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承認,戒除賭博是一件艱難的事情,如果一個人已嗜賭成性又要想戒除賭博,那他無異於向自己發動了一場曠日持久的戰爭。賭博是一種習慣性的行為,如果想應付或克服賭博癖好,那就必須擁有堅定的意誌。首先要認識到賭博的危害性,認識到十賭九輸的特點,不要抱有僥幸心理,並避免出席任何賭博場合,可以培養其他可取代賭博的嗜好,比如釣魚、看書、打球等。定時運動(如慢跑)及學習鬆弛的技巧(如冥想或瑜伽),或進行休閑活動(如聽音樂、與朋友逛街),借此驅走悶氣,控製精神壓力,舒緩緊張的情緒。
細節提醒:
嗜賭者可以對自己的賭博行為及時進行記錄,這樣可幫助自己了解自己的賭博行為,找出賭博的傾向和模式。患者可能會發現,每當自己感到苦悶或失落、手上持有現金,或需要用錢時,便會賭博。這些記錄便可助患者找出抑製賭博的有效方法。患者可以通過各種方法,恰當地滿足不同的需要。必要時可以給自己定一個限額,無論正在贏錢或輸錢,隻要賭款達到所定的限額,便立即停止賭博。
購物狂也是一種病
生活中常有這樣一部分人,他們一旦心情不好的時候,喜歡跑進商場瘋狂地購物。麵對著商店裏琳琅滿目的商品,他們會有一種病態的占有欲,常會不假思索地掏腰包,購買的同時會有占有的滿足與快感。
購物這種行為本身可能產生短暫的快感或陶醉,而一旦形成了習慣,也會像吸食可卡因一樣的成癮,導致瘋狂購物症。
瘋狂購物症又被稱為貪購症。貪購症患者每隔一段時間都會瘋狂地購物一次,如果硬是控製不買,就會出現焦慮不安、周身不適,勉強控製一次隻會使下一次購物更瘋狂。他們好像受到了強製一樣,去買一些根本用不著的東西,事後又感到非常後悔。如此周而複始,自然影響心情與工作。
最近一次關於國內消費的調查結果顯示,在極端情緒下消費的女性高達46.1%。而早在三年前,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立大學在一次類似的調查中也發現了相同的問題,在該次調查中還指出,男性情緒化消費的比例也達到了17.4%。調查顯示,購物狂多數是女性。
女性一般都有購物嗜好,這種嗜好進一步發展就可能成癮,變成一種強迫性的購物行為。女性強迫性購物有一個特點,在她們抑鬱、焦慮、疲憊和有負罪感之時會瘋狂地購物。
大多數購物上癮者,起初都是為了平衡一下情緒,而後逐漸變為了一種習慣性的強迫行為。還有的人認為工作就是為了賺錢,賺錢是為了享受。所以在有了條件後,往往難以控製欲望。放縱欲望,或者因為種種壓力而逃避到欲望裏,這也是形成貪購症的一個心理原因。
事實上,貪購症患者每次買完東西後都會感到非常後悔,物品一旦到手就失去了吸引他們的魅力。長此以往,貪購症患者會掉入自卑的惡性循環中去,他們除了通過購物來發泄某種壓抑的情緒之外,無法再用別的外在的物質刺激來填補內心的空虛。
有瘋狂購物症的人在生活中往往心理素質比較脆弱,容易緊張和焦慮,每次看到自己買了很多根本用不著的東西後,心情會更加鬱悶。
瘋狂購物是一種非理性的表達,偶爾一次還可以,但是一旦形成了惡性循環,後果將不堪設想。選擇這種快速的滿足方法時,一定要有個限度,對自己的購物需求要有準確判斷。不要當自己不高興、空虛或工作中遇到挫折時就去購物,因為購物回來後會很快又產生失落感,然後再買,陷到惡性循環中永遠也找不到解決問題的真正方法。
不要在情緒不穩定的時候,比如,在生氣的時候、悲傷的時候購物。要清楚在這個時候購物隻是為了發泄怒氣,情緒波動抑製了自己的判斷力。不要把購物當成一種消遣。可以試著去公園的街道散步,或者培養一些業餘愛好。但是,不要把空閑時間用於逛商業街。購物時,應事先列個清單並嚴格按照原先的計劃進行,這樣可以避免一時衝動而買一些不必要的東西。如果發現自己有超出清單進行購物的衝動,應當盡快離開。
一旦有購物的意圖時,學會運用“替換政策”。“替換政策”就是買一樣東西就必須丟掉另一樣東西。如果買新襯衫,舊襯衫之中的一件就必須丟掉。買一套新盤子,就應將舊盤子拋棄。如果買新的燈具,已經擁有的那一個就必須淘汰。轉移注意力。心中空虛、壓抑、無聊時,最好的解決方法是去做些較激烈的體育運動,而不去逛街購物。
細節提醒:
