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定時服(間隔一定時間用藥)
多為一些吸收快、排泄快的抗菌消炎藥,如四環素、土黴素、紅黴素等。因排泄或破壞較快,為維持有效濃度,須每隔一定時間服用一次。
8必要時服
多為解痙止痛藥,如顛茄、阿托品、普魯本辛等在胃腸痙攣、疼痛時服用;感冒發燒時服APC、阿苯片;頭痛時服用去痛片;心絞痛發作時,舌下含化速效硝酸甘油片,等等。
細節提醒:
心腦血管疾病患者要時刻將藥物帶在身上,換衣服時不要忘記將藥物裝上。藥物要裝在取出方便而固定的衣服口袋裏,對這個裝藥的口袋,家人也要熟悉。夜間睡覺時亦要放在床頭容易隨手拿到的地方。應定期檢查所帶的藥物是否過期,及時更換。
用藥品種不宜過多
在家庭這個小集體中,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具體情況,如何做到用藥合理,在家庭條件下,對每個人來說也是相對的。首先,在選擇藥物時,要使用高效、低毒、安全性好的藥物。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除了經驗之外,嚴格按使用說明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就是對症下藥。所謂對症下藥,即按症狀下藥,如頭痛用去痛片、發燒用APC、腹瀉用黃連素,等等,唯有對症下藥才能治好病,這也是家庭用藥的一個重要原則。
再次,用藥品種不宜過多。如果一種藥就能治好病,就不要用兩種,因為藥物在治療使用的同時,也會產生副作用。但是,有些老年人通常患有多種慢性病,需要幾種藥物聯合使用,這些藥物的使用應按醫囑要求執行;有些老年病人用藥達10種以上,許多藥物是不必要的,效果不確切,安全程度也難預料,它的危害是顯而易見的。
此外,要正確對待所謂的補藥。許多人把維生素、魚肝油、三磷酸腺苦等當成“補藥”,不根據病情長期服用。其實這些藥正常人體通常是不缺少的,無故亂用還會造成慢性中毒,出現不良反應。
怎樣才算合理用藥,現尚缺一具體標準,對某一疾病也沒有統一的治療方案,因此隻能提幾條原則供臨床用藥參考。
1明確診斷
選藥不僅要針對適應證還要排除禁忌證。
2根據藥理學特點選藥
盡量少用所謂的“撒網療法”,即多種藥物合用以防漏診或誤診,這樣不僅浪費而且容易發生相互作用。
3了解並掌握各種影響藥效的因素
用藥必須個體化,不能單純公式化。
4祛邪扶正並舉
在采用對因治療的同時要采用對症支持療法。這在細菌感染及癌腫化學治療中尤其不應忽視。
5對病人始終負責
開出處方僅是治療的開始,必須嚴密觀察病情反應,及時調整劑量或更換治療藥物。要認真分析每一病例的成功及失敗的關鍵因素,總結經驗教訓,不斷提高醫療質量,使用藥技術更趨合理化。
細節提醒:
合理用藥記住“三不政策”
不自行購買——抗生素是處方藥,不要自己當醫生,有病一定要去看病!
