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篇 冬之吻——擁抱沉睡的靈魂1-1
第四篇 冬之吻——擁抱沉睡的靈魂
冬季氣候寒冷,草木凋零,是萬物生機潛伏閉藏的季節。在冬季,人體的新陳代謝減緩,以盡可能地保存體力,但同時也降低了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世界上大多數地區的死亡率都以冬季為最高,冬季也是心腦血管病、呼吸道疾病的高發時段。
不過,人們也大可不必消極等待,通過積極預防,可以巧妙地“破譯”疾病發生的預兆,從而采取積極的防範措施。冬季的睡眠和飲食都是很重要的方麵。關注健康的細節,才能擁有健康。
十月 良好睡眠,保持身心健康
在人的一生中有1/3的時間在睡眠中度過。生命的過程離不開睡眠。在所有的休息方式中,睡眠是最理想、最安全的手段。良好的睡眠能彌補損耗,修補損傷,從而增強機體的活力,提高機體對疾病和衰老的抗禦能力。保持良好睡眠,對健康至關重要。
改掉睡眠的壞習慣
目前,在美國已登記注冊的與睡眠有關的疾病已達80餘種,在我國也有20%~30%的人患有不同程度的睡眠疾病,其中的“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就是一種典型的睡眠呼吸疾病,它的發病率占所有人數的5%。由於每天出現的睡眠結構的破壞和嚴重的睡眠低氧,造成了患者身體多個係統的損害,會並發高血壓、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嚴重的還可能猝死。
另外,睡不著、輾轉難眠等現象也在人們的生活中層出不窮,失眠已得到普遍關注。失眠雖算不上重大疾病,但也使人們精神不振,昏昏欲睡,憂鬱心煩,脾氣大增,都讓人們感到其危害甚大。
現在,在所有人口當中,每2~4個人中,就會有一個經常受到睡眠的困擾。其中,又以入睡困難比例最高,其次是睡眠中斷、早醒及過眠(睡不夠)。
翻開世界先進國家失眠人口的比率調查史,最少的是日本,約有20%,最多的則是美國,有56%。現在,人們由於工作壓力、生活習慣等因素,我們國內失眠人數也處於逐年遞增之勢。
那麼,人們為什麼會受到睡眠的困擾呢?原因當然不止一個,但最多的還是與神經有關的疾病,像焦慮症,憂鬱症以及睡前喝咖啡、喝酒等。至於一些內外科疾病,像心髒係統、呼吸係統,以及消化係統疾病等,也會給你的睡眠帶來一些問題。另外,不良的睡眠習慣,習慣性身心緊張,缺少幫助睡眠的技巧,等等,也都是導致人們睡眠問題的因素。
了解了影響睡眠的緣由之後,才能真正清楚改善的方法。一般來說,主要是以下三點:建立個人睡眠衛生、學習放鬆、適當運用協助入眠的技巧。
不良的睡眠習慣是影響你睡眠的主要因素,而習慣的養成,可能是工作壓力或疾病留下的“後遺症”,但那些看起來“不怎麼嚴重”的壞習慣,卻默默地在黑夜裏“作祟”。找出並矯正這些壞習慣,也就是神經科專家們所謂的建立睡眠衛生,可以發揮令人驚歎的效果。
一旦有失眠經曆,就不相信自己可以睡得好;一到天黑,就開始擔心害怕。其實睡眠是正常的生理要求,該睡就要睡,越擔心、焦慮越睡不著。
長時間的睡眠問題,不僅僅是感覺上不舒服,也會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你身體的健康。如果采取相關措施,仍不能改變這些症狀,就應該去看醫生,在醫生的指導下服藥治療。
以上這些睡眠中的壞習慣在你身上是否出現過呢?如果有的話,相信隻要你設法改掉,一定會遠離睡眠的陷阱,優質睡眠也指日可待。
細節提醒:
臨睡前使用電腦,可能給睡眠帶來不良影響。研究顯示,體溫在白天活動時會升高,而夜間睡眠時,體溫會降低。如果兩者溫差大,就容易獲得深度睡眠。那些睡眠淺的人,則多是白天體溫不高,夜間體溫也不低,神經溫差小的緣故。
清晨6點鍾開始,大腦的溫度會逐漸上升,午後趨於緩和,黃昏時達到最高點,入夜後兩三個小時開始下降,直至淩晨出現當天腦部溫度最低點。
在睡前,用燙水泡澡,進行激烈運動,使用電腦等都能使體溫升高,破壞體溫變化規律。在使用電腦的過程中,明亮的顯示屏,開閉程序的活動,都對眼睛和神經係統有強烈的刺激,使體溫處於相對較高的工作狀態。中樞神經晝夜溫差小,睡眠質量自然也就差了。不妨睡前用溫水洗澡,喝一杯熱牛奶,可以減輕睡眠不良的症狀。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
為了保證健康,人們應該有足夠的睡眠時間。但由於人們的年齡、體質、性別、性格的差異,其睡眠時間也各不相同。
睡眠時間因人而異,一般來說,成年人隻要7~8小時的睡眠就夠了,60歲以上的老年人應相應延長睡眠時間。
