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篇 秋之實——收獲健康好時節3-2
狹隘心理是疾病的根源
心胸狹窄的人,對比自己強的人嫉妒,對不如自己的人又看不起。他們生性多疑,一點小事也常常折騰得吃不好睡不香。狹隘是許多疾病的根源,是亞健康的誘因。要想擁有健康的身體,必須要摒棄狹隘的心理。
一個人生活在社會的大家庭當中,總要與人相處,與外界發生各種聯係。學會與他人和諧共處,建立融洽的人際關係,是一個高素質的現代人的重要標誌。要建立和諧的人際關係,最重要的是豁達大度,要善於容納與自己誌趣、愛好和風格不同的人。
要心懷坦蕩,寬容他人,就必須做到互諒、互讓、互敬、互愛。互諒就是彼此理解,不計較個人恩怨。人都是有感情和尊嚴的,既需要他人的體諒,又有義務諒解他人。有了相互之間的諒解,就能保持平靜的心境和寬容的品格。互讓,就是彼此謙讓,不計較個人的名利得失。心底無私天地寬,自覺做到以集體利益為重,把好處讓給別人,把困難留給自己,相互之間的矛盾才更容易化解。對個人得失斤斤計較是難以和他人和睦相處的。互敬,就是彼此尊重。尊重別人是一種美德,“敬人者,人自敬之”。如果無視他人的存在,不尊重他人的人格,就不會有知心朋友。互愛,就是彼此關心,不計較品質氣質的差異,愛能包容大千世界,使千差萬別迥然不同的人和諧地融為一個整體;愛能化解矛盾的芥蒂,消除猜疑、嫉妒和憎恨,使人間變得更加美好。
人與人之間發生誤會甚至矛盾衝突是常有的事。關鍵是如何解決矛盾。寬容的人,會主動原諒他人的過失,一笑了之;有的人能化敵為友,用寬容征服他人。這些做法都有利於解決問題,融洽彼此的關係。
人的心好像永遠不容易得到滿足,因為我們常為一些不順心的小事抱怨或爭吵,卻很少讓我們得到快樂與幸福,我們就是這樣,往往忽略了生活中那些美好的、幸福的一麵,卻斤斤計較那些不如意的事情,而讓我們原有的快樂都被那些懊惱和不愉快給代替了。
所以隻要心胸開闊、抱著喜悅和滿足,並放鬆心情,笑口常開,不怨天尤人,那麼,就會化解人與人之間的猜忌與隔閡,而擁有真正的快樂。
細節提醒:
怎樣與心胸狹窄的人相處
1要有大度的氣量。與心胸狹窄的同事相處,肯定會發生一些不愉快的事,如果缺乏氣量,與之斤斤計較,就無法相處。
2要有自己超越於他的氣度。這一超越是在心理上堅持自己比他強,在事業上比他做得好,在人際關係上比他善處理。
3要有忍讓的精神。同事因心胸狹窄,做出了對不住自己的事來,應該忍讓。提倡忍讓,並不意味著放棄原則。對同事心胸狹窄忍讓,但對他的錯誤思想和行為絕不遷就,這才是忍讓的全概念。
攀比讓你遠離健康
看到人家結婚,車如龍,花似海,浩浩蕩蕩,又體麵,又氣派。想想當年自己,幾斤水果幾斤糖,糊裏糊塗就和自己的男人圓了房,心裏就屈。
看到人家暮有進步,朝有提拔,今日酒吧,明日茶樓,而自己卻是滴水穿石,總在原地,貓在家裏,像隻冬眠的熊,心裏就酸。看到人家,逢年過節,送禮者踏破門檻、擠裂牆,而自家卻是“西線無戰事”,“頓河靜悄悄”,心裏就妒。
看到人家兒成龍,女成鳳,而自家小子又倔又強沒出息,心裏就怨……
看看別人,比比自己,生活往往就在這比來比去中,比出了怨恨,比出了愁悶,比掉了自己本應有的一份好心情。長此下去,人很容易被抑鬱侵襲,最終危害身體健康。
攀比,或許是人的一種天性,聯想的天性。一個人有思維,必定有思想。看到人家好,人家強,凡夫俗子,哪個不心動?就算是道人法師,也要三聲“阿彌陀佛”,才能鎮住自己的欲望和邪念。生活的差別無處不在,而攀比之心又是難以克服,這往往給人生的快樂打了不少折扣。但是,假如我們能換一種思維模式,別老是擱著腦殼往上瞧,專揀自己的弱項、劣勢去比人家的強項、優勢,比得自己一無是處,那樣多累。也把眼光放低一點,學會俯視,多往下比一比,生活想必會多一份快樂,多一份滿足。正如一首詩中所寫:“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頭輕些兒。”再說騎大馬的感覺也並不一定就是你想像的那麼好,也許跨著驢子,優哉遊哉,尚能領略一路風光,更感悠閑、自在。
理性地分析生活,我們也會發現,其實,終其一生,生活對每一個人都是公平的,公正的,沒有偏袒。人生是一個由起點到終點,短暫而漫長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每個人所擁有和承受的祝福壽祿、喜怒哀樂、愛恨情仇都是一樣的、相等的。這既是自然賦予生命的規律,也是生活賦予人生的規律,隻不過我們享用、消受的方式不同,這不同的方式,便演繹出不同的人生。於是,有的人先苦後甜;有的人先甜後苦;有的人大喜大悲,有起有落;有的人安順平和,無驚無險。
享受屬於自己的那一份幸福,何必去跟別人比呢?
