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應該學會用動機和效果統一的觀點去衡量人的行為,這樣可以減少許多不滿情緒的產生,為報複心的萌生斷了後路。當他人給你帶來傷害或不愉快時,你應該試著回想自己是否在某時某刻也給別人帶來過同樣的傷害。如此將心比心,報複的欲念就會慢慢散去。在人際交往中,不可能沒有利害衝突。當你受挫折或不愉快時,不妨進行一下心理換位,將自己置身於對方境遇中,想想自己會怎麼辦。通過這樣的換位,你也許能理解對方的許多苦衷,正確看待他人給自己帶來的挫折或不愉快,從而消除報複心理。
人是靈魂塑造的。當一個人的靈魂真的已被報複心控製,他(她)失去最多的是人性中最寶貴的東西:寬容和慈善。失去寬容和慈善的人麵部有一層潛藏的殺機,這層殺機嚴重衰減著這個人的魅力。人有時說不出什麼高深的道理,但卻能感覺出事物的本質。一個人接受另一個,不是接受樣子,而是接受感覺。許多報複心重的人也懂這個道理,不然他們就不會費力地偽裝自己。偽裝很累,因此懷揣報複的人整天都會覺得自己很有壓力。
報複的根源,無外乎是過分在乎和過分壓抑的結果。人與人之間有不同看法和意見本來很正常,如果不過分在乎,能以健康心態去對待心中不滿,就可以找到消除敵對情緒的好方法。有時一些事的確讓你忍無可忍,就事論事地宣泄一下也無大礙。人是一個容器,憋得過分肯定會出大事。有些突發事件非要逼你大打一頓,大打也行,打完之後說不定雙方都能獲得一種輕鬆和愉悅。重要的是不要死記前仇,如果死記著仇恨不放,就會慢慢形成報複的死結。
報複畢竟是對他人的一種傷害,每個人在轉報複的念頭時務必要多考慮報複的危害性。報複行為會不會受到社會輿論的譴責?會不會觸犯紀律或法律?如果你的良心約束不了你,那隻有法律來束縛你。
心胸狹窄的人往往容易陷入報複的漩渦。這類人更應該要加強自身修養,開闊心胸,提高自製能力,讓自己在陽光雨露下生活。
多一點寬容,根除報複心理,我們將贏得更多的朋友。
細節提醒:
人的命運本來都是不錯的,結果很多人讓變態心理改變了自己的軌跡。生命是一種在定律中舞動的音符,當你偏離自己正常的旋律,就意味著已將自己鎖定在悲劇裏。如果我們站在曆史的角度去審視報複的價值,我們真的會驚歎:報複的人生成本實在是太昂貴!
健康遠離偏激固執
偏激是指人的意見、主張等過火。多存在於青少年中。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做人處世的一個不可小覷的缺陷。性格和情緒上的偏激是一種心理疾病。它的產生源於知識上的極端貧乏,見識上的孤陋寡聞,社交上的自我封閉意識,思維上的主觀唯心主義等等。
偏激的人以絕對的、片麵的眼光看問題。總是戴著有色眼鏡,以偏概全,固執己見,鑽牛角尖,對人家善意的規勸和平等商討一概不聽不理。偏激的人怨天尤人,牢騷太盛,成天抱怨生不逢時,懷才不遇,隻問別人給他提供了什麼,不問他為別人貢獻了什麼。偏激的人缺少朋友,人們交朋友喜歡“同聲相應,意氣相投”,都喜歡結交飽學而又謙和的人,老是以為自己比對方高明,開口就梗著脖子和人家抬杠,明明無理也要攪三分,試想,這樣的人誰願和他打交道?
