達到焦慮症,這種有積極意義的情緒就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它會妨礙你去應付、處理麵前的危機,甚至妨礙你的日常生活。如果你得了焦慮症,你可能在大多數時候,沒有什麼明確的原因就會感到焦慮,你會覺得你的焦慮是如此妨礙你的生活,事實上你什麼都幹不了。

細節提醒: 

卡耐基主張麵對焦慮及擔心的基本原則有三:一,弄清事實;二,分析事實;三,做成決定。我覺得這三個原則是非常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