頸椎病是一種後天性的疾病,應該以預防為主。下麵介紹預防頸椎病的“七辦法”:
第一,有研究表明,長期壓抑感情,遇事不外露,多愁善感的人易患神經衰弱,神經衰弱會影響骨關節及肌肉休息,長此以往,頸肩部容易疼痛。所以,要經常保持樂觀向上的好心態。
第二,日常生活中應注意保持頭頸正確的姿勢,不要偏頭聳肩,看書、操作電腦時要正麵注視,保持脊柱的正直。睡覺時要選擇合適的枕頭,不宜過高或過低,一般枕頭以10厘米的高度為宜。不要躺著看書、看電視。
第三,盡可能少坐多動,能走路的不要騎車,能騎車的不要坐車。特別是有車族和長期坐辦公室的人員,每天要抽出一定的時間進行鍛煉,尤其注意加強頸肩部肌肉的鍛煉,可做一做頭及雙上肢的前屈、後伸及旋轉運動,既可緩解疲勞,又能使肌肉發達,韌度增強,有利於頸段脊柱的穩定性,增強頸肩順應頸部突然變化的能力。爬山、遊泳,對預防頸椎病效果較好。
第四,長期低頭伏案工作者,要注意動靜結合,每工作一小時左右就要站起來做做工間操,活動活動四肢、頸椎,消除頸部肌肉、韌帶的疲勞,防止勞損。
第五,平時要注意保暖,不要用電風扇和空調直接吹,乘車或運動時注意頸部保護,避免急拐彎、急刹車或突然轉頸。
第六,要防止酗酒。酒精會影響鈣質在骨上沉積,使人們易患骨質疏鬆症、骨質軟化症,加速頸椎退行性病變。
第七,中醫認為胡桃、山萸肉、生地、黑芝麻等具有補腎髓功能,可在醫生指導下合理地少量服用,以起到強壯筋骨,推遲腎與關節退變的作用。
細節提醒:
目前在頸椎病的診治上仍存在五大誤區:
一、不恰當地反複牽引。頸部牽引是治療頸椎病較有效的方法之一,但不恰當的反複牽引可導致頸椎附著的韌帶鬆弛,加快退行性病變,降低了頸椎的穩定性。
二、盲目按摩。頸椎病發病機理複雜,在做按摩複位治療前必須要排除椎管狹窄、嚴重的椎間盤突出、頸椎不穩定等因素,脊髓型頸椎病絕對禁止重力按摩和複位,否則極易加重症狀,甚至可導致截癱。
三、在治療過程中不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複。盲目牽引,使頸部的肌肉韌帶等長期處於非生理狀態,會造成慢性損害,所以在治療過程中應注意頸椎生理彎曲的恢複和保持。
四、過於誇大非手術治療的效果。非手術治療應在現代影像技術等診斷的基礎上進行,並不排斥藥物等其他方法的綜合應用。
五、輕視頸椎病的預防。長期固定一個姿勢,容易造成頸部軟組織勞損,逐漸發展為頸椎病。建議大家工作中定期改變頭頸部體位,可向相反方向做半分鍾至數分鍾的活動,及時消除疲勞。
煤氣中毒家庭急救
煤氣中毒,實際上是急性一氧化碳中毒。當一氧化碳吸入人體後,與血液內的血紅蛋白結合成碳氧血紅蛋白,且不易解離,導致人體缺氧而發生中毒。輕度中毒病人意識尚清楚,表現為頭暈、頭痛、惡心、嘔吐、心悸等症狀;中度中毒者並發有神誌不清、皮膚黏膜呈櫻桃紅色改變;重者出現昏迷、休克而危及生命。由於煤氣中毒的程度與病人在中毒環境中所處時間長短及空氣中毒氣濃度的高低有密切關係。所以,當家庭發生煤氣中毒時,應當爭分奪秒地進行搶救。家庭急救要做到緊張有序,按照以下4個步驟進行:
首先要打開門窗將病人從房中搬出,搬到空氣新鮮、流通而溫暖的地方,同時關閉煤氣灶開關,將煤爐抬到室外。
檢查病人的呼吸道是否暢通,發現鼻、口中有嘔吐物、分泌物應立即清除,使病人自主呼吸。對呼吸淺表者或呼吸停止者,要立即進行口對口呼吸,方法是:讓病人仰臥,解開衣領和緊身衣服,術者一手緊捏病人的鼻孔,另一手托起病人下頜使其頭部充分後仰,並用這隻手翻開病人嘴唇,術者吸足一口氣,對準病人嘴部大口吹氣,吹氣停止後,立即放鬆捏鼻的手,讓氣體從病人的肺部排出。如此反複進行。頻率為成人每分鍾14~16次,兒童18~24次,幼兒30次。直到病人出現自主呼吸或明顯的死亡征象為止。