不主動要求——抗生素是用來對付細菌的,所以要在確定細菌感染時才有療效,這就需要專業的評估。如果是感冒就醫,有90%的感冒都不是細菌感染,而且抗生素並不能加速複原,不必主動向醫生要求開抗生素。
不隨便停藥——抗生素治療針對不同的細菌及目的,有一定的療程,一旦需要使用抗生素來治療,就要認真地按時服藥,直到藥物吃完為止,以維持藥物在身體裏的足夠濃度,以免製造出抗藥性細菌而讓它伺機而動。
生活中的無效用藥
隨著常用藥物進入家庭,許多人對一般常見病,都自己買藥服用。但往往對一些藥物的“關鍵”又不甚清楚,造成了許多無效用藥甚至產生抗藥性的情況,為此,當引起重視。如果你有下麵幾種常見的無效用藥情況,不妨改進一下:
1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種上呼吸道感染,目前,對流感患者使用抗生素的現象很普遍,不僅多見於個人自用,就是一些醫生治療流感也常用抗生素。但是,抗生素對流感治療是無效的,隻有當並發細菌感染時,方可考慮使用抗生素。
2功能性腹瀉不應使用抗生素
腹瀉一般分為感染性腹瀉和非感染性腹瀉,前者應選用抗生素,而後者用抗生素則無效。消化功能紊亂可由飲食不當、食物過敏(對牛奶、魚蝦過敏等)、生活規律的改變、外界氣候突變等原因引起,此類腹瀉使用抗生素均無效,應當采用飲食療法,或服用一些助消化藥物。
3丙種球蛋白預防傳染病
丙種球蛋白對部分傳染病有預防作用,如:麻疹、甲型肝炎、脊髓灰質炎、風疹等。對與上述病人有接觸者使用丙種球蛋白亦有效。但丙種球蛋白對乙型肝炎、流感、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則無效。
4皮炎、瘙癢症用激素
由於腎上腺皮質激素具有抗過敏、抗炎作用,因而對某些皮膚疾病、瘙癢症有一定的療效,但大多數情況下使用是無益的。此藥長期使用或經常使用,可能誘發感染,影響生長發育,甚至導致潰瘍或不愈。因此,皮膚病、瘙癢症的患者不要首先選用激素或激素製成的外用藥,應在醫生的指導下使用此類藥。
細節提醒:
家庭藥箱的藥品保存應注意以下幾點:
1選好藥箱
最好是藥店出售的小藥箱或自製木箱,家裏的小櫃櫥、抽屜也可以。
2分門別類
將內服藥與外用藥、處方藥和非處方藥、藥品與保健品分開放置。
3注明標簽
標注藥名、規格、數量、有效期、失效期、適應證、用法、用量、禁忌證、不良反應、注意事項。
4儲存條件
一般放在幹燥、陰涼、避光的地方,個別應放冰箱裏(如眼藥水)。
5固定地點
放在方便拿取、小孩子拿不到的地方,最好不要上鎖。
6特殊歸檔
慢性病(冠心病、高血壓、糖尿病、癲癇等)患者日常用的藥,可根據醫囑設檔單放。
7定期清查
凡是過了有效期、變質、標簽脫落的藥品,要堅決清除並及時更新。
8保留說明書
藥品是特殊商品,使用得當可防治疾病,使用不當會危害健康,用前一定要與說明書對照一下。
亂吃感冒藥有隱患
冬季是感冒的多發季節。普通感冒,俗稱“傷風”,以鼻咽部炎症為主要表現。大約有150種以上的病毒可以引起感冒,所以我們一生中才會不斷地感冒。一般來說,小孩平均每年感冒約5~8次,成年人每年患感冒約2~5次。許多人得了普通感冒後,常常不去醫院就診,而是自己服用一些解熱鎮痛藥、抗菌素或中藥來治療。雖然有時可以使病程縮短,但也會帶來一些問題,尤其是抗菌素的使用。
由於約70%~80%的普通感冒是由病毒引起的,僅有小部分可能會混合細菌感染,而且,一般都發生在得病的幾天以後。因此,絕大多數情況下即使不使用抗菌素,感冒也能痊愈。事實上,現在已經有很多人感覺到,感冒後服了很多抗菌素,效果並不明顯,其主要原因就是由於感冒大多數為病毒所引起,抗菌素並沒有治療作用。更令人擔憂的是由於不該用抗菌素而隨意濫用,其結果是不但沒有治療效果,還導致了大量耐藥菌株的出現。而且,濫用抗菌素還會造成體內正常菌群失調,使一些非致病菌成為致病菌,從而使病情加重。