偏激在情緒上的表現是按照個人的好惡和一時的心血來潮去論人論事,缺乏理性的態度和客觀的標準,易受他人的暗示和引誘。如果對某人產生了好感,就認為他一切都好,明明知道是錯誤、是缺點,也不願意承認。
偏執的人常常廣泛猜疑,常將他人無意的、非惡意的甚至友好的行為誤解為敵意或歧視,或無足夠根據,懷疑會被人利用或傷害,因此過分警惕與防衛,或是將周圍事物解釋為不符合實際情況的“陰謀”,或是過分自負,若有挫折或失敗則歸咎於人,總認為自己正確,或是好嫉恨別人,對他人過錯不能寬容,或是脫離實際地好爭辯與敵對,固執地追求個人不夠合理的“權利”或利益……
喜歡走極端,與其頭腦裏的非理性觀念相關聯,這是具有偏執心理的人的一大特色。因此,要改變偏執行為,首先必須分析自己的非理性觀念。
每當故態複萌時,要仔細考慮自己原來做過的總結,以此來阻止自己的偏激行為。有時自己不知不覺表現出了偏激行為,事後應重新分析當時的想法,找出當時的非理性觀念,然後加以改造,以防下次再犯。
如果你意識到了平日裏自己的行為有些偏執,那麼,提醒自己不要陷於“敵對心理”的漩渦中。要懂得隻有尊重別人,才能得到別人尊重的基本道理。要學會對那些幫助過你的人說感謝的話,而不要不痛不癢地說一聲“謝謝”,更不能不理不睬。要學會向你認識的所有人微笑。要在生活中學會忍讓和有耐心。生活在複雜的大千世界中,衝突糾紛和摩擦是難免的,這時必須忍讓和克製,不能讓敵對的怒火燒得自己暈頭轉向,肝火旺盛。
細節提醒:
固執的人可以給予適當的心理補償,以減輕身心的傷害。
1從書籍中獲得撫慰
經常閱讀偉大人物的傳記,更能使那些固執的人得到心靈上的慰藉。豐富的知識使人聰慧,使人思想開闊,使人不至於拘泥於教條的陳規陋習。但是應該注意的是,越有知識越要謙虛,這是做人的美德。
2克服虛榮心,培養高尚的情趣
人無完人,誰都會有缺點和錯誤,這用不著掩飾。我們要以真誠的態度來對待生活,要樹立遠大的目標,追求美好、崇高的東西。
3加強自我調控
要善於克製自己的抵觸情緒,以及無禮的言語和行為。
4養成善於接受新事物的習慣
我們要養成渴求新知識,樂於接觸新人新事,並學習其新穎和精華之處的習慣。
病態懷舊,健康隱患
懷舊是一種常見的心理現象。但是,社會中有一些人以另一種方式懷舊,他們認定今不如昔,雖然生活在今天,而誌趣卻滯留在昨日,一言一行與現實生活格格不入,這種懷舊心理似乎不再僅僅是懷舊而已了。
懷舊心理的產生有社會原因,也有主觀因素。從社會原因來看,隨著現代文明和大都市的大規模崛起,原有的生活環境在無情地解體。大城市裏的人們告別了四合院、胡同、裏弄,但又被困在鋼筋水泥的框架中;在鄉村,詩篇一樣的田野不斷被公路、鐵路吞噬,工業汙染了大地;電視使世界和人們接近,卻又使人們的心靈彼此疏遠。這一切都使一些人感到不適與恐懼。
從主觀方麵看,懷舊實質上是一種對現實生活的躲避和逃遁,懷舊是一種特殊的機製。它把我們所不想回憶的痛苦和壓抑隱藏了、忘卻了,以至於我們自己永遠不會再想起。而另一方麵,它又把我們過去生活中美好的東西大大強化了、美化了,以至於人們在幾次類似的回憶後把自己營造的回憶當作真實。懷舊起源於個人的失落感。失落導致回首,以尋找昔日的安寧與情調。
一個人適當懷舊是正常的,也是必要的,但是因為懷舊而否認現在和將來,就會陷入病態。
過去的懷舊和進取人生是背道而馳的。逃避也不利於智慧人生之路。而且對於一般人來說,懷舊的對象往往就是弱點和缺陷,是容易被人利用的“死穴”。
不要總是表現出對現狀很不滿意的樣子,更不要因此過於沉溺在對過去的追憶中。當你不厭其煩地重複述說往事,述說著過去如何如何時,你可能忽略了今天正在經曆的體驗。把過多的時間放在追憶上,會或多或少地影響你的正常生活。
我們需要做的,是盡情地享受現在。過去的再美好抑或再悲傷,那畢竟已經因為歲月的流逝而沉澱。如果你總是因為昨天錯過今天,那麼在不遠的將來,你又會回憶著今天的錯過。在這樣的惡性循環中,你永遠是一個遲到的人。不如積極參與現實生活,如認真地讀書、看報,了解並接受新生事物,積極參與改革的實踐活動,要學會從曆史的高度看問題,順應時代潮流,不能老是站在原地思考問題。如果對新事物立刻接受有困難,可以在新舊事物之間尋找一個突破口,例如思考如何再立新功,再創輝煌,不忘老朋友發展新朋友,繼承傳統厲行改革等,尋找一個最佳的結合點。
正常的懷舊有一種尋找安靜、維持心靈平和、返樸歸真的積極功能。這方麵的功能多一些,病態的、消極的心態就會減少。隻要發揮懷舊的積極功能,我們還是希望一個人有懷舊心理的。
細節提醒:
我們不能拋棄回憶,可是我們也不能做回憶的奴隸。在心靈的一個角落裏,會珍藏著我們走過的路上種種的喜怒哀愁、酸甜苦辣。然後,我們把更廣闊的心靈空間,留給現在,留給此時此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