給病人蓋上大衣或毛毯、棉被,防止受寒發生感冒、肺炎。可用手掌按摩病人軀體,在腳和下肢放置熱水袋,促進吸入毒物的消除。
對昏迷不醒者,可以手指尖用力掐人中(鼻唇溝上1/3與下2/3交界處)、十宣(兩手十指尖端,距指甲約0.1寸處)等穴位;對意識清楚的病人,可給飲服濃茶水或熱咖啡。一般輕度中毒病人,經過上述處理,都能逐漸使症狀消失。對於中毒程度深的病人,在經過上述處理後,應盡快送往醫院,並應注意在運送病人途中不可中斷搶救措施。
細節提醒:
煤氣熱水器應裝在室外通風良好的地方,可避免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之意外。
煤氣火焰正常呈淡藍色,如發現呈紅色,即表示不完全燃燒現象。會產生一氧化碳中毒之危險,應立即請煤氣專業人員檢修、調整爐具。
判斷煤氣外泄可以通過下麵的方法:
1嗅覺——家用煤氣中摻有臭劑,漏出時會有臭味。
2視覺——煤氣外泄,會造成空氣中形成霧狀白煙。
3聽覺——會有“嘶嘶”的聲音。
4觸覺——手接近外泄的漏洞,會有涼涼的感覺。
電擊後的急救方案
如果患者靠近高壓電,你一定要保持在50米以外。如果患者在汽車內,應告訴他不要動,但在汽車已經燃燒時應讓他跳出並遠離汽車。打電話給電力公司讓其關掉電源,然後撥打急救電話。一旦電源已關掉,應馬上開始緊急救助。
如果患者因普通生活用電而擊傷,應撥打急救電話然後開始緊急救助。但在他未與電源斷開時不要觸及他。
如果能肯定為雷電擊傷,應撥打急救電話。
1電擊傷的症狀:嘴或皮膚有燒傷痕跡、刺痛感、眩暈,感覺到劇烈的震動,肌肉疼痛、出血、頭痛、意識喪失。
2具體救助步驟:
(1)斷開電源:將其直接觸電的電源或間接的主電源斷開。如果你不能斷開電源時,應將患者與電分開。注意:在其未與電斷開時,不要觸摸他的皮膚,不要觸摸電線。使患者與電源斷開時,應踩在一套衣服、書、木板上,並明確不是踩在水中,用幹燥不導電的物品如木棍或木椅將患者與電源分開。
(2)檢查氣道、呼吸及循環情況。如果患者呼吸,心跳停止,應開始心肺複蘇。
(3)檢查處理其他嚴重損傷和處理電燒傷的進出口。
(4)使患者處於舒適的體位,用衣物蓋住患者,不要在頭下麵放枕頭,以免阻塞通氣道。
細節提醒:
積極預防觸電
1家用電器最好接有地線。
2掌握家電知識,自己不拆卸、安裝電器。
3發現電線、開關等有問題時,請專業人員修理。
4不在已破電線上掛曬衣服。
5遠離大風刮斷的高壓線。
6禁止在潮濕的地板上修電器。發現有火花時立即關閉電源。
服用中藥時記得忌口
在民間健康諺語中有“吃藥不忌嘴,跑斷醫生腿”、“吃藥不忌口,醫生跟著走”等說法。
“忌嘴”、“忌口”是醫學中比較常見的詞語,不少中醫文獻中都有忌口的記載,在民間廣為流傳。比如治痢疾時忌食油腥物;治療胃病忌辛辣食物;治療感冒就應以清淡飲食為主;肝癌患者忌食油炸食品和酒,等等。
在這裏,我們要提醒病人及其家屬,吃中藥忌口是必要的,但要針對具體情況,講究科學。
以腫瘤病人為例:
腫瘤會消耗體內大量營養,病人如果不及時補充營養,就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營養障礙,這對病人的治療效果影響很大。合理的營養與飲食是機體生長發育、修複組織損傷、產生機體抵抗力、維持正常生理功能的基礎,是病人康複的必要條件。