那麼,得了普通感冒,到底該如何治療呢?通常以對症治療為主。還可以服用大劑量的維生素C。這是因為大劑量的維生素C(500~1000毫克)能有效幫助合成抗體,激活白細胞,全麵增強人體的抵抗力。
由此可見,患了普通感冒,特別是症狀不嚴重時,不要隨便服用抗菌素。即使需要服用此類藥物,也應在醫師指導的情況下,按療程服藥。
細節提醒:
常用感冒藥有以下幾種:
1參蘇理肺丸
主要成分為蘇葉、人參、葛根、枳殼、木香、生薑等,用於虛證的風寒感冒,適應證為發冷重、發熱輕、鼻塞流涕、咳嗽、痰稀、頭痛、無汗、胸悶胸脹、周身乏力等。
2感冒清熱衝劑
主要成分為荊芥穗、柴胡、桔梗、葛根、杏仁、蘇葉、薄荷等,用於發熱較重的風寒感冒,適應證為怕熱發冷、周身酸痛、鼻流清涕、口苦咽幹等。
3銀翹解毒丸
主要成分為金銀花、連翹、荊芥、薄荷等,用於風熱感冒者,適應證以發熱為主、微怕風寒、有汗或汗出不暢、頭痛鼻塞、咽喉腫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黃等。
4藿香正氣丸
主要成分為藿香、紫蘇、桔梗、陳皮、茯苓、白術、半夏、厚樸等,用於夏天暑濕感冒,適應證為發熱、流涕、疲倦頭暈、不思飲食、惡心、嘔吐、腹瀉等。
感覺好了慎重停藥
在疾病的治療過程中,自感病愈之後,是否需要繼續服藥?是應該慢慢減藥,還是需要長期服用維持量或立即停藥?這些都應遵循醫囑。患者及其家屬切莫自作主張,以免使病情反複,產生不良後果。
一家製造硝酸甘油的工廠,經常有工人突然死亡的事件發生,而且死亡事件大多發生在星期一早晨工作之前。後經醫學、化學專家的認真研究,案情終於真相大白,“凶手”原來就是硝酸甘油本身。
大家都知道,硝酸甘油具有擴張血管的作用,是目前廣泛用於心絞痛病人的救命藥。長期接觸硝酸甘油的作業工人,等於在天天服藥。而每逢節假日缺勤時,就相當於突然停藥。因為突然停藥,機體來不及適應這種突然變化,特別是對停藥比較敏感的人,就容易發生意外。
很多慢性疾病的治療突然停藥其危害性更大。如果自己感覺病好了,該不該立即停藥呢?對這個問題要分情況對待,以下情況應該引起醫生和患者的特別注意。
1急性疾病治療不徹底不該停藥
大家知道很多疾病之所以會形成慢性,都是治療不徹底、反複發作的結果。對待急性病,一定要遵照醫囑用藥,治療徹底才能停止用藥,以免病情反複形成慢性。
很多疾病治療不徹底,還會促使耐藥性產生。如治療肺結核,用藥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全程用藥,以徹底治愈。
2有些疾病需慢慢減藥
有的疾病病情複雜,如胃、十二指腸潰瘍、結核病、類風濕關節炎及某些慢性病,治愈後易複發。這些病治愈後,為鞏固療效防止複發,不僅需做一段時間的維持治療,而且需用“逐漸遞減”的方法停藥。
3有些疾病須長期維持用藥
有的疾病如糖尿病、較嚴重的高血壓,現在認為它們都是終身疾病,即使經治療血糖或血壓已恢複正常,也需要慢慢減量至合理的最小用藥劑量後長期維持治療,絕不可隨意停止用藥,否則疾病會反彈複發。
4多數疾病痊愈之後應立即停藥
長期濫用藥物,不僅是一種浪費,更重要的是會給肝髒增加負擔,甚至會產生許多不良反應。
細節提醒:
在治療慢性疾病的過程中,長期應用某種藥物後,若突然停藥,病情反而會加重惡化,這種情況被稱為“停藥綜合征”。能引起“停藥綜合征”的藥物很多:例如高血壓、心律失常,臨床上常用心得安治療,若驟然停藥,血壓反而會升高,加重心律失常,心絞痛發作加劇,甚至會發生心肌梗死;又如治療風濕性關節炎、類風濕、支氣管哮喘、慢性腎病等,經常應用強的鬆、地塞米鬆等激素類藥物,應用時確能緩解疼痛、哮喘等症狀。殊不知,使用這類藥物極容易造成藥物依賴性,如果驟然停藥或減藥不當,不但易使尿蛋白增高,出現浮腫、疼痛、哮喘,甚至會招來很難收拾的不良後果。如果服用這些藥物,停藥時要特別注意發生“停藥綜合征”。