細節提醒:
試一試把一些你認為亟待處理的事擱置一邊,努力忘掉它。一段時間以後,這件事也許果真就不那麼重要了。時間的長河會淘洗掉許多生活瑣事的痕跡,你如果為它付出了過多的精力,那麼你的生命有很大一部分就被白白浪費掉了。
最後,你也許會驚訝地發現一個竅門:許多事我們知道就行了,常常不必把它掛在心上。
適當放鬆,緩解緊張
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特點是高速度、高節奏、高效益。隨著社會節奏的加快和競爭的加劇,人們在精神上的緊張感也在逐步升級。有的人說:“壓力太大了,競爭太激烈了,工作太緊張了,真有一種喘不過氣來的感覺。”的確,這是當今社會的真實寫照。緊張是客觀的,有時也是必需的,但如果人的情緒長期處於緊張狀態而得不到緩解的話,那就可能引起情緒障礙。
什麼是緊張情緒呢?它是指人們精神活動的一種現象,一種因某種強大壓力所引起的、高度調動人體內部潛力以對付壓力而出現的一種生理和心理上的應急變化。每個人在他的人生道路上都會遇到這種情況。一般來說,在重要的關鍵時刻,情緒的適度緊張不但不是壞事,而且還是必需的。它可以使我們的思想高度集中,充分動員全身的一切力量,產生一種增力作用,從而發揮自己的最佳水準。
適度的緊張有益,但過度的緊張將會對人體產生抑製作用。
過度緊張,會使人動作失調,會使人行為紊亂,會降低效率。因為人們在過度的緊張情緒下,會使腦神經的興奮和抑製過程失調,出現暫時性的不平衡。
偶爾出現過度的緊張如能及時調整,不會對人造成大的危害,但持續的情緒緊張狀態對人體特別有害。有人把持續的情緒緊張稱之為體內的“定時炸彈”。因為持續的緊張會使人體內的茶酚胺的分泌增加,使心搏有力,心跳加快,血壓升高,心肌代謝所需的耗氧量增加。這種變化將會引起心律紊亂,是誘發心髒病的因素。因此,長期、高度的情緒緊張,對人體是十分有害的。
除了適度的緊張和過度的緊張以外,有的人還常常會表現為臨場的緊張狀態。如第一次上台講演、第一次出場演出、第一次與強勁的對手競爭等,都會使人在精神上產生一種無形的壓力,神經活動的弦一下子繃得很緊很緊,造成行為的慌亂和失調,這通常稱之為臨場緊張,或叫“怯場”。
要消除緊張情緒,可以轉移注意力,采用積極的自我暗示,向身邊的好朋友傾訴,保持鎮靜等等。
細節提醒:
當受到挫折或身處逆境,令你長籲短歎、喪氣灰心時,不要過於悲傷,更不要完全絕望,而要堅強。隻要記住雪萊的名言:“冬天已經來臨,春天還會遠嗎?”你就猶如服用了一劑放鬆的靈丹妙藥,進而振作精神去“扼住命運的咽喉”,從挫折和逆境中奮發,去迎接工作和生活的新挑戰。
過分害羞無益健康
許多剛剛畢業的大學生都有人前臉紅的毛病。除了和缺少社會經驗有關,人前易臉紅也是一種心理疾病。但是,心底又渴望與人交往,在身體裏常常經曆著兩個不同自我的戰爭:一個害羞、懦弱、缺乏自信,一個則強迫自己去改變自己。
每個人在與自己不熟悉或比較重要的人交往時,都會出現一種緊張或激動感。這本是人際交往中的一種正常反應,隨時間推移會習以為常。但由於你缺乏自信,因而特別注意別人對你的評價,注意自己在別人麵前的表現,以致對臉紅特別在意。害怕別人會因此議論你,想自己不臉紅,但又無法消除,見人臉紅便成了你的心病。與人交往前你便擔心自己會臉紅,交往時更是認真體驗自己有無臉紅,時間一長,就在大腦的相應區域形成了興奮點,隻要你一進入與人交往的環境,就會出現臉上發熱感和內心的焦慮不安,加上別人對此的議論或譏笑,更使你緊張不安,懼怕見人,從而形成赤麵恐懼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