辨證施食即飲食療法,即根據病人的病情、病性決定忌口。病人對食物的選擇,要根據食物本身的四氣五味和歸經,結合疾病情況及天時氣候、地理環境、生活習慣諸多因素實行辨證施食。
中醫理論強調治病要“以食為養”,不能“唯藥是治”。中醫認為“藥食同源”,藥物和食物都具有寒涼溫熱四氣,辛甘酸苦鹹五味。食物除了能養身之外,還可以治療疾病。中藥中的生薑、蔥白、大棗、龍眼、山藥、百合、赤小豆等,就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我們把那些既可食用又可入藥的動植物叫做“食物中藥”。
中醫根據“寒者熱之、熱者寒之”的治療原則選擇食物或忌口。
如病人症候屬寒者,就要禁忌寒性食物,如鴨、蘆筍、藕、西瓜、梨、綠豆等;病人症候屬熱性者,需禁忌熱性食物,如羊肉、狗肉、蝦、黃鱔、蔥、薑、大蒜、辣椒、橘子、荔枝等;平素脾腎陽虛容易腹瀉者,應忌食生冷油膩不易消化的食物;肺胃陰虛,口幹舌紅者,切忌食辛熱香燥食物,等等。
服藥後之所以忌口,是因為一些食物會增強某些藥物的藥性或降低某些藥物的功效。但是,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把中醫的忌口與民間忌食混同起來,這是對中醫忌口的誤解。
細節提醒:
眼藥的注意事項:
藥名的“一字之差”:
如“地巴唑”是降壓藥,“他巴唑”是抗甲亢藥;“可拉明”是中樞興奮藥,“阿拉明”是抗休克藥。
清楚區分中西藥的不同:
用藥前看清說明書的適應證,西藥為“藥理作用、適應證”,而中藥多為“功能與主治”。
仔細分辨說明書上的用語:
如“慎用”指可以使用,但需注意不良反應;“忌用”指不宜使用,應盡量避免;“禁用”指禁止使用,如青黴素皮試為陽性,則絕對禁用此藥。
注意用法、用量:
不要混淆每次兩片與兩毫克的區別,如有人將“20毫克/日”誤服“20片/日”而中毒死亡。
仔細閱讀說明書:
在服用自己不熟悉、不良反應多的藥品之前,尤其要仔細閱讀說明書,看不明白的要及時谘詢醫師。
科學掌握服藥時間
科學地掌握服藥時間,既能發揮藥物的最大療效,還能減少藥物的副作用。否則,不但延誤疾病的康複,還增加患者的經濟負擔。現將常用的藥物服用時間介紹如下,以供參考。
1空腹服(清晨)
多為滋補類藥如人參、蜂乳等。早晨空腹服以利人體迅速吸收和充分利用。
2半空腹服
多為驅蟲藥,如驅蛔靈等。可於兩餐之間,或剛進早餐後服用,這樣使藥能迅速進入腸道,保持較高濃度發揮作用,又不致刺激胃腸引起惡心嘔吐,甚至因腸道吸收快而中毒。
3飯前服(飯前30~60分鍾)
多為健胃藥、收斂藥、止胃痛藥、腸道消炎藥,如多酶片、乳酶生、胃舒平、三矽酸鎂、阿托品、四環素等。這些藥物依其各自的作用特點,飯前服用能達到最佳效果。此外,中成藥丸劑,為使其較快通過胃進入腸道,不為食物所阻,也宜飯前服。
4飯時服
多為消化藥,如稀鹽酸、胃蛋白酶等,飯時服能及時發揮作用。
5飯後服(飯後15~30分鍾)
絕大部分藥物都在飯後服。尤其是刺激性較強的藥物,如阿斯匹林、水楊酸鈉、保泰鬆、消炎痛、硫酸亞鐵、黃連素等宜飯後服,以便為胃內食物稀釋而減少其對胃黏膜的刺激作用。
6睡前服(指睡前15~30分鍾)
多為催眠藥,如魯米那、安定、朱砂安神丸等;瀉藥如雙醋汾汀、酚酞、果導等,服後8~12小時見效,故在次日清晨可望排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