購物狂是一種瘋狂的購物行為,但並不是愛買東西就是購物狂。有節製的購物,控製自己的購買欲望,如果你懷疑自己是購物狂,要及時看心理醫生。
上網成癮,危害健康
隨著家用電腦的普及,網民數量的增多,一種新的疾病——網絡性心理障礙引起了全世界醫學界和心理學界的關注。心理學專家對眾多網民心態進行過分析,對技術的迷信和對速度的崇拜,膨脹著上網的欲望,這是一類網民上網的動力。將上網當成一種時髦、流行如同身著名牌。看破紅塵,遠離江湖,隱居網絡,成了許多人逃避現實生活的一種手段。
從臨床表現來看,網絡成癮症至少包括下列五種類型:
色情網絡成癮。包括網上的色情音樂、圖片和影像等;
網絡交際成癮。用即時通訊軟件、聊天室等在網上進行人際交往;
網絡強迫行為。強迫性地參加網上賭博、網上拍賣或網上交易;
強迫信息收集。強迫性地從網上收集無用的、無關的或者不迫切需要的信息;
遊戲成癮。不可抑製地長時間玩計算機遊戲。
網絡是人類科技進步的產物,也正在促進著人類社會的更大進步。所以一方麵要防止上網成癮,另一方麵要建立正確的網絡觀,正確地使用網絡。
對於沉迷網絡的青少年,父母不僅要及時知道孩子上網的情況,在時間上進行控製,還應該懂一點網絡基礎知識,為孩子安全上網發揮一些指導作用或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安裝過濾程序或“防火牆”,可以屏蔽黃色網站;可以搜索查找孩子經常去的網站和聊天室;給孩子提供一些適合他們上的網站和聊天室等。如果家長掌握了一定的網絡操作辦法,還可以多和孩子一起利用網絡查閱信息,一起交流分析,這樣既可防止孩子躲開父母的視線上不良網站和聊天室,還可以在一起上網瀏覽、聊天、玩網絡遊戲的過程中增加感情,增加共同語言,增強自己的發言權。
為上網訂立目標。上網成癮的人應該在每次上網前花兩分鍾時間想一想要上網幹什麼,然後把具體要完成的任務列在紙上。不要認為這個兩分鍾是多餘的,它可以省10個兩分鍾,甚至100個兩分鍾,為自己上網限定時間。看一看列在紙上的任務,用一分鍾估計一下大概需要多長時間。假設估計要用40分鍾,那麼把小鬧鍾定到20分鍾,到時候看看進展到哪裏了。如果認為用鬧鍾麻煩的話,可以在電腦中安裝一個定時提醒的小軟件,在上網的同時打開,這樣就能有效控製上網時間了。
細節提醒:
不要把上網作為逃避現實生活問題或者消極情緒的工具。借網消愁愁更愁,逃避問題並不代表著解決問題,當幾小時後下網的時候,問題仍然在那兒,所以,碰上了問題要想辦法試著去解決,不要懼怕失敗。
強迫症的健康隱患
強迫症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疾病,指患者在主觀上感到有某種不可抗拒和被迫無奈的觀念、情緒、意向或行為上的存在。患者認識到,強行進入的,自己並不願意的思想,糾纏不斷的觀念或者窮思竭慮,都是不恰當的或毫無意義的;患者也認識到那些強迫性欲望或觀念是同他的人格不相容的,但又是被迫地出於自己內心的。為了排除這些令人不快的思想、觀念或欲望會導致嚴重的內心鬥爭並常伴隨強烈的焦慮和恐懼。有時可以是為了減輕焦慮而做出一些近似儀式性的動作,患者明知沒有必要,但不能自我控製和克服,因而感到痛苦。
強迫症與心理、社會因素聯係緊密。
強迫症與一定的人格特征有著密切關係。精神分析學派創始人弗洛伊德認為,強迫症患者具有“肛門性格”傾向。強迫人格的特征可以概括為“不完善感”,“不安全感”,“不確定感”。“三不”之中隻要有一個非常突出,就是典型的強迫人格。這種人一般主觀任性,急躁,好強,自製力差或膽小怕事,優柔寡斷,遇事過於謹慎,缺乏自信心,墨守成規,生活習慣比較呆板,喜歡仔細地思考問題等特點。
社會心理因素是強迫症的誘發因素。正常人偶爾有強迫觀念,但是並不持續,往往在社會心理因素影響下被強化而持續存在。此種社會心理因素常見的有工作和生活環境的變換,加重了責任,要求過分嚴格;或者處境困難,擔心意外;或者由於家庭不和,性生活困難、懷孕、分娩等造成的緊張;或者由於親人的喪亡,突然驚嚇,遭受政治上的衝擊,瀕臨破產等等。這些事件給患者帶來了沉重打擊,使患者謹小慎微,遇事猶豫不決,反複思考,憂心忡忡,容易促發強迫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