睡眠時間的變化與人們的職業有著一定的關係。一般來說,按其作息方式的差異,我們將其分為“百靈鳥式”和“貓頭鷹式”。
1百靈鳥式
以長期從事體力或上正常班的人比較多見。所謂“百靈鳥式”的作息方式是:黎明時馬上起床,絕不睡懶覺,以百倍的精神投入到緊張的工作和日常生活中去;當夜幕降臨時,便感到全身乏力,於是匆匆上床就寢,第二天再重複前一天的作息時間。
2貓頭鷹式
以腦力勞動為主的白領多采用這種方式。“貓頭鷹式”的作息方式是:遲睡晚起。每當夜幕降臨,他們反而會精神抖擻,工作效率很高,直至夜深人靜,還在思潮翻騰、浮想聯翩、毫無倦意,似乎有用不完的勁,迫於次日的工作任務,才不得不勉強就寢。第二天已日上三竿,他們還是睡意盎然,勉強起床,整個上午都無精打采,工作效率極低。
當然,這種節律的差異,歸根結底還是由於神經體液調節的差異所造成的,往往與習慣、長期的工作和生活方式有關。
因體質差異,個體對睡眠時間的要求不同。生活中也是這樣,胖人一般入睡快,睡眠時間比較長;瘦人一般入睡慢,睡眠時間較短。
有人或許會問,睡眠時間少了不好,那多了是否會對人體健康有利呢?答案是:睡得過多非但無益,反而有害。睡眠時間過長可使大腦的睡眠中樞負擔過重。中醫認為“久臥傷氣”,是很有道理的,因為久臥可造成氣血流通不暢,機體的新陳代謝水平低下,體內各個器官的生理功能得不到充分的發揮,最終可引發各種疾病。
總之,人體正常的睡眠時間為5~10小時,成年人每晚的睡眠時間為7~8小時。每100人中僅有1~2人每晚隻睡5小時,需睡10小時的也是少數人。研究還發現,那些被允許想睡多久就睡多久的自願者總是要花一個或幾個小時才能入睡。
細節提醒:
兒童和青少年應該重視睡眠,充足的睡眠是健康的表現。睡眠不足的嚴重後果顯而易見,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1)影響長高。我國中小學生的平均身高,近年來已經低於日本同齡孩子的身高。
(2)食欲下降,身體免疫力下降,導致近視眼等常見病。
(3)思維活動的能力降低,出現注意力不集中,記憶力減退,思維遲鈍,反應遲緩。
(4)情緒低落,煩躁易怒,焦慮緊張,抑鬱孤獨,不願與人交往等。
入睡前要開窗通風
如何避免室內空氣汙染,最切實可行的辦法就是保證室內空氣流通,具體方法是:
1清晨室外空氣清新涼爽,此時不用開空調,可將所有窗戶全部敞開,盡量使戶外新鮮空氣進入室內。上午9點~10點,戶外氣溫逐漸升高,這時可將有陽光照射的朝南的窗戶關閉,拉上窗簾避免熱輻射,而朝北的窗戶可以開啟至上午11點~12點再關閉。
2中午12點至下午5點多之間是最炎熱的時候,應適當開啟空調,開啟前先通風10分鍾;在開啟1~3小時後,關閉空調,開窗通風。必要時可用電扇或換氣扇朝外送風,使室內外空氣對流,讓廢氣、有害氣體排出室外,至少通風20~30分鍾,再關閉門窗,重新啟動空調。
3晚上10點左右,在入睡前應關閉空調,打開所有窗戶以便室內外空氣對流。如果悶熱,也可以用風扇降溫。千萬不可持續8~9小時開空調而不通風,免得貪一時涼快而患空調病。
細節提醒:
什麼樣的環境益於睡眠?
優雅寧靜、光線柔和、溫度適中的環境,對於息夢安眠是非常重要的。睡眠的環境一般有如下要求:
(1)環境安靜:安靜的環境是睡眠的基本條件之一。嘈雜的環境,使人心情無法寧靜而難以入眠,故臥室窗口應避免朝向街道鬧市或加隔音設施。
(2)光線宜暗:在燈光下入睡,會使睡眠不安穩,淺睡期增多。因此,床鋪宜設在室中幽暗的角落,或以屏風或隔窗與活動場所隔開,窗簾以冷色為佳。
(3)溫、濕度適宜:臥室要保證溫、濕度相對穩定,室溫一般以20℃為佳,濕度以60%左右為宜。臥室內還要清潔優雅而利於入眠。
(4)室內空氣新鮮:臥室白天應保證陽光充足,空氣流通,以免潮濕之氣及穢濁之氣的滯留。臥室必須有窗戶,在睡前、醒後宜開窗換氣,睡覺時亦不宜全部關閉門窗,應保留門上透氣窗開個縫隙。氧氣充足,有利於大腦細胞恢複活力,並利於皮膚的呼吸功能。
睡向選擇影響健康
現代科學證明,地球是一個大磁場,人和一切生命都在這個大磁場中生活著。候鳥之所以按季遷徙;信鴿之所以能準確歸巢;人之所以善於思考各種複雜的問題,辨別各種不同的方位,都是與大腦中存在大量的含鐵化合物有關,它構成了生物體內的“指南針”,能夠按照地球的南北極磁場來辨別和調整方向。
我國處於北半球,因此人們睡眠時的最佳方向是使身體和地球磁場的磁力線保持平行。地球磁力線的方向從南至北,人們的睡眠方向最好也是南北向。具體說來,就是睡眠時應按南北方向躺下,頭朝北,腳朝南,這樣的睡眠質量會更好些。因為人與地球磁場的方向一致,人體內某些含鐵組織受到地球磁場幹擾最小,因而有益於正常調